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馬頭圍邨重建2023全攻略!內含馬頭圍邨重建絕密資料.

Article hero image
馬頭圍邨重建

整個項目由曾任工務局總建築師、設計過港督粉嶺別墅(今行政長官別墅)的Mr. 由於興建的位置處於加多近街山坡之上,斜度最斜達45度,由於平整山頭費用高昂,而屋建會又面對財政緊絀,成本上升的狀況,故建築改以其地形特點,樓宇往上延伸,從山坡上拔地而起,不過比較徙置事務處同時期興建的如石硤尾邨、李鄭屋邨等,西環邨質素已勝一籌。 至於馬頭圍邨重建後,單位數目由現時2,000伙倍增至4,000伙,但遷置屋邨規模較細,居民需分批調遷到宋皇臺道/土瓜灣道交界的新屋邨。 事後市建局於原址展開重建工程,屋宇署剛宣布批准該地重建兩幢樓高30層的住宅大樓,涉近500伙單位。 聯會認為,房委會及房協可透過「換地」,將原屬房協的屋邨重建後,用作接收房委會舊屋邨的居民,例如於土瓜灣樂民新村重建完成後,可用作接收馬頭圍邨的住戶,以便加快馬頭圍邨重建;而位於港島、分別屬房協及房委會轄下的健康村及模範邨,亦可採用類似模式加快重建。

  • 第二輪勘察計劃涵蓋的公共屋邨一共有71個,預計於2032年前分階段完成。
  • 同時,房委會亦會清拆石籬中轉房屋作公營房屋用途,目標在明年12月清空。
  • 記者發現,不少樓層都有不同程度的石屎剝落,部分外牆能看到明顯的裂痕,但未見有翻新工程進行。
  • 政府消息人士指,未來10年覓得的350公頃土地,約四成為新發展區土地,三成多來自改劃土地,其餘則為房委會工廈重建,粉嶺高球場及重建項目等。
  • 西環邨於重建後料可將單位量由600伙增至1100伙,而居民則可調遷到附近的加惠民道公營房屋項目,料於2029年有首批居民可以調遷。

1938年成為收容難民的馬頭涌難民營[4]和戰時的戰俘營,1950年代末,部份地皮用作興建公共屋邨,由前香港屋宇建設委員會所興建,於1962年落成入伙,曾經是前香港屋宇建設委員會總部所在。 馬頭圍邨由前香港屋宇建設委員會建築師廖本懷和范夫先生設計,聯星建築有限公司(即現時之保華德祥營造有限公司)承建,是首個由屋宇建設委員會自行設計的屋邨,而本邨的單位設計亦成爲了後來不少標準公屋單位設計的藍本。 政府消息人士補充,宋皇臺道與土瓜灣道交界將在2027/28年度有新屋邨落成,可安置馬頭圍邨居民,故政府決定分期進行馬頭圍邨重建計劃,料首批居民於2027至2028年遷出,整個項目完成重建後,能提供的公屋單位數量會由現時2,000個倍增至4,000個。 同時,房委會亦會清拆石籬中轉房屋作公營房屋用途,目標在明年12月清空。 如獲城市規劃委員會批准放寬規劃限制,項目預計可提供約1,600個單位。

馬頭圍邨重建: 施政報告|重建西環邨馬頭圍邨 增建過渡性房屋至2萬個單位

她解釋,編配公屋給輪候冊上的申請人,除了新建單位外,亦依靠目前每年約8,000個回收的公屋單位。 但她承認,未來十年的建屋量會出現「頭輕尾重」的現象,30多萬個單位可能只有3分1在首五年落成,故已要求壓縮房委會建屋程序,而房委會和房協將更廣泛使用「組裝合成」建築法,房委會亦會在合適的項目採用新的採購模式,引入承建商一併負責設計和建造。 房委會現正推展的重建項目則共有八個,將可提供約28,000個單位,連同正在研究重建的西環邨及馬頭圍邨在內,則共有十個項目,可提供約33,000個單位。 重建屋邨長遠而言或可增加公屋供應,但短期內無可避免會減少可供編配的公屋單位數量。 馬頭圍邨重建 在目前公屋需求殷切的情況下,我們要作出取捨,無法推行大規模的重建計劃。

