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唐山書店8大好處2023!專家建議咁做....

Article hero image

這個行為在那個時代確實是冒很大風險的,因此算是所謂“地下活動”吧。 數位時代並不僅僅是工具上的量變,更應該是為思維模式的質變;唐山是一間以「人文社會科學」社群為導向的書店,即使成立網路門市,擴大了所能觸及的受眾,但挑戰仍在。 電子書早已方興未艾,不僅僅是實體書店,甚至是實體書籍,都在不久的未來面臨更為嚴峻的危機。 但同時,對於長久以來支持著唐山,與我同為紙本世代的老朋友們,我們也絕不會忘本,書店仍在。 而書店長年積累,更有許多過往時代留下的經驗,仍有一定的價值,期盼今後透過網路,可以讓這些珍貴的資產,更有機會遇見更廣大的讀者。 唐山所處的溫羅汀地區(溫州街、羅斯福路、汀州路交織處)、台大和師大一平方公里的範圍內有三四十家獨立書店,是華文世界少見的高密度;還有台灣獨立書店聯盟這樣的東西,而唐山老闆正是這個聯盟的理事長。

  • 40年來,即使曾搬遷2次,唐山仍未離開同一條巷子,也一直開在地下室。
  • 唐山出版社老闆陳隆昊,台大考古人類學系(現人類學系)、政大邊政研究所(現民族學系)畢業,1978年不到三十歲時成立唐山出版社,之後正式在台北市新生南路一帶擁有店面。
  • 認識台灣的原生、野生物種,起碼做到拒買、拒賣、拒吃,人類可以做的事太多,「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你就不會變得很無力」守護牠們的方式從來都不會少。
  • 在台灣大學旁的羅斯福路上,彎過一條巷子,可以找到這家別具特色、風味與眾不同的書店,它是「唐山書店」。

只不過,自然界物種之廣,既危險又難以親近的熊是怎麼讓黃美秀「找到自己想守護的,堅持到底」? 原來是美國讀博士之際,教授指定她研究「熊」,附帶條件還有——台灣熊瀕臨絕種,妳必須回台灣。 對於樹木醫療概念,台灣多數人的觀念仍停留在粗淺的農藥救治,試想吃太多藥對人的身體都是種負擔,樹木如是。 詹鳳春,一位少數在日本取得樹醫執照的台灣人,信守承諾的她在台灣行醫,為生病的樹木們帶來希望。 唐山書店2023 百年巧克力品牌《HERSHEY’S好時》的DNA裡蘊藏著HER和SHE,隨時間推移不斷發展的商業時代,女子們的勇氣、力量和決心更加鮮明,她們開始挺身捍衛自己心中的價值並做出實質行動。

唐山書店: 唐山新訊

在經過1994年臺灣新著作權法禁賣盜版書、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的影響,如今仍是許多人文社會科學理論用書的重要集散地。 吃完午餐,原本想說先去誠品樓上喝一杯奶蓋茶(之後有去喝,很大杯但價格也不便宜,味道給7分),結果偶然間看見拐角處一個不起眼的門牌——「唐山書店」,門牌的旁邊貼著請往負一樓走的指示,我們想著既然都走到了,那就進去看看吧。 上午八點半就起床在乘坐校車下山的途中突發奇想地跟台灣友人說我想要對台北書店做一個個人體驗的測評,她覺得這個想法不錯就立馬幫我找了幾篇別人寫的書店集合,羅列了一下竟然有30家(當然這僅僅是部分)。 於是,他轉換角度思考,歐美各地正興起保存老物品的浪潮,未來,這些痕跡都是人類文明的瑰寶。 唐山亦同,正因「假戲真做」,得以保存台灣舊時書店的面貌,讓人緬懷。 沒有刻意地裝潢店鋪,甚至地面都不平整,燈光也不明亮,再加上又是在地下室更顯得稍稍有點昏暗。

裡面的書以人文、社科類為主,按照類型置放,有的也按照出版社進行分類。 就像唐山書店的宗旨「我們沒有華麗的裝潢,但我們在微暗的地下室為你張羅了學習之海。」一樣,整個書店都極其簡樸。 沒有充足的冷氣,只有幾扇風扇在頭頂吹著;沒有嘈雜的說話聲,只有收銀台前傳來的舒緩的音樂。 下午一點多,店裡沒什麼人,我隨手拿了本書坐在閱讀區,店員在角落裡整理採購的書籍,偶爾去接聽客人的預定電話,在這麼一個幽暗的地下室一切達到了平衡。 那時候唐山書店就是一個賣盜版“禁書”(人文社科類)的地方,而該書店所在的台大公館附近,也是學生和知識分子比較活躍的地方,也說得上為台灣的民主化和啟蒙起到了積極作用。

唐山書店: 唐山書店

甚至有不少學生找上唐山出版自己的論文或詩集,即使不賣,陳隆昊也不在意。 他退伍後便投入翻版書市場,以家為辦公室,父親協助接訂購電話、包書,再由他送書給訂戶。 1984年,桂冠出版社位在地下室的倉庫淹水,書籍泡水損失,桂冠也不再續租,讓他逮到機會,開始經營唐山書店。 40年來,即使曾搬遷2次,唐山仍未離開同一條巷子,也一直開在地下室。

