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靈音15大優點2023!(持續更新).

Article hero image
靈音

但比較申卅四及申卅二48至52,兩段經文似乎有不吻合的地方。 靈音2023 靈音 申卅二48至52對摩西的評價極其負面,經文更直指摩西像百姓一樣「沒有尊耶和華為聖」,因此不能進入應許之地。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這些說話是提醒我們要把握時機,超前規劃,為自己的人生作出更好的計劃安排。 埃塞俄比亞的太監上耶路撒冷去禮拜,表示他至少是一個敬畏上帝的人;他念以賽亞先知的書,渴望有人指教他屬靈的事,表示他有追求的心。

怎樣將我們的信仰按聖經真理表現於各種生活上,顯出基督徒的人生觀,發揮重大的影響力,是至為重要。 在這邪惡潮流衝擊下,基督徒沒有膽量和信心活出信徒應有的生活標準,惟恐被人譏笑為落伍和古板。 這多半因為對所信的沒有足夠認識,缺乏每日讀經禱告的靈修生活,因而在許多觀念上仍深受世俗思想所影響,未能活在主道中,有美好的見証。 願我們在上帝至聖的真道上獲得造就,對上帝的話語和應許全然信靠,樂於順服,並實踐出來。 讓我們的信仰生活化,生活信仰化,榮耀主名。 二0一九年下半年,香港持續經歷反修例社會運動,本年初亦受到新型冠狀病毒全球肆虐,每一個家庭無一倖免受到若干的影響。

靈音: 靈音

當我們願意禱告,等候聖靈降臨,我們就會得著作見證的能力,能主動勇敢,有智慧口才解明上帝在這末日世代所成就的救贖大功。 從靈修覺悟  當我近來靈修時,聖靈透過一段文字提醒我,「問題也許不是我們渴望太多,而是我們渴望太少。我們不是談毫無止境的貪慾,而是用信心的眼看這個世界、珍視自身的價值、信賴上主的關懷、相信我們與萬物的合一」。 可能我們過於追求渺小的個人利益,而不先求全人類共同的福祉和天父對萬物的關懷和愛眷。 其實上帝的慷慨,豈不顧念我們需要的同時,亦顧念整個受造世界的福樂。 所以我們「要先求上帝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 耶穌受難後門徒進入了靈性和人生的低谷,直到主復活後向他們顯現才能解開心中的鬱結。

靈音

每當提及「差傳」或本會較常用的「海外宣教」,我們往往會想起偉大的宣教士離鄉別井到遠方傳福音的見證。 於是,大部分受感動的人會看看教會的海外宣教事工,有沒有一個角落可以讓自己盡一點綿力,或是代禱、或是金錢奉獻、或是幾天的短宣旅程等,來支援遠方的宣教士。 這樣,「海外宣教」是我們忙碌的生活中擠出來的一個日程,其餘的時間我們便只能當觀眾。 今年六月,我有機會和教會七十多位代表一同出席在台灣舉行的世界循道衛理宗華人教會聯會第六屆宣教大會。

靈音: 靈音キョク

上帝表明必會尋找這些失散的羊,醫治及牧養牠們,也會秉行公義,施行審判,並除滅靠欺壓同儕而肥壯的羊。 我們知道收割感恩節在每年秋天舉行,乃源自昔日農耕社會,信眾在秋收之後,感謝上帝過去一年的供應(如陽光和雨水),以至地有出產。 各人就會把最初的收成帶到村內教堂,供其他有需要的村民取用,作為一種具體感謝主恩的行動。 時至今日,我們都不再靠農耕為生,但主在我們及家人當中,又豈只供給我們陽光和雨水呢! 在這世紀疫情的陰霾下,每個人都希望身體健康,家人出入平安,工作穩定,已經是上帝賜予的最大恩典,值得我們感恩。

靈音

感謝主,聖靈讓這段經文縈繞我心,讓我記起一些事來。 我們因着主的呼召擔當事奉的崗位,不是因着這些崗位的勞苦而得人稱讚,而是我們更要謹慎我們是如何活出上主托負的使命,要有像耶穌一般的服事態度。 靈音2023 中國人有句諺語︰「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是呀! 不錯,在這世代,三代同堂——尤其是在香港——多時不能實現,如:家庭住用空間受限制,或不少家庭兩代移民他處。

