Yoana Wong Yoana Wong

六房媽2023詳細介紹!(小編推薦).

Article hero image

六房媽過爐儀式每年都吸引10萬人次以上信眾隨香,過程隆重盛大熱鬧,2017年獲文化部文資局指定為重要民俗。 中華民國六房媽會特邀長年關注六房媽的學者徐雨村、唐淑芳、林啟元、黃漢偉等人撰稿,從人文地貌、傳說及口述歷史、輪值規則、過爐儀式、信仰變遷、庄頭公 神陣頭等議題著手,俾使社會各界藉此認識六房媽過爐及信仰。 期盼更廣大的信眾及學者參與,共同體驗並探索六房媽信仰的豐富內涵。 六房媽 台灣神明的奉祀由「私佛仔落公」成為地方共同信仰是普遍的現象。 大甲媽、北港媽、白沙屯媽皆如此,而原本家族神轉化為地方守護神也是正常發展,不過早在日治時期,其他非林姓信眾已開始參與祭典,飼養豬公來協助請客。

我們期待在當下生活節奏中, 與社會大眾一起探討民俗思維, 鼓吹臺灣社會對民俗學領域之重視。 在傳統民間信仰裡相信每塊土地上都居住著無名的生靈或土地神明(例如「地基主」等等),而「奠基」在民間信仰的主要用意是在於提早告知居住在這此土地上的無名生靈即將到來的儀式。 因此在紅壇興建動土前前往祭拜,藉以告知在這塊土地上的生靈,於何時會動土施工,請衪們先行離開(搬家)避免驚擾到祂們的生活。 杯選爐主地點在虎尾中溪里活動中心,恭請六房媽正駕神尊親臨鑑杯,現場先抽籤決定7位候選人杯選叫號順序,統一由六房媽會理事長徐萬成擲筊。 今年疫情比去年兇猛,六房媽今日過爐儀式比去年更簡化,六房媽組、副駕、四大將搭3輛車,直接發車移駕到大埤鄉三結村下埤頭小爐的臨時紅壇,沒有發炮,只有放鞭炮。 今年過爐需步行約40公里,擲筊前許多信徒都期待過爐日是周六,以便周日休息,當5月28日星期日僅2聖筊時,信眾開始雀躍,當徐萬成擲出6月3日星期六第3個聖筊時,信徒歡聲雷動,直呼不可思議,徐萬成形容「皆大歡喜」。

六房媽: 地方熱門新聞

今日上樑典禮貴賓雲集,包括中華民國六房媽會理事長徐萬成、秘書長謝永昌、 六房媽2023 年爐主曾俊白、總幹事石義雄、斗六市長林聖爵、議員林岳璋、王又民、斗六市民代表會主席胡克勤、立委劉建國及多位地方代表皆出席共襄盛舉。 年六房媽輪值股為大北勢股,位於斗六市西邊,每逢民國年份尾數1、6者輪值六房媽,該股共有2個里5個庄頭(大北勢、保長廍-中庄、下厝、頂庄、林仔頭),輪值是「股心股腳制」。 大北勢股擔任輪值股時必須宴請2股半,保長廍及林仔頭分別為1股及半股,並以此分配各庄頭輪值爐主次數,以20年為計算單位共計5次,大北勢輪值2次半,保長廍1次、林仔頭半次,由於爐主任期沒有半次,所以林仔頭可與大北勢協議,先借半次,下一個20年再還。 因此每40年大北勢股輪值8次的機會中,大北勢有5次、保長廍2次,石厝林仔頭只有1次。 謂六房媽是「林姓六房之女子」,〈台南州寺廟名鑑〉應記載「從中國徽州渡海海來台的林姓六兄弟」,徽州有可能乃「惠州」之諧音,雲林地區客家移民眾多,最主要客家族群是「詔安客」,但雲林地名海豐、惠來、饒平,可見雲林亦有惠州客家移民。 燈則有添丁和光明之意,民眾在農曆過年期間,會在廟中點「光明燈」祈求前途光明。

