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皇都戲院浮雕2023詳細懶人包!內含皇都戲院浮雕絕密資料.

Article hero image

兩代戲院將藝文和喱民(通俗);西方、粵劇、本土等多項藝術集於一身的傳奇,終於在1997年2月落幕,之後由一所桌球室承租。 桌球室去年結業後,戲院便一直塵封,漫步走進桌球室內只見多張「波枱」,戲院的痕迹已不復見。 皇都戲院顧問委員會成員之一的建築文物保護師吳韻怡指,當年桌球室為了節省改裝的成本,以假天花和地台覆蓋超等位和堂座位置,窺探圍板中的一道門,仍能看到由堂座通往超等位的樓梯,將之拆除便能還原戲院昔日的面貌。 2020年10月,新世界發展以底價47.76億元投得皇都戲院大廈,是香港歷來最高成交價的強拍個案。 新世界表示會盡力復修及保留皇都戲院,並活化為藝術文化表演場所,又會將戲院天台的「飛拱」桁架建築作休憩空間,讓公眾人士觀賞及「打卡」。 吳韻怡說,璇宮戲院的建築師摒棄輕巧、可預制的鋼鐵,採用了石屎打造桁架,估計是因為價錢較為相宜,但最令她想不透的,是設計師竟然選擇把結構曝露人前,相信是反映着戰後現代主義建築物以功能主導的風格。

皇都戲院浮雕

另外,位於秀茂坪曉光街的金茂坪戲院,60年代開業曾經旺極一時,但80年代發生大火後重開就經常鬧鬼,真定假無人答到你,但90年代結業至今,戲院空置了20多年就是事實,至今只有小部分改建為商舖及倉庫。 皇都戲院浮雕2023 1930年開業的油麻地戲院,亦是戰前建成的戲院建築,1998年結業後被地政總署接收業權,其後被評為2級歷史建築,於2012年改建成戲曲活動中心。 到訪新光戲院的你不妨入內觀看一齣電影,戲院的Super3 Cinema內上映不少國際巨片,來一場與別不同的3D電影體驗! 觀影過後,沿書局街一直走,約六分鐘,便到達是次旅程的終點站——北角海旁。

皇都戲院浮雕: 「小福建」 昔日「小上海」

在北角居住的四年,皇都還在放電影,近在咫尺,就是無緣,終究都沒有進院看過一場電影。 不時走過它的大門,它沒有向街的大堂,因為並非看戲,所以沒有踏進二樓看個究竟。 古諮會亦會討論馬鞍山鐵礦場建築群評級,其中礦洞外牆及馬鞍山村路天主堂聖若瑟堂,建議評為二級歷史建築;馬鞍山礦場選礦廠、礦務居地構築物及信義會恩光堂,則建議評定為三級歷史建築。 建於1859年的舊赤柱警署是香港現存最古老警署建築,於1974年後停止使用,曾用作餐廳用途,而現時則為超級市場。 皇都戲院浮雕2023 早於1918年(亦有說是1923年)開業的名園遊樂場,位於糖水道及明園西街,算是香港最早期的遊樂場,1945年拆卸後改建為多棟住宅。 如今的海旁雖然與往昔大有不同,但仍保留着一點以往的點滴。

多媒體創作人彭秀慧與舞台關係密切,在這裡留倩影別具意義。 這趟體驗之旅由踏入皇都戲院商場,在售票處接過一張舊式戲票開始,時光立即倒流回到舊時代。 皇都戲院浮雕2023 地盤意外死者姓戴(34歲),任職燒焊工人,已婚,據悉他於12月7日、即今日將踏過35歲生辰。 惟昨晨8時許,戴在英皇道279至291號皇都戲院大廈清拆地盤一個離地約4米高的外牆棚架上工作期間,突然有一塊約半米乘半米的石屎,懷疑從毗鄰天宮台拆卸地盤高處墮下,戴疑走避不及,被巨石砸中,頓即陷入昏迷,在場工友目擊戴倒臥地上,慌忙報警求助。

