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九龍坑2023詳細懶人包!內含九龍坑絕密資料.

Article hero image

九龍巴士(一九三三)有限公司,〈73X, 74D, 74P, 82D, 271B, 272A, 272P, 274P 新增巴士站〉[乘客通告],2020年11月。 」個人八達通卡繳付車資,均可享有每程劃一$2.0的票價優惠。 這段山路崎嶇,落得幾急,十分狹窄,兩旁草叢茂密,但路胚還算清晰,只要望住水塘落山就沒有錯。 路況方面,大多是乾泥面,亦有些大石,部分位置有點滑,有點難行,建議大家穿行山鞋。 往東北望去,尚有座高一點的山頭,沿山脊小路行上去,便登上371米高的龍山頂。

  • 山嘅西北部份,劃入咗八仙嶺郊野公園,山頂有牌指示,所以西發射站係郊野公園範圍,而東發射站就唔係。
  • 現時大宅沒有古蹟評級,亦有人居住,但部分行山人士會專程來到門外,窺視這座大宅。
  • 鶴藪水塘家樂徑步道起點左邊是可以緩緩爬坡的山路,右邊是遠足界有名的「六十八級」樓梯,可以一口氣登頂。
  • 另外前往鳳園的路上,發現可愛的燕鳳蝶,可惜未能拍攝下來。
  • 先左走至沙羅洞村一走,後返回剛才路口直往馬路。

回程逆走衞奕信徑第八段至大埔頭,吃喝玩樂皆便捷。 起點近太和港鐵站,於A出口離開後,找路前往地下。 然後靠着港鐵路軌行,需兜路橫過馬路,再沿着大埔公路大窩段行一少段路。 見到行人隧道口就穿過去,在出口處的正中央,有路牌指示往九龍坑山的方向。 右轉便是大埔頭,也是衛奕信徑8段,然後繼續跟指示牌行,好快便行到山徑入口,入口是一條長樓梯,旁邊有村屋。

九龍坑: 使用狀況

初段是行不盡的樓級,上攀100米高,很耗體能,平緩的路段不多,很快就行到一個路口,那裏有清楚的路牌。 以流水響水塘為起點的話,有4條行山路線推介,這4條路線指示清楚,路況良好,不易迷路,但所需體能各異,有的要上山,有的以落斜為主,有的視野遼闊,有的走進郊野村落,適合不同年紀及背景的行山人士。 有指登上九龍坑山的天梯約有1,500級,比屯門九逕山少一點,但於山腰仰望延綿上山的長梯倒氣勢更強,皆因此梯沿山脊綫走,無樹遮陰,晴朗天下注意防曬。 當日於山頂遇到幾個玩滑翔傘的人,看着他們自由於天上飛翔,很是興奮! 原來這兒是香港唯一可駕車直達的滑翔飛行場地,可飛至沙螺洞、屏風山、黃嶺、八仙嶺等地方,但注意需由教練指導、訓練或陪同方可玩。

九龍坑

但是隨着時日變遷,古道人迹漸稀,廟宇故趨沉寂,幸好近年在村民及善信努力下,成立重修委員會,古廟重拾靈光。 相對於新界其他原居民鄉村來說,九龍坑村的立村較遲,約在清朝咸豐同治年間,當時祖輩已落籍新界的村民,有李、陳、彭、徐、王等姓氏,先後遷到這裏。 其中陳氏是從九龍坑村後山的流水響雲山下古村遷來,他們祖籍五華大嶺背,由於雲山下水源和耕地貧瘠,他們再遷現址,與李姓等共建圍村。 九龍坑村公所旁邊,是已廢置的九龍坑公立育賢學校,校舍仍在原址保留,香港現已全面禁止使用的石棉瓦仍然鋪砌完好。 沈思好奇村中有否出過秀才,村公所主席李叔叔與陳村長異口同聲:「我們耕田咋!」、「識寫自己個名已經好好喇!」我們同坐在村公所的方形大桌旁,說起前人的遷徙歷史。 石坳山位於粉嶺鶴藪水塘以西,高279米,一般可在衛奕信徑第九段標距柱W111及W110之間覓小徑上攀而至。