  • 基本上,會員代表、理監事即是沿襲前身祭祠管理委員會的委員、顧問,由各股的里長為主要理事人選。
  • 六房媽輪值股爐主的產生,是由以擲筊方式,由神明選擇,這也是民間神明會普遍的方式,擲筊選出爐主或主任委員,可以避免派系運作、賄選買票等弊端,且由神明選定爐主,信眾也會心悅誠服,不會引發爭議糾紛。
  • 〔記者黃淑莉/雲林報導〕雲林六房媽今天下午擲筊選2023年度過溪股爐主,值年過溪股溪埔仔廍與上次值年間隔60年,有7名候選人,經過4輪擲筊,最後由周清源勝出。
  • 六房媽原本是林氏宗親「家族式」信仰,後來「落公」成為地方信仰,又隨著六房媽信眾的遷移,在外縣市設立分會奉祀分靈,發展成非家族性信仰。
  • 分旗腳的宴客方式主客之間互不相識,透過六房媽過爐,建立人際關係。
  • 而後人因對『六房』之名多有疑惑,卻不認真察證,致使代代傳說而產生眾口鑠金之憾,逕以『房』為兄弟之說而非『九牧林氏第六房』流傳於世,更演化扶鸞說來滿足窺知慾。

六房媽過爐活動已有350多年歷史,本次上樑典禮,受到中央文化部高度重視,部長李永得更率隊參與儀式,值年爐主周清源表示,感謝文化部、縣長、地方民意代表、各方賢達對六房天上聖母的重視,爐主團隊以及過溪股溪埔廍全體庄民及旅外鄉親將會策群力來籌備明年六房媽過爐盛典。 承接單位社團法人雲林縣長期照護發展協會總幹事陳衣婕表示,養護中心的服務對象為成人身心障礙者,長期生活在機構內,往往因為自身障礙而較少有走出戶外的機會。 藉由這次的參拜活動,不僅是用行動回饋給長期支持中心的六房媽團隊,也能讓身障者在社區民眾面前展現自我,並與社區民眾交流,促進社區參與。 當您來到雲林,想要前往供奉六房媽的廟宇可能會令您感到困惑,您會看到的是一座巨大的鋼構建築,沒有印象中廟宇建築會有的翹脊、剪黏、龍柱,這裡不稱某某宮而是稱為「紅壇」,因為六房媽沒有一座經年存在的廟宇,而是維持著爐主供奉的形式,從最初在爐主在自宅供奉神像,到如今已要另外覓地興建祭祀空間。 這種陽春版廟宇其實叫做「紅壇」,因為六房媽最大的特色就是每年農曆四月間會舉辦「過爐儀式」變換奉祀地點,讓各地可以輪值供奉六房媽,所以才有「紅壇」的出現。 近年配合防疫,過爐儀式均簡化辦理並取消遶境,目前國內防疫措施逐步鬆綁,今年從斗六大北勢紅壇,前往虎尾過溪股(溪埔仔廍)紅壇是否會簡化及如期辦理相關活動,「六房媽粉絲團」、「中華民國六房媽會」臉書粉絲團將會公告,屆時隨香人員和信眾務必配合實施。

六房媽: 每年都要搬家 讓數萬人不辭辛勞幫忙的神明-雲林六房媽

〔1〕現存較早於日據時代紀錄「媽祖」信仰的是「台南州祠廟名鑑」(相良吉哉,1933年),其中寫到:從中國徽州渡海來台的林姓兄弟,一個住在大北勢庄,其餘分住在海豐崙庄、惠來厝庄、新庄、五間厝庄,兄弟六人分住六個住所輪流奉祀媽祖。 中華民國六房媽會為出席說明會關係人多數認可,具保存者之代表性與適當性。 六房媽2023 符合「民俗登錄認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4條第3款「在文化脈絡下為適當者」之條件。 管理委員會以里長為委員,因此隨著每四年一度的里長改選而改組,重新選舉主任委員及召集人。 祭祠管理委員會的第一屆至第四屆(民國67 至83 年間)主任委員由斗六大北勢魏景宏擔任,召集人由土庫過港張丕麟擔任。

今(22)日六房媽天上聖母由土庫紅壇移駕五間厝(下埤頭)紅壇,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六房媽會雖已取消過爐遶境活動,改採簡易移駕方式辦理,參與人數卻明顯超多,遭網友撻伐無視防疫。 縣長張麗善表示,宗教是穩定社會的重要力量,尤其國家重要民俗六房天上聖母遷移式的過爐方式,更凝聚了雲林5股36個庄頭信眾向心力,是非常重要的文化資產。 而六房媽會對維護與六房媽信仰相關的有形、無形文化資產,均相當用心,包括六房媽正架神像修復以及無形文化推廣傳承活動,非常值得肯定與鼓勵。 今天非常高興受邀擔任上樑官,祈求六房媽庇佑國泰民安,並預祝明年的過爐盛典順利圓滿。 「六房媽過爐」傳承至今已逾三百五十年歷史,是台灣有神無廟的民間信仰中,規模最盛大的宗教慶典之一。

