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癌統計2023必看介紹!(持續更新).

Article hero image

就年齡層觀察,女性乳癌、口腔癌隨年齡走高,排名順位往後;肺癌、大腸癌、前列腺癌胃癌則隨年齡走高,排名順位往前,威脅性隨年齡增長而增加。 相比其他癌症,前列腺癌生長緩慢,早期症狀並不明顯,但當腫瘤逐漸增大時,可引致小便困難、小便頻密、小便或精液帶血等症狀。 由於大部分前列腺癌的症狀與一般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症狀相近,如出現這些症狀應及早接受檢查,找出潛在原因。 以上3大殺手同樣是男性首3位致命的癌症,肺癌( 29.6%)、大腸癌(15.4%)和肝癌(12.8%) 共佔男性癌症死亡人數近 癌統計2023 60%。

中心致力於搜集及分析本港的癌症數據,並提供數據資源以支援醫療體系內癌症服務的規劃及評估。 癌統計2023 雄性荷爾蒙是一種控制男性發育和身體特徵的荷爾蒙,如低沉的聲音及體毛的生長。 死亡率方面,男性和女性在60~79岁年龄组癌症死亡人数最多。 白血病、脑癌、淋巴瘤以及肝癌和骨癌是男性和女性最致命的五种癌症,其中肝癌是15~59岁男性的第一大死因。 从年龄角度看,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60~64岁和50~54岁年龄组患癌症病例最多,60~64岁的男性和75~79岁的女性癌症死亡人数最多。

癌統計: 常見胰臟癌6大徵狀包括:

不過,手術後出現小便失禁及陽萎等後遺症的機會較高。 癌統計2023 而使用體外或體內放射治療對前列腺癌的療效與手術相若。 由於以上大部份症狀與一般前列腺增大的症狀極為相近,因此,應及早找醫生診斷。

  • 中心指出,2018年整體新症個案數字上升,主要是因為男性膀胱癌和胰臟癌、女性乳腺癌和子宮體癌,以及整體甲狀腺癌的個案增加。
  • 大部分罹患乳突癌或濾泡癌的患者,第一到第三期的十年存活率約90%至95%,第四期十年存活率約50%。
  • 由這些數字可見,愈早介入治療,存活率愈高;中心希望這些新數據,能令大眾摒棄諱疾忌醫的概念。
  • 而當中癌症死亡率最高的3位是肺癌( 26.4%)、大腸癌(15.9%)和肝癌(10.2%),佔所有癌症死亡人數的一半以上。

新症數目最大的增長來自男性大腸癌及女性乳腺癌,過去10年累積升幅分別約44%及77%。 中心指出,2018年整體新症個案數字上升,主要是因為男性膀胱癌和胰臟癌、女性乳腺癌和子宮體癌,以及整體甲狀腺癌的個案增加。 女性新發癌症人數為5萬7,145人,年齡標準化癌症發生率每10萬人口292.7人,較107年增加8.0人。

癌統計: 數據搜集與處理

一般而言,實踐健康的生活模式,例如恆常進行體能活動、保持健康體重和腰圍、保持均衡飲食及避免吸煙和飲酒,可以減低患上前列腺癌的風險。 懷孕女士甲胎蛋白指數會升高,這是正常現象,而大部分肝癌病人的甲胎蛋白也會出現上升的現象,透過AFP能監測肝癌病人的情況。 而癌抗原CA15.3及CA19.9則分別為乳癌及胃腸道、胰腺癌的指標,一般CA15.3的正常值少於26.5 IU/ml;而CA19.9的正常值則少於37 IU/ml。 要注意不同化驗所所用的儀器及試劑可能不同,標準值會有分別。 癌症的一个决定性特征是异常细胞快速生成,这些细胞超越其通常边界生长并可侵袭身体的临近部位和扩散到其它器官。 同樣地,大腸癌的第一期及第二期的存活率較高, 分別為95.7%及87.3%,第三期的存活率為 68.7%,但第四期的存活率則跌至9.3%。

與2018年相比,男性個案增加645宗(或3.8%),女性個案則增加409宗(或2.4%)。 另外,在2019年,按癌症粗發病率計算,每十萬名男性和女性中分別有約517宗和426宗新增癌症個案。 感謝香港法律界步行籌款支持香港癌症基金會 香港癌症基金會榮幸成為今年香港法律界步行日籌款的其中一間受惠慈善機構,以支持本會的免費癌症支援服務,為受癌症影響的患者及其家庭送上希望與支持。

癌統計: 甲狀腺癌症狀有哪些?甲狀腺癌存活率如何?誰是高風險族群?