九龍坑: 巴士轉乘優惠

龍山雖不高,但是上山的路也頗為陡峭,基本上沒有平坦的位置可供休息回氣,也沒有一棵高大樹木讓你乘涼遮陰。 上行到約500米高的山脊,路段變得平坦易走。 再向黃嶺進發,站在600米的山麓上,可欣賞大埔、船灣海、吐露港等一帶的景色。 經過犁壁山便看到連綿青翠的八仙嶺各峰,用意志戰勝八仙嶺,每到一個峰頂便會看見山上刻有峰名的木版,這已是對遊人最大的鼓勵。 從九龍坑山緩緩下山,或乘車從鶴藪水塘出發,繞過水塘後上屏風山,這部分可算是全段最陡斜和難走的路,但切忌過份急進,緊記以平緩速度前進,偶而觀望四周一片翠綠,感受大自然氣息。 前段山徑都是以梯級為主,間中有平路,行一段路之後都會有涼亭。

本文介紹的是位於東鐵軌以東、新界專綫小巴25B線常規班次的九龍坑/元嶺總站及中途站:關於位於東鐵軌以西大窩西支路的「九龍坑」巴士站,詳見「九龍坑 (大窩西支路)」。 九龍坑2023 若說青山以天梯而聞名,九徑山則是一條更考耐力路線。 先攀登長長的天梯,然後則要在黃沙之間尋找正確的路徑,再要在浮沙碎石中蹣跚地下山。

九龍坑: 龍山隧道

龍山隧道,香港隧道之一,香園圍公路一段,喺新界北部,橫越龍山而名,英文寫Lung 九龍坑2023 Shan Tunnel。 隧道由西南向東北行,長四千八百米,係香港公路隧道之中,陸上至長。 地龍穿過龍山之後,再穿過流水響,再穿過丹竹坑,先至去到萊洞。

搭車靠大窩東支路同橋頭路,亦可以踩單車去粉嶺、康樂園等地。 九龍坑(Kau Lung Hang),香港一地,屬大埔區,喺大窩之東,介乎和合石同大埔之間。 有村兩條,九龍坑老圍,同埋九龍坑新圍,東面係九龍坑山,南面有大窩村。 有人在地上寫著這條路共有 2,170 級樓梯,一個單是看到已感到疲倦的數字,而且這段路有數個上升位置,對已走了接近 15 公里的膝頭來說是個意志的考驗。 這段路風景尚算開揚,可觀賞到大埔工業邨一帶的風景。 九龍坑山因爲一支獨秀,高於各聚居地,係起發射站或者山頂轉播站嘅好地點。

九龍坑: 大埔梧桐寨

十七世紀末遷海令撤銷後,朝廷招募客家人來新安縣拓殖,彼等多避開廣府大族勢力範圍,選東部無人荒野海濱落籍。 客家人不畏艱困,拓荒地的崎嶇荒蕪,如雲山下者,往往令人不可思議。 他們真的很可能連在山下租一小塊田地的錢財也沒有,但更不甘心不情願跟地主官府打交道,嚮往自立自足的生活,不管貧困隔絕到何程度。 據他們說,先祖原居於流水響上方的谷地,名為雲山下,以耕田維生。 步往村公所的路途上,我們遇上每塊瓦片都完整、似是新修的陳氏祠堂,陳村長說最「正宗」的祠堂在雲山下,不過都倒下了。

九龍坑

在電塔下有樹叢,是路上少有的樹蔭位置,適合遊人休息一會。 路上樹根交錯,形成一級級上山路,沙泥路面上滿佈落葉,時而大石橫路。 經過一座電線杆,路徑逐漸出林,愈來愈少樹蔭,間中回頭一瞥,可見粉嶺,還能遠眺深圳的高樓大廈。 行多10分鐘馬路上斜,行至塘坑配水庫的鐵閘口,不用入去,行鐵閘左邊繼續上,沿鐵絲網外的小路行,十分狹窄,之後還要跨欄到石屎小徑,行到盡頭就接上龍山的天然山徑。 不一會兒,行到一處馬路路口,轉左入去,沿馬路天橋旁的行山路過河,行到塘坑村;仰望村後的高山,就是今次的目標龍山。

九龍坑: 香港山野天梯

在路線沿途會看到寫意的流水淙淙,看起來跟日本屋久島的小溪有幾分相似。 往後的路況變成了泥路,都算好走,只是一少部份比較崎嶇。 當見到一舊被塗滿白漆,紅字寫著「玉秀峰」的大石,便知道即將到達玉秀峰了。 玉秀峰上有標高柱,左面可看到九龍坑的景色,對面的就是北大刀屻及大刀屻。 前面山頂有發射站的地方就是九龍坑山,還有少許路程便到。 很快便到頂,最頂那級寫著「956級」,不知從哪裡開始計算呢?

