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孔廟2023介紹!(持續更新).

Article hero image

清代,順治皇帝定都北京,他在京師國子監立文廟,內有大成殿,專門舉行一年一度的祭孔大典,並尊孔子為“大成至聖文宣先師”。 祀禮規格又進化為上祀、奠帛、讀祝文、三獻、行三拜九叩大禮。 孔廟2023 所謂禮制廟宇,就是由國家的力量予以倡導和推行,它的建築模式、體量、色調以及祭祀的內容、等級等等,都必須遵循國家認可的規範和準則。 以下孔廟概述引自君友會王愛君文獻孔廟篇,孔廟,祭祀孔子的廟,稱為孔廟或孔子廟,又稱先聖廟、宣尼廟、宣聖廟、文宣王廟、聖廟、聖堂、文廟、大成殿等。 中國、朝鮮、日本、越南、印度尼西亞、新加坡、美國等國家分佈着2000多座孔廟,其中中國國內有1600多座,而國內保存較好的孔廟只有300餘座,列入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有21座。

孔廟

十三碑亭始建於唐朝,元朝增添二座碑亭、清朝再添九座,院內共計有13座碑亭、存有唐朝至民國間的50多塊碑,碑上的文字有漢文、蒙古文、滿文等。 成化碑立於明成化4年(西元1468年),明憲宗朱見深御制碑文,極力讚揚孔子及其思想,為曲阜諸碑中對孔子推崇最高的一座。 另外,由於書法渾厚莊嚴、收放得體,為楷書臨摹的範本。 大中門較弘道門長,東西兩頭有角樓兩座是守衛孔廟用的。 大中門原名中和門,於明弘治13年 (西元1500年)重修擴建後改名。 大中門的中,取自中庸的「中」,也就是大中至正的意思。

孔廟: 【2022 旅遊補助】國旅住宿補助最高領取 1300 元申請資格看這篇

現存的建築群絕大部分是明、清兩代完成的,前後九進院落。 四周圍以紅牆,四角配以角樓,是仿北京故宮樣式修建的。 從祭孔菜色來看,有葷有素,有水果有甜點,還有濃湯(羹)、飲料(酒),而且氣味相配,真是豐富,或許,可以請營養師來研究研究,搞不好還很有健康概念哦。

孔廟

今日韓國、日本、越南等地所見的孔廟,就是昔日官學的殘影。 唐太宗對官學內的孔子廟制,有幾項重要建樹:一是確立孔子為先聖的地位;二是建立從祀制,在此之前,若以孔子為先聖,祇以顏淵為先師配享;從太宗以後,再擇左丘明以下二十二先儒從祀廟庭。 孔廟 殿內的陳設、設計及配色搭配的剛剛好,沒有雍容華貴的奢華感,但卻不失其莊嚴,不高調也不低俗,非常符合孔子的風格,一個人的高貴不是來自於裝飾的外表,而是內在的應有盡有的智慧。 「廡」是走廊通道旁的房間,奉祀孔子的學生及歷代學著的牌位,分為先賢與先儒。 注意看牌位的名字,以前念書時大概會看過先儒們,比如范仲淹、歐陽修,而先賢就都沒看過,應該是年代更久遠的學著聖賢。

孔廟: 孔子廟宗教意義

2008年,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親自主持中央政府的祭孔大典,成為中華民國政府遷台以來首位親自主持祭孔大典的總統,創下首例。 天津文庙:天津文庙博物馆位于天津市南开区东门里大街。 始建于明正统元年(1436年),提学御史程富提出上奏,要求在天津设立卫学。 天津卫指挥使朱胜将住居一所施为学宫,首建堂斋、公廨,至此天津建起了第一所官办学校。 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大成殿落成,始称卫学,为天津地方教育官学和尊孔的庙宇。 蓟县文庙:蓟县文庙始建于隋,位于县城西北隅,现存主体建筑大成殿、东西庑、戟门、泮池、登瀛桥、棂星门、名宦祠和乡贤祠等建筑。

孔廟

這些孔廟分佈於全國各地,至今保存尚好的還有數百座,截止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前,全國大約建造了各級學校文廟1749所。 如今遺存的文廟大約有509所,其中保存比較完整的約有60所,基本完整的約有109所,保存中心一組的約有53所,保存大成殿等零星建築的約有287所。 倖存下來的文廟和孔子廟大部分都被公佈為全國、省(市、自治區)、市(州、盟)、縣(旗)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其中曲阜孔子廟於1994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在“文化大革命”時期,大搞批林批孔的運動,祭孔視為封建迷信而被禁止,很多孔廟的文物古蹟都被破壞。

