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金海大廈鰂魚湧2023全攻略!(小編貼心推薦).

Article hero image
金海大廈鰂魚湧

相對核心商業區的中上環,鰂魚涌早期是一個偏遠的商業區,但鰂魚涌地理位置鄰近北角,近年來吸引不少企業進駐。 鰂魚涌的具體位置,西起英皇道與渣華道交界,東至英皇道與康山道交界靠近康山道天橋。 然而很多時市民或會以區內著名地點如麗池、太古坊等地標作指示。 租盤叫價由HK$12,300元至HK$13,000元,平均呎價為HK$32元。 本頁顯示的樓盤說明和相關信息均由地產代理或業主或第三方提供的樓盤資料。 金海大廈鰂魚湧 OneDay不保證或對其準確性或完整性承擔任何責任。

金海大廈鰂魚湧

但現時香港郵政局內的分區,這個地區仍然是鰂魚涌的一部份。 至於筲箕灣道開始的地帶,過去一直都被認為是西灣河的一部份,但在2005年地政署提交的「鰂魚涌分區發展大綱」及現時,卻包括嘉亨灣所在的地段。 這問題的成因,相信是由於過去的都市規劃,都以市政局的選區劃界作標準,而當時整個東區只被分為「銅鑼灣」、「北角」及「筲箕灣」三部份,「鰂魚涌」和「柴灣」是到了比較後期才出現的分區。 但直到現在,香港的學校網在東區依然是分成「北角及鰂魚涌」(14區)和「筲箕灣及柴灣」(16區,原屬第15區的筲箕灣於2007年併入第16區)。

金海大廈鰂魚湧: 車站結構

1883年太古洋行於鰂魚涌設立太古船塢、太古糖廠及香港汽水廠,使鰂魚涌成為當時香港最龐大工業區。 金海大廈鰂魚湧 同年太古公司亦於鰂魚涌旁康山設有水塘,為各廠房供應淡水。 1892年太古興建全港首個吊車系統,接駁鰂魚涌至柏架山,以接載太古員工和附近居民,直至1932年停駛[9]。

金海大廈鰂魚湧

直到2018年3月,太古地產首度與港鐵合作,在連接月台至東大堂(A、B出口)之間的通道加設由英國街頭藝術家Remi Rough創作的藝術品《動感清晨》[7]。 金海大廈鰂魚湧 由於鰂魚涌站是前觀塘綫終點站之一,所以在3號月台尾端牆門後(近觀塘綫掉頭隧道一方)設有一個員工專用的化學廁所。 鰂魚涌(英語:Quarry Bay)位於香港島東區。 在香港歷史的分區之中,鰂魚涌是北角的一部份,包括早期分區、市政局分區以及校網分區。 但現根據規劃署劃分已獨立發展,不過部分人仍說北角是舊稱呼。

金海大廈鰂魚湧: 鰂魚涌 熱門屋苑

原本在1970年代港島綫定線的初稿中,並沒有鰂魚涌站。 1980年,由於政府修改地下鐵路發展藍圖,於康山地底加設康山站(即現時太古站)。 因此芬尼站附近進行填海工程,以使發展為工業區,故此芬尼站列入後期興建車站。 2002年8月4日,將軍澳綫局部通車,取代觀塘綫過海地位,原屬觀塘綫的北角站及鰂魚涌站改屬將軍澳綫。 當時為了使乘客熟習轉車安排,故只開放油塘站;該站成為觀塘綫與將軍澳綫的臨時終點站。

