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代糖致癌2023詳細介紹!(震驚真相).

Article hero image
代糖致癌

在专著系列中,IARC的专家组根据致癌证据是否充分,将不同物质对人类的致癌性分为4个组,分别是一类致癌物、2A类可能致癌物、2B类可能致癌物、三类可疑致癌物。 而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也在2013年为阿斯巴甜平反。 EFSA对阿斯巴甜及其分解产物的所有可用科学研究进行严格审查(包括动物和人体研究)后认定:在目前的暴露水平下,阿斯巴甜及其分解产品对于人类消费是安全的,目前40mg / kg体重的每日允许摄入量(ADI)对一般人群是有保护作用的。

  • 有的含糖食品中也会添加甜味剂,比如绿箭口香糖,配料表中排在第一位就是白砂糖,此外还有阿斯巴甜、山梨糖醇和安赛蜜。
  • 赵慧君称,商家所说的木糖醇、赤藓糖醇等,虽然在加工过程中代替了糖,但食物中其他的配料、添加剂难免会有其他成分,还是会在体内转化成糖。
  • 这项研究中,小鼠被喂食相当于人每天喝几百罐含糖精饮料的量,发现小鼠膀胱癌发病率明显上升。
  • 联合专家委员会重申其每日允许摄入量为每公斤体重40毫克。

而对于健身人群来说,很多“蛋白粉”都是添加了代糖的,这才能能够让蛋白粉一方面具有吸引人的营养成分,一方面又能够下咽(想象一下不加甜味的蛋白粉或者蛋白棒)。 我们需要尽量避免的是那些已经被「实锤致癌」的「1级致癌物」:比如烟草、酒精、槟榔等。 所以,我一直建议,以后跟大家讲这事儿的时候,可以不要在这个等级后面再加上「致癌物」三个字。

代糖致癌: 致癌伪科学!味精一直被老外污名化,但是烧烤确实容易致癌

若以一罐354毫升含200毫克阿斯巴甜的可樂為例,即是一個平均60公斤的成年人,每日可接受攝取12 罐可樂中的阿斯巴甜。 說起代糖,大家通常都指是人工合成的甜味劑,而阿斯巴甜就是其中一種。 阿斯巴甜由 James M. Schlatter 於1965年發明,當時 Schlatter 正在實驗室研究他的抗潰瘍藥物,無意中舔掉手指上的甜味後而發現阿斯巴甜。 近來有消息指IARC打算於7月14日將代糖阿斯巴甜,列為「可能對人類致癌」的2B級分類,英國註冊營養學家蕭婉芹說,這表示有一些證據表明它會導致人類癌症,但目前還未得出結論。 她續指,攝取適量代糖並不會危害健康,但由於代糖不能被人體消化,對於一些消化系統比較敏感的人士,食用代糖後可能會有腹脹或肚瀉等情況。

代糖致癌

甲醛本身已被認為是一種致癌物質,而且甲醛還可能進一步轉化為甲酸,這兩者都可能引起一些擔憂。 此外,還有一派說法認為,當我們的舌頭感受到人工甘味劑所創造出來的甜味時,身體本能反應便覺得要得到該有的熱量,但是由於人工甜味劑不含糖分或者含量極低,使得人體會渴望攝取更多高糖份的食物來得到應有的能量,才導致人工甘味劑引起肥胖。 比起熱量高的蔗糖,代糖不僅熱量低,而且只要少許分量就含極高甜度。 例如阿斯巴甜與醋磺內酯鉀的甜度比蔗糖高出200倍,糖精則高出300倍。

代糖致癌: 健康要闻

跟很多人想象的不同,IARC 的致癌物评级系统衡量的是「证明这种东西致癌的证据强度有多硬」,跟致癌风险剂量没啥关系。 2A 级表示有一定证据但不是很确凿,2B 级表示有证据但证据强度很弱,3 级表示没啥证据,4 代糖致癌2023 级表示这玩意儿几乎确凿无疑的不致癌(这种情况很少见)。 首先,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是世卫组织下属机构,主要任务是进行和促进对癌症病因的研究,也进行世界范围内的癌症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工作。

根據歐盟的建議,阿斯巴甜的每日容許攝取量(ADI)為每公斤體重40毫克,這相當於一個60公斤的人每天喝12至36罐零卡可樂的劑量範圍。 基於各項研究之間的矛盾性,我們無法斷言人工甜味劑是否能夠幫助減重。 该报告的结论是,全球许多食品和饮料品牌中使用的人工甜味剂,尤其是阿斯巴甜和安赛蜜-钾,都与癌症风险增加有关。 世界卫生组织对阿斯巴甜的评估,除了IARC将阿斯巴甜列为2B类可能对人类致癌的物质外,还有一份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的评估结果。 2023年7月14日,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了对于阿斯巴甜评估结果公告,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阿斯巴甜列为2B类可能对人类致癌的物质。 自此,各国食品监管部门得以参照上述规定给出本国的安全使用限量。

代糖致癌: 食用代糖或增加患癌风险,食用代糖能代表健康吗?