馬頭圍邨重建

至於華富邨的重建項目則會分階段進行,重建後將提供約12,200個單位;三個項目在重建後能額外提供約8,200個單位。 家庭主婦任小姐表示,贊成政府重建馬頭圍邨,因該邨樓齡算高,重建後自己可以遷往較新樓宇,但希望政府於搬遷上可作出津貼安排及原區安置。 政府消息人士指,政府將不會再推出新的租置屋邨,認為將會影響公屋輪候冊的編配進度。 而於現有的租置屋邨「貨尾單位」,房委會將於下期綠置居再推單位銷售,其後會檢討計劃。 若銷售情況理想,房委會將考慮加快銷售,研究方向包括加密銷售次數,或要求租戶於限期內決定會否購買單位,並調遷無意購買的租戶。 馬頭圍邨重建 政府消息人士又指,「組裝合成」難應用於首5年期的項目,而房委會現已選定3個房屋項目作試點,會視乎情況不排除會再有其他項目。

馬頭圍邨重建: 施政報告|醫管局稱有助提升醫療質素

房委會並會重建房委會轄下工廠大廈,即火炭的穗輝工廠大廈、九龍灣的業安工廠大廈、長沙灣的宏昌工廠大廈及葵涌的葵安工廠大廈,作公營房屋用途。 為加快重建步伐,房委會會在改劃用地期間,同時清空四個工廠大廈的租戶,然後拆卸有關建築物。 馬頭圍邨重建2023 在2021年施政報告中,行政長官亦宣布邀請房委會研究重建具可觀潛力、樓齡約60年的西環邨及馬頭圍邨,並爭取把周邊土地納入重建地盤,例如利用馬頭角道政府合署地盤以擴大重建馬頭圍邨地盤,務求發揮最大重建潛力,令這兩幅珍貴的市區用地可提供更多公營房屋。 初步估計重建後兩個屋邨可合共提供共約5,000個單位,現時西環邨約有600個住戶,馬頭圍邨則有2,000多戶,兩條屋邨重建後的供應都接近倍增。 馬頭圍邨重建 大公文匯全媒體報道,特首林鄭月娥最後一份的《施政報告》內提及,將研究重建多條房委會屋邨,其中包括目前西環邨及馬頭圍邨,消息指兩條屋邨重建後,合共可額外提供多2500單位。 身兼九龍城區議員、立法會議員李慧琼今日(19日)接受全媒體記者訪問時表示,舊邨重建是政府多年來議而未決的議題,今屆施政報告將馬頭圍邨納入重建,體現了政府對待房屋問題的魄力。

馬頭圍邨重建

房委會自2005年開始,透過全面結構勘察計劃為樓齡接近或超過40年的公共屋邨進行詳細勘察,以確定樓宇結構安全,並評估持續保存該些樓宇所需的修葺方案和其成本效益。 第二輪勘察計劃已展開,除確保經第一輪勘察計劃評估的公共屋邨仍然結構安全及修葺符合成本效益外,亦會為未被納入第一輪勘察計劃,但其樓齡會於2018年至2032年間滿40年的公共屋邨進行首次全面結構勘察,以確定結構安全及修葺符合成本效益。 第二輪勘察計劃涵蓋的公共屋邨一共有71個,預計於2032年前分階段完成。 另外,陳帆在網誌中提及,房委會亦會清拆石籬中轉房屋作公營房屋用途,目標在明年12月清空,在獲城市規劃委員會批准放寬規劃限制下,項目預計可提供約1,600個單位。 另外,白田邨及美東邨較舊部分的重建計劃,預計於2027/28年度完成,重建後將分別提供約6,600個位及約2,800個單位。

馬頭圍邨重建: 施政報告

民建聯主席李慧琼分析指,重建馬頭圍是居民多年來的願望,九龍中老舊樓宇數量頗多,是全港數一數二,加快重建應列為重點工作之一,施政報告已經表明開始研究馬頭圍的重建,政府當局應該盡快做好規劃及原區安置的準備工作。 除了確保所有樓宇的整體結構均屬安全,房委會會繼續推行各種計劃及措施,維持和改善樓宇狀況,為居民提供安全適切的居住環境。 這些工作包括藉屋邨改善計劃翻新大廈外牆及公共地方,以及提升邨內設施;經全方位維修計劃主動為邨民檢查室內設施,並作出適當跟進。 此外,還有日常家居維修服務、提供無障礙通道、升降機現代化工程等,讓住戶有一個長幼傷健共融的社區。 本港房屋供不應求,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在網誌表示,房委會在切實可行的情況下,考慮有序地重建個別屋邨,釋放土地潛力,增加長遠供應。

