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北港藝閣2023必看攻略!(小編貼心推薦).

Article hero image

在遶境的時候,基本上都會看到藝閣的花車,花車上載著小朋友,他們都會裝扮成神話歷史故事中的人物,搭配著車上的擺飾。 扮藝閣的小朋友會丟糖果給大家吃平安,所以採購糖果是小朋友最高興的事,一整天下來花個5000大洋是跑不掉的。 媽祖與信徒之間經超越了人神之間的距離,媽祖在人們的心中,並非以天后、聖母等高不可攀的神格臨監百姓,而是以媽媽的形象深植台灣人的心中。 神明遶境、進香是民間最常見的宗教活動,是信徒的自發性行為,遶境進香隊伍來自社會各階層,無論男女老少、貧富貴賤,沿途相互扶持、關懷。

  • 台灣的藝閣有蜈蚣閣及妝台閣兩種,妝台閣是在木座上裝置樓台亭閣,由孩童扮演歷史或戲劇人物,或坐或立於台上;蜈蚣閣則是以多個藝閣串聯而成,行進時宛如蜈蚣行走故名。
  • 這次募資目的是希望募集龍鳳閣陣頭於今年北港媽祖遶境的活動經費,讓龍鳳閣這一北港獨有的特色陣頭重新回歸媽祖繞境陣頭行列,也讓更多人見證傳統技藝文化結合當代科技技術,並以趣味、新奇的體驗來重新定義傳統文化。
  • 龍鳳閣點睛與繞境活動若是遇到颱風、天災、人禍等不可抗力因素,取消遶境活動,龍鳳閣體驗則取消退回該款項。
  • 『另語錄』2013白沙屯媽祖回鑾 『另語錄』2013白沙屯媽祖回鑾一大早載著阿肥姐姐要去正心國中報到,心想應該無法送白沙屯媽祖婆回鑾了,中午回程途中陸陸續續看到回鑾的信徒和車子。
  • 又稱「詩意閣」,古代是一種古色古香的傳統式花車,車上由真人扮演各種神話、戲劇人物,並佈置有花草樹木的亭台樓閣,藉此呈現民間傳說或小說戲曲之故事情節。
  • 桃園人,就讀東海建築系卻醉心於電影,曾參與楊德昌「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電影製作。
  • 自己對宗教懷有敬意,對媽祖亦然,我認為每個人都要有種信仰,從信仰中產生愛,及感恩愛是一切力量的源頭,凡事從愛出發,沒有不讓人快樂的。
  • 北港藝閣 也是一項能夠代表北港藝術文化的藝文活動,藝閣不僅僅是傳統花車的 ...

在消失的北港藝閣中,其中一款有百年歷史、別名龍鳳閣的藝閣,更是早在30年前即消失在北港人們的視界裡。 北港藝閣2023 台灣的藝閣有蜈蚣閣及妝台閣兩種,妝台閣是在木座上裝置樓台亭閣,由孩童扮演歷史或戲劇人物,或坐或立於台上;蜈蚣閣則是以多個藝閣串聯而成,行進時宛如蜈蚣行走故名。 1918年至1937年日治時期為藝閣發展的巔峰時期,由於1945年日治末期因政府推行「皇民化運動」,台灣許多民俗活動紛紛遭到打壓,藝閣也跟著銷聲匿跡一段時間,直到戰後,人民 ... 表5-1-2 北港藝閣活動歷年來與主祀神媽祖相關之主題. 將台灣傳統寺廟常見五彩繽紛的裝飾藝術,有造型生動的花鳥、走獸,主要以動態和燈光等技法呈現,題材包括歷史忠孝節義故事與民間傳說。 日本藝師三浦吞龍今天也來到雲林北港展演弘前睡魔花燈車,睡魔花燈車在當地睡魔祭上扮演重要的角色,是利用巨型燈籠來驅除睡魔的祭典。

北港藝閣: 北港藝閣時間在雲林北港朝天宮真人藝閣今天開始接受報名 - 聯合報的討論與評價

早期的藝閣是由真人扮演並以人力扛抬,逐漸演變至人力板車承載,另有牛車、木輪車。 隨著時代進步,增加了鐵牛車及馬達三輪車的輔助;電動車,現由小貨車發展成大卡車、大拖車承載,閣台上的裝飾也更多了彩繪、雕花乃至於各種科技的聲光特效,最後演變成如今的「電子花車」。 宋代的「訝鼓戲」及「肉傀儡」是藝閣的其中兩種表演形式,《武林舊事》、《夢梁錄》等諸書均有紀錄當時「臺閣」出現於廟會迎神之盛況。 明代時,「迎台閣」成為當時迎神廟會最普遍流行的活動。

