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鄭紫翎醫生2023詳盡懶人包!專家建議咁做....

Article hero image
鄭紫翎醫生

經過多年努力所制訂的各項管理規章成效卓著,甚至有先進國家的醫院管理顧問公司前來學習。 近年來,為加強病人服務,提昇品質,橫向整合醫療專科之功能,廣設特色醫療中心以提供更全面、完善的醫療服務,及品質優良的急、重症醫療與教學研究。 台塑企業創辦人王永慶先生有鑑於此,加上其先翁王長庚先生因腹部急症即不幸辭世,為了防止相同的悲劇重演造成遺憾,且基於回饋社會的使命感,遂於1973年捐贈創院基金,於1976年12月創立了財團法人長庚紀念醫院。 醫院的設立是以提升國內醫療水準,培育卓越的醫護人員,提供病患最佳的醫療服務為目的,並兼具服務、教學與研究功能的任務。 綜合以上三大方法,現今患者的保留乳房的機會已經比以前大大增加。

當時選擇林口的原因:1、配合林口新市鎮的開發,林口鄰近台北,土地取得較易,適合長期發展所需。 2、對住院病人而言,環境清幽,空氣新鮮,適合療養。 鄭紫翎醫生2023 3、醫院設於中山高林口交流道旁,方便中、南部民眾開車就醫及轉診需求。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開幕前夕,時任行政院長的蔣經國先生前來參觀,有感於民間投資醫療事業的宏偉,民間自籌資金的長庚紀念醫院能發展迅速、硬體環境空間廣闊、內部清潔明亮、儀器設備先進完備、醫療專科分工精細及專科人才齊全等,印象深刻,讚許有加。 隨後,行政院便決議撥出上百億資金分別補助台大醫院與榮民總醫院擴充硬體設施與更新設備,使老舊的國立醫院煥然一新。

鄭紫翎醫生: 專科滙師

這種檢查分為粗針和幼針兩種,幼針適用於簡單的細胞檢查,無需麻醉且傷口微小;而粗針適用於抽取更多組織進行化驗,需要局部麻醉但傷口仍然小。 而每當確診患上乳癌,大部份病人都會擔心因此要切除整個乳房,影響外觀及自信。 但隨著醫學發展,包括整形式乳房保留手術﹑前置式輔助性化療及乳房重建手術技術等,乳癌患者保留乳房的機會可以大大增加。 每當確診患上乳癌,大部份病人都會擔心因此要切除整個乳房,影響外觀及自信。 選擇使用粗針還是幼針,取決於患者腫瘤的情況以及醫生的臨床判斷。 如果懷疑硬塊可能是惡性或有問題的腫瘤,醫生通常會建議使用粗針,因為這樣可以抽取更多的組織進行化驗,從而得到相對準確的結果。

更甚是一些以往被認為體積較大或位置不適合的腫瘤也可考慮採用這種方法。 王長庚先生1970年代初期台灣的經濟已漸發達,人民生活水準也漸提升,然而台灣整體醫療水準及相關設施的量與質均亟待加強。 當時的醫療體制不夠健全,國人生病就醫常是困難重重。 此外,國內醫學院畢業生亦欠缺適當的學習場所,只好遠赴國外進修,造成人才外流;國內醫院家數不足,即使赴國外進修的優良醫師學成後要回饋鄉里,亦苦無服務的機會。 這個問題已困擾了Mani好一段時間,她也進行了一連串檢查,包括腎、輸尿管及膀胱X光造影(KUB)、膀胱鏡、尿動力學測試等,檢查結果全部正常,只是每次尿道發炎時都會驗出大腸桿菌(E.coli)。 我了解過她長長的病歷後,便替她進行身體檢查,發現她的陰部及尿道開口都有萎縮現象,狀況跟「更年期生殖泌尿症候群」(GSM)吻合。