  • 2018年12月21日至12月26日:為配合歌手何韻詩於香港科學園大廣場舉行《On The Pulse Of 我們正在》演唱會,活動結束後增設由科學園前往觀塘碼頭的特別服務。
  • 客家男兒出國拼搏,帶金條歸來,向地主購地建宅,再植根和苗,勝那舊家鄉。
  • 九龍坑山山腳東面的著名地點包括沙螺洞和鳳園。
  • 有村兩條,九龍坑老圍,同埋九龍坑新圍,東面係九龍坑山,南面有大窩村。
  • 遠足人士應在出發前自行選擇最合適的路線,以及查閱運輸署或相關交通機構網頁以獲取最新的交通資訊。
  • 據他們說,先祖原居於流水響上方的谷地,名為雲山下,以耕田維生。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運輸署,〈九巴第272A號線加強服務及於大埔創新路及沙田科學園路增設巴士站〉[交通通告],2020年11月20日。 九龍巴士(一九三三)有限公司,〈九巴開辦全新路線72C、74D、74P 強化大埔巴士網絡〉[新聞稿],2014年12月24日。 此特別優惠不適用於其他龍運巴士A線(包括A36、A37及A43線)。 R8線、S64系、龍運巴士青嶼幹線轉車站、屯門赤鱲角隧道巴士路線及所有與其他公司合作的轉乘計劃,一律不能與此轉乘優惠連續享用。 乘客使用此付款方式,不能享有與非九巴/龍運路線之轉乘優惠,亦不能享有「公共交通費用補貼」及「長者及合資格殘疾人士乘車優惠計劃」。 2017年7月1日:配合九巴專營權延續,新增由大老山隧道往九龍坑的分段收費,並推行學生長途路線即日回程半價折扣優惠計劃。

九龍坑: 九龍坑總站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山頂處馬路盡頭,高約420米,高度與中環國際金融中心二期相若。 九龍坑 我在此處居高臨下,俯瞰大埔市鎮、吐露港、三門仔、馬屎洲,只覺都市煩囂多麼渺小多麼遠,而天上仙境白雲卻很近。 馬鞍山與牛押山矗立於吐露港對岸,兩山巍峨崚直。 大帽山就在大埔市鎮南方遠處,其頂峰剛埋在矮雲中。

九龍坑

若然跟我一樣,心癢癢想上山走一趟,但又只有一個早上的時間的話,就可選擇走8km至10km較短的路線。 之後近兩公里全是軍車路,以落斜為主,行多40分鐘就落到九龍坑村;途中會經過兩個荒廢的軍事設施,分別是軍營及彈藥庫,與龍山上的偵察堡同屬一條防線。 在龍山頂的山徑下,隱藏住另一座英軍偵察堡,其石屎頂部已成山徑的一部分。

九龍坑: 大埔屏風山

往後的路段就是鶴藪水塘家樂徑,到達八仙嶺郊野公園指示牌前這一段路,又是連綿不斷的石屎樓梯,落過樓梯後緊接著上樓梯,雖則攀升幅度不多,但重覆上上落落樓梯,確實不是件易事,難怪很多跑友都愛來九龍坑山跑一轉。 當日山上大部分時候都被薄霧濃罩,有時視線更只得數十米的距離,完全看不見前路。 由於不是假日的關係,基本上由九龍坑山頂開始,只與幾個山友擦身而過,其餘時間就是我一個人在走,不得不承認當時真的有點害怕,要加快腳步跑到目的地。 龍山的行山路線較為冷門,這座山位於粉嶺東南部,可以由港鐵站起步,經塘坑村上山,沿路俯瞰北區景致,十分開揚,山脊上還保留了多座英軍留下的偵察堡,讓行山客了解香港軍事史。 之後,行崎嶇山徑落流水響水塘,沿軍車路到九龍坑村搭小巴離開,全程近8公里,建議預算4至5小時。