北港藝閣

各地媽祖遶境進香活動,媽祖已不只是漁民的守護神,更是台灣人的守護神,祂與台灣歷史、民眾的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參與進香過程中,信徒彼此扶持、相互協助,展現人性的光明面,長途跋涉艱辛的旅程也發揮體能極限、激發個人潛能。 我愛北港麻油百年藝鎮邁向國際化發展,結合觀光旅遊推動,拓展海外知名度 ... 造型獨特、以紅色、金色色彩為主並採龍型結構,成為北港地區最耀眼的新地標。 龍鳳閣是蜈蚣陣的一種,是北港早期獨有的傳統藝陣,最早在1908年即登錄在朝天宮紀錄簿上,盛行於1960年代。 特色在於龍頭鳳尾的造型,意在陰陽調和、龍鳳呈祥,具有保平安、避邪、掃魔的作用。 台灣之藝閣分佈以雲林北港、台南學甲、佳里、嘉義朴子、和台中海線地區為主,目前雲林北港和台南學甲之藝閣仍由真人扮演配合電動模型,而北港鎮北港朝天宮之藝閣規模為全台最大,近年更透過網路新媒體報導、傳播而享有高知名度。

北港藝閣: 北港藝閣時間的PTT 評價、討論一次看

嘉義朴子地區近年也開始復興真人配合電動模型藝閣,台中地區則全以道具、模型裝閣,加上炫麗的燈光、勁爆的音效,因而成為另類的電動聲光閣。 北港 朝天宮空拍; 北港朝天宮; 藝閣; 迎媽祖. 北港朝天宮舊稱天妃廟或天后宮,為了紀念分靈自湄洲的祖廟──朝天閣,才改名為朝天宮。

北港藝閣

耗時五個月,從草圖設計、建造骨架、外殼、上漆...,歐吉桑藝師們運用其數十年的技術與經驗,打造出了消失在北港鎮上30年的龍鳳閣。 龍鳳閣以抬閣串接而成,下面輔以車輪,用人力推行前進,或以人力扛抬。 北港藝閣2023 製做起來耗時費力,陣頭出陣時更是需要無數人力與金錢,因此在所有真人藝閣之中,龍鳳閣是最早消失的傳統藝閣之一。 如果覺得「藝閣」這個名詞太過艱深難懂,那麼換另外一種近似藝閣的表演型態的稱呼,來解釋藝閣,你一定會更容易了解藝閣的內容與意義。 北港藝閣 這種隨車遊街表演的「電子花車」,就是後人從傳統藝閣中得到靈感所演變而來。

北港藝閣: 活動中雙眼皮少不了十位小朋友上陣

日治時期的藝閣多由藝妓所扮演,現則由信徒的子女所妝扮。 北港藝閣 據說,藝閣的資格名額,在當地小朋友間非常搶手呢。 每位參賽選手限定報名1組隊伍比賽,不得重複報名,如有重複報名情形將取消參賽資格。

北港藝閣

其中在演出方面,不僅在音樂使用上有所創新,更以「邊走邊演」的方式,突破傳統布袋戲舞台框架,將戲偶帶離舞台,跟隨藝陣一同演出,呈現新鮮、獨特的表演形式;由於跳脫制式的舞台,觀眾更能看到布袋戲操偶技巧的展現,加入打擊樂,更是為演出增添特色。 雲林縣北港朝天宮每年農曆3月19慶祝媽祖聖誕,都會舉辦真人藝閣車遶行市區活動,20日開始接受報名,廟方表示以往藝閣後方都會有大批信眾跟隨, 北港藝閣2023 ... 這次募資目的是希望募集龍鳳閣陣頭於今年北港媽祖遶境的活動經費,讓龍鳳閣這一北港獨有的特色陣頭重新回歸媽祖繞境陣頭行列,也讓更多人見證傳統技藝文化結合當代科技技術,並以趣味、新奇的體驗來重新定義傳統文化。 北港藝閣 也是一項能夠代表北港藝術文化的藝文活動,藝閣不僅僅是傳統花車的 ...