六房媽: 錯過這次再等80年 「雲林六房媽過爐」過溪股溪埔廍紅壇上樑

以林姓宗族為凝聚架構,按相吉良哉所訪著台南州祠廟名鑒中所記載,林詩禮報備六房媽過爐所示,六房媽為六兄弟所共同奉祀的媽祖。 六房媽 現有文獻與扶鑾傳說都未向這些原奉祀家族查證,以致事實上存有認知落差,尚祈請相關文資學子們能再多方加蒐整查證。 隊伍的後段有儀仗隊,所謂的儀仗源自帝制中國的儀物與兵仗,民間仿效官員排場,作為神明出巡遶境時使用。 分別有二組共四塊「六房天上聖母」與「欽賜祀典」的執事牌,執事牌之後為數十枝兵器,執事牌是用在提醒行人,武器是在護衛六房媽鑾駕,這批儀仗有「光緒十五年梅月 穀旦」、「職員徐德新叩謝」的落款,悠久歷史是珍貴的文物。

2007年1月 六房天上聖母祭祀管理委員會依「人民團體法」登記為「中華民國六房媽會」;同年,謝永輝理事長發起「正名運動」。 潰堤時適逢六房天上聖母由土庫股過港過爐至五間厝,正當黎明破曉繞境隊伍行走到竹腳寮時,北港溪溪水暴漲,大橋遭到洪水沖走。 一百多年前(光緒三年歲次丁丑),第六房子孫聚居之虎尾溪崙子,因洪水導致村民各自逃散至五股以外的雲林縣古坑鄉及嘉義縣大林鎮的幾座村落,或歸依他房,自此無人主繼,只剩其他五房輪流奉祀。 後因亂世,五兄弟及堂兄元吉六人皆同「聖母」於清順治甲午年(1654)四月隨金身來台,定居於斗南他里霧「太高媽崙子(今斗南鎮阿丹里崙仔)」(現今阿丹里崙仔還立有對聯,右:六房渡海鑄基太高崙 左:天上威赫神蹟顯聖母)。 現場參與民眾私下表示,由於紅壇禁止信徒進入參拜,內部僅開放六房媽紅壇工作人員,而外圍有信徒或站或跪在外圍雙手合掌恭迎六房媽,及多名觀禮民眾,來來去去粗估約50多人有,也幫忙解釋指出,現場工作人員確實不停廣播請民眾不要聚集儘速離開,整個過程時間沒有很長。

六房媽: 雲林六房媽過爐移駕 現場曝光網氣炸

通常都選在農曆四月十到十六日期間的週末或週日進行過爐,起駕時間則在凌晨六點至七點之間。 烏日區);埔里六房天上聖母會;新竹六房媽會;此外台北、新北、嘉義大林地區;虎尾、西螺、古坑、汐止、苑裡地區,非屬輪值地區也有六房媽分靈組織。 原屬家族神隨著時間的演進,都轉化為地方神,成為在地共同的信仰。 按早期傳說六房媽顯然與一般民間所認知的北宋湄洲林默娘截然不同,其起緣可能源自林姓家族未婚去世的「姑婆」崇拜。 至今林氏六房媽信徒仍暱稱六房媽為「姑婆祖」,可見六房媽原本可能是家族神而非「海神媽祖」。 六房媽原本是林氏宗親「家族式」信仰,後來「落公」成為地方信仰,又隨著六房媽信眾的遷移,在外縣市設立分會奉祀分靈,發展成非家族性信仰。

六房媽

約凌晨五點半四大將公先起駕,意謂四大將擔任前鋒先行為媽祖開路,因此四大將的神轎必需以跑步方式,跑到輪值股陣頭集結處,排在隊伍最前方擔任先鋒。 六房媽爐主從選中爐主之後,就開始動土籌備建造紅壇、規劃交通路線、選定過爐時間,分配旗腳、設置臨時紅壇等工作,六房媽過爐後,才開始正式擔任爐主,卸任之後還須完成點交神尊、文物,交接後尚需輪值供奉文武將公、千順將軍,總計從中爐主,到任務完成前後需七年時間。 六房媽 擔任爐主須負責年度奉祀神尊、保管財產、管理紅壇、宴請隨香信眾、工作人員,支付六房媽駐駕期間所有開支,而紅壇信徒所捐獻之香油錢則歸爐主。 擲筊選爐主,通常在來年輪值庄頭的宮廟進行,擲筊前一日奉請六房媽前來坐鎮,擲筊儀式由六房媽會理事長主持,首先舉行祭拜、宣讀疏文,再由理事長一一為報名者擲筊,由連續得到最多個聖杯者擔任明年爐主。