鄭紫翎醫生: 拆解乳癌誤解 制訂個人化治療方案 – 鄭紫翎醫生

乳房是女性重要的第二性徵,也是生殖系統中的器官之一,由脂肪、乳腺、乳管、乳頭、乳暈及周圍腺體組成,門診最常有患者因乳房腫痛或摸到有硬塊而求診,其中一種常見乳房的良性腫瘤,容易與乳癌混淆。 我們建議所有成年女性,應每個月進行一次乳房自我檢查。 鄭紫翎醫生2023 方法是在沖涼之前脫去上衣,高舉雙手,觀察兩邊乳房是否對稱,有沒有皮膚變色等現象。 由於年輕女性在月經期間,乳房會有脹痛感,難以清楚檢查,建議應於月經完結後二至三天,或沒有月經的日子進行。

鄭紫翎醫生

本欄誠邀 鄭紫翎醫生 為讀者詳述有關乳癌的最新資訊。 根據2019年香港癌症資料中心的統計報告,發現乳癌繼續成為女士的頭號癌症,於2019年香港共有4,761位女士患上入侵性乳癌,737人患上乳管原位癌,而且數字上更有每年上升的趨勢。 為培育優秀醫護人才、厚植教學及研究實力以提昇醫療品質,1987年及1988年先後設立長庚護專(後改制為長庚技術學院,現名為長庚科技大學)及長庚醫學院(後改制為長庚大學)。 此後,長庚醫院在教學相長之下,臨床醫學、基礎醫學研究、護理教學及實務能更進一步結合,使長庚醫院成為高品質的醫學中心。 幼針使用較細的針頭,類似於常見的抽血針頭,通過皮膚刺穿來針對硬塊抽取少量細胞進行化驗。 根據2019年香港癌症資料中心的統計報告, 發現乳癌繼續成為女士的頭號癌症,於2019年香港共有4761位女士患上入侵性乳癌,737人患上乳管原位癌。

鄭紫翎醫生: 【乳腺纖維瘤】乳房有硬塊不一定是乳癌 醫生:纖維瘤屬良性,逾2厘米建議切除

加上有研究指出,如術前化療後切除樣本發現癌細胞完全消失(pCR,pathological 鄭紫翎醫生 complete 鄭紫翎醫生2023 response),將來的復發率也相對較低。 若纖維瘤沒有變大亦沒有縮小,直徑維持在2cm以下,基本上不須進行切除手術,醫生會建議病人每6至12個月進行一次超聲波檢查,觀察腫瘤情況。 鄭紫翎醫生 由於排除了其他病態性原因,再加上有些研究發現「修陰機」可以改善GSM的病況,於是我建議Mani嘗試進行無創傷性的射頻(RF)修陰療程。

鄭紫翎醫生

通常情況下,當婦女在自我檢查乳房時發現有硬塊,或者在進行乳房檢查(如超聲波檢查、乳房造影)時發現異常硬塊或陰影時,就需要進行乳房抽針檢查。 鄭醫生解釋,纖維瘤的外表比較光滑輪廓分明、邊界清晰,而乳癌的周邊皮膚通常會凸起,如果是浸潤性乳癌更會擴散到周邊組織,亦可能到達肌肉層,影響皮膚導致皮膚下陷,有橙皮紋等。 良性的乳房纖維瘤是即使變大,也不會惡化變成乳癌的,但若果纖維瘤有愈變愈大的趨勢,直徑超過2cm,有機會影響日常生活,此時可能要考慮切除。

鄭紫翎醫生: 分類: 鄭紫翎醫生

一般人靠用手為自己檢查,難以分辦一般乳腺纖維瘤與乳癌腫瘤。 乳腺纖維瘤的邊緣比較清晰,而且摸起來有「流動性」,似在乳房之間遊走。 患上乳癌乳房會呈現凹陷狀態,皮膚也會出現變色現象,此時癌症已經相當嚴重。 由於纖維瘤與乳癌初期癥狀連醫生也難以分辦,因此若發現乳房有硬塊出現,應該盡快求醫。 隨着空氣污染、飲食習慣改變等多種因素影響,乳癌患者有年輕化趨勢,到底如何分辦乳癌與一般良性乳房纖維瘤?