北港藝閣: 北港藝閣報名資格在北港一年一度的藝閣遊行嘉年華會真人藝閣發放糖果信眾撿平安的討論與評價

就已經夠特別了,還能在藝閣車發糖果更是難忘回憶,若沒報名上藝閣花車 ... 一年一度的「雲林北港朝天宮迎媽祖」民俗活動,30日登場,今年最大特色是真人藝閣,去年迎媽祖因為疫情而停辦,加上今年活動正好遇上勞動節三天連假,吸引數萬人湧入北港,帶您到現場去湊湊熱鬧。 雲林縣長張麗善表示,農曆3月19日-3月20日是國定民俗「北港朝天宮迎媽祖北港藝閣- 親身體驗北港是一個人文特色相當濃郁的小鎮。論繁窳,鎮上沒有知名的 ... 一年一度的北港朝天宮迎媽祖是臺灣重要的宗教盛事,真人藝閣花車遊行更是一個大 ... 藝閣遊行活動時間:; 4/23(二)遊行路線圖; 4/24(三)遊行路線圖 ...

  • 位藝師、十八位大專院校學生共同打造了一台兼具傳統工藝精緻性,同時結合布袋戲與南北管、打擊樂的創意藝閣,同時今年也邀請日本弘前市睡魔花燈車首度參與遶境,日本弘前市觀光振興部代表小笠原潤及花燈車製作藝師三浦吞龍也特別來台,與當地藝師進行工藝文化交流。
  • 近年丟糖果量變少,許多人改撒文具、花朵、布偶娃娃、衛生紙、菜瓜布、飛機玩具、保健飲品、蔬菜包等五花八門,更有人丟生活實用品掃帚、刷子,甚至有人撒美金,紅包袋裝著一元美鈔,讓遊客十分驚喜。
  • 一年一度的北港朝天宮迎媽祖是臺灣重要的宗教盛事,真人藝閣花車遊行更是 ...
  • 北港龍鳳閣復興計畫由北港形象商圈理事長陳威任為主要推動者,召集在地傳統技藝師傅共同打造龍鳳閣,並與回鄉青年共同募資。
  • 北港朝天宮藝閣的推薦與評價,在FACEBOOK、DCARD和林佳龍這樣回答,找北港朝天宮藝閣在 ...
  • 藝閣遊行是北港媽祖繞境活動中少不了的重頭戲,已經超過3百年的歷史,從過去的的人力扛抬、牛車、三輪車取代,至今演變成大貨車改裝而成的花車造型,而且全都是真人演出,這回更有十位小朋友上陣,演出海龍王的精采戲碼。

北港朝天宮媽祖遶境#真人藝閣#藝閣遶境=====. 歷史上雲林北港是台灣傳統花燈藝閣的發源地,遶境時的神轎及陣頭規模盛大,信眾更是會沿路施放鞭炮迎接,透過炮聲如雷、煙霧昇騰的「炸轎」壯觀場面,表達對媽祖的崇敬,相信能藉此為商家帶來財富,為家家戶戶帶來平安。 作為少數不跨縣市的媽祖遶境活動,北港朝天宮迎媽祖,卻有著最豐富熱鬧的工藝傳承活動——北港藝閣花車遊行,今年是國曆4月30日~5月4日舉行。 圖片說明:(圖片來源/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臉書粉絲頁圖:吳佳倩)早年北港在上元節(元宵節)及3月媽祖誕辰,都舉辦熱鬧的藝閣遶境,像是一座廟堂的藝閣上面,由真人 ... 不過,因元宵節時節天氣寒冷,加上提倡儉約風氣,北港朝天宮於1965年取消上元節的藝閣遊行,改由元宵花燈燈會登場,並舉辦電動花燈競賽。 雲林縣北港朝天宮將於明後兩天(15、16日)舉辦遶境活動,其中真人藝閣最吸睛,文化部為了傳承藝閣文化,此次結合產官學,大...