新一份《施政報告》中提到房委會研究重建樓齡約60年的西環邨及馬頭圍邨,並爭取把周邊土地納入重建地盤,例如利用馬頭角道政府合署地盤擴大重建馬頭圍邨地盤。 當局初步估計重建後,兩屋邨可提供合共約5,000個單位,現時西環邨約有600住戶,馬頭圍邨則有2,000多戶,兩條屋邨重建後的供應都接近倍增。 馬頭圍邨重建2023 當時發展華富邨,是希望邨內居民可以自給自足,故此整個屋邨以市鎮的形式出現,更破天荒設立商場,街市、停車場、學校、圖書館等設施應有盡有,圖書館更是大會堂之外港島的第二間。 中西上環都好,都是寸金尺土,故全區公共屋邨只得一座,就是施政報告提出要重建的西環邨! 施政報告提出會邀請房委會,在合適條件下研究重建,預計西環邨在重建後,單位數量由600伙增至1,100伙,現有居民可調遷至附近的加惠民道公營房屋項目,屆時西環邨將會重建。 至於過渡性房屋方面,林鄭月娥建議額外提供5000個過渡性房屋單位,令整體供應在未來幾年可增至20000個,並將相關資助計劃的資助額增至116億元。

馬頭圍邨重建: 未來發展

然而,房委會一直按其政策和四個基本原則,包括樓宇的結構狀況、修葺工程的成本效益、重建屋邨附近是否有合適的遷置資源,以及原址重建的潛力,就實際情況謹慎考慮是否重建個別屋邨。 過去十年,房委會已完成12個屋邨和三個工廈重建項目,合共提供超過25,000個房屋單位。 本屆政府一直持之以恆開拓土地,竭力增加房屋供應,同時,房屋委員會亦積極引進科技,提升效率,令項目盡快落成。

馬頭圍邨重建

馬頭圍邨居民對於重建該邨,較關注遷置補償安排,以及調遷會否影響年邁長者生活。 至於私營房屋,包括鐵路物業發展,她稱爭取未來十年準備好約170公頃土地,透過賣地或鐵路物業招標,為市場提供可建約10萬伙的用地,當中數字並未計及市建局項目和其他私人土地發展項目,強調政府有信心私營房屋土地供應可維持穩定。 她表示,在未來十年( 至 年度),政府已覓得約350公頃土地,可興建約33萬伙公營房屋單位,比去年公布的數字略高,足以滿足該十年期預計的30.1萬伙公營房屋單位需求。 另外,運房局早前已表明,已覓得足夠土地提供原先承諾目標的1.5個過渡性房屋單位。 林鄭月娥今日表示,近日再獲得私人土地擁有人表示有意參加計劃,故現建議再額外提供5,000個單位,令整體供應在未來幾年可增至2萬個,並將相關資助計劃的資助額增至116億元。

馬頭圍邨重建: 香港文匯報

香港房屋委員會於2014年3月宣布,為增加公屋供應,決定將包括馬頭圍邨在內的20條落成超過40年的屋邨,開始規劃重建,將進行一系列技術研究,待完成後才能決定重建時間表[5]。 按照政府的公屋計劃,西環邨附近的加惠民道最快2029年會有新屋邨落成,房委會屆時可以將受清拆影響的西環邨居民調遷到該屋邨,以騰空西環邨展開重建計劃。 政府消息人士指,有關項目如果順利落實,重建後的西環邨可以提供約1,100個單位,較現時只得約600個單位多八成,料首批居民於2029年遷出。 林鄭月娥表示,有見西環邨及馬頭圍邨有合適的遷置資源,以及原址重建有潛力供應更多單位,故會邀請房委會研究重建西環邨、馬頭圍邨,並爭取把周邊土地納入重建地盤,使相關市區用可多建公營房屋。 林鄭月娥在施政報告中指出,房委會會在發展局的配合下爭取把該兩個舊屋邨的周邊土地納入重建地盤,希望令兩幅難得的市區用地能提供更多公營房屋單位,滿足市民訴求。 83%受訪者關注重建時間表,84.2%關注搬遷安排,另有六成多人則關心搬遷津貼及資助房屋政策措施。

