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香港站街11大好處2023!內含香港站街絕密資料.

Article hero image
香港站街

由於而家搭機場快綫嘅乘客,可以由1號月台原車返機場,有啲人用票務系統嘅漏洞逃票,當工程完成後,對面預留嘅2號月台會用嚟落客,機場快綫兩個月台之間有塊牆完全分隔,有望打擊搭車唔畀錢嘅乘客。 作為中環第三期填海工程的一部分,香港站東面的將會建造四條長約500公尺的明挖回填隧道,連接香港站,稱為香港站延展掉車隧道[15]。 香港站共設有3個月台以及1個預留月台,分別為1號月台(機場快綫往機場/博覽館)以及3、4號月台(往東涌及迪士尼綫),上述3個月台均已裝設全高式月台門。 在兩鐵合併前,港鐵[11]於2007年7月在東涌綫大廳放置全港首兩台「自助客務機」(英語:Self-service Point),協助乘客解決一般的票務問題,如遺失車票、車票或八達通未能出閘等問題。 作為中環第三期填海工程的一部分,香港站東面的將會建造四條長約500米的明挖回填隧道,連接香港站,稱為香港站延展掉車隧道[15]。 2017年1月,康文署耗資158萬元在港鐵香港站及中環站的行人通道的牆身貼上了介紹「故宮全接觸」廣告,引起網民批評政府浪費公帑。

香港站街

而家1號月台係機場快綫月台,以側式月台設計排列,機場快綫列車到達香港站後,必須喺呢個月台同時進行上落客及行李嘅工作,屬港鐵系統中較罕有嘅設計。 車站藝術計劃於1998年機場快綫通車時正式展開,以香港與國際連接為意念的藝術品「夢幻之旅」及「快而安」分別擺放於預辦登機手續大堂與中環行人隧道內。 香港站街 香港站街2023 現時,該第二月台軌道用作配合列車特別調動,例如讓後備車輛作短暫停放[3],兩個月台的相應路軌之間以一道牆壁完全分隔。 當車站東面的「機場鐵路掉頭隧道伸延段」完工後,列車將會使用對面二號月台作落客之用,清客後再返回一號月台載客。 L2層月台方面,現時機場快綫在香港站只使用一個月台,即一號月台,屬側式月台設計,附設出入閘機、客務中心、商店及的士站。

香港站街: 機場鐵路二期:香港站延展掉車隧道

大堂內設有航班顯示屏、行李寄存服務及車站商店,並與國際金融中心商場相連[6]。 而位於L2層的機場快綫大堂與1號月台及的士站相連[4],而大堂內亦設有行李寄存服務及車站商店。 機場快綫市區預辦登機服務大堂,主要為乘客預先辦領登機證及付運行李,無須等候至機場登機櫃枱辦理,不過乘客必須預繳車資方可使用此服務[5]。 香港站街2023 香港站共設有9個出入口,其中A、E出口位於國際金融中心商場第一層內,並連接中區行人天橋系統;而B及D出口位於市區預辦登機大堂旁;F出口則位於國際金融中心商場地面;而C出口位於德忌利士街大堂,乘客可從C出口直接前往中區近德輔道中一帶。 香港站在設計時已與上方的國際金融中心建築群的設計融合,在建築群內規劃了一個轉運站,而在車站地面亦設有上下客區,並在機場快綫月台旁設有計程車招呼站。 而使用八達通的乘客在乘搭機場快綫後亦可免費轉乘港鐵[11]前往其他車站[17]。

香港站街

香港站共設7個出口,其中3個圍繞機場快綫市區預辦登機大堂而設,以短促的階梯連接幾乎處於同層路面,2個(可另外細分為4個出口)由該層經電梯和國際金融中心商場通道連接附近的行人天橋。 香港站街 機場鐵路香港站設計核心概念是利用適宜的自然光線以及清晰的空間佈局,創造通透流動空間以引導遊人。 這個概念於市區預辦登機大堂之客務中心得以展現,通過四層高的大堂,幕牆及天窗引入天然光線,營造了極具特色的空間,使光線進一步滲透到大堂每一個角落。

香港站街: 商店及自助服務

須注意的是,東涌綫大堂兩端的非付費區並無閘外通道同層相連,如乘客誤於近A出口一邊的閘機出閘而需前往E出口一端的大堂非付費區,將需要先乘電梯上行,穿越地面層的機場快綫市區預辦登機大堂後乘電梯下行返回L3層,反之亦然。 而鑒於E出口一端的大堂不設升降機,若行動不便乘客誤於該處出閘,將需聯絡職員協助。 香港站自機場快綫通車後便已經提供穿梭公車服務,機場快綫的旅客可持有效憑證免費享用機場快綫穿梭公車往返港島區內的酒店[18]。