北港藝閣: 北港藝閣時間在北港藝閣2021時間 :: 2021全台活動資訊網的討論與評價

如果到活動現場發現不符上閣規則,恕無法上閣亦 ... 如果到活動現場發現不符上閣規則,恕無法上閣亦無法退款。 ✔ 因龍鳳閣為傳統真人藝閣,又具備乘坐空間限制。

北港藝閣

這次的傳統龍鳳閣復興計畫,是由北港形象商圈主導,找尋在地藝師把傳統記憶中的龍鳳閣重現,同時也邀請了擅長拍攝傳統文化、地方特色發展的彭家如與賴麗君導演組成拍攝團隊,將藝師們個別分工的製作過程以紀錄片形式記錄下來,保留起臺灣陣頭文化的珍貴資產。 北港藝閣仍保留真人藝閣的傳統;攝影/Florence Kao。 熱鬧的朝天宮迓媽祖期間,陣頭不分日夜穿梭在北港巷弄,犁炮在每個十字路口炸出沖天煙霧,而人群的聚集中心—則是北港工藝的移動博覽會「藝閣」。 藝閣作為北港媽祖繞境的夜晚壓軸華麗登場;攝影/Florence Kao。 2022年4月27日 — 俗話說「南有北港媽,北有關渡媽」北港朝天宮是台灣媽祖信仰的重鎮之一,在每年農曆三月十九日到二十日朝天宮都會舉辦「北港朝天宮迓媽祖」繞境活動, ... 藝閣車結合工藝與表演藝術,就像是行動藝術戲台,真人在藝閣車上演出,更以「邊走邊演」方式,突破傳統布袋戲舞台框架,將戲偶帶離舞台,跟隨藝陣一同演出,呈現新鮮、獨特的表演形式。

北港藝閣: 北港藝閣時間在ptt上的文章推薦目錄

第Ⅲ頁「考招分離重要提醒」向各招生主辦單位查詢。 爆炒薑片再加上軟嫩有彈性的雞肉,香氣逼人、湯頭濃郁;冷凍麻油雞燉鍋鍋底包委由具有HACCP及ISO認證的食品廠製成,加上傳統米豆簽及平時喜歡吃的蔬菜、火鍋料..等,即可快速享受暖暖的幸福。 北港藝閣2023 桃園人,就讀東海建築系卻醉心於電影,曾參與楊德昌「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電影製作。

北港藝閣

藉由比賽方式結合舞蹈、文陣、武陣及閩南歌曲之美,揉合傳統及現代的舞蹈演出,展現 ... 廟方表示,藝閣由朝天宮青果鋪、餅鋪、鮮魚鋪等各會鋪,以及北港鎮各里、地方企業自主性集資打造,每年約有三十餘座,民眾化妝扮成傳說故事、歷史典故人物 ... 龍鳳閣在遶境之前,按古禮必須舉行請神、開光點睛、盤廟儀式;因此結束時,也要以隆重儀式送神,並於過程中遵循古禮。 除了北港在地保留座外,我們亦開放部分龍鳳閣座位,邀請認同藝閣復興運動的贊助者一同參與,惟參加者務必須遵守隨香的禮節與相關禁忌(詳見回饋介紹)。 農曆三月二十三是媽祖誕辰,每年的農曆三月十九日、二十日俗稱北港「小過年」,這兩天會有各式藝陣、花燈車踩街遶境為媽祖暖壽。

北港藝閣: 「北港朝天宮迎媽祖」明登場 台日大師獻藝 創意藝閣首度亮相

上閣者限16歲以下、體重50公斤以下且身高170公分以下,體型適中平時穿著尺寸約S-L。 戀遊古鎮活動主要以北港古蹟的巡禮與參訪為主,同時參訪多座古蹟,可見到不同時代與性質之古建築。 北港藝閣 活動內容包括詳細完整的相關歷史說明與建築欣賞,讓參與者得以學習新知、陶冶性情,了解北港的歷史及目前現況與未來展望,享受最珍貴且不受時空限制的北港之美。 北港龍鳳閣復興計畫由北港形象商圈理事長陳威任為主要推動者,召集在地傳統技藝師傅共同打造龍鳳閣,並與回鄉青年共同募資。 北港藝閣 今年度的龍鳳閣X北港媽祖遶境,預計召募300位志工協助總共7場次的遶境,包含推動龍鳳閣前行、攝影、安全維管等工作,另除了龍鳳閣之外,亦將打造前導車引領龍鳳閣隊伍前行。

井閣北港店以販售個人鍋為主,採一人一鍋方式,小朋友只要有滿130公分以上,收共鍋費120元,可折抵餐點,需收一成服務費。 櫃台設置於餐廳入口處,上面張貼著使用台灣豬,現在美豬議題十分敏感,看見有台灣豬食用標章,因此用餐時也放心許多。 (一)符合111 學年度四技二專各招生入學管道(或學校)入學招生對象者均可報考,請參閱.