馬頭圍邨重建

此外,在現金津貼試行計劃下,截至8月底,政府已向約30000個合資格的一般公屋申請住戶派發津貼,佔已接獲的合資格申請約五成。 若獲立法會通過,「劏房」租務管制條例會於明年1月生效,為「劏房」租客提供合理及有效保障。 林鄭又指,政府積極推進「明日大嶼」填海工程、新界北多個發展區等的相關研究。 視乎項目的研究結果,若假設住用地積比率為4至6.5,大型項目及策劃中的項目可望於中、長期提供約40萬至50萬個公、私營房屋單位。 加上在《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可供興建16.5萬至18.6萬個房屋單位的新開拓土地, 年後的下一個十至十五年的供應可高達56.5萬至68.6萬個。

馬頭圍邨重建: 馬頭圍道塌樓現場重建 兩幢住宅涉500伙

西環邨附近的加惠民道地盤準備興建公屋,重建戶預計在2029年搬遷至該處。 至於馬頭圍邨,當告已選定臨近「十三街」的一個小型地盤,先興建一幢接收大廈,居民需要分階段遷出,預計首批最快可以在2027年遷至該處。 當局預計,馬頭圍邨在重建後,單位數目可以由現時嘅的2000個增至4000個。

  • 林鄭又指,政府積極推進「明日大嶼」填海工程、新界北多個發展區等的相關研究。
  • 但他表示,重建屋邨短期會減少可供編配公屋單位數量,情況屬無可避免,形容在目前公屋需求殷切下,政府要取捨,無法推行大規模重建計劃。
  • 政府消息人士指,有關項目如果順利落實,重建後的西環邨可以提供約1,100個單位,較現時只得約600個單位多八成,料首批居民於2029年遷出。
  • 如獲城市規劃委員會批准放寬規劃限制,按計劃的構思,重建後的大坑西邨可提供約3,300個單位,較現時1,600個單位增加約一倍;其中約1,300個單位會用作重置現有住戶,餘下約2,000個單位則由市建局發展港人首次置業單位。
  • 除了施政報告提及的西環邨及馬頭圍邨,公屋樓王的華富邨,亦於早前被提及將於2027年伊始進行重建。
  • 2021年10月,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發表施政報告,提及政府會邀請房委會研究重建馬頭圍邨及西環邨。

另外,政府消息人士指,由於今期居屋剛完成選樓程序,而綠置居料於今個月開始選購,料今年內未能推出新一期居屋,將於今年底或明年初決定推售項目。 馬頭圍邨重建2023 馬頭圍邨重建 現時的華富邨分五期落成,近海的一邨由1967年11月至1969年2月分階段落成,近薄扶林道的二邨則於1970至1971年間落成,華翠樓及華景樓則在1978年加建,人口最高達5萬人! 跟馬頭圍邨一樣,華富邨同樣是屋建會的傑作,由廖本懷設計,1968年9月更邀請時任港督戴麟趾主持華富邨的開幕典禮。

馬頭圍邨重建: 重建後單位多一倍

政府消息人士指,一旦組裝合成有部份出錯,將導致整個組件不能使用,日後會安排人手駐廠,監督生產過成程。 至於早前建議的重建大坑西邨計劃,林鄭透露行政會議近日已批准了由平民屋宇有限公司與市建局合作落實項目,先決條件是平民公司必須妥善安置原有租戶。 白田邨(較舊部分)、美東邨(較舊部分)兩個項目預計於2027至28年度完成,重建後將分別提供約6,600個單位及約2,800個單位。 同時又發出22份入伙紙,住宅用途的建築樓面面積約有8.1萬平方米,共833個單位;非住宅用途則為15萬平方米。 另屋宇署3月接獲2,923宗有關違例建築工程的舉報,並發出779個違例建築清拆令。 她續指,未來十年的建屋量會出現「頭輕尾重」的現象,30多萬個單位可能只有三分一在首5年落成,故已督促運輸及房屋局局長要竭力壓縮房委會的建屋程序,爭取盡快建成更多單位。

政府消息人士指,額外增加的5000伙過渡屋單位,涉及屯門,元朗及古洞的5至6幅土地,涉及鄉村發展用地,低密度房屋發展用地及綠化地等;當中3至4幅為私人地,非全由大發展商提供。 馬頭圍邨重建2023 政府消息人士透露,當中有2至3幅地規模較大,類似江廈圍項目,各提供約1000伙單位。 政府消息人士指,當局傾向以組裝合成建造過渡屋,因其可方便搬遷再用,如於宋皇臺的過渡屋項目將於2023年搬遷,以騰出用地發展。

