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鼻竇炎鼻咽癌2023懶人包!專家建議咁做....

Article hero image
鼻竇炎鼻咽癌

2016年,本港共有805宗鼻咽癌新症,佔癌病新症總數2.6%,當中男性及女性分別佔599宗及206宗,比例約為2.9比1。 以每10萬人計算,男性的發病率為17.2%,女性則為5.2%。 鼻咽癌是本港男性最常見癌症中的第6位;女性方面,則排行第16位。 一般而言,40至60歲是鼻咽癌的發病高峰年齡,間中也會出現20至30歲的病例。

  • 手術後仍須配合醫師的指示服用藥物和其他治療,並且避免菸害和其他的致病因子,才能達到最好手術的效果。
  • 藥效作用比較慢,通常需要3-5小時候症狀才會緩解,因此需要規律、持續性地使用,效果才會好。
  • 同樣以每10萬人計算,男性及女性患鼻咽癌的死亡率分別為6.6%及1.8%。
  • 最後交由物理學家或放射治療師設計個體化計劃,找出最理想的射綫角度和強度。
  • 如你發現耳鳴、聽力下降、中耳炎經常復發、持續鼻塞、鼻及喉分泌帶血,或者頸部出現無痛腫塊,便有機會患上鼻咽癌,應盡快檢查。

藥效作用比較慢,通常需要3-5小時候症狀才會緩解,因此需要規律、持續性地使用,效果才會好。 認識橫紋肌及身體的肌肉組成 身體的肌肉組織約佔40%的體積,主要分為三大類:骨骼肌、心肌及平滑肌,而橫紋肌指的 ... 睡眠呼吸中止症是一種常見的睡眠障礙,指的是患者可能在睡覺時發生短暫呼吸中止 (apne ... 鼻竇炎鼻咽癌 根據2022年衛福部最新公告的十大癌症,胃癌仍高居第八名,僅次於「癌王」胰臟癌之後。

鼻竇炎鼻咽癌: 口服去充血劑

一般常見由感冒所引起的鼻竇炎,其他如鼻中膈彎曲、鼻息肉、化學物質的刺激及牙齒等,都有可能引發鼻竇炎。 鼻竇的功能包括減輕頭部重量、改善吸入空氣的品質(滋潤、加熱空氣等)、提升發聲共鳴、減緩外來力量對臉部造成的傷害等等。 鼻竇內充滿空氣,鼻竇內的粘膜由一種有分黏液功能的上皮細胞,以及成千上萬的纖毛所構成。

猴痘,這是一種由猴痘病毒(Mpox 鼻竇炎鼻咽癌 virus)所引發的疾病,最早在1958年首次從研究用猴子身上被發現。

鼻竇炎鼻咽癌: 抗生素

要檢查是否患有鼻咽癌,醫生會先詢問相關症狀的情況,以及病歷、家族病史等,也會詳細檢查耳、鼻和喉,以及觀察頸部是否出現腫瘤。 然後醫生會使用內窺鏡查看鼻咽是否同樣出現腫瘤,如發現腫瘤,就要從該處切除一小片活組織,以顯微鏡觀察是否惡性,並確定病因。 常見的手術方式為「內視鏡鼻竇手術」,目的是以內視鏡移除阻塞鼻竇開口的多餘黏液或鼻息肉,讓鼻竇開口擴大,清除病變組織,恢復鼻竇通道暢通。

鼻竇炎鼻咽癌

內視鏡是一條具有攝影功能的軟管,醫生會將它從鼻孔放入患者鼻竇內,觀察發炎情形,也可收集鼻竇黏液做進一步的分析。 希愈腫瘤中心隸屬新風天域集團,秉持最新的臨床概念專注於癌症的診斷,治療和研究。 中心坐落於高端商務中心,為當地及跨區域的患者提供先進的,以人為核心,以實證為基礎的醫學治療與護理。 如你發現耳鳴、聽力下降、中耳炎經常復發、持續鼻塞、鼻及喉分泌帶血,或者頸部出現無痛腫塊,便有機會患上鼻咽癌,應盡快檢查。 倘若腫瘤伸延至髗骨底及腦部,可能引致頭痛、臉部感覺麻痺、複視及牙關緊閉等問題。 由於鼻竇炎的症狀和感冒很類似,常常會被忽略而錯過治療時機,因此須特別留意如果有類似鼻竇炎的症狀,需及早就醫,由醫師診斷是否為鼻竇炎。

