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香港買樓稅10大好處2023!內含香港買樓稅絕密資料.

Article hero image
香港買樓稅

屆時需要在指定期限內,提交「IRSD125A」文件作退稅申請。 這種以「提名人」增持物業的做法,比起一起首由太太自己購入物業,要支付劃一15%的「新住宅從價印花稅」為低,可以說是條例賦予兩夫婦走灰色地帶慳稅的一種手法。 所謂「香港永久居民」,很直接就是只要你持有「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證」就可以;但如果你仍待入境處核實身份,而持有「核實香港永久性居民身分證資格申請結果通知」則不屬於永久性居民。 根據稅率,如果物業持有6個月或以內出售,就須繳付樓價20%的額外印花稅;超過6個月,但在12個月或以內出售,稅率為15%;超過12個月,但在36個月以內出售,稅率為10%。 在一項物業轉易的交易, 印花稅 一般由買方支付;但有時候,發展商為吸引買家買新樓,或會提供印花稅代繳優惠,但要留意該優惠是直接扣減樓價,或是以折實樓價後去計算。 非住宅物業成交量在過去一段時間顯著回落,2020 年施政報告宣佈撤銷非住宅的雙倍印花稅,並於 香港買樓稅2023 2020 年 11 月 26 日起,沿用「首置印花稅」的稅率,適用於所有個人或公司購買非住宅物業的交易。

香港買樓稅

計算印花稅很簡單,只需根據下列的印花稅表,按照樓價及物業種類就可以得出應繳的印花稅項。 當然,最簡單的方法,可以到我們的按揭計算機當中,只需輸入樓價,並回答是否持有多於一層住宅物業,計算機便會自動計出應繳印花稅,以及置業雜費。 無論買賣一手樓或二手樓,當我們簽署「臨時買賣合約」及「正式買賣合約」後,在物業正式轉讓至買方手上時,我們要多簽一份「轉讓契約」(ASSIGNMENT)。 「臨約」及「正約」只說明我們有買入物業權利,但真正作為證明物業轉讓文件卻是「轉讓契約」。 這份文件會在土地註冊處註冊,需進行俗稱「打釐印」的方式來確立其認受性。

香港買樓稅: 什麼是「居所貸款利息扣稅」?

稅局表示「有機會可以」,並表示一般情況下很少轉按會由低息轉高息,但若果在貸款額不變的情況下,多出的利息支出可以獲得扣減。 修葺費因物業樓齡而異,稅局為簡化計算手續,會自動在業主的淨租金收入中劃一扣減 20%,作為修葺和支出的標準免稅額。 該 20% 香港買樓稅 包括了所有因放租而衍生的雜費支出,業主無須向稅局提供相關實際支出證明。 部份人可能會問,本身持有工商鋪、海外物業、或車位,究竟在條例下,會否視為物業一部份,在購入香港住宅時需要繳付劃一15%的「新住宅從價印花稅」,而非較低稅階的「從價印花稅」。

交印花稅,又稱打釐印,物業轉讓涉及契約文件,以證明業權誰屬, 打釐印的目的,是要為文件確立法律效力,以得到法律的保障。 香港買樓稅2023 香港買樓稅 繳付多少印花稅,主要視乎樓價,以及買家的身份,還要視乎有沒有因遲交而罰款。 由1999年4月1日開始,物業轉讓印花稅將根據代價款額或價值的確實金額計算,而非用以往調高至最接近的$100後才計算的方式。 中原地產亞太區副主席兼住宅部總裁陳永傑表示,美國暫緩加息對香港一眾供樓業主帶來「喘息」機會,準備入市的買家或會加快決定,惟息口是否見頂仍存在多項不確定因素。 同時,財政司司長早前放風或將放寬首置客的按揭成數,但遲遲未有落實方案公布,導致買賣雙方觀望。

香港買樓稅: 物業印花稅計算方式:

新盤陸續推出,未上車的市民如用首次置業條件買樓有何優惠著數? 目前在港買樓涉及多種稅項,若想慳最多稅款,就要以首次置業身份入市。 2018/19課稅年度開始,稅務局容許夫婦在個人入息課稅中分開報稅,但要注意,當你選擇分開報稅後,稅局只會幫你的選擇計算分開報稅的最低應繳稅款,而不會主動比較分開計算或共同計算,哪款較為划算。 舉例,如果你第一年供樓,銀行借貸息率為現時H按1.5厘,攤長30年還款期,每100萬元貸款額的利息則為14,416元。 繳交印花稅目的,就是用來確立文件法律效力,以防日後買賣雙方有任何爭拗,文件都可作呈堂證供,法庭會受理,同時這也是法律責任。 三項適用稅項之總和,就是你要繳交的印花稅款,如你對數字不敏感,可上政府網站使用印花稅計算機,數目就一清二楚。