六房媽: 沒下雨!台南今晚終於等到雨神 民眾歡呼:拜託多下在水庫

按上述文獻資料或鸞書記載,所謂六房有六個兄弟或五個兄弟和一個堂兄弟二種版本,無論哪一版本屬實,都說明六房媽是「家族神」,且為林姓家族所奉祀的事實。 雖然扶鸞文書不足採信,但其論點其來有自,可適切反映民眾的集體觀點,如果六房媽是一般信徒所認知之媽祖林默娘,則無「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之現象。 再從早期六房媽只有林姓宗親方能擔任爐主來看,六房媽「家族神」性質濃厚。 但無論如何六房媽原為林氏宗親之「家族神」信仰非常明確,這也是六房媽信仰的特色。 2012年林啟元發表「六房媽溯源」,說明六房媽之稱乃因天上聖母為「莆田九牧六房之後」,自此六房媽才統一為媽祖林默娘之說。 然而隨著「雲林六房媽過爐」被文化部登入為「國家重要民俗」後,隨之而來的會是外來關注與干擾,也會隨著時間在無形中慢慢的影響這個信仰。

六房媽

最近「淨空」前往南部時,在高速公路上有看到「六房媽」的巨大T霸廣告,相信有很多人看過,也有很多人聽說過「六房媽」這尊神明,只是大部份的人只知道「六房媽」是「天上聖母」也就是「媽祖」,但至於為何此「天上聖母」會稱為「六房媽」? 六房媽 就「淨空」所知目前並沒有屬於「六房媽」正駕神尊的主祀廟宇,而且也找不到「六房」這個地區,為何會有如此聖名遠播的「六房媽」,確實引起「淨空」的好奇,因此收集了相關的資料,經過整理之後,特地將「六房媽」的歷史沿革、由來、以及信仰活動來做介紹,讓大家對「六房媽」有更深一層的了解。 六房媽2023 雲林六房媽過爐是高度民眾自主性活動,由斗南股、土庫股、五間厝股、大北勢股及過溪股等五股輪值,又擴及各股小爐廟宇,數千名志工協助處理壇務、煮食,五股諸庄全境總動員。

六房媽: 歷史活動

雲林六房媽過爐,在2013年提報雲林縣民俗登錄之前,曾因不確定六房媽身份而未獲登錄,在2014年提報國家重要民俗時也因全程車隊遊行。 未能與沿途信眾互動與基礎資料不足等因素,而未通過國家級文化資產。 爾後六房媽會針對缺失作改善,終於在2017年通過國家登錄為重要民俗文化資產,並於2018年授證,成為繼大甲媽祖遶境進香、白沙屯媽祖進香、北港迎媽祖三大媽祖民俗。 雲林縣六房媽每年的過爐遶境活動,都會吸引大批民眾以及信徒前來參與,而今年的過爐活動也將在5月14日舉辦,因為目前疫情漸漸升溫,再加上有許多民眾仍未施打第三劑疫苗,為此中華民國六房媽會,也在24日晚間召開會議,將取消原有的繞境活動,並比照去年採簡單的過爐方式。 文化觀光處處長陳璧君表示:六房媽並無固定廟宇,是安奉在爐主所興築的「紅壇」,因此每年更換紅壇地點的儀式即為「過爐」,是臺灣「有神無廟」祭祀活動中規模最大的。 我們在102年公告登錄「雲林六房媽過爐」為本縣無形文化資產,106年在六房媽會與縣府的共同努力下,「雲林六房媽過爐」更通過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指定「重要民俗」的認證,其重要性可見一斑。

  • 隱形組織靠的是集體記憶,靠的是集體認同,完成的是先祖輩輩代代的信仰。
  • 原屬家族神隨著時間的演進,都轉化為地方神,成為在地共同的信仰。
  • 該年輪值供奉六房媽之輪值股不需參加過爐繞境,但必要在自己的股內準備食物、點心、茶飲等物品。
  • 西方學者更是認為華人沒有宗教信仰,因為華人既沒有入教儀式以區分信徒/非信徒,更看不到宗教組織。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