孔廟: 【2022 台南住宿優惠】母親節活動住宿特別優惠專案

孔廟祭祀儀式也因時代不同而有所改變,但唐宋以後逐漸形成一套專用於孔廟的祭禮“釋奠禮”。 “釋奠”又稱“丁祭”,這種祭儀規定在每季度的仲月(二月、五月、八月、十一月)上丁日舉行,屆時孔廟供奉的歷代聖賢大儒都會與孔子一起受到祭祀。 在孔廟系列中,太學國廟和曲阜祖廟處於最高等級,而府之廟學又高於縣之廟學,但同為孔廟,無論級別高低,其精神如一,在建築構成和祭祀活動上大體都依循一套共同遵守的原則。 在此之前,如前漢之際,祀孔未出闕里,後漢以後,雖已在太學舉行對孔子的釋奠之禮,但無廟宇的建築。 但是從中央到地方官學確實普建孔廟,則要到唐太宗以後。 標準孔廟建築的配備,在左營孔廟還沒有把圍牆拆除之前,跟古人一樣從這兩個門進入。

孔廟

孔教學院代表昨到黃大仙區議會簡介孔廟計劃,議員普遍支持。 負責設計的蔣匡文稱,孔廟擬建於鑽石山綜合發展區內、鄰近大老山隧道天橋旁的空地,毗鄰志蓮淨苑,地皮面積約八千平方米,樓面面積二萬五千平方米。 該廟以山東曲阜孔廟為基礎,整體布局以傳統四方格局排列,主要由泮池、櫺星門、大成門及大成殿組成,正門設置孔聖像。 孔廟本來就是最高的文化殿堂,又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積累着文化藝術,每一座孔廟本身就是一座博物館,其建築、碑刻、禮器、樂器以及祭祀禮儀、音樂、舞蹈等等都是十分珍貴的文化遺產。 隨着中國經濟的迅猛發展和國際地位的越來越重要,文化大國的形象也越來越重要,孔廟的功能也遠遠超出了紀念性建築的本身含義,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象徵。

孔廟: 台南武德殿

台南孔廟不僅為台南地標,更是學子們心靈寄託、放鬆的好地方。 孔廟2023 學廟或稱廟學,在古代中國就是以辦學為宗旨的將學習儒家經典的學校與祭祀孔子的禮制性“廟”宇相結合的國家行政教育場所和祭孔場所。 孔廟2023 除作為國廟的曲阜孔廟、北京孔廟和現曲阜孔府內家廟、衢州家廟這四座孔廟外,中國其他的孔廟都屬學廟性質。 台南孔廟又稱文廟,建於明永曆年間,是全台最早的文廟,也是鄭成功收復台灣後在台灣建立的第一所高等學府。

進一步來說,如果執政者確實重視中華傳統文化,那麼便有需要在國家管理的孔廟推行儒學教育。 誠如近人高明士所論,廟學制即是以廟宇充當教育園地,將教學與祭祀先賢結合。 此舉具有賦予儒學以神聖地位的意義,表達國家推崇儒學以至中國傳統美德的態度。 進入曲阜孔廟得買票、排隊、安檢才能進去,而台灣、越南河內及雲南省大理的孔廟都可以自由進出,也許是為了保護曲阜孔廟這個「世界文化遺產」的必要辦法吧。 先有光武帝,繼有明章二帝親身或派員代表作官式祭祀,明帝更將祭孔推廣至全國各級學校,於是祭孔便漸漸常規化與制度化,成為一種由國家元首主理的活動。

孔廟: 活動起始日期

參展的台南業者貫金食品經理李重信也認為,台南是文創之都,此次展場設計有助於吸引客戶目光,也讓業者對台南文化與有榮焉。 從上述孔廟的形塑歷程可見,並非凡是供奉孔子的廟宇都可以稱為「孔廟」。 任何廟宇要配得上「孔廟」之名,最少應符合以下兩項條件。 府中街又叫做莿桐花巷,因街道兩側都種滿了莿桐,據說在清朝時期,台南城還有「莿桐城」的別稱喔!