  • 香港按揭證券有限公司提供按揭保險計劃,協助減輕有意置業人士的首期資金負擔。
  • 但當然,若業主有換樓打算,樓價愈貴,供款額愈多,理應利息支出也相應提升,都是應否保留日後使用的考慮因素。
  • 物業税是按物業在該課税年度的應評税淨值,以標準税率計算。
  • 根據香港法例中的《印花稅條例》,當你在香港買賣不動產時就會被政府徵收一定金額的印花稅,否則有關文件將不具法律效力,特別是當文件牽涉法律訴訟時,文件將不獲法庭受理。
  • 業主也可以將「租金」轉化作入息一部份,再以「個人入息課稅」來申報的。
  • 如以一層300萬元的物業作例子,先生繳稅100元,相當於200元便可以。
  • 加上,是次成交佣金為8.75萬元以及帳面蝕近2%,即17.8萬元,原業主持貨7年實蝕近一球離場。

如有海外投資者想投資香港物業,無論佢地想以個人名義身份,又或以公司名義身份購買,同樣都需要繳付從價印花稅 (第一標準稅率) 和 買家印花稅。 下列的從價印花稅表說明,物業稅項是不同樓價根據不同稅率計算得出,首次置業人士最高繳付的稅率為4.25%。 目前,本港住宅物業的從價印花稅的稅率劃一為15%,有關稅率適用於個人及公司購買住宅物業之交易,而獲豁免人士則僅需按照第二標準稅率繳交印花稅。

香港買樓稅: 首置印花稅稅率 (第 2 標準稅率)

不過比起聯權買入的方式,需支付15%「新住宅從價印花稅」及15%「買家印花稅」慳了一點。 舉例,男方為香港永久居民、在香港也沒有物業,購入了一層300萬元的物業,其後在簽訂「正式買賣合約」時加入一名女方,成為其中一半業權人。 香港買樓稅 一般準則,在置業時其中一方沒有持有物業,但另一方持有物業,稅局不會視乎持有物業的一方是否「近親」,一律視為「已持有多於一層香港住宅物業」看待,故他們需繳交更高稅階,即「新住宅從價印花稅」。 舉例兩夫婦聯名購入一層300萬元的物業,其中一方已持有本港住宅物業,他們需要繳付15%的「新住宅從價印花稅」,即45萬元。

  • 在香港買樓,除了繳付首期外,林林總總費用亦不「嘢少」,其中最「肉赤」的當然是「現兜兜」繳付的印花稅,當中金額隨時貴過全屋大裝修!
  • 由於女方並不是男方的近親、也不是香港永久性居民,但卻按業權比例繳付15%「新住宅從價印花稅」, 相當於「300萬X15%/2」,相當於225,000元,另繳付15%的「買家印花稅」450,000元。
  • 該 20% 包括了所有因放租而衍生的雜費支出,業主無須向稅局提供相關實際支出證明。
  • 由於發展商推出「高成數按揭」計劃,二按息口往往較市價為高,理應扣稅時可用得更盡。
  • 舉例,如果你並不是香港人、或者你已持有一層香港住宅,但現在又想多購一層物業,你也要繳付較高稅階的稅項。

這是一份具有效力及具約束力的法律文件,買賣雙方必須依從。 若任何一方未能完成交易,可依據臨時買賣合約追討賠償。 此網頁說明怎樣計算物業稅,以及提供計算物業稅及暫繳物業稅的例子。 一般情況下,買樓時所需支付的物業印花稅除了額外印花稅SSD外,其他通常由買方所支付。

香港買樓稅: 印花稅表

只要買家在購入單位後36個月內出售該單位,就要支付最高達棲價20%的額外印花稅,市場亦將這36個月稱為禁售期。 首置印花稅具體稅項由0.01%至4.25%不等,隨買入單位的樓價上升而有所不同。 假設你購買的物業價值為700萬,你則需預留樓價的3.75%,即26.25萬作買樓印花稅之用。 一般住宅買賣須要在簽立交易的首張協議或轉易契後30日內交印花稅,否則要繳交罰款。 如果不遲於1個月,罰款為印花稅款額的2倍,如果遲逾1個月但不遲逾2個月,罰款為印花稅款額的4倍,如果在其他情況下,罰款為印花稅的10倍,所以記得準時繳交印花稅,避免增加額外稅項開支。 只適用於住宅物業,如果打算賣出住宅單位,要注意轉售限期的額外印花稅(SSD)開支。

香港買樓稅

所謂「從價印花稅」,即根據買入的樓價釐定,由買家負責繳付的稅項。 反觀如果聯名買樓的一方並非近親,則需要繳付「新住宅從價印花稅」,且還需按需要繳交針對海外人士的「買家印花稅」。 舉例男方本身屬永久性居民、在港沒有持有何物業,但卻聯同一名非香港永久居民的女士,以300萬元購入一個單位,該女士跟男方並非近親。 物業要交「新住宅從價印花稅」即「300萬X 15%」,相當於450,000元外,還要多繳交15%的「買家印花稅」。 值得留意,合資格外來人才居港滿 7 年,成為香港永久性居民後,就其首次購買的住宅物業,可申請退回已繳付的新住宅印花稅,但仍需支付首置的從價印花稅(按第二標準稅率計算)。 有關措施適用於 2022 年 10 月 19日及以後簽署的買賣協議。