比如,不要说某样东西是「2B级致癌物」「3级致癌物」。 因为很多人只看到了后面的「致癌物」三个字,而对之前的等级不了解,也不关心。 而对于 2B级,3级的这些东西,它们是不是「致癌物」我们都不知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三元营利和毛利率骤降的原因除了外部竞争愈发激烈外,2022年丢失元气森林这一大客户或许才是关键原因。

  • 並指這會提高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關於世衛對人們進食代糖的建議指南可看此。
  • 尽管他们有甜味,但是他们不是糖,也不会直接供给能量,对便秘会有好处。
  • 當然,即使代糖是安全,也不應就此放下戒心大量進食,因為代糖的甜度較精製糖甜得多,多吃會令人更為嗜甜,在不經意下進食更多甜食,攝取的熱量反而增加。
  • 这四种都是常见的高强度甜味剂,它们由于用量都非常小(因为甜度很高),所以在过去通常被认为是「忽略不计」的存在,仅仅贡献了甜味,这个实验推翻了这个「设想」。
  • 很多消费者为了降低糖的摄入,而选择无糖可乐“过把瘾”,然而现在无糖可乐的甜味剂却被宣布为“致癌物”。
  • 正因為阿斯巴甜這一特點,一直以來都很受食品和飲品製造商的垂青。
  • 協會對世衛關於代糖的指南表示失望,指「不承認代糖有益是對公眾的損害」。

代糖的出现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这是代糖替代蔗糖的核心因素。 从毒理学上讲,抛开剂量谈毒性也是没有意义的,致癌物的累积剂量对癌症的致癌效果才是最关键的。 这些食物本身营养素组成不合理,供能营养素来源单一,如果长期当饭吃,就算选择用不提供热量的甜味剂,也会给身体带来很多疾病。 由于阿斯巴甜的分解产物含有苯丙氨酸,而苯丙酮尿症患者由于先天遗传的基因缺陷导致不能处理苯丙氨酸,所以他们除了不能吃含有苯丙氨酸的蛋白质外,也不能使用阿斯巴甜。 的确,动物试验表明致癌对于一种物质可能的致癌性是有提示作用的。 而这个实验中的用量是根据它们的甜味强度来设计的一个较合理的量,并且给出了它们分别占「每日允许摄入量」(ADI)的比例。

代糖致癌: 健康小工具

德国拜耳(Bayer)公司曾被美国法院判决,应赔偿那些主张因使用除草剂而罹癌的顾客,该公司2021年已在第三次上诉中败诉。 IARC一名发言人表示,IARC和JECFA的裁定结果在7月之前都属于机密,但他强调两者的结果是“互补”的,IARC的结论是“理解致癌性的首要根本步骤”。 JECFA则进行对此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在特定条件和摄取量下造成特定伤害(例如癌症)的可能性”。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今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一份关于非糖甜味剂的新指南,建议大多数人应避免食用安赛蜜、阿斯巴甜、糖精、三氯蔗糖、甜菊糖等非糖甜味剂。 本月初,IARC在召集外部专家开会后做出这项结论,该会议主要依据所有已公布的研究证据,评估哪些物质对人体有害。 当然我知道大部分担忧的朋友都是为了痛快喝代糖饮料,奔着大剂量爽快走的,我也是一样。

這些阿斯巴甜的代謝物因而會增加患阿茲海默症、柏金遜症、多發性硬化症和腦腫瘤等神經退化疾病的風險。 正因為阿斯巴甜這一特點,一直以來都很受食品和飲品製造商的垂青。 代糖致癌2023 市面上有不少食物和飲品,包括汽水、香口膠、糖果、雪糕、布甸、啫喱等甜品,甚至一些標榜健康、零糖、零卡路里的餅乾、零食、果汁或其他飲品都有機會用到代糖。 在食物中加入相對較少的代糖分量,便可取得相同傳統蔗糖的甜味。 她說平時大家若有留意,餐廳餐桌上的白砂糖或咖啡糖,旁邊也總會有一兩包代糖,提供給需要的顧客,可見其大行其道極普遍。 已經被納入同一類別的其他物質,包括乙醛、黃曲霉毒素、三聚氰胺、鉛、二氧化鈦等。

代糖致癌: 无糖可乐中的代糖物质阿斯巴甜对身体有害吗?