從建築上説,絕大多數孔廟都有欞星門、泮池、大成門、大成殿、東西廡、尊經閣、明倫堂、敬一亭、崇聖祠、鄉賢祠、名宦祠,建築佈局大多是中軸分明,左右對稱。 孔廟的位置在蓮池潭的北岸,所以從側門進來後,走向湖邊的一個大大大石牌『萬仞宮牆』,就是孔廟的起點開頭。 而一開始就考驗我的國語文,字不會念,意思也不懂。

孔廟: 台南孔廟建築

大成坊有東、西兩座,外貌幾乎一致,下方是雙十字型承重牆,牆頂用燕尾收頭,再以木構造支撐懸山式燕尾屋頂。 東大成坊是臺南孔廟的主入口,始建於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外側掛有「全臺首學」的金字橫匾。 在東大成坊外北側立有一塊下馬碑,以滿、漢文並刻「文武官員軍民人等至此下馬」十二字,可能為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所立。 除了必點的炒泡麵外,還有許多關東煮可以選擇,配上屬台南⼝味的偏甜醬油膏,就算不是台南⼈也會愛上這味道的。 以美⾷聞名的台南,在⽂化藝術之旅的同時當然也要滿⾜味雷的享受,來到台南孔廟附近的府中街,有著許多不得不吃得美味⼩吃。 宋天禧五年(公元 102年)大修時,移今址並擴為七間。

孔廟

今日遊客在曲阜孔廟見到的塑像是一九八四年的仿製品。 世界3大專業食品展的東京食品展開幕典禮,來自台灣9大農業縣市首長齊聚一堂,駐日大使謝長廷致詞說,「台灣來了!春天來了!」邀請各國業者到台灣展廳參訪。 外貿協會董事長黃志芳也表示,台灣是日本重要的食品貿易對象,未來將與各縣市合作,在日本深化台灣特色。 經過近二千年的擴建,曲阜孔廟在明代達至現今的規模。 孔廟建築制式跟皇宮相若,前後九進院落,主要建築建在一條貫穿南北的中軸線上,氣勢雄偉,與北京故宮、承德避暑山莊並稱現存的中國三大古建築群。

孔廟: 台南孔廟附近美食

主要的建築物,包括大成殿、崇聖祠、東西廡、明倫堂、欞星門、泮池等。 孔府本名衍聖公府,位於孔廟東側,是孔子嫡系長期居住的府第,以看管孔廟內的孔子遺物並供奉孔子。 孔府有「天下第一家」之稱,為中國封建社會官衙與內宅合一的典型建築,跟孔廟相同採九進庭院,三路布局。

  • 在大成殿前有露台,露台前有欞星門,平時緊閉,惟有祭孔大典時才開,典禮完了又即關閉。
  • 孔廟供奉孔子與儒門先賢,所承擔的功能不是讓世人祈福問卜,而是發揚孔子的教誨,力圖使人人好學好仁。
  • 此外,石坊上也刻有「加官晉祿」、「琴棋書畫」、「翔龍瑞麟」等紋飾,皆有吉祥意涵。
  • 祭孔大典之前會先祭拜崇聖祠,並按照長幼的倫理順序祭拜。
  • 這是孔府空中全景,始建於明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重修,佔地240畝。

這要追溯回中國周朝的制度,當時稱天子的學校為「辟雍」,地方上諸侯的學校稱「泮宮」,而臺南孔廟為鄭氏王朝所興建的地方學校,自然也屬「泮宮」。 因為古代的建築物沒有打地基,而那時的門又非常的重,為了要穩住移動中的大門,所以設了這個抱鼓石。 一般來說抱鼓石的尾端上接著門軸,但在新建的高雄市孔廟裡已經找不到了,而舊的孔廟裡的抱鼓石卻不是放置在應放的位置,所以也失去了原有的作用。 儒士視拜謁孔廟(尤其是曲阜孔廟)為榮耀,身後與孔子同享祭祀更是儒者的最高願望。 「從祀」的人選由朝廷裁定,孟子死後一千二百年才進入孔廟,兩千年來孔廟從祀者不足二百人,而兩千年來梵蒂岡承認的天主教聖徒有兩千名,可見儒教信眾極難當上聖徒。 在11月8日香港城市大學(城大)舉辦的傑出講座上,著名歷史學家黃進興教授指出:歷史上的孔廟制度及相關的官方與民間行為,可以為解開這個謎團提供一把鑰匙。