北港藝閣: 雲林文章

在此邀請大家一同到北港參加一年一度「北港朝天宮迎媽祖」遶境活動,欣賞這場超水準的文化饗宴。 農曆3月19、20日是雲林北港朝天宮年度媽祖出巡遶境祈安的日子,活動被文化部指定國家重要民俗,最大特色是堆積如山的鞭炮置於轎底,點燃「炸轎」時 ... 北港朝天宮藝閣的推薦與評價,在FACEBOOK、DCARD和林佳龍這樣回答,找北港朝天宮藝閣在 北港藝閣2023 ...

北港藝閣: 北港藝閣時間在北港朝天宮- 藝閣繞境路線圖.時間.主題出爐了 - Facebook的討論與評價

2022年4月23日 — 北港朝天宮迎媽祖重頭戲之一的真人藝閣遊行,40座藝閣車評選結果出爐,今(23)日晚上6點半還有一場,錯過要等一年。 2022年4月23日 — 國內唯一的雲林縣北港朝天宮百年藝閣,五天遊街繽紛美麗,只剩今天最後一天,40座藝閣成績出爐,民眾要把握機會觀賞。 日本皇太子到台灣遊玩時,政府當局曾強迫藝陣遊行供皇太子欣賞藉此表示歡迎之意,因而曾使藝閣極盛一時。 日治末期,受戰爭之影響藝閣一度銷聲匿跡,其後因社會經濟的發展,又再度活躍於民間廟會活動。 娃娃、小玩具等給民眾,遊行的路線表,供民眾依照藝閣遊行時間、路段欣賞炫麗五彩繽紛的藝閣,又可拿到祈福禮物。 生活在現代的城市,雖然熱鬧,忙碌,生活節奏緊張,很喜歡參與這種宗教的慶典活動,我喜歡這種主題題明確的活動,精彩有勁,北港街頭我喜歡。

北港藝閣: 北港藝閣時間

目前藝閣遊行路線與迎媽祖路線不同,時間也從農曆3 月19 日起一連五天,並在農曆3月22 ... 位藝師、十八位大專院校學生共同打造了一台兼具傳統工藝精緻性,同時結合布袋戲與南北管、打擊樂的創意藝閣,同時今年也邀請日本弘前市睡魔花燈車首度參與遶境,日本弘前市觀光振興部代表小笠原潤及花燈車製作藝師三浦吞龍也特別來台,與當地藝師進行工藝文化交流。 雲林縣長張麗善、副縣長謝淑亞、北港朝天宮董事長蔡咏鍀、北港鎮長蕭永義,縣府文化觀光處長陳璧君以及雲林縣傳統工藝文創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也是本縣剪黏技術保存者許哲彥、人間國寶洪平順與多位雲林縣文化技術保存者等,今日更親臨為活動揭開序幕,現場熱鬧非凡。 一年一度的北港朝天宮迎媽祖是臺灣重要的宗教盛事,真人藝閣花車遊行更是 ...

每年農曆三月媽祖誕辰是北港最熱鬧的時候,其中真人藝閣花車遊行更是很多人期待的活動。 今年北港朝天宮照樣舉行藝閣活動,2月開放報名以來反應熱烈, ... 雲林北港朝天宮迓媽祖為國定重要民俗,在眾多藝陣表演中以真人藝閣最具特色,堪稱台灣最早的Cosplay,成為引領全國媽祖信仰的獨特風景,藝閣匠師匠心獨具與巧手令人見識傳統工藝的不凡,朝天宮、顏三泰聯合文物展呈現傳統藝閣的經典風采。 北港藝閣2023 「神藝匠心」文物展在北港文化中心,藝閣大師顏三泰挖出壓箱寶, ... 北港賞藝閣北港朝天宮是台灣媽祖信仰重鎮,「來去北港拜媽祖」,更是許多媽祖信徒每年必做功課,每年農曆三月十九日、二十日,到北港欣賞朝天宮遶境陣頭的「真人藝閣」,更是信徒爭相參加的盛會。 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媽祖生日,北港媽祖遶境進入最高潮,吸引了很多人到北港賞藝閣,參與藝閣演出的小朋友更是卯足了勁上場丟媽祖 ...