靈音: 靈音

不然,我們會自以為是,以為自己能操控一切,更甚的以為自己是上帝。 然而,上帝的心意並非要轄制我們、奴役我們或是叫我們失去人的尊嚴和自由。 相反,祂定意把一切更新,以愛去叫我們得釋放、自由、醫治,叫我們枯竭的生命得到真正的活水泉源。

靈音

曾認識基督徒在職場中遇到被上司命令,在沒時間準備下代表機構接受傳媒訪問。 遇到這情況,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會避之則吉,怕講錯說話導致個人或機構名譽受損。 靈音2023 當我們面對這困境時,辭掉工作可能是其中一個選擇,相信在今主日經課路加福音21章13至15節中,提醒我們遇到類似處境時能得著上帝的激勵,並且能憑信心勇敢面對這困難。 這段聖經提到當我們面對困難逼迫時,最終會成為作見證的機會,因為主必賜我們勝過別人的口才和智慧。

靈音: 靈音キョク

今日選讀經文中的主角——約伯及少年財主,他們都是義人,也同樣面對不同困境及上帝的考驗,需要「撇下」一些東西,而他們的選擇也改變了他們的生命。 崇拜中不同的禮儀都會使用音樂,這些以服事上帝為中心的音樂就是聖樂,當中最能讓所有人都參與的就是頌唱。 向上帝歌唱是一件很美好的事,亦表達着歌唱者與上帝的關係,聖經中處處可見有關上帝子民歌唱的記載,但願今天我們都能經驗這份美好。 當我們研究教會歷史的時候,就會發現許多宗教偉人都因為研讀聖經而生命改變了,最熟悉的故事莫如奧古斯丁的悔改完全因為讀了羅馬書13章11-14節,並且因而寫了不朽的「懺悔錄」。 我們的會祖衞斯理約翰,也十分重視聖經,後來更被稱為「The 靈音2023 man 靈音2023 of ONE book」。

靈音

到他畢業時,回頭一算,已經歷超過一百次奇妙的供應。 十七世紀的清教徒掌握了一個領受上帝恩典的途徑,就是強調信徒以更新與上帝所立的約,來重建與上帝的生命聯繫。 當時不少信仰虔誠認真的信徒,在每年生日時都會寫下一篇與上帝重新立約的禱文,表達再次徹底委身。 本宗會祖衞斯理約翰牧師認為,若將這項獨特的個人化信仰實踐,結合在信仰群體的聚會中,藉着群體的互相鼓勵,提醒和幫助,信徒的生命必能大有裨益,所以早在1747年的聖誕日,他便催促信徒再次全然委身奉獻給上帝,更新稱上帝為主的約。 另一類是上帝以超自然的景象向人啟示他的心意和計劃,例如先知以西結在曠野看見枯骨復生,組成一支大能的軍隊;使徒約翰在拔摩島看到末世災難,以及新天新地的異象。

靈音: 靈音

在我們所服侍的群體之中,或許都遇到一些正在苦境中的生命,願主都加添我們陪伴他人的力量,以致對方能夠從我們的身上,感受到上帝的愛和接納,被恩典來觸摸和醫治,有力量地走下去。 關於我們會祖衞斯理約翰的生平,相信凡是本會會友都應該十分熟悉,耳熟能詳了。 靈音2023 不過要研究一個人的一生不應單從外表來看他曾作過甚麼? 而應該更深入地了解其生命的特質,進而反省我們從他的生命學到了甚麼?

靈音

我們的心思被充塞了,沒有空間了,我們失卻了遠大的目光和屬天的智慧,我們看不見上帝的恩典和心意;最終我們漸漸變得短視和自我中心,受困於驕傲與自卑之間。 祂要擦去我們一切的眼淚;終有一天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痛苦,因為先前的事都過去了。 縱有千般波浪,上帝仍是信實不變,祂與我們同心同行。 相信不少弟兄姊妹在初信時曾學習「初信成長八課」,你還記得當中的內容嗎? 其中第三課的主題為「生命動力 基督居首」,內容以風車作比喻,向直的兩塊葉以讀經及禱告代表我們與上帝的關係,向橫兩塊表達與人建立關係,就是我們與信徒聚會和向未信者作見證。