由龍山頂起計,行了1小時15分鐘,經過簡陋的旱廁,終於落到流水響水塘的燒烤場。 燒烤場下是流水響水塘的打卡熱點,翠木夾道,湖光山色。 我從流水響水塘出發,經郊遊徑,邁步登上九龍坑山頂。 流水響未改建成水塘前,是一處水潭,有文獻說,此潭於春夏有飛瀑聲,於秋冬則有琤琮水響,四季皆聞水聲,故有流水響一名。 而今水潭變成水塘,綠樹青山環水,銀光雲影片片。 沿住車路不斷上,有的路段還幾斜,沿路不用理會左右的山路路口,跟住車路行即可。

九龍坑: 九龍坑山 Cloudy Hill

約3-4公里爬升約400米,梯級甚多但勝在有欄杆借力。 之後面對全程最費體力的原始山徑,建議穿行山鞋。 中途石塊被寫上「玉秀峰」的288米山丘設三角測量站。 小休後又再步上天梯,是風景最開揚的一段,回望吐露港海景、船灣淡水湖、馬鞍山、八仙嶺等。 九龍坑山是香港行山著名天梯之一,由入口到休憩設施為1214級,玉秀峰至九龍坑山956級,未計算天然山徑及斜路已最少行2170級樓梯。 九龍坑2023 九龍坑2023 根據漁農自然護理署網頁,幻紫斑蛺蝶、藍鳳蝶、窄斑鳳尾蛺蝶、散紋盛蛺蝶、電蛺蝶和金斑蛺蝶等43種蝴蝶都在九龍坑山出沒。

九龍坑: > 香港好去處搜尋

落到底,就是屋苑嵐山,沿馬路行出去,很快就到小巴站,有兩條路線,分別是往大埔中心及港鐵站。 九龍坑 在旺季,上車後不需要擔心何時叫「有落」,因為幾乎全車乘客都是去流水響,小巴司機通常自動在迴旋處停車,指示往流水響水塘的乘客在此下車。 九龍坑2023 無論是閒日,還是周末假日,入流水響的人都絡繹不絕。 據觀察,閒日早上動輒都有約30至40人等車,小巴亦加開班次,等了3班車,半小時內就可上車,約5至10分鐘一班車。

九龍坑: 天梯三:九徑山(海拔507米):

這個三角測量站內有乾坤,建於一座英軍荒廢偵察堡之上。 在三角測量站外,仍可見到有兩個入口落去偵察堡。 看完風景後,沿電塔後的小路繼續上斜,行至一個小山崗。

巴士總站左轉沿寶雅路到十字路口,過左邊紅綠燈後,越右邊紅綠燈順大埔公路大窩段前行。 經公廁後左轉,紅磚屋前為登九龍坑山天梯的入口。 大埔頭到九龍坑山頂,中途經過最少5個涼亭,不用急於登頂。 初段左面可見許冠傑曾居住的低密度住宅康樂園及土炮製的傻人樂園。 九龍坑2023 此路線九龍坑總站沒有充足位置給予巴士停泊,用車在開出前停泊在和興路「和興村」站等候,直至接近編定時間才駛往九龍坑載客。

本文所用的方法,是經沙螺洞登上九龍坑山,除了沙螺洞至九龍坑山的後半段比較陡峭外,其餘的路段均十分好走,而且可在九龍坑山頂欣賞大埔及粉嶺的風光,是個不錯的行山好去處。 九龍坑山山腳東面的著名地點包括沙螺洞和鳳園。 九龍坑山亦為衛奕信徑第八段之終點及第九段之起點,而香園圍公路連接粉嶺、沙頭角公路和香園圍邊境管制站。 由於各個山嶺暴露而且空礦,遊人亦要時刻留意天氣狀況。 經過屏風山、黃嶺、犁壁山,便向順次序縱走八仙︰純陽峰、鍾離峰、果老峰、拐李峰、曹舅峰、采和峰、湘子峰、仙姑峰。 鶴藪水塘家樂徑步道起點左邊是可以緩緩爬坡的山路,右邊是遠足界有名的「六十八級」樓梯,可以一口氣登頂。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