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湯良德15大好處2023!(持續更新).

Article hero image
湯良德

此計劃旨在保存及推廣中國音樂文化,除了保存樂譜、亦對湯良德先生的生平和作品作出了介紹,對計劃中的每一首樂曲作出分析和簡介。 此外,計劃更為使用者提供了中國樂器分類圖表和中國合奏音樂的一些基本資料,並把香港青年中樂團歷年音樂會場刊數碼化。 香港青年中樂團亦特意為藏品中三首樂曲,於香港文化中心作現場錄影和錄音,為大眾重現樂譜之音。 樂團曾多次遠赴各地演出,出訪地包括澳門、新加坡、馬來西亞、英國、法國、澳洲、美國和加拿大。 歷年來,樂團優秀團員組成的合奏小組屢於世界各地音樂節演出,足跡遍及塞浦路斯、以色列、澳洲、英國、意大利、加拿大等,團員精湛的表現為當地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 自成立以來,樂團曾參與多項大型音樂演出,如香港藝術節、香港藝穗節、香港國際青年藝術節,以及2002年慶祝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五周年的「龍聲飛揚」萬人青年音樂會等。

此外,樂團於2014及2021年應邀參演電視直播慈善節目「明愛暖萬心」;2015及2018年參與香港同胞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6及69周年文藝晚會,與一眾流行歌手攜手演出,獲一致好評。 2018年樂團舉行慶祝成立40周年音樂會,邀請了音樂事務處中樂組前音樂主任,本港著名中樂指揮家何文川擔任客席指揮,與著名敲擊樂演奏家,亦是音樂事務處舊生錢國偉,以及由90多位前團員組成的舊生樂團與當屆樂團團員同台獻藝。 這段在音統處工作的時光,湯先生除了難得有機會在個別音樂會中客串獨奏二胡,或參與江南絲竹演出外,已很少有他個人的音樂會舉行,這也是可以理解的事。 1988年3月他與香港中樂團舉行三場「江南絲竹與古典音樂之夜」,應該是他來香港後的第二次個人演出(首次是1978年7月加入音統處前已安排,在香港大會堂劇院的兩場個人音樂會),這次他不僅執棒指揮樂團,還重編古曲《漢宮秋月》,創作新作品《帝女花》,並在這兩首樂曲中,既指揮又獨奏二胡。 是次展出之樂譜,反映其六十年音樂生涯的心路歷程,當中有於1960年代為自己拿手的江南絲竹所編的合奏曲,有於西藏體驗軍旅生活時所寫的二胡曲,有取材自中國各地民間歌曲的樂隊合奏曲,有對經典琴曲改編的一系列嘗試,亦有於音統處工作期間所寫的節慶音樂等等。 湯良德 湯氏所作樂曲題材廣泛,但由始至終表現出對民間音樂的熱愛,情感表達直白真摯,作教材用亦適合不過。

湯良德: 歌聲永不落」— 紀念一代宗師湯良德誕辰八十周年音樂會 - 二胡.盛宴.跨世代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今年正值湯良德誕生80周年,適逢「上海之春」音樂節在1963年舉辦第一屆全國二胡比賽55周年紀念。 湯良德2023 湯良德(1938–2010)是一位二胡演奏家、音樂教育家、指揮家及作曲家,曾任香港音樂事務統籌處(現音樂事務處)高級音樂主任,對中國音樂界影響深遠。 湯良德先生一直在北京工作了廿一年半,先後為北京五個電影製片廠配樂數百部,並擔任二胡獨奏,灌錄有《賽馬》、《中花六板》、《草原上》、《蒼山歌聲永不落》、《三六》、《大戰太行山》等眾多唱片。 寫有大合奏作品《油田頌歌》等十多首,二胡獨奏曲《騎著馬兒守邊疆》、《南海姑娘》等,也有十多首。

成立初期的成員,如楊若齊、陳錦標、彭進秀、衛承發、陳家強、岑煥然、關麗儀、朱潤蓉、古星輝、黎漢明、何海華、李庭耀等,現都已是香港社會或香港樂壇上的重要人才。 湯良德先生來港時,適逢香港中樂團職業化招兵買馬,但他加入中樂團不久,香港政府又成立了音樂事務統籌處(今名音樂事務處),亦在物色各種音樂人才。 1978年4月,在當年音統處的大旗手蕭炯柱力邀下,湯良德選擇了跳槽音統處,7月2日正式上班前,已在音統處兼職,自此將工作的重點轉移到音樂教育、器樂訓練、青年中樂團的訓練、指揮和音樂行政的範疇。 湯先生於1938年3月31日生於上海的音樂世家,自小就跟隨家中長輩學習各種中國樂器。 五十年代前後,還只是十歲多一點,便參加祖父和父親組織的「湯家班」國樂團,擔任二胡及琵琶獨奏,後來還參與過南京戲曲團體當樂隊首席,又加入過上海著名的中國國樂團。 1956年10月更受聘去了北京中央新影樂團(後改名為中國電影樂團),擔任二胡首席及古典音樂小組組長、江南絲竹樂組組長和獨奏員,後來還擔任過樂隊副首席、樂團創作組成員、執委會成員、署理指揮等職位。