靈音: 靈音キョク

在今天婦女主日的崇拜中,讓我們再次肯定在上帝的眼中,人人都擁有同等的價值並與生俱來的尊嚴。 誠如在《聯合衞理公會社會原則及信條》中呼籲,「所有女性和男性要分享權力和控制權,學習白白的施與受,自己要完整,並尊重別人的完整性」, 讓我們拒絕將人「物化」,使我們能在主的恩典中享受美麗的權利,向世界展現美麗。 有一位姊妹對我說,她感謝上帝,因為有一個孝順的兒子。 這兒子工作忙,應酬多,與母親相聚時間不多,惟恐有隔膜,每天晨早到母親的房間做晨操,藉此與母親閒話家常,聆聽母親的心聲和需要。 這是好的,也是應該的,作兒子的沒有因為事業有成或想社會地位能步步高升,而犧牲或忽略母親心底的需要、與母親的關係。 能獲子女們經常安排時間一起傾談,得到子女的關心,父母或老人家實在是蒙福的,這勝於子女只提供豐足的物質而關懷的行動則欠奉。

我們起步的時候確是誠心實意地事奉主的,但在過程中我們迷失了。 因着要滿足人的期望和要求;因着要向人證明我們是有本事和有能力的,我們不知不覺地從服侍主變為服侍人,從討上帝喜悅變成討人(包括自己)喜悅。 若我們真的跌進這位姊妹所經歷的光景,那麼,是時候我們要重尋心中那團靈火。 他是以撒的小兒子,可是他一生都渴想成為長子。 此時,他必須面對從出生以來一直困擾著他的事:他要為大,要成為長子,要繼承父親的一切。

靈音: 靈音キョク

他們就是將生命獻給上帝,將基督託付的使命放在最優先的次序。 人生是有限的,但今天我們的所作所為卻可以帶給後世無限的影響,將上帝的愛、盼望、和好的信息延續下去。 耶穌在正式公開傳道之前,他去到施洗約翰那裏,請約翰為他施洗。

  • 回想一下過去上帝怎樣帶領你,使你成為循道衞理人?
  • 願我們常以禱告和關懷行動,邀請聖靈親自動工,常常將主的愛澆灌在他們心裡。
  • 基督徒的生活應是在聖靈裏的新生活,聖靈給人順服上帝、實踐律法、以及成聖的意願和力量,可以活在上帝的喜悅中得享生命與平安。
  • 強化以生活應用為導向聖經是我們人生的說明書。
  • 今日我們身處的生活環境,同樣充斥着令人恐懼、不安、憤怒、困苦、失望、無奈,甚至被罪惡和死亡所轄制,感到絕望的事情;然而,藉着經歷復活主的生命,使人的生命得着更新而變化。

在這個疫情未止和政治社會動盪的世代,信徒能否在教會中尋到真理呢? 更新堂會的主日學是需要堂會的牧者和領袖有遠大的眼光,並且願意投放資源和提升主日學的地位與悉心栽培教師。 在這個沒有真理的世代,教會應繼續努力擴展主日學事工,實踐主所交託的教導職事,使教會成為教導真理的教會。 我最近有機會去參觀南京大屠殺紀念館,透過一幅幅的圖片和一個個的真實見證,三十萬中國同胞被不同的方式殺害,清清楚楚地展現出人性的醜惡達到極點。 今日是中國主日,藉三段經文看見上帝不單是公義的,更在執行公義中表達出慈愛。 在約翰福音三章1-17節經文帶出上帝看重拯救,在公義的審判中設立救贖的機會和出路。

靈音: 靈音

在這個困難的世代,如何遠離邪惡,行公義好憐憫,實是信徒迫切的挑戰。 靈音2023 經文提醒我們要「向他有指望」,這就是復活得勝的盼望。 主耶穌走上與眾人所期盼不同的路,這讓我們知道要時刻警醒,免得被恐懼所迷惑,反之我們更專心學效他捨己的愛,活出信望愛的生命,成為祝福生命的管道,讓人從我們的生命中見到上帝。 因為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上帝的榮耀,但同時我們也是被上帝所創造,被上帝所愛,因此,我們沒有人能夠自義,亦不能論斷別人。

透過禱文,我們期盼祖國同胞得以早日聽聞福音,領受聖靈,並以上帝子民的身分推動中國社會不斷更新改革,最終能讓上帝的愛與公義彰顯國土。 可以說,「中國主日」的設立,正是信徒對馬太福音28章中所記載的大使命的實踐。 從中國的救恩歷史角度看,福音在華曾經歷短暫光明順勢,更多時間卻是陷入絕望困境之中,我們心裏所期盼的終極拯救仍未實現。 早於唐朝貞觀九年(635年),基督教藉景教傳到中國,並曾一度相當興盛,可惜在二百多年後被嚴厲取締。