鼻竇炎鼻咽癌: 慢性鼻竇炎成因

進行治療前,放射治療師須按照患者的面形及頭形,製作塑膠模,以固定身體讓射線準確照射目標。 患者戴上塑膠模後,會被安排進行電腦掃描,以便醫生勾劃出腫瘤及須迴避的重要器官,包括脊髓神經及腦幹。 最後交由物理學家或放射治療師設計個體化計劃,找出最理想的射綫角度和強度。 鼻咽癌較多出現於華南、東南亞及北非地區,亦是本港常見癌症之一。

  • 2016年,本港共有805宗鼻咽癌新症,佔癌病新症總數2.6%,當中男性及女性分別佔599宗及206宗,比例約為2.9比1。
  • 患者大多是因為過敏、發炎、感染造成鼻竇開口阻塞,一旦分泌的黏液無法排出,細菌在鼻竇中大量繁殖就會引發症狀。
  • 癌細胞脹大到某個體積,便會入侵喉嚨、腦部、骨骼等附近結構。
  • 此外,平日服用的藥物及維他命補充品也要記錄下來。
  • 長期吸菸或暴露於二手菸環境、吸入空氣中的有害物質(如二氧化硫、甲醛等),皆會提升罹患慢性鼻竇炎的風險。
  • 治療需要運用大型儀器照射,一般為期7個星期,通常每週5次;治療過程無痛,亦無須麻醉或住院,事後身體亦不會帶有輻射,故患者無須隔離。
  • 一般而言,40至60歲是鼻咽癌的發病高峰年齡,間中也會出現20至30歲的病例。

上皮細胞分泌的黏液可吸附外來的髒污物質,並藉由纖毛的擺動,將這些黏液往外排出。 本港於2017年共有296人死於鼻咽癌,佔因癌症死亡的總數2.1%。 鼻竇炎鼻咽癌2023 同樣以每10萬人計算,男性及女性患鼻咽癌的死亡率分別為6.6%及1.8%。 參考世界標準人口的年齡分布計算,過去37年,本港鼻咽癌的發病率及死亡率均呈下降趨勢。 灰指甲是常見的指甲疾病,也稱作甲癬,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 通常開始於指甲的頂端或側面,逐漸向下擴 鼻竇炎鼻咽癌2023 ...

鼻竇炎鼻咽癌: 鼻竇炎成因與治療,耳鼻喉科醫師授正確鼻腔沖洗方法

讀者精要:約有三成的急性鼻竇炎患者會自行痊癒,九成以上的急性鼻竇炎在治療後會痊癒,然而有部分的鼻竇炎會進展為慢性鼻竇炎,甚至引發嚴重的併發症。 為準備與醫生的預約,患者應記低身體出現的任何異常情況,不論是否鼻咽癌的常見病徵。 鼻竇炎鼻咽癌2023 此外,平日服用的藥物及維他命補充品也要記錄下來。 預約當天,患者應由家人或朋友陪同出席,並帶同筆記,以便記下由醫生提供的大量資訊。 口腔乾燥是接受治療後常見的副作用,使患者感到十分不舒適,甚至造成吞嚥困難或細菌感染。

慢性鼻竇炎無合併鼻息肉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out nasal polyposis) 是最常見的慢性鼻竇炎種類。 鼻竇腫脹與發炎現象往往源自空氣中的刺激物質(如香菸)、過敏原,或細菌感染等。 癌細胞脹大到某個體積,便會入侵喉嚨、腦部、骨骼等附近結構。 除此之外,癌細胞亦有機會擴散到其他身體部位,近則導致腫瘤轉移到頸部的淋巴結,遠則波及肺部及肝部。 如果患者體內的免疫系統異常,身體無法製造足夠的抗體,容易有反覆的感染現象,若感染部位為鼻腔,就有可能導致慢性鼻竇炎。 相較之下,一般的鼻竇炎持續時間通常小於四週。