男性新發癌症人數為5萬9,297人,106年年齡標準化癌症發生率為每10萬人口335.7人,較105年增加5.7人,10大癌症發生率順位與105年相同。 依序為大腸癌、肝癌、肺癌、口腔癌(含口咽、下咽) 癌統計 、攝護腺癌、食道癌、胃癌、皮膚癌、膀胱癌、白血病(如附圖)。 2020年,女性乳癌首次超過肺癌,成為全球最常見癌症,約佔新發癌症病例的11.7%。 其次分別是肺癌、結直腸癌、前列腺癌、胃癌、肝癌、宮頸癌、食管癌、甲狀腺癌和膀胱癌。 這些常見的癌症類型,佔據了60%以上的新發癌症病例。 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於本週發布了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負擔數據,對全球2020年常見的癌症類型、導致死亡的主要癌症以及癌症的趨勢進行了分析。

  • 乳腺癌第一期和第二期的五年相對存活率較高,分別達到99.3%和94.6%,而第三期為76.2%,第四期為29.8%。
  • 甲狀腺癌初期不痛不癢,幾乎沒有明顯症狀,容易被忽視。
  • 乳腺癌早期常表现为乳房肿块、乳头溢液、腋窝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晚期可因癌细胞发生远处转移,出现多器官病变,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
  • 相比其他癌症,前列腺癌生長緩慢,早期症狀並不明顯,但當腫瘤逐漸增大時,可引致小便困難、小便頻密、小便或精液帶血等症狀。
  • 至於導致女性死亡人數最多的癌症依次為肺癌、大腸癌和乳腺癌,剛好佔女性癌症死亡人數的一半。

而對於抑制賀爾蒙治療出現抗藥性的腫瘤,化學治療及新一代口服抑制賀爾蒙藥則可舒緩症狀。 癌統計2023 近年的研究亦發現,在部份合適的病人身上,在使用抑制賀爾蒙的治療初期,加上化學治療或新一代口服抑制賀爾蒙藥,或者病灶較少的可考慮加上前列腺放射治療,可以進一步提升治療成效。 當醫生懷疑病人有機會患上前列腺癌,便可能建議進行經直腸前列腺穿刺活組織檢查。

癌統計: 台灣佛光山創辦人星雲法師去世 遊走在海峽兩岸的政治宗教家

106年癌症發生年齡中位數與105年同為63歲,部分癌別發生年齡中位數較早,如乳癌為55歲,口腔癌為57歲,食道癌為58歲及甲狀腺癌為50歲,與105年相比較除其中口腔癌老1歲,其餘與105年相同。 癌統計2023 十大癌症發生人數(男女合計)依序為大腸癌肺癌女性乳癌肝癌口腔癌(含口咽、下咽)攝護腺癌甲狀腺癌皮膚癌胃癌食道癌,與105年序位相比較,除其中皮膚癌和胃癌順序互換,其餘序位與105年相同(如附表)。 前列腺是男性獨有的腺體,位於膀胱頸與尿道之間及直腸前方,體積有如一個合桃。

即使建立了筛查规划,早期诊断规划也依然必要,以便查明那些发生在不符合筛查的年龄或风险因素标准的人群中的癌症病例。 癌統計 症状性癌症的早期诊断在所有环境中并且对大多数癌症都意义重大。 癌統計2023 癌症规划应旨在减少诊断、治疗和支持性护理方面的延误和障碍。

癌統計: 前列腺癌有甚麼治療方法?

腫瘤指數上升也不代表確診罹患癌症,因為一些炎症如尿道炎也有機會導致腫瘤指數出現短暫過高的情況,出現假陽性的結果。 故醫生一般不會建議市民在沒有病徵或未經醫生指示的情形下,自行進行一些包含腫瘤指數的檢查項目,以免出現誤解,白擔心一場。 癌統計2023 至於遺傳基因測試,更應考慮清楚才去做,部分服務聲稱可以檢測七十多個基因,逾15項遺傳病,但預測性測試有可能出現假陽性或假陰性結果,即結果有某種基因突變,也不代表他/她以後一定會患癌,故不建議健康人士自行去檢測。