靈音: 靈音

我們是要選擇以上帝的心意為我們生命的中心,還是仍舊以自我為中心呢? 當我們的想法和觀念與上帝的心意不同時,我們是否願意放下自己的想法? 要下定決心選擇以上帝的旨意為我們生命的中心是不容易的,這唯有全然相信上帝的旨意是美好的,我們才能學會順服。 聖經中不乏這樣的榜樣,希伯來書十一章的「信心英雄榜」列舉了多位舊約人物:- 亞伯拉罕聽從上帝吩咐,離開故鄉繁榮安定的生活,走向未知的將來,離開時還不知道往那裏去。 - 摩西臨危不亂,以信心向紅海伸杖,海水分開,以色列人如履乾地。 - 約書亞帶領以色列人圍城七天,按上帝所吩咐,第七天吹角呼喊,耶利哥城牆便倒塌,以色列人攻陷迦南第一城。

靈音

記得一位同學分享中提到,他被人問及奉獻甚麼給上帝,便二話不說坐在奉獻箱上,對對方說把自己全獻給祂。 其後他人生經歷了不同事情,成就了站在講壇前的他,說「戲言」成真。 今天的舊約和福音書經課中,有我們耳熟能詳的兩個蒙召生命,分別是撒母耳(撒上三1-20)和拿但業(約一43-51)。 聖經所記述的蒙召經過和現代所聽的很不同,就像開首談及的同學般,是人「主觀」的意願,後經不同途徑「客觀」的引證,踏上蒙召之路。 細看撒母耳和拿但業,前者有點令人毛骨悚然——試想像睡覺中(撒上三5、6、9),接二連三聽到陌生的聲音在呼喚自己的名字,會是怎樣的一回事!

靈音: 靈音キョク

腓利在撒瑪利亞宣講基督,治病趕鬼,信而受洗者眾。 在聖靈的引導下,腓利與埃塞俄比亞的太監在曠野相遇,太監的生命被改變,基督的福音被廣傳。 本主日是一個特別的主日,因為是主耶穌升天後及聖靈降臨前的主日。 主耶穌在復活後的40日升天,聖靈卻在復活後的50日才降臨。 信徒如何在這段上帝聖子已經升天,而上帝聖靈還未降臨的日子內合一堅信地守望,信徒應如何作好迎接基督再來的準備。 靈音 今主日是本會訂立為神學主日,提醒我們在信仰根基上要不斷進深,在聖經和神學上要繼續研討和反思。

  • 新約時期的羅馬帝國仍屬奴隸社會,所有做「管家」、「僕人」的,其實都是一些被擄的戰俘或奴隸,完全沒有社會地位。
  • 教新胡志偉牧師指出這是「教會不教」的重大隱憂,他認為現今堂會失去正常功能和在教導上未能滿足信徒,是「離堂會」現象出現的其中一個原因。
  • 讓我們透過聖經與經驗,去細味理解,並學習如何處之。
  • 從聖經的時代開始,作為上帝的子民便有關心和祝福社會的責任,在古代人民生活比較不穩定,而政府對貧苦大眾的支援亦十分缺乏時,上帝呼籲他的子民要樂於與有需要的人分享。
  • 不過這君王的身分有不同的詮釋——祂是受苦的君王。

縱使我們的家庭面對着各種艱難處境,但上帝與我們同在,他也賜給我們家人、主內肢體、牧者與我們同行,我們並不孤單。 耶和華吩咐撒母耳去到伯利恆人耶西那裏揀選其中一個兒子為祂作王。 起初,撒母耳看見耶西的長子以利押時,被以利押的出眾外貌和身材高大所吸引。 靈音2023 但是耶和華淸楚地向撒母耳指出,「不要只看他的外貌和他身材高大,我不揀選他。因為耶和華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耶和華是看內心。」「外貌」:原文直譯「眼睛看得到的」。 我們向上帝發出聲音頌唱的時候,這聲音直接地表達着我們對上帝的渴望——渴望稱頌他、渴望傳揚他、渴望吸引他、渴望他的工作臨到……讓我們帶着對上帝的渴慕去頌唱,發出亳無保留的聲音。 舊約受苦的約伯與上帝連番對話後,上帝以詩意的話向約伯啟示奧秘(伯四十6 - 四十一34),約伯就發出今天舊約經課中「我從前風聞有你,現在親眼看見你」的驚嘆。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