皇都戲院浮雕: 皇都戲院|新世界保留天台桁架正門浮雕 文化組織:能起示範作用

2017年4月13日,新世界發展及有關人士以3.035億元向投資者蘇子鈞及有關人士購入皇都戲院大廈閣樓及1樓1至5號室,面積合共約2.1萬方呎,面向渣華道,佔大廈整體業權約一成半。 傳媒亦常稱皇都戲院於1997年結業後改建為商場,但事實是皇都戲院商場早於1959年已開業,並一直營業至今。 皇都戲院浮雕2023 皇都戲院浮雕2023 想六十幾年前璇宮戲院揭幕時,會蒲北角的不是上海有識之士,就是在附近發電廠(今城市花園位置)工作的「鬼佬」,有華洋共處的街坊觀眾群,才養得起放眼國際的戲院,難怪貂蟬要扮希臘,又東又西多麼親切。

它是港島區現存歷史最悠久的戲院建築,佔地3萬方呎,當年造價達250萬元,可以容納接近1200名觀眾,對比今日的蚊型影院,儼如大象對螞蟻,與鄰近的國都戲院和新光戲院,形成港島獨有的「戲院中心」,撐起了半個北角的繁囂。 皇都入口處的弧形立面,實為一幅名為《蟬迷董卓》的大型浮雕裝飾,原來乃出自名畫家梅與天手筆,數十年來一直被電影海報及廣告板遮擋,至近年因重建工程而重現人前,算是因禍得福。 戲院在1995年經歷了一場大火,浴火重開,生意大不如前,其實早在21年前,已經結束營業,若非新世界發展就大廈申請強拍,恐怕時間會繼續做歲月神偷,一抹抹的盜去人們的回憶。 1997年,皇都戲院結業,其後改裝成桌球室,聞說為節省成本,當時業主沒有將室內結構大改,只將戲院座位用圍板封起,另升高地台,加上假天花。 戲院地面的皇都商場內的大多店舖仍保留着昔日的格局,老店包括輝煌洋服、溫莎髮廊、公主眼鏡等,陳設及店舖燈箱懷舊味重,恍如走進時光隧道。 1960年2月皇都戲院首度公演粵劇 -- 麥炳榮、鳳凰女領導的大龍鳳劇團於此上演《雙龍丹鳳霸皇都》。

皇都戲院浮雕: 台北國際白色野餐」 古蹟中山堂展現城市魅力

北角皇都戲院是有超過60年歷史的一級歷史建築,由於即將進行復修工程,在復修前便特別舉辦名為《尋找你我他的皇都》的歷史體驗活動,收集皇都戲院相關的舊物,還原昔日風光面貌。 弧形立面加上外露桁架,成為了熙來攘往的英皇道的地標,從天後往炮台山方向望,老遠就已經映入眼簾了。 皇都戲院浮雕2023 屋頂這獨特的桁架,更成為了陳果執導的電影《去年煙花特別多》中的重要場景。

皇都戲院浮雕

「皇都在香港表演藝術史上有不可取代的文化價值和歷史地位,堪稱當時的『文化地標』。」皇都戲院保育項目顧問委員會成員、建築文物保護師吳韻怡說。 為了保育重要的「飛拱」桁架結構,建築師在柱子上畫了不少測量印記。 然而,極具文化、歷史、建築價值的皇都戲院,曾經在2016年面臨清拆危機。 後來,專門記錄與保護現代建築運動的國際組織 皇都戲院浮雕2023 DOCOMOMO發出「文物危急警示」,指皇都戲院獨特的屋頂結構是全球絕無僅有,要求避免清拆,再加上市民及保育團體積極爭取,皇都戲院才終於在2017年獲評為一級歷史建築,避過清拆的危機。