针对这一消息,《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近期给出了官方答案:阿斯巴甜列为2B类“可能对人类致癌的物质”,在每公斤体重0-40mg的每日限量内,可放心食用。 这意味着,假设没有其他摄入途径,一罐含有 mg阿斯巴甜的软饮料,一位体重70kg的成人每天要饮用9-14罐以上才会超过每日允许摄入量。 总之,阿斯巴甜的致癌作用有待商榷,限量食用还不至于致癌。 张凯老师作为癌症研究专家,从研究结论的角度去看这个问题,认为作为一部分小众使用的天然代糖,其食用风险的相关研究并不充足。 作为食品安全方面的专家,华霄教授从人体本身的代谢以及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角度做出了分析,他的答案有些不同。

代糖致癌

以无糖可乐采用的高倍甜味剂三氯蔗糖和安赛蜜为例,根据含糖可乐和零度可乐中代糖的使用情况和代糖目前市场报价,分别计算出含糖可乐和零度可乐代糖的成本情况,含糖可乐成本约为每升 0.65 元,采用高倍甜味剂的无糖可乐每升约为 0.08 元。 尽管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批准它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但围绕阿斯巴甜的各种流言就从没间断过,很大程度上还是源于我们对“化学合成”物质本能地怀疑和抵触,加上网络流传的各种致癌、伤神经的危害渲染。 但是,如果本身是糖尿病人或者肥胖人士,又管不住自己的嘴想吃甜的,那么目前来看选择阿斯巴甜作为甜味剂比选择传统食品工业常用的白砂糖、葡萄糖、果葡糖浆这类精制糖要好得多。 代糖致癌 这是因为,单独由于过量摄入精制糖引起的疾病归结到机理上大多是因为能量过多摄入,而阿斯巴甜几乎不提供能量,至少危险比直接吃糖是要小得多了。 不管阿斯巴甜是否被列为“对人类可能的致癌物”,为了健康,最好当然是放弃代糖;而对于那些一直以来都在食用代糖的人们,也不必因为阿斯巴甜被列入2类致癌物而产生过多的忧虑。

代糖致癌: 阿斯巴甜被列为2B类致癌物,代糖的争议其实一直存在

至於傳聞所講的阿斯巴甜 代糖致癌2023 (E951)是一種廣泛使用的甜味劑,原料為苯丙氨酸和天冬氨酸。 雖然阿斯巴甜所含的卡路里與蔗糖相若,但甜度是蔗糖的200倍,所需的份量少,有助降低食物的糖分和卡路里含量。 註冊營養師Yanbie早前指出,代糖的甜度一般比砂糖高出約30至8000倍。 代糖不影響血糖水平,故有助管理體重,並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水平。 市面上不少食物和飲品(如汽水、香口膠、糖果)製造過程中均加入代糖。

代糖致癌

阿斯巴甜由苯丙胺酸和天門冬醯胺組成,甜度是蔗糖的200倍,但加熱會導致甜度損失,因此不建議在烘焙食品或需要長時間加熱的產品中使用。 此外,苯酮尿症(PKU)患者無法有效代謝苯丙胺酸,因此不能食用含阿斯巴甜的產品。 業者應根據規定在包裝上加註「苯酮尿症患者禁用」的警語。 它具有高甜度和低熱量的特點,僅需添加少量即可使飲料或食品達到所需的甜度,可當作糖的替代品,因此,它經常成為追求無糖或低糖飲食的人士的選擇。 蕭婉芹引述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世衛聯合食物添加劑專家委員會 (JECFA)在2016年對於阿斯巴甜的評核,一個成年人每日可接受的攝入量,以每公斤體重計算,為40毫克。

代糖致癌: 代糖壞處是真是假?