1984年初,政府有意發展東區海底隧道,作為行車和鐵路兩用隧道,其中鐵路部分以地鐵[註 3]觀塘綫延伸至香港島。 原計劃觀塘綫在太古站與港島綫交匯,但因為要遷就行車隧道的走綫,地鐵[註 3]當局只能大幅度改建鰂魚涌站作為一個「十」字型轉車站,乘客需要步行數分鐘才能抵達另一路綫之月台。 有關工程於1986年6月開始動工興建,而由1989年8月6日起,觀塘綫延伸至鰂魚涌站,鰂魚涌站成為觀塘綫的終點站,並且成為觀塘綫當時唯一一個位於港島區的車站。 2002年8月,將軍澳綫全綫通車並取代觀塘綫,此站成為了港島綫及將軍澳綫的轉車站。 故此現時除了原有往返港島綫及觀塘綫的乘客外,亦有使用將軍澳綫往返將軍澳的乘客。

金海大廈鰂魚湧: 鰂魚涌南豐新邨中層兩房單位 月租16000元 業主可享3.4厘租金回報

初期地鐵考慮延伸至天后站[9],惟因市政局反對及無法做到跨月台轉乘而轉為研究炮台山站方案[10][11]。 北角站最初不獲青睞,因列車經原有隧道前往北角站須轉彎近90度,但考慮到地理限制等因素後,地鐵在1996年終於敲定以北角站為新終點站[12]。 整項工程耗資約49億元,當時預計可為乘客節省5分鐘的轉乘步程[13]。

鰂魚涌的人口主要來自北角人口以及企業的擴展,除了在這些企業工作外,因為地理位置上遠離廣府人聚居的深水埗區一帶以至其餘族群聚居地,外區中產較少遷入,很多閩籍富豪亦經常在鰂魚涌上班[6]。 不少以閩南話為母語的台灣人以及新加坡人亦很喜歡在鰂魚涌置業,區內也有些價格較低的住宅,也有筲箕灣以及柴灣人口的第二代置業。 鰂魚涌的範圍隨着時代的變遷亦有所不同,而且在政府的規劃圖及學校網,鰂魚涌一帶的地區一直都歸入北角的範圍。 自從地鐵港島綫開通之後,鰂魚涌的範圍不斷西移,而原本屬於鰂魚涌的東部,則被稱為「太古城」。

金海大廈鰂魚湧: 大廈資料:金海大廈

車站設有2層月台,上層月台為港島綫1/2號月台;下層月台則為將軍澳綫3/4號月台,所有月台均為分離式月台,並已裝設月台幕門。 下層月台深達42米,為港鐵系統中車站距離地面第四深的月台。 上下層月台只設3條通道接駁,並在3號月台(將軍澳綫往寶琳/康城)旁設升降機往返兩層月台[5]。 2021年6月,有網民選出5個認為最熱的港鐵車站,而鰂魚涌站亦被列入其中之一。 金海大廈鰂魚湧2023 該網民批評車站內空調十分微弱,通風亦不足,加上因為連接車站出入口及月台的通道冗長,故在通道人流較多時也會感到十分焗促[17]。 站內扶手電梯外牆曾經掛上壁畫藝術品,不過在2010年代中已拆除。

此安排一直維持至同月18日調景嶺站至寶琳站一段通車為止[14]。 為統一地鐵系統的上下行月台編號,故前地鐵由2001年9月27日起將車站3號月台(上行月台)及4號月台(下行月台)編號互換,以符合未來將軍澳綫之上下行編排。 由於當初在車站設計時沒有考慮到轉車的需要,故此前地鐵公司在興建東區海底隧道時,額外在下層加建2個月台及3條長短不一的通道連接原有的港島綫月台。 而車站的轉乘通道設計迂迴,對乘客造成不便,故此直到1997年前地鐵公司才在車站加建升降機,情況才稍有改善。

金海大廈鰂魚湧: 車站通風問題

鰂魚涌站是現時全港鐵系統中第五深的車站,深度達42米[註 4]。 而車站鄰近多棟商業大廈,例如太古坊、嘉里中心、柯達大廈、樂基中心等,然而其鄰近的住宅物業並不多,也沒有大型購物商場及康樂設施,所以出入閘人流只有在平日繁忙時間較多,假日則較為偏低。 金海大廈鰂魚湧 鰂魚涌站共設有3個出入口,其中C出口設於西大堂;而A、B出口則設於東大堂,當中B出口則以行人天橋連接東大堂及芬尼街,但由於東大堂A出口外本身並設有斑馬線可供行人橫過英皇道,同樣可以前往芬尼街而毋須上下樓層,因此使用B出口的人流較少。