唐山書店

如同臨床醫生,樹木醫生同樣必須有七年以上臨床經驗,才有報考資格,而在日本取得樹醫執照並非易事。 花了十餘年時間,取得執照的詹鳳春回到台灣達成當時與老師許下的承諾——把知識傳回台灣,回家鄉救樹。 「樹也在呼吸、吃東西,它用它的方式呈現生命。」她所描述的樹,是個不貪的生物,讓樹回歸自然,用自然的物質醫治樹木,是她的方式。 回台灣的這些年,她將被誤診的嘉義美術館鳳凰木起死回生,把得了簇葉病的阿里山櫻花樹救活,詹鳳春站在樹木們能夠活上百年、千年的生命力,能救一顆是一顆,讓回天乏術的瀕死老樹安息,讓一旁的新生小苗延續傳承。 唐山原本是做盜版起家,1979年先有唐山出版社,1982年從有唐山書店——那是老闆陳隆昊盜版到第60本書生意愈發興隆的時候。 長期堅持自己的理念,與其說唐山是一家書店,不如更像是一種精神象徵,也讓它掙得了「獨立書店之首」、「獨立書店先行者」美名。

唐山書店: 陳隆昊:台灣要捍衛出版自由

布迪厄(Pierre Bourdieu)的書籍,雖小眾卻聚焦,陳隆昊從不擔心銷量。 唐山書店2023 今後,獨立書店可能會隨著時代漸漸消亡,但是至少此時此刻,書店老闆不會被無緣無故抓走,書店不會無緣無故被查封,至少它不是被誰“殺死”的。 暫且不論統獨之爭和台灣人的身份認同,我覺得僅僅就這一點,如今的台灣就值得包括中國大陸在內的華人珍視。 唐山書店 從學生時期在唐山書店買書,後來進入書店打工,到現在成為陳隆昊助理的蔡峻宇,兩人相識七、八年,對於老闆勤奮的工作態度、對知識的熱情、對人的寬厚,他充滿感佩。 「香港和中國媒體感到很新奇,抓著我問不停。」陳隆昊說,寸土寸金的香港、社會主義下的中國,崇尚台灣書店自由多元的色彩,也很難想像,有不以營利為最主要目的、關懷社區或社群發展的獨立書店存在。

  • 講座的開始,陳隆昊就自承已經七十歲了,雖然不許人家叫他「阿伯」——「我對書店旁邊7-11的店員說要叫我『大哥』,不然我就去全家買!」——但也覺得體力大不如前。
  • 每一種思潮的流行都會影響到盜版或出版的方向,唐山也靠著這樣渴求新思潮的市場養活、養肥起來。
  • 2014 年開始,Readmoo 逐步延伸觸角,開展出「Readmoo分享書」閱讀社群服務、「Writemoo犢創」創作服務及「Readmoo閱讀最前線」垂直媒體、mooPub 自助上架服務。
  • 他指出,1997年後有許多原自行從台灣批發書籍到香港的小代理商倒閉,起而代之的是三聯、商務、中華等具中資背景的書商,他們成立的聯合代理商不進口與台灣研究或台灣獨立相關書籍,例如前衛出版社的書,也不賣香港本土文化書籍,完全封殺小出版商的出路。
  • 1984年,桂冠出版社位在地下室的倉庫淹水,書籍泡水損失,桂冠也不再續租,讓他逮到機會,開始經營唐山書店。
  • 在這個電子版書籍唾手可得的時代,那些通過審查的書也並不值得我背回日本。
  • 另外也成立發行部,代理其他出版社的出版品,包括台灣社會研究季刊雜誌社。

譬如她的戰友才16、19歲,閱讀理論十分吃力,「理論要普及的話是需要條件」。 閱讀了3本薄的理論書──德希達(Jacques Derrida)《無賴》、阿岡本《褻瀆》、劍橋年度主題講座《記憶》,甚至讀後寫了一篇文章〈書到獄時〉,收於《恍惚書》內。 唐山書店 她說周邊朋友很驚訝,怎麼能在警察局讀這麼深的書,還能寫出文章來,但她身在其中反而覺得「書是可以陪你走過時間的」。 因此,她認為所有示威者入監後閱讀的書單很重要,這些書不一定與抗爭相關,反倒是平常想讀卻沒空翻的書,帶去抗爭現場通宵留守時閱讀,「書能堅定你的靈魂」。

唐山書店: 「台灣出版沒有政治干預,愛出什麼書就出什麼書」林榮基:就怕台灣將來變成香港

荷蘭推出、曾效力統一獅隊的前投手馬帝斯(Shairon Martis)先發,對抗巴拿馬派出的、洛杉磯天使(Los Angeles Angels)投手巴瑞亞(Jaime Barría)。 記者採訪時,陳隆昊手中拿著一本《英日字典》,問起來歷,原來是他最近開始學日文。 為了讓年邁的母親感受到生存的動力,他沒事就鑽研日文書籍,遇到各種問題,就詢問受日本教育的母親。