香港站街

另一方面,由於機場快綫大堂係為旅客而設,因此市區預辦登機服務大堂及機場快綫大堂非收費區設有公眾洗手間,而機場快綫月台嘅收費區內,更設有手提電話叉電器。 此站的接駁巴士上落客點設於民祥街停車灣及預辦登機大堂外的上落客區,分別可用及預辦登機大堂的出口,或依職員指示前往。 如欲查閱此站附近前往各港鐵車站的公共交通工具資料,可參考「乘車應變錦囊」,或瀏覽運輸署網頁。 大堂位於L3層,通往中環站的轉車通道亦在此層,人流是所有樓層之中最多的,站內大部份商店皆集中於此層,方便乘客轉車時順道購物。 非付費區位處大堂層兩端,兩邊皆有單程票售票機、八達通增值機和出入閘機,但只有近A出口一邊的非付費區設有客務中心。 因此地鐵公司在2007年7月22日起在近E出口一邊的閘機旁安裝2台自助客務機,方便乘客自助處理票務問題疑難,例如遺失車票、使用八達通無法出閘等;遇有較複雜的問題時,鐵路公司職員可透過視像通話功能代為處理。

香港站街: 機場快綫設施

香港站有7-Eleven便利店、麵包糕餅店、快餐店、咖啡店、書店等零售業同埋恒生銀行、醫務所及行李寄存等服務。 此外,香港站亦有唔少自助服務設施,包括恒生銀行同中國銀行(香港)嘅自動櫃員機、自動售賣機、自動照相機等。 車站內更設有香港郵政郵箱及「iCentre」免費上網服務設施,方便乘客喺車站內寄信同上網。 另外,南大堂同時設有3層公開開放嘅部份,包括地面嘅C出口;L2層車站大堂;同埋L3層行人隧道連接東涌綫大堂或中環站大堂。 此站除了是東涌綫、機場快綫的總站,和與荃灣綫、港島綫的轉車站,因此使用轉車通道的人流在繁忙時間十分多,主要是居住在新界西,在港島上班的乘客。 香港站位於中環商業中心區(CBD),加上附近有多種接駁交通,車站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連接,因此出入閘人流不少。

香港站街

地面層市區預辦登機大堂設有多間航空公司登記櫃台,容許乘客於航班登機前一日至起飛前90分鐘期間先行於香港站辦理登機手續,即領取登機證及安排行李寄艙。 寄艙行李會由機場快綫列車載至機場並直接運往航機,而乘客抵達機場後可直接進入禁區。 欲享用市區預辦登機服務的乘客,須先以八達通或機場快綫車票拍卡進入航空公司櫃位區,閘機會自八達通卡扣除單程車費,乘客入閘乘搭列車時不會另行收費。 而前地鐵[11]在興建機場鐵路時早已在環球大廈地底興建人行地下道連接中環站[4],乘客可使用該收費區人行地下道往返香港站與中環站,全程無須出閘。 香港站街 此外,由於地鐵起機場鐵路時,一早已經喺環球大廈地底起行人隧道連接中環站,機場快綫或東涌綫乘客可以經行人隧道轉港島綫或荃灣綫去香港島、九龍等地。 1號月台嘅北面,設有1條路軌側線,畀列車調動同停泊之用,同時預留畀第時嘅2號月台用,2號月台開嘅日期要等中環第三期填海工程及香港站延展掉車隧道工程完成之後,先至可以進行機場鐵路二期嘅擴建工程,所以而家列車只可以用1號月台上落。

香港站街: 月台類型

基於東涌綫班次不頻密的關係,於平日離峰時間或假日,車站通常只會使用一個月台,而平日繁忙時間則交替使用兩個月台。 另外,德忌利士街大廳同時亦設有3層公開開放的部分,包括地面的C出口、L2層大廳及L3層收費區內行人通道連接東涌綫大廳或中環站大廳[4]。 另一方面,位於整個香港站建築群的底層設有3/4號月台供東涌綫使用[4],兩個月台以島式月台排列,以多組扶手電梯及升降機連接東涌綫大堂。 基於東涌綫班次不頻密的關係,於平日非繁忙時間或假日,車站通常只會使用一個月台,而平日繁忙時間則交替使用兩個月台。 另外,德忌利士街大堂同時亦設有3層公開開放的部分,包括地面的C出口、L2層大堂及L3層收費區內行人通道連接東涌綫大堂或中環站大堂[4]。 同時間,近住香港站嘅交易廣場同中環碼頭設有公共運輸交匯處或者巴士總站,乘客亦可以行去德輔道中轉巴士、小巴或電車去香港中西區、南區;同時有唔少乘客去海旁搭山頂纜車接駁巴士往返纜車站,或者行去中環碼頭轉渡輪去離島區同埋九龍半島。