  • 站內扶手電梯外牆曾經掛上壁畫藝術品,不過在2010年代中已拆除。
  • 原計劃觀塘綫在太古站與港島綫交匯,但因為要遷就行車隧道的走綫,地鐵[註 3]當局只能大幅度改建鰂魚涌站作為一個「十」字型轉車站,乘客需要步行數分鐘才能抵達另一路綫之月台。
  • 這問題的成因,相信是由於過去的都市規劃,都以市政局的選區劃界作標準,而當時整個東區只被分為「銅鑼灣」、「北角」及「筲箕灣」三部份,「鰂魚涌」和「柴灣」是到了比較後期才出現的分區。
  • 鰂魚涌(英語:Quarry Bay)位於香港島東區。
  • 整項工程耗資約49億元,當時預計可為乘客節省5分鐘的轉乘步程[13]。
  • 另外車站除了4號月台(將軍澳綫往北角)為彎曲月台外,其餘3個月台均為直線月台。
  • 1883年太古洋行於鰂魚涌設立太古船塢、太古糖廠及香港汽水廠,使鰂魚涌成為當時香港最龐大工業區。
  • 此外,鰂魚涌站也有不少自助服務設施,包括自動櫃員機、自動售賣機、自動照相機等[3]。

不過因為早上繁忙時間北角站轉乘通道相當擠迫,有部分前往堅尼地城沿途各站的將軍澳綫乘客會寧願選擇在鰂魚涌站轉乘港島綫,以避開北角站擠迫的人潮。 在港島綫初建成之時,鰂魚涌站已經設有2個互不相連的大堂,分別位於英皇道近太古坊的東大堂及位於七姊妹模範邨旁的西大堂,兩個大堂均設於地面,為港島綫車站中唯一一個大堂設於地面的車站。 入閘後,乘客需要經過一條長達百餘公尺的狹窄通道,再使用升降機或扶手電梯才能前往月台層。 該大堂在欣澳站啟用之前,曾是全香港面積最小的港鐵車站售票大堂。

金海大廈鰂魚湧: 鰂魚涌 @中原樓市片區

到了1959年,為配合英皇道擴闊工程,鰂魚涌的溪流被覆蓋,變成了暗渠。 由於在繁忙時間的將軍澳綫北行列車有不同的終點站,港鐵在鰂魚涌站3號月台安裝了數部液晶顯示器,以顯示未來4班列車的終點站以及抵站時間;而在非繁忙時間由鰂魚涌站前往康城站的乘客須在調景嶺站或將軍澳站轉車。 觀塘綫伸延至鰂魚涌站後,前地鐵公司為紓緩荃灣綫過海人流,推出「彈性上下班」計劃,吸引乘客使用鰂魚涌站轉車。 前地鐵公司在三條轉綫通道內安裝特別的核票機,使用通用儲值車票的乘客在這些時段使用鰂魚涌站轉車時將該車票插入這些核票機,便可享有車資折扣。 鰂魚涌站下層月台以西原有一段掉頭隧道,列車在鰂魚涌站落客後便會駛進該隧道掉頭。