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畢業,科技大學人文學部哲學碩士(主修文學)。 著有詩集《眾音的反面》、散文集《若無其事》、訪問集《問道於民》等。 另編有文學合集及個人著作數種,包括《自由如綠》、《一般的黑夜一樣黎明——香港六四詩選》等。

唐山書店: 唐山網路門市開幕誌 再建良港,揚帆知識大海:唐山網路門市開幕誌

1982年成立門市部,除了販售其出版品外,也販售許多文學、歷史、哲學、文化研究之書籍。 另外也成立發行部,代理其他出版社的出版品,包括台灣社會研究季刊雜誌社。 唐山書店 唐山書店2023 走進去不得不感嘆一句這才是存有精神與價值的獨立書店,不同於現在的民營書店喜歡賣文創賣咖啡,唐山書店幾十年如一日除了書什麼都沒有。

唐山書店

唐山幹過令人興奮的事情是盜版,今天聽起來好像是不大光彩的勾當。 但唐山的老闆陳隆昊卻說過:「不賣黑書就不是社會人文專業書店」。 他說得一點不錯,尤其是在那個資訊封閉、思想管控嚴格、購買力又極不足的年代,就是要藉一股挪用、共享的海盜精神去撬動新世界的大門。

唐山書店: 社會發展做出的貢獻,2016年台灣文化部也頒發終身成就獎給陳老闆。

她以「都市感性」形容,一如觀察者只要坐在巴黎街口的咖啡廳,就能知曉整座城市。 唐山書店2023 主持人楊佳嫻憶及學生時代在台大圖書館找到一本19世紀的原文書,書內借書卡的最後一個借閱者竟是小說家王文興,借閱時間已是1960年代左右了。 「那本書早已積聚厚厚的灰塵,算一算,灰塵也差不多40年了,大概沒有誰比它更愛這本書。」人、書共擁書本的浪漫想像,成為這場分享會的開場白。

走出這間「全台灣最不花俏的書店」時還是有些不捨,它有一種讓人靜下來的魔力,彷彿被吸進去一樣,哪怕坐著不動都覺得將時間的效用發揮到了極致。 向右轉就能看見書店的正門了,一扇窄窄的門上貼著「吉祥如意」的門聯,旁邊還掛著一頂紅燈籠顯得非常的純樸。 從門口看進去首先看見的就是斑駁的地板貼,來來往往的人在這片地上除了帶走一兩本書籍也留下來屬於他們的痕跡。

唐山書店: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店內雖沒有華麗的裝潢,甚至連特價的標籤都是用影印紙來標示,但店內長期特價的人文書展,還有學生自己印製的詩集或論文,以及許多不知名作者的寄賣作品,卻透露出唐山書局與一般大書局不同之處。 在台灣大學前面、台北市新生南路三段三十三巷內,隱晦的唐山書店招牌,三十二年如一日地掛著,約莫五十坪的地下室空間,擺滿了各式人文社會類書籍。 早在戒嚴時期,唐山書店就引進國外先見、西方左派理論和社會科學書籍,見證台灣三十年來的學術思潮、社會變遷,成為許多台大學生共同的求學回憶。 唐山書店同時也設有出版部(正港資訊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提供想要出書而不在意利潤的人文學者或藝術創作者一個出版的空間。 所出版或陳列的書籍大部分都以「人文社會科學」類為主,包括:藝術、文學、哲學、各類主義、左右派思想。 除了一般的分類方式外,唐山書店還特別獨立出「女權」和「臺灣鄉土研究」等希望讀者多關注的議題為分類。

唐山書店

4月2日,陳隆昊應邀,發表「以『唐山』之名,來去書市四十載」為題的講座。 陳隆昊在1979年成立唐山出版社,隨後開設唐山書店,四十年來,一直被視為台灣獨立出版的先行者。 2013年台灣獨立書店文化協會成立時,陳隆昊被選為首屆理事長,連任一次,「2021年我第二屆任期就滿了,依規定不再連任,所以今天來講這個講座,感覺像在發表畢業感言啊。」陳隆昊說。 唐山書店2023 學生是店內的主要消費族群,陳隆昊說,記得當年由於「野百合學生運動」,平時來店裡看書買書的學生通通都跑去中正紀念堂靜坐抗議了,那幾天,唐山書局店營業額一天竟然才幾百塊,那時陳隆昊才知道這群學生對唐山書局的重要。

唐山書店: 社會與公眾

原先因為對學術書籍的愛好及經驗投入出版業,陳隆昊一路走來的各種經歷,包括相關法規的影響、與國際出版市場的銜接、閱讀環境的改變、新科技的出現⋯⋯等等,就是台灣從戒嚴末期迄今的出版歷史。 在這段時期內投入出版業的工作者,或多或少都遇過一部分,而陳隆昊沒有大公司的運作規模,幾乎都算單打獨鬥,所有相關知識,都在碰撞當中學習。 唐山書店2023 今日出版業經營不易,著眼於如今書店的困境,陳隆昊仍堅持出版學術研究的書籍,並和有志之士成立了台灣獨立書店文化協會,聚在一起「取暖」。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