但这样的致癌性划分标准,在国际上遭遇过多次质疑,也有不少科学家认为,IARC的审核过程、证据采纳透明度等方面都存在问题。 而这一次IARC公布阿斯巴甜为2B可能致癌物后,争议也随之而来。 IARC并非食品安全方面的权威机构,其致癌性评估本身就很有局限性,而且不能作为制定标准的参考。 代糖致癌 根据英敏特数据,2010年至2020年天然甜味剂的添加占比由8.16%提升至29.41%,虽然已有大量研究证明人工甜味剂的健康安全性,但部分消费者仍认为以甜菊糖苷、罗汉果甜苷、赤藓糖醇等天然甜味剂更加“绿色、天然”。 代糖致癌2023 反过来说,即便阿斯巴甜未被列入2类致癌物,我们也不能放任饮用含代糖的饮料。 因为含代糖的饮料和含糖饮料一样,甜味都会增加饥饿感,从而让人过度饮食,导致体重增加。

代糖致癌

而且糖醇类代糖通常不会被人体消化吸收大量饮用可能会引起胃肠不适。 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指出,常见甜味剂“阿斯巴甜”可能将于 7 月 14 日被世卫组织宣布列为“可能的人类致癌物(possible human carcinogen)”。 1类 对人类致癌,这类物质在人体中导致某一种或者几种癌症的证据是很明确的,著名的包括石棉(长期接触导致间皮瘤)、黄曲霉素(长期接触导致肝癌)以及加工肉类、还有吸烟、饮酒、接受辐射。 據BBC報道,國際癌症研究機構 (IARC) 一直在審查約1,300項有關阿斯巴甜和癌症的研究。 而IARC和獨立的食品添加劑專家委員會將於7月14日在《柳葉刀腫瘤學》醫學雜誌上發表正式聲明,將阿斯巴甜歸類為「可能致癌物」,目前要靜待其詳情。

代糖致癌: 阿斯巴甜將被歸類可能致癌物 可樂、香口膠都有佢

阿斯巴甜这样的人工甜味剂,的确被一些研究证实会通过影响肠道菌群来影响人体的糖代谢[2],所以我们目前不推荐正常人把这类人工甜味剂用作日常食糖的完全代用品。 自从上世纪70年代头顶“人工合成”四个大字出生以来,阿斯巴甜就一直遭受着质疑和攻击。 不过,正是因为这不断的攻击,阿斯巴甜才成为了被研究得最彻底的一种甜味剂。 到目前为止,大量研究都在告诉我们,阿斯巴甜在一个相当宽松的范围内的应用都是安全的。 如美国癌症研究所(NCI)于2006年开展的一项大型流行病学调查,通过调查50万美国退休人员的饮食习惯并对这些人进行了超过5年的随访,然后重点比较经常喝四种含阿斯巴甜饮料的人群的癌症发病率,并和其他人群作对比。 研究发现,摄入较多含阿斯巴甜的饮料与淋巴瘤、白血病或脑瘤的发生无关。

关于阿斯巴甜的讨论一时间甚嚣尘上,对于它的质疑声甚至扩展到了所有的人工甜味剂。 其中人工代糖因成本相对较低,一直占据食品工业的主流。 从目前的行业格局来看,人工代糖市场体量约为70-80亿美金,而天然代糖约为10亿美金左右。 在此背景下,代糖将逐步在各行各业取代白砂糖,以满足消费者的味觉需求。 以每人每天从50克糖摄入降到25克来计,白砂糖的市场将有一半被代糖所取代,以国内目前的消费量计算,届时代糖消费量将达每年1000万吨。 若按10000元/吨的价格计算,代糖产品的市场规模或将达到千亿元。

代糖致癌: 糖尿病患吃代糖應適量

“代糖”渗入各种食物,让我们可能接触或者摄入的“代糖”的机会增加,来自各种食物中的代糖叠加之后,会让代糖的摄入量总量升高。 國際甜味劑協會(International Sweeteners Association)在世衛發表指南後不久作出聲明,指世衛的研究建議在科學上不夠嚴謹,亦沒有強而有力的證據基礎,擔心指南會誤導那些需要控制碳水化合物和糖攝取量的人。 如果阿斯巴甜被评定为1类或2A类致癌物的话,那就算挺严重的,如果是后两类,那么我认为目前看来问题不大。 由于只是小道消息,所以现在只能猜测,所谓的宣布致癌,应该指的是加入世卫组织公布的「致癌物清单」,这个清单由世卫组织下属机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评定。