金海大廈鰂魚湧

整項工程歷時4年,觀塘綫終於2001年9月27日延伸至北角站,鰂魚涌站則成為觀塘綫的中途站。 同日起位於此站以西的越位隧道停用,並於同年11月被拆去道岔後封閉;但是,由於當時未有拆卸隧道的技術及需要,因此舊隧道結構未有回填並仍然保留,而北角城市規劃大綱圖中仍有顯示該隧道。 而在2001年9月「紓緩鰂魚涌轉車站擠塞工程」落成後,不少往返港島綫北角站以西沿綫各站的乘客改用北角站轉車,故此轉車通道的人流已大為減少;至於往返港島綫太古站至柴灣站的乘客仍須使用鰂魚涌站轉車。 1984年,日本財團提出以民間興建營運後轉移模式(BOT,建造-營運-移交)形式建東區海底隧道,地鐵當時答允。

金海大廈鰂魚湧: 車站藝術

交通方面,由金海大廈步行至鯽魚涌港鐵站約 3 分鐘,附近設有 102、102P、106 等等的巴士路線,往來不同地區。 太古水塘原址變成了康景花園;太古船塢原址則變成了大型私人屋苑太古城。 至於太古糖廠位置,現在則變成了太古坊商業區,而汽水廠則變成康蕙花園。 金海大廈(Kam Hoi Mansion)位於香港鰂魚涌濱海街15號,於 年 9 月 入伙。 東區的鰂魚涌@中原樓市片區,區內共18,140個私人住宅單位,涉及人口共47,856人。

金海大廈鰂魚湧

淸代嘉慶二十四年刊行的《新安縣誌》尚未出現鰂魚涌地名,可以推測當時本區人煙稀少。 港府在開埠以來集中資源發展商業中心中環以及在南洋商家聚居的銅鑼灣(如新加坡首富的信和廣場)。 戰後的1950年代,由於出現中國可能收回香港的不確定性,很多東南亞企業遷出香港,但有不少在1960、1970年代陸續回流。 隨着戰後銅鑼灣以及北角人口已達到飽和,區內的需求帶動起原屬北角東部的鰂魚涌建立起一個全新的商業及住宅區。

金海大廈鰂魚湧: 港鐵

鰂魚涌美食亦多不勝數,尤其太古坊商業區及太古城大型屋苑,有多間食肆。 鰂魚涌公園亦是居民常到的休憩地方,葛量洪號滅火輪展覽館亦置於園內。 又因19世紀七姊妹一帶設有花崗岩礦場,後以海運輸出而得英文名稱Quarry Bay(採石灣/石礦灣/打石灣)之名。 然而前述之溪流與海灣俱於填海工程後消失殆盡,轉型成為商住區。

現時,鰂魚涌站內提供不同類型的商店供乘客購物或進食,例如有便利店、餅店及銀行等[3]。 由於港鐵的收費區是不能進食,因此大部份售賣食物均不會設在收費區內。 此外,鰂魚涌站也有不少自助服務設施,包括自動櫃員機、自動售賣機、自動照相機等[3]。 而東大堂的通道層設有「iCentre」免費上網服務設施[4]。

金海大廈鰂魚湧: 人口籍貫

與其他港島綫車站一樣,月台焗漆板上印有書法字,往後興建的將軍澳綫月台亦延續了此一特色;其中書法字中的「魚」字採用了異體字[6]。 鰂魚涌在香港島的交通可說是非常便捷,除了因為該區有多條巴士路綫及兩條港鐵路綫經過以外,在康山的屋苑還有4條小巴路綫。 金海大廈鰂魚湧2023 鰂魚涌附近有大型商場康怡廣場及太古城中心,亦有大型百貨AEON STYLE,購物非常便利。

另外,區內主要屋苑包括 金海大廈鰂魚湧2023 南豐新邨,康景花園,康蕙花園,栢蕙苑,華蘭花園。 金海大廈鰂魚湧2023 區內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為HK$ 28,000,年齡中位數為 42.9歲。 本公司在此提供的資料僅作單位成交前狀況的參考,並不是為賣方/業主客戶發出或推銷個別單位,本公司並無採取任何步驟核實有關資料是否合乎實際情況。 若因錯漏而引致任何不便或損失,本公司及中原網頁概不負責。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