癌統計

「緊急要就醫」:若有呼吸困難、頑固性頭疼、活動障礙或喪失活動能力、腹脹、腹痛等,可能是腫瘤或治療導致的緊急狀況,這些情況可能嚴重會危及生命,請與醫院相關人員連繫,安排就醫。 乳腺癌和肺癌则分别是15~59岁和60岁以上年龄段女性中最常见的癌症。 女性中乳腺癌是最常见的类型,常被称为“粉红杀手”占所有新发癌症的16.72%,其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其次是肺癌、结直肠癌、甲状腺癌和胃癌。 近日,国家癌症中心在《国家癌症中心杂志》(JNCC)上发布中国最新癌症报告《2016年中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 此外,近年胰臟癌新症個案顯著增加,躍升成為本港第11位最常見癌症。 與2018年相比,新症個案增加10.6%至946宗,自2009年以來個案累積上升了九成。

癌統計: 癌症由何引起?

在理想的情況下,MV%應是100%,DCO%是0%。 近年來,我們個案中的MV%已達至接近90%,DCO%則下降至少於0.4% (詳情請參閱數據質素指標圖表)。 這已達到了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對已發展國家所述標準的最高水平。 在2019年,癌症共奪去14 871人的性命,佔全港整體死亡人數約三分之一。 其中,肺癌(4 033 宗,27.1%)、大腸癌(2 174宗,14.6%)及肝癌(1 530宗,10.3%)名列榜首,合共佔癌症死亡總數的52.0%(圖2)。 第四位和第五位致命癌症分別為乳癌(859宗,5.8%)和胰臟癌(740宗,5.0%)。

癌統計

在20至59歲的成年人中,婦女患癌比例較同齡男性為高,主要由於與性別有關的婦女癌症如乳腺癌、子宮頸癌、子宮體癌和卵巢癌的發病率相對較高。 其中在20至44歲的年齡組別中,女性患癌的新症數字更較同齡男性高逾一倍。 癌統計 就男性而言,肺癌、大腸癌和肝癌合共佔男性癌症死亡人數58%。 至於導致女性死亡人數最多的癌症依次為肺癌、大腸癌和乳腺癌,剛好佔女性癌症死亡人數的一半。 癌統計2023 國健署副署長賈淑麗表示,隨著子宮頸癌整體死亡排名後名,女性子宮頸癌標準化死亡率,也較107年下降2個百分點,可能民眾有定期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有關。 此外,翻回十大死因第十名的卵巢癌,屬於腺體癌症,成因較為複雜,但可能與中年肥胖,基礎率代謝率變差有關。

癌統計: 統計表檢視

而導致女性死亡人數最多的癌症也是肺癌(佔 21.9%)、大腸癌(16.6%),而第3位則是乳腺癌 (12.4%),3項癌症幾乎佔女性癌症死亡人數的一半。 2018年男性5大最常確診的癌症依次為︰大腸癌(19.1%)、肺癌(19.0%)、前列腺癌(12.9%)、肝癌(8.0%)和胃癌(4.3%),共佔男性癌症新症個案近63%。 報告指出,雖然2018年男性大腸癌及前列腺癌新症個案沒有增長,但兩者仍然維持於高水平。 不僅人口增長和老齡化導致癌症新增個案的的數字持續攀升,男性整體癌症的的年齡標準化發病率在過去十年轉趨平穩,而女性整體癌症的年齡標準化發病率在過去十年間亦有上升趨勢(圖3)。 男性患癌風險仍較女性為高,但差距於過往十年已顯著收窄。 隨著現時患癌趨勢及本港人口結構的變化,預料在數年內女性患癌的新症數字將會超越男性。

登記個案主要是根據本地居民在本港出現並確診的個案,當中包括所有類別的入侵性癌症。 此外,中心亦額外搜集了女性乳腺原位癌的個案,以協助監測癌前病變的趨勢。 五種常見癌症個案數目佔癌症新增個案總數逾半數(58.0%)(圖1)。 癌統計 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鼓勵全民一起實踐防癌新生活-從預防及篩檢做起,把握健康生活五原則,「戒菸檳酒」、「均衡飲食」、「規律運動」、「體重控制」、「定期篩檢」,大家都能把防癌當成生活的一部分,來預防癌症。 再次提醒四項癌症篩檢、陽性追蹤及接受標準治療的重要性,把握黃金就醫機會。 特別在後疫情期間仍要以「自我要保護」、「預先要準備」、「緊急要就醫」,掌握重獲健康的契機。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