湯良德: 香港青年中樂團周年音樂會「中西民韻匯春江」

自2000年起,樂團更踏足中國內地及台灣地區,包括2000年樂團往北京及西安作「古都之旅」交流演出;2007年分別於南京市「中國江蘇二胡之鄉民族音樂節」、無錫市「第三屆中國無錫.太湖國際民樂展」,以及江陰市「劉天華民族音樂節」共演出三場;2011年首度訪問台灣,在台中彰化舉行的「2011當代國樂節」演出;2016年往上海及瀋陽兩所國內著名音樂學院作交流演出。 湯良德2023 另外,於2018年應邀出訪新加坡,與新加坡國家青年華樂團聯合舉行名為 湯良德 「青春薈萃」的音樂會,獲高度讚揚。 此外,他還帶領音統處的香港青年中樂團和導師中樂團在中、小學、社區、老人院、孤兒院、傷殘協會、教師節等活動中,共演出了三千餘場。 還與香港青年中樂團到過中國大陸、英、法、美、加、澳、意、比、以、塞(浦路斯)、菲、星等國家演奏。

1963年在「上海音樂之春」的全國二胡比賽中獲得二等獎,他代表的是北京而非上海。 湯氏生於上海,自幼學習二胡、琵琶,少年時與家庭成員組成「湯家班」演奏江南絲竹,在上海早有名氣。 於1956年,湯氏受聘於北京「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樂團」(簡稱「新影樂團」),除身兼各大小樂隊首席外,亦為數百部紀錄片配樂,又創作二胡獨奏曲、電影配樂改編曲等,並灌錄了部分曲目。 此外,湯氏亦於北京工作時與另一二胡演奏家張韶合著二胡教材經典之一《二胡演奏法》。 香港青年中樂團於1978年成立,由音樂事務處管理及訓練,是音樂事務處轄下旗艦樂團之一。 湯良德2023 著名二胡大師湯良德(1938–2010) 集作曲家、指揮家、教育家於一身,是中國民族音樂的一代宗師。

湯良德: 香港青年中樂團周年音樂會「中西民韻匯春江」

1959至1961年間還完成北京函授學校的大專課程,1971年又和張韶合著《二胡演奏法》一書,在國外銷售三十萬冊之多。 1991年獲得香港藝術家同盟藝術教育獎,對湯良德先生來說,只是錦上添花,但這個獎卻肯定了他當年「放棄」演奏家事業、投身音樂教育的播種工作是正確的決定。 此後,湯良德先生在音統處既要忙於周年性的各項活動,其中尤為重要的是組織領導音統處的導師,編寫了十九種中國傳統樂器的教學大綱及教材,使中樂訓練能夠達到正規化、系統化、國際化,整個考級制度早在1979至1980年時便在他的辛勞工作下創建完成。

湯良德

於1978年,湯氏受聘於香港音樂事務統籌處,及後又於香港中文大學及香港演藝學院教授二胡。 湯氏於音統處工作的二十多年間,帶領一眾樂器導師,為十九種中國樂器編著教學大綱及教材,並設立中樂考級制度。 湯氏更多次率學生中樂團在本地及海外演出,足跡遍及中國大陸、澳洲、比利時、加拿大、賽浦路斯、法國、意大利、以色列、菲律賓、新加坡、英國、美國等國家及地區。 湯氏於1998年宣佈退休,但仍為多個中樂團體擔任顧問,其多年來教導的一眾學生,亦陸續投身演藝及教育事業,繼續弘揚中樂。 成立以來,樂團經常參與多項大型表演活動如香港藝術節、香港藝穗節、香港國際青年藝術節及2002年慶祝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五周年的「龍聲飛揚」萬人青年音樂會等。 湯良德2023 樂團的二十周年音樂會「青中樂聚廿載情」更特別邀請多名前樂團團員及指揮攜手參與演出,其中包括湯良德、陳錦標博士、衛承發、王志聰、朱紹威、盧思泓及錢國偉等著名本地音樂家。

湯良德: 歌聲永不落」— 紀念一代宗師湯良德誕辰八十周年音樂會 - 二胡.盛宴.跨世代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2008年,舉辦了樂團三十周年音樂會「喜相逢」,特別邀請著名音樂家湯良德、錢國偉及三十位前香港青年中樂團團員參與演出。 2018,舉辦了樂團四十周年音樂會「薪火相傳系列 湯良德2023 - 湯良德 未來的希望」,特別邀請何文川、錢國偉及由九十多位前團員組成舊生團參與演出。 於2013及2014年樂團應西貢區議會邀請,參與區內藝術節演出;於2014及2021年應邀參與電視直播籌款節目《明愛暖萬心》,另於2015及2018年《香港同胞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六及六十九周年文藝晚會》,與一眾本地及內地流行歌手攜手演出,獲一致好評。 2007年天津市邀請,慶祝香港回歸十周年,湯良德先生應香港愛樂民樂團之邀,除了擔任獨奏二胡,又指揮了聯合大樂團。 音樂事務處資源中心前身為音樂事務處圖書館,自本處於1977年成立以來,一直支援本處教學和訓練的需求,並透過保存本處音樂活動的刊物,紀錄其歷史和發展。 資源中心現有逾32,000項藏品,種類包括中西樂團、室樂合奏、獨奏及合唱等實體和電子樂譜,以及音樂書籍、音樂教材、視聽及參考資料等。

湯良德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