馬頭圍邨重建: 【施政報告2021】馬頭圍邨研究重建 居民盼獲原區安置及搬遷津貼

粗體表示該樓宇牽涉26座問題公屋醜聞,其混凝土強度未達高層單位20.7MPa或低層單位31MPa的標準,但遲至1990年代才被揭發,由於情況並不嚴重,故此一直未列入「整體重建計劃」。 另外,她亦提到,會檢視並考慮是否重建個別舊屋邨,邀請房委會研究重建西環邨及馬頭圍兩個樓齡約60年的舊屋邨。 她又說,大坑西邨重建計劃,先決條件是平民公司必須妥善安置原有租戶。

馬頭圍邨重建

她認為九龍城作為傳統舊區,政府應該繼續加大力度進行市區更新的工作。 據悉房委會初步研究後,兩邨倘落實重建,單位數目可較現時翻倍,但未有重建時間表。 政府消息人士稱,西環邨現有636伙,原址重建可建1,100伙,居民需調遷往加惠民道新屋邨,最快2029年落成。

馬頭圍邨重建: 重建屋邨短期減少可供編公屋單位 當局需取捨

華富邨則會分三期重建,第一批拆卸的樓宇,包括華安、華樂、華昌、華泰及華建樓,將配合擬於2026年落成、設於華安樓與華樂樓之間華富道地底的港鐵南港島綫(西段)華富站。 2021年10月,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發表施政報告,提及政府會邀請房委會研究重建馬頭圍邨及西環邨。 據政府消息人士表示,當局計劃在鄰近盲人輔導會的一幅土瓜灣道地皮興建公屋,預料2027至28年落成,提供約600個單位以安置馬頭圍邨首批住戶。 至於馬頭圍邨則分期重建,在原址重建單位後,再逐批遷置現有住戶,估計馬頭圍邨原址重建後提供約4000伙單位,目前暫未有具體落成時間表[6]。 大公文匯全媒體報道:城市老化,舊樓居民生活環境惡劣,香港土地不足,舊區重建是改善居住環境及提供新樓房重要工作。 特首林鄭月娥早前在《施政報告》提及,將邀請房委會研究重建59年樓齡的馬頭圍邨。

馬頭圍邨重建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今日(23日)在網誌表示,房委會現時連同正在研究重建的西環邨及馬頭圍邨在內,共推展10個重建項目,預計全部項目可提供約33,000伙。 其中白田邨及美東邨較舊部分的重建計劃,預計最快於2027/28年度完成重成,重建後將分別提供約6,600伙及約2,800伙。 特首林鄭月娥今日(6日)發表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提到有見西環邨及馬頭圍邨具遷置資源,原址重建有潛力提供更多單位,宣布邀請房委會研究重建舊邨,讓兩幅市區地皮增建公屋。

馬頭圍邨重建: 馬頭圍道水管爆裂造成地陷 區議員指該區食水供應正常

林鄭月娥指,房委會一直按既有政策及實際情況,檢視並考慮是否重建個別舊屋邨。 馬頭圍邨重建2023 有見西環邨及馬頭圍邨有合適的遷置資源,以及原址重建有潛力供應更多單位,將邀請房委會研究在合適條件下重建這兩個樓齡約60年的舊屋邨,並在發展局的配合下爭取把周邊土地納入重建地盤,讓這兩幅難得的巿區用地可多建公營房屋單位,滿足市民訴求。 消息人士解釋,西環邨及馬頭圍邨是本港其中最老屋邨,重建潛力大,加上附近有地盤可供重建戶搬遷。

馬頭圍邨重建: 重建公共屋邨 增加房屋供應

遷置資源方面,陳帆指,房委會擬用毗鄰西環邨的加惠民道公營房屋發展項目,遷置受重建影響的西環邨居民。 至於馬頭圍邨,當局則擬用鄰近的土瓜灣道公屋發展項目遷置受影響居民,由於涉及單位眾多,初步預計會分期安置。 他續指,房委會將按照每個重建項目,考慮合適遷置安排,清拆通知會在不少於30個月前發出。 他續指,房委會一直按政策和四個基本原則,包括樓宇結構狀況、修葺工程成本效益、重建屋邨附近是否有合適遷置資源,以及原址重建潛力,就實際情況,謹慎考慮是否重建個別屋邨。 馬頭圍邨重建2023 現時連同正在研究重建的西環邨及馬頭圍邨在內,共推展10個重建項目,預計全部項目完成後,可提供約33,000個單位。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