皇都戲院浮雕: 發展商收購活化 皇都戲院將成文藝表演場地

2017年,皇都戲院獲古物諮詢委員會評為一級歷史建築,是首個獲批出強拍令的一級歷史建築。 皇都戲院浮雕 新世界今日(10月8日)成功以底價47.7億元投得,正式統一所有業權。 但除了主角外,還有來自東西方的舞者,包括跳芭蕾舞的歐洲人和泰國舞姬等,中西合璧的表現手法十分前衛。 皇都的前途未卜,一般認為難逃清拆厄運,不管最終會以何種形式保育,時移世易,戲院畢竟結束超過20年,皇都在街坊心目中的地位早已被時間沖淡。 皇都戲院浮雕2023 記者問過附近的中學生,也問過一些二三十歲的上班族,大都對皇都了解不深,當中不少人從未踏入商場半步,甚至連它曾經是戲院的歷史也懵然不知。

他在1991年當選北角區議員,皇都正屬選區範圍,「請投王國興一票」的拉票招牌,仍未拆除。 他過去光顧皇都的次數不多,所餘記憶有限,最深印象是五十年代上海人自成一角,舞廳林立,燈紅酒綠,以致北角被稱為「小上海」,後來上海人減少,變成福建人聚居,盡見香港地發展的縮影。 位於北角的皇都戲院,因業主申請「強拍」,再度引起社會關注。 (吳楚勤 攝)皇都戲院(State Theatre),香港現存最後的單幢式戲院,鄧麗君和鳳凰女都在此踏過台板,記載了一代人的美好回憶,現在是一級歷史建築,屹立在港島中心地段,經歷了60多個寒暑。 其他成員尚包括曾負責牛津大學威斯頓圖書館及倫敦國王十字儲氣罐改造項目的英國著名建築事務所WilkinsonEyre;以及曾參與雷生春、中電總部等保育項目、由著名建築師林中偉領導的香港創智建築師(AGC)有限公司。 有人認為天台飛拱有模仿蘇聯建構主義風格的痕跡,緣至 50 皇都戲院浮雕2023 年代北角是香港政治左派的大本營,故北角皇都戲院於 1952 年落成時,自然而然滲入了當年鮮明的蘇聯建築風格。

皇都戲院浮雕: 一級歷史建築創最大金額強拍紀錄,皇都戲院何去何從?

至今戲院仍保留多項建築特色,包括全球獨一無二天台設計,呈拋物線形的巨型混凝土「飛拱」桁架結構,及英皇道入口上方的《蟬迷董卓》大型浮雕。 “皇都在香港表演藝術史上有不可取代的文化價值和歷史地位,堪稱當時的‘文化地標’。 ”皇都戲院保育項目顧問委員會成員、建築文物保護師吳韻怡説。 從璇宮戲院座位表可見,當年的座位包括廂座、超等、廳座,觀眾席1173位,超等位400位,獨立銀幕及放映室的試映室可容納120人。 然而好景不長,璇宮戲院於1957年底結業,易手後重新發展成住宅及商用建築物,原本的地下停車場則改建成三層商場。

而過往被電影廣告板覆蓋的《蟬迷董卓》大型浮雕,亦由此再現於公眾眼前。 不過陳智遠亦指出,「保」住建築物的硬件如天台、浮雕只是開始, 重點在「育」;認為舊建築的故事、歷史要如何在活化過程中彰顯,還有很多工作需做。 陳表示,作為對皇都戲院十分熟悉的團體,他們亦很樂意參與貢獻;又指現時已將消息告知戲院創建人歐德禮的媳婦,若她有回覆說話團體將會再作公布。 新世界說,已開展皇都戲院的文物搜集及口述歷史計劃 ,暫時已收集到幾百件與皇都及北角一帶有關的文物,包括戲院告示牌、當年與片商簽訂的協議等,並會將有關收集得來的文物,於日後的皇都戲院內展出。 除了親歷其境感受皇都戲院和歷史的變遷外,這次你更可用耳朵去聽。 資深音樂人黃志淙分享他眼中當年的潮人集中地 ── 皇都商場內「偉倫唱片」的回憶,親訂見證香港音樂潮流更替的歌曲清單,可於 KKBOX 試聽——種種新與舊的碰撞,均為歷史建築注入了年輕活力,令人更期待戲院復修後的面貌。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