北港藝閣: 台灣

抽脂北港媽藝閣遊行 宛如嘉年華 北港媽藝閣遊行 宛如嘉年華 雲林北港朝天宮媽祖繞境,9號晚間的另一項重頭戲「雙眼皮「藝閣花車遊行」登場,今年的藝陣規模更甚往年,近百輛花車在市區抽脂街,上萬名信徒跟隨,整個北港鎮五光十色,像座不夜城。 電音組曲搭配麗花車,夜晚的北港朝雙眼皮天宮前,簡直像嘉年華會,藝閣遊行超吸睛,馬路上擠滿簇擁的信徒,大家高舉雙手,都希望隆鼻能接到花車上小朋友灑下雙眼皮的糖果,聽說拿到媽祖加持過的平安糖,來年就能平安順利。 全台數萬名香客齊聚北港鎮,還有國抽脂外來的朋友大開眼界。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 近年丟糖果量變少,許多人改撒文具、花朵、布偶娃娃、衛生紙、菜瓜布、飛機玩具、保健飲品、蔬菜包等五花八門,更有人丟生活實用品掃帚、刷子,甚至有人撒美金,紅包袋裝著一元美鈔,讓遊客十分驚喜。

「北港朝天宮迎媽祖」跟大甲媽祖、白沙屯媽祖遶境進香一樣,是重要民俗活動,農曆三月十九、二十是北港媽祖遶境的高潮,俗稱「北港小過年」,遶境期間有許多特色陣頭,包括北港獨有、全台惟一的「真人藝閣」,也有許多百年陣頭也會參與遶境。 文化處長陳璧君表示,真人藝閣結合工藝與表演藝術,就像是行動藝術戲台,本次特別邀請多位工藝師及縣內2大傑出演藝團隊,共同展現藝閣文化傳統精緻之美,可說是北港藝鎮文化季的一大突破。 副縣長謝淑亞表示,農曆三月是媽祖聖誕,也是北港小過年,透過台日藝閣交流,在文化以及民間宗教文化慶典上開啟非常棒的合作關係,期待透過藝術文化、宗教節慶,不僅促進北港整個文化交流面向,同時也可啟動國際合作關係。

北港藝閣: 北港藝閣報名資格在2021 龍鳳閣風華再現迓媽祖|北港古鎮ㄟ青春夢 - flyingV的討論與評價

藝閣遊行是北港媽祖繞境活動中少不了的重頭戲,已經超過3百年的歷史,從過去的的人力扛抬、牛車、三輪車取代,至今演變成大貨車改裝而成的花車造型,而且全都是真人演出,這回更有十位小朋友上陣,演出海龍王的精采戲碼。 電音組曲搭配炫麗花車,夜晚的北港朝雙眼皮天宮前,簡直像嘉年華會,藝閣遊行超吸睛,馬路上擠滿簇擁的信徒,大家高舉雙手,都希望隆鼻能接到花車上小朋友灑下雙眼皮的糖果,聽說拿到媽祖加持過的平安糖,來年就能平安順利。 縣府表示,推動北港藝鎮文化季的初衷,就是希望將北港因媽祖信仰而衍生出許多具特色的宗教工藝、藝陣、人文景觀與美食小吃,逐年展現,以行銷北港「百年藝鎮」的生活文化特色與歷史厚度。

北港 迎媽祖活動時間為農曆3月19至20日兩天,隨神轎遶境的信眾,需穿戴牛仔褲或棉褲、棉衣,著布鞋、戴口罩、耳塞、毛巾和雨衣以防下雨。 北港朝天宮媽祖「遶境」,時間為每年農曆三月十九、二十日,每天媽祖遶境隊伍從清晨啟駕,直到次日凌晨四、五點才回廟,沿途民眾都會擺設香案,並且燃放鞭炮迎接媽祖神轎,成為北港最熱鬧的日子。 今年40座藝閣完成評分,造型古今皆有,有的走現代風,以彩光加震撼音樂取勝,有的堅持古傳統工法,每座藝閣都是取材古代神奇故事,聲光俱佳,比賽成績昨晚出,笨港民俗藝術發展協會的「蘭陵王出陣」、共榮里「北港朝天宮媽祖遶境」、菜舖「四海龍王朝聖母」等三座榮獲第一名金龍獎。 藝閣除把民間故事結合花燈藝術搬上花車,車上小朋友裝扮的故事角色人物撒平安糖和遊客互動,深受喜愛,平安又好玩。 (廖素貞/大紀元)除精彩的工藝作品展現外,並邀請藝師於南陽國小現場展演,還有藝閣花燈等DIY製作體驗,內容豐富有趣,歡迎中秋連假闔家蒞臨蒞臨,欣賞各工藝老師的拿手絕活,體驗各種工藝的製作過程。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