孔廟: 活動相簿

翻查資料,孔教學院在2013年提出興建本港首間具規模的孔廟,建築預算為5億元,其中兩億會由院長湯恩佳捐出,餘款則會向社會籌募,規劃署亦早已在鑽石山「綜合發展區」 的規劃大綱,將規劃作宗教機構的用地預留予孔廟。 孔廟的存在,體現了儒學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在未來的發展中,孔廟將承擔着文化傳承與教化、促進中華民族融合與統一的雙重功能。

孔廟: 山東曲阜孔廟

曲阜孔廟是中國面積最大、等級最高的孔廟,北京孔廟是專為清代帝王祭孔的專用廟宇。 孔廟 國廟重在“國”字上,曲阜孔廟由中央政府委派孔氏衍聖公(朝廷命官)來管理,並由國家出資維修的專為祭祀孔子的國家級禮制性廟宇。 從春秋時代開始,截止清朝,兩廡共奉祀儒家歷代先賢及先儒158位(牌位),代表儒家活生生的血脈傳承,也是為了説明凡是貢獻國家、社會、文化的人,都有機會躋身”聖賢“的行列。 孔廟2023 因歷史原因,現有的孔廟並沒有恢復這一禮制,使兩廡淪為展廳,也使歷代聖賢之靈成為遊魂。

孔廟: 孔庙

大成殿位於大成門之內,為孔廟建築群中層級最高的建築。 殿內中央供奉孔子之神龕,兩側供奉四配(顏子、子思、曾子及孟子)及十二哲(閔子鶱、冉雍、端木賜、仲由、卜商、有若、冉伯牛、宰我、冉有、言偃、朱熹)。 孔廟 北京孔廟與一般孔廟的最大不同點是:它是皇帝建的,是為皇帝服務的,因此特別講究禮數。 為了符合皇家和儒教的禮規、禮儀和禮制,孔廟的建築規劃、規格和裝飾有一套嚴格的規章制度。

孔廟: 台南孔廟商圈美食、餐廳

另一古樸典雅、花木扶疏的殿堂即明倫堂,堂內正牆嵌有趙孟頫體書法“大學”全文,十分珍貴;文昌閣位於明倫堂後方,樓高三層塔形佈局,為孔廟最高建物,奉祀文昌帝君,並作為藏書之所。 李成桂时期,命令地方各级都要建立孔庙,从此孔庙遍及朝鲜全境。 上海嘉定孔庙:嘉定孔庙始建于南宋嘉定十二年(1219年),为县学。 自宋淳祐九年(1249年)至清末近700年间,或重修、或增建、或重建计达70余次,其规模有“吴中第一”之称。 南宋绍兴十三年(1142年)迁建于今址,是明、清江西安福县官学和孔庙的所在地,今为安福县博物馆使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各地孔廟的保護利用上,完整或比較完整的文廟大部分被改做了博物館,小部分被學校或其他單位佔用,只有零星遺存的文廟處於無人管理的境地。 南宗南廟指孔子後第四十八代衍聖公孔端友率族人遷至浙江衢州而建立的衙州家廟。 北宗指留在曲阜的孔氏族人孔瑤襲封衍聖公,稱北宗。 顏無繇,字路,顏回之父,唐開元二十七年從祀孔廟,追封杞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加封曲阜侯,元元統三年(1335年)加封杞國公,諡“文裕”,明嘉靖九年改稱先賢,入啓聖祠配享,清雍正元年改祀崇聖祠。 明嘉靖九年(1530年),採納張璁的建議,命國學及天下學校均建啓聖公祠,主祭孔子之父叔梁紇,並以顏回之父顏無繇、曾參之父曾點、孔伋之父孔鯉、孟軻之父孟孫激配享。 這種孔廟制也影響到東亞諸國,構成:“東亞世界:極重要的特質之一。

一座建築一旦成為古蹟文物,它就變成了「凝固的時間」,定格在歷史的畫框中,不但不能搞什麼創新、進化,反而要「退化」──恢復歷史的原貌。 孔廟2023 所以,從古蹟保育的角度來說,北京孔廟應把孔子石像搬走,以免它混入歷史,誤導今人。 曲阜孔廟始建於公元前四七八年,並非一建廟便有孔子塑像。 據梁思成編寫的《曲阜孔廟建築年譜》,有關塑像的最早記載是公元五四一年:「北魏孝靜帝興和三年,兗州刺史李珽令工雕素聖容」;最後一次記載是一七三○年:「清世宗雍正八年……秋八月聖像成」。 梁思成未能記載的是:一九六六年,這一珍貴的歷史文物被紅衛兵推倒、砸爛。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