  • 香港站於1998年6月22日隨着東涌綫通車而啟用,行政長官董建華於前一天在香港站市區預辦登機大堂主持揭幕儀式,標誌由東涌綫與機場快綫合組的機場鐵路通車。
  • 另一方面,位於整個香港站建築群的底層設有3/4號月台供東涌綫使用[4],兩個月台以島式月台排列,以多組扶手電梯及升降機連接東涌綫大堂。
  • 車站同時設有2個停車場,乘客亦可以擺低架車喺香港站停車場,然後再轉機場快綫往返香港國際機場。
  • 香港站市區預辦登機服務大堂(G)、商店及餐廳(L1)、機場快綫月台(L1)、東涌綫大堂(L3)設有由電訊盈科免費提供嘅Wi-Fi熱點,乘客可以喺等車時用手提電腦或個人數碼助理(PDA)上網。
  • 東涌綫大堂響香港站建築群地底,連接中環站至香港站行人隧道同香港站建築群,所以係香港站嘅核心,由中環站往返東涌綫、機場快綫月台一定要經呢個大堂。
  • 香港站喺中環商業中心區北面嘅填海區上,因此響車站整體設計嗰時,已經同車站上蓋國際金融中心嘅設計融合,喺國際金融中心內規劃咗一個公共運輸交匯處,喺車站地面亦設有上落客區,並喺機場快綫月台旁邊設有的士站同埋穿梭巴士站,方便往返香港國際機場嘅旅客使用。
  • 香港站共設有9個出入口,其中A、E出口位於國際金融中心商場第一層內,並連接中區人行天橋系統;而B及D出口位於市區預辦登機大廳旁;F出口則位於國際金融中心商場地面;而C出口位於德忌利士街大廳,乘客可從C出口直接前往中區近德輔道中一帶。

乘客亦可經收費區轉車通道前往中環站,乘搭荃灣綫列車,往返荃灣、葵涌、九龍西部、九龍中部及港島北岸等地,或乘搭港島綫列車,往返港島北岸等地。 香港站是機場快綫及東涌綫的下行總站,乘客可在此站乘搭機場快綫列車,往返亞洲國際博覽館、機場及市區,或乘搭東涌綫列車,往返大嶼山、青衣、九龍西部及港島北岸等地。 東涌綫月台位於L4層(底層),以島式月台排列,周一至周五每晚8時前非繁忙時間,列車通常使用4號月台,而3號月台通常只於每晚8時後使用,而周末列車通常只使用3號月台,繁忙時間則交替使用兩個月台。 機場鐵路掉頭隧道伸延段道亦供建議中的北港島綫使用,北港島綫是東涌綫沿港島北岸的延伸部分,現時最可行的方案為東涌綫由香港站經會展站延伸至北角站與將軍澳綫直通運作。 機鐵香港站由奧雅納工程顧問(Ove 香港站街 Arup & Partners)聯同許李嚴建築師事務所承擔建築設計。

香港站街: 機場快綫穿梭巴士

[4]建造香港站及鐵路隧道的501號工程合約,於1995年6月12日批予日本株式會社青木建設;而建造中環行人隧道的501號合約則在1994年12月2日批出,由Kier/新福港聯營公司奪得。 [5]另外,邁進機電工程顧問有限公司與威寧謝香港有限公司分別負責機電工程與工料測量。 機場快綫和東涌綫屬兩個不同的收費區,機場快綫大堂往返C出口及中環站需經過東涌綫大堂,乘客抵達東涌綫大堂後需要重新入閘。 2022年3月25日,港鐵批出機場鐵路掉頭隧道工程規劃及初步設計顧問合約,由莫特麥克唐納香港有限公司得標[25]。

第一段工程喺2008年年尾完成,等到第二段工程完成之後,機場快綫預留嘅2號月台亦會啟用。 德忌利士街大堂響德輔道中同德忌利士街地底,連接中環站至香港站行人隧道,主要方便乘客前往德輔道中、干諾道中嘅中環商業區。 東涌綫大堂響香港站建築群地底,連接中環站至香港站行人隧道同香港站建築群,所以係香港站嘅核心,由中環站往返東涌綫、機場快綫月台一定要經呢個大堂。 香港站街2023 香港站於1998年6月22日隨着東涌綫通車而啟用,行政長官董建華於前一天在香港站市區預辦登機大堂主持揭幕儀式,標誌由東涌綫與機場快綫合組的機場鐵路通車。 香港站街2023 機場快綫在同年7月6日香港國際機場開始運作當日通車,即以香港站為市區端總站。

香港站街: 列車班次

香港站設有6層公開開放嘅部份,其中車站樓層大部份都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嘅主結構入面,國際金融中心商場更同車站出口相連。 香港站設有5層公開開放的部分,其中車站樓層大部分均在國際金融中心的主結構內,國際金融中心商場更與出入口相連。 香港站東涌綫大堂和中環站畢打街大堂以一條市區綫收費區的內轉車通道連接,稱為「中環行人隧道」(Central Subway)。 轉車通道分為兩段,各自設有上下兩條自動人行道,近東涌綫大堂的一段建於交易廣場巴士總站地底,分為兩條管道,供不同走向的人流使用;近中環站一段則在干諾道中地底興建,只設一條寬闊的管道。 兩段之間有扶手電梯連接德忌利士街大堂(C出口),並設有iCentre免費上網設施,亦是「港鐵車站藝術表演」的所在地。 車站於環球大廈、干諾道中及交易廣場地底以市區綫收費區內轉乘通道連接中環站供乘客步行轉乘荃灣綫及港島綫。

香港站街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