代糖致癌

因此,我们的目标是研究人造甜味剂摄入量(所有膳食来源的总量,以及最常食用的:阿斯巴甜 [E951]、乙酰磺胺酸钾(安赛蜜)[E950] 和三氯蔗糖 [E955])与癌症风险(总体和品种)。 结论:在这项大型队列研究中,全球许多食品和饮料品牌中使用的人造甜味剂 (尤其是阿斯巴甜和乙酰磺胺酸钾)与癌症风险增加有关。 这些发现为欧洲食品安全局和全球其他卫生机构正在进行的食品添加剂甜味剂重新评估提供了重要而新颖的见解。

代糖致癌: 代糖是什麼?有壞處會致癌?認識人工甜味劑的利與弊

唯一的例外是由糖醇制成的甜味剂,即多元醇,它不属于“非糖甜味剂”的范畴。 总体而言,人造甜味剂摄入量与总体癌症风险呈正相关。 研究尤其发现,服用大量阿斯巴甜和安赛蜜的参与者患癌风险更高,且患乳腺癌和肥胖相关癌症的风险更高。 从分类上看,阿斯巴甜的致癌级别还不如火腿肠或者烤肉,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仍然能在超市货架上看到各种加工肉类和代糖饮料,IARC的报告中指出,这份报告不是对政策制定的推荐,食品安全政策的制定是各国自主的。

代糖致癌

但人类对甜味的(心理上)的追求并不因为生理上对热量的需求得到满足而停止。 如果实在忍不住甜味的诱惑,适量食用代糖饮料和食品不失为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尤其对糖尿病患者而言。 甜蜜素在上世纪50年代开始添加到饮料中,上市后的命运和糖精差不多,也有研究发现其有导致膀胱癌的效果。 代糖致癌 基于这些研究,美国禁止了甜蜜素作为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随后加拿大、英国和日本也纷纷跟进,禁用至今。 尽管后来对这些实验数据的审查和对其它数据的评估使科学家得出甜蜜素不会致癌的结论,但它在美国依然未能获得重新上市的批准。 中国是全球可以使用甜蜜素的130多个国家和地区之一。

代糖致癌: 代糖會致癌嗎?

此外,也有研究表明阿斯巴甜还存在其它的健康风险,如前文所述。 阿斯巴甜在1975年首次由JECFA进行安全性评估。 但首次评估会议并未得出结论,因为缺乏阿斯巴甜在体内的代谢产物二酮哌嗪的安全性数据。 代糖致癌2023 次年,JECFA再次审议这一问题,认定资料仍然不够完整,要求申报方进一步提供二酮哌嗪的安全性数据。

IARC在阿斯巴甜对消费者的影响和评价一文中提到,鉴于出现了新的研究成果,建议对阿斯巴甜进行高度优先级别的评估。 中文互联网中多篇有关阿斯巴甜可能致癌的文章中,都提到了2022年这个法国团队发表的一篇“基于人群的队列”研究报告,并认为这份报告就是此次IARC启动评估阿斯巴甜致癌性程序的重要证据。 阿斯巴甜雖被列入「可能對人類致癌」(possibly carcinogenic to humans),但世衛指出每日允許攝入量是每公斤體重40毫克,以60至70公斤成年人為例,每天飲用9至14罐以上代糖飲品才會超標。

值得注意的是,甜味剂不仅添加在饮料中,糕点、糖果、牙膏的配料表中都有甜味剂,如云南白药牙膏中含山梨(糖)醇,某品牌一款无蔗糖山药饼干含麦芽糖醇。 有的含糖食品中也会添加甜味剂,比如绿箭口香糖,配料表中排在第一位就是白砂糖,此外还有阿斯巴甜、山梨糖醇和安赛蜜。 6月29日,元气森林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元气森林全线产品不含阿斯巴甜。 不仅如此,元气森林还将该条消息置顶,以此来凸显品牌的态度和立场。 而奈雪的茶相关负责人则表示,早在2022年11月,奈雪的茶已经宣布全部产品使用升级的天然代糖“罗汉果糖”。 ISA的成员涵盖众多国际企业,包括糖果商玛氏箭牌(Mars Wrigley)、可口可乐(Coca-Cola)旗下一个单位以及跨国食品加工业者嘉吉(Cargill)。

代糖致癌: 健康熱門文章

在美国,阿斯巴甜等人工甜味剂受到食药监局(FDA)的监管,FDA 将阿斯巴甜的ADI设定为每公斤体重50毫克。 欧盟负责监管食品添加剂的机构则将阿斯巴甜的 ADI 定为每公斤体重40毫克。 代糖是一種食物添加劑,可以為食物添加甜味,而日常生活中在食品包裝後看到的甜味劑,其實就是代糖。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