香港買樓稅: 額外印花稅(Special Stamp Duty, SSD)

由於當地要獲得土地不易,加上建築費上升,導致新樓面積縮少。 香港買樓稅 香港買樓稅 擁有面積較大兼隔間較佳的住戶,亦不願將單位出售,促使當地一﹑二手物業面積一同縮減。 新租客為外區客,因單位間格實用,向東內園,且景觀開揚,以首置名額買入上述單位。

他又認為添加2厘的按揭壓測措施已不合時宜,相信適當降低壓測,將有助刺激物業市場需求。 至於第三季樓價走勢,他指需視乎是否有利好因素,如政府減辣措施、經濟復甦步伐、美國是否繼續加息等,由於不穩定因素眾多,料第三季樓價有3至5%的波幅。 新盤成交熱烈,不過二手市場繼續錄得蝕讓個案,元朗Grand YOHO錄得一宗二手蝕讓成交,原業主放盤三個月,減價近5%沽出,持貨7年帳面蝕17.8萬元,不過計及8年前入市時繳付的辣招稅等使費,料實蝕近一球離場。 在收到發展商入伙通知書後,買家便可在指定時間內辦理收樓手續。

香港買樓稅: 問題1: 課稅年度內的「入息」有幾高才值得申報?

然而政府在2016年11月再度出手「加辣」,將印花稅稅率劃一上調至物業售價的15%,即為新從價印花稅(AVD)。 若然是香港永久性居民但擁有其他物業,或所有非香港永久性居民或公司名義買樓、不論是首置或非首置,從價印花稅均劃一為樓價的15%。 假如你計算過後,發現扣除免稅額後的數字,仍然高於157,140元,這時候你可以考慮應否採用「居所貸款利息」扣稅。 因為貸款額愈高,利息支出也會愈多,會直接影響你能否用盡。 除了「基本免稅額」外,因政府還會提供不同「免稅額」及「扣除額度」,最常見就是「供養父母免稅額」,所以即使你的年薪高於289,140元,你都可能未必需要用到「居所貸款利息」扣稅。

香港買樓稅

根據稅務條例,只要「母公司」持有「母子公司」超過九成股權,就可以透過「注入資產」方式,把資產注入「母子公司」內,當中可以豁免所有稅項。 下一手買家,可以購入「公司股份」方式向「母子公司」買入資產。 因為「母子公司」只是「轉讓股份」,故只需支付很有限的稅項,變相成為合規避過15%「新住宅從價印花稅」的好方法。 由購買屋苑連車位的這個議題,引伸出同一份文書購多於一個單位又怎辦? 香港買樓稅 尤其是如果買家本身屬於香港永久居民,用同一份文書跟發展商大手入貨,變相就能夠以首置客的名義迴避高達15%的稅項。 由於女方並不是男方的近親、也不是香港永久性居民,但卻按業權比例繳付15%「新住宅從價印花稅」, 相當於「300萬X15%/2」,相當於225,000元,另繳付15%的「買家印花稅」450,000元。

香港買樓稅: 首次置業樓盤選擇較多

當然,部份人為免在遺產繼承上引起不必要的麻煩,很多人買樓時已傾向用「長命契」,即所謂「聯權共有」的方式來持有物業。 假如如果兩夫婦共同以「長命契」形式持有物業的話,雙方的業權及權益是一樣的,當其中一方去世,物業權益會自動轉移至其他聯權持有人身上,變相無須處理遺產承辦的問題。 新修訂以第一份文書劃線,如在2023年2月22日早上11時前已簽首份買賣協議,都要按舊首置印花稅稅階繳交。 如果你要將整個交易取消重造,則要自行向律師查詢法律風險。 以2023年2月22日早上11時劃線,如在此死線前已簽訂首份買賣協議(包括臨約),則要按舊首置印花稅稅階繳交印花稅;如在死線後才簽訂,則可按新首置印花稅稅階繳稅。 另外,不少人買樓後再買車位,雖然車位屬非住宅類別,但亦須交從價印花稅,詳情可讀車位按揭+印花稅攻略。

香港買樓稅

但有時發展商為吸引買家入市,也有可能會提供代繳印花稅凡優惠計劃。 從價印花稅英文是Ad Valorem Stamp Duty,簡稱AVD,是物業轉讓時必須繳交的一種物業印花稅。 其稅率會因應買家的情況而有所不同,簡單可分為首置印花稅以及非首置印花稅兩種。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