鼻竇炎鼻咽癌: 慢性鼻竇炎的治療方法

如患者出現口乾問題,應每天用軟毛牙刷刷牙數次,並在飯後用暖鹽水嗽口。 飲食習慣也應改善,例如恆常喝水、以無糖香口膠刺激口水分泌、避免煎炸或酸辣食物,以及避免攝取咖啡因和酒精。 放射治療,俗稱「電療」,旨在為未出現遠程擴散的患者,以高能量的X光線照射腫瘤,殺死癌細胞;對遠程擴散的患者而言,亦可紓緩擴散所帶來的病徵,例如骨痛。 治療需要運用大型儀器照射,一般為期7個星期,通常每週5次;治療過程無痛,亦無須麻醉或住院,事後身體亦不會帶有輻射,故患者無須隔離。 有別於急性鼻竇炎,慢性鼻竇炎的致病因子較為多元,細菌只是導致發炎的元素之一,而急性鼻竇炎若未經妥善治療,也可能演變成慢性鼻竇炎。 若經由醫師指導,患者也可在家自行操作鼻腔沖洗術,這是種利用微溫生理食鹽水沖洗鼻腔,去除過多黏液與過敏物質的方法,可舒緩鼻竇炎症狀。

鼻竇炎鼻咽癌

目前的內視鏡鼻竇手術傷口小、手術時間短、安全性高,患者如需接受手術,可以不用太擔心。 約有三成的急性鼻竇炎患者會自行痊癒,九成以上的急性鼻竇炎在治療後會痊癒,然而有部分的鼻竇炎會進展為慢性鼻竇炎甚至進而引發嚴重的併發症。 鼻竇炎會造成粘膜腫脹,導致鼻竇開口阻塞,引起鼻塞及臉部脹痛感。 口服去充血劑可以改善黏膜腫脹的問題,但長期使用會造成依賴性,造成停藥時更為嚴重的粘膜腫脹。

鼻竇炎鼻咽癌: 鼻竇炎的常見病因

長期吸菸或暴露於二手菸環境、吸入空氣中的有害物質(如二氧化硫、甲醛等),皆會提升罹患慢性鼻竇炎的風險。 主演韓劇《繼承者們》而走紅的南韓藝人金宇杉,兩年前確診患上鼻咽癌,暫停全部幕前工作。 經過大約一年的治療後,金宇杉病情逐漸好轉,年初更有網民發現他跟女友在澳洲度假。 他曾在公開信表示,於短短7個月內,接受了35次放射治療。 根據統計數據顯示,攝護腺癌已成為全球男性最常見的癌症之一。 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的加劇,攝護腺癌的發病率也在逐年增 ...

鼻竇炎鼻咽癌

口服抗生素需服用至少十天,醫師會根據病程調整,需遵照醫師的指示連續服藥,以避免產生抗藥性。 患者大多是因為過敏、發炎、感染造成鼻竇開口阻塞,一旦分泌的黏液無法排出,細菌在鼻竇中大量繁殖就會引發症狀。 簡稱「化療」,透過靜脈注射或口服形式,將藥物送進體內,一般為期數天。 靜脈注射可在日間化學治療中心進行,亦有部分藥物的療程需要住院進行。 跟放射治療不同,化療並非針對特定部分的腫瘤,而是讓藥物沿血液運送到身體各部位,擾亂癌細胞的生長及分裂,使其無法增長,自然死亡。

鼻竇炎鼻咽癌: 鼻竇炎會自己好嗎?常見發病原因及4招改善方法

手術後仍須配合醫師的指示服用藥物和其他治療,並且避免菸害和其他的致病因子,才能達到最好手術的效果。 鼻竇炎鼻咽癌2023 鼻竇炎鼻咽癌2023 鼻竇炎鼻咽癌2023 鼻竇炎最常見的原因為病毒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 (感冒),稱為病毒性鼻竇炎,單純病毒性感染的鼻竇炎不需用抗生素治療,因為抗生素主要作用是針對細菌。 但有部分患者會續發細菌性鼻竇炎,醫師也會根據臨床症狀判斷是否為細菌性鼻竇炎而給予抗生素治療。

鼻竇炎鼻咽癌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