癌症診治旅程意思是整個治療的過程,由早期出現病徵、治療方案、身心靈健康至康復後調理。 醫信滙將整個治癌的旅程整合成不同癌種的合集,不論您是走到哪一個階段,都能從這裏獲取最新最全面的資訊。 整個癌症診治旅程或許很難行,但醫信滙將會一直與您同行,讓您不再徬徨。 另要提提大家,很多人以為懷疑乳房有腫瘤應該看婦科醫生,其實應該由外科醫生診治,懷疑患者可找家庭醫生或婦科醫生代為轉介。 鄭紫翎醫生 作者簡介:余思欣醫生畢業於香港大學醫學院,余醫生誠邀一眾醫生好友,分享健康資訊,提升大眾對不同疾病的認知,可防範於未然。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不能作診症用途,請與家庭醫生查詢並作出適合治療。

鄭紫翎醫生: 乳癌是港女頭號癌症|鄭紫翎醫生:靠3個治療方法有機會保留乳房|藥有所思

進行一般的2D乳房造影檢查時,要以金屬板夾扁兩邊乳房,以觀察內部組織有否異常,過程會帶來一定痛楚。 現時有一種3D乳房造影檢查技術,比之前慣用的2D技術先進,不用把乳房過份擠壓,過程較快、準繩度亦比舊技術高四成。 年輕女性發現乳房有硬塊,很多時都是乳腺纖維瘤,而乳癌則多出現在中老年女性身上。 根據乳癌基金會的資料,香港婦女乳癌年齡中位數是56歲,但當中多於一半是屆乎40至59歲的女性。 因此我建議年輕女性發現乳房出現硬塊,毋須過份擔心,而40歲以上女性,應每兩年接受一次詳細的乳房造影檢查。

鄭紫翎醫生

自此,國內其他企業、慈善機構都認同醫療事業乃是企業回饋社會的一種好方式,於是紛紛跟進開辦新醫院。 既有的舊醫院亦開始擴充病床、更新儀器甚或設立分院。 在相互激勵及向上提升的發展趨勢之下,長庚紀念醫院對於促進台灣醫療水準進步,注重醫療服務的品質與效率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通常情況下,當婦女發現乳房有硬塊或其他檢查結果顯示異常時,醫生會建議進行乳房抽針檢查。

鄭紫翎醫生: 醫院沿革

但每人的情況包括年紀,過往病歷,腫瘤大小/位置,乳房大小,乳癌種類,意願也不盡相同,應與外科醫生進行咨詢,從而作出個人化的治療方案。 進行幼針檢查時,無需施打麻醉藥,過程相對簡單,只需要在皮膚上刺一下就可以抽取細胞進行化驗。 鄭紫翎醫生2023 而進行粗針檢查則相對困難一些,因為需要施打局部麻醉藥,皮膚會留下一個小的傷口。 完成粗針檢查後,護士會對乳房進行約20-30分鐘的按壓以止血,所以整個檢查過程可能需要較長的時間。

鄭紫翎醫生

更年期後的婦女可在任何日子自我檢查,例如定下每個月的一號進行乳房檢查。 鄭紫翎醫生 如果病情較嚴重必須全乳房切除的話,也可考慮進行乳房重建手術。 乳房重建主要分植入假體或用自身皮瓣作重建兩大類。 時間上亦可分為即時性(跟全乳切除手術同一次手術完成)或延遲性。 鄭紫翎醫生 外科醫生跟整形外科醫生會與病人進行會診,作出合適的建議。

鄭紫翎醫生: 乳房抽粗針及幼針檢查有哪些不同之處?

提供各醫生的診所地址、聯絡方法、應診時間和專業資格等資訊供市民參閱,以便大家能夠選擇自己所需的專科醫生。 鄭醫生強調,切除纖維瘤不代表不會復發,一些對雌激素比較敏感的人,飲食上比較喜歡吃雌激素豐富的食物,譬如蜂皇漿或雪蛤膏,另外一些長期服用避孕丸或注射避孕針的人士,比較多接觸雌激素的人,的確容易患病。 另外我要提出一點,很多人有一個錯覺,以為家族沒有乳癌歷史,患上乳癌的機會微乎其微。 而事實是85%以上乳癌新症患者,家族並無乳癌歷史,因此每位婦女都不應對此病掉以輕心。

鄭紫翎醫生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