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施永青樓市15大好處2023!內含施永青樓市絕密資料.

Article hero image
施永青樓市

他奉勸現時買樓的風險大,雖然不代表沒有繼續上升的空間,但都屬於樓價偏高的水平。 不過,他還是認為如果買樓風險大,當然是租樓風險低,「我自己覺得租住先。」因為未來政府興建的資助房屋將會陸續有來。 換言之,現時上車客買樓奉行得就拖的策略,等待以較低價錢買入資助房屋的機會。

觀乎目前本港只得旅遊及零售業表現有好轉,要支撐GDP上升並不足夠,最重要的金融、專業服務、進出口貿易等範疇現時的復甦水平,仍與新冠肺炎疫情前有一定距離。 若然整體經濟增長、對經濟上升的預期未能達到,投資者就會審慎。 2011年元旦,他卸任中原集團董事局主席一職,進入半退休狀態,改由原董事局副主席黎明楷出任主席,自己則保留中原地產董事一職,在公司重大決策時仍發揮一定影響力。 惟事隔不足5年,因中國內地業務競爭太劇烈,原屬中國部主管的中原主席黎明楷決定專注做回原職,並邀請施永青於2015年12月1日重掌集團主席一職分擔工作[13]。 今年1月,香港受到動盪不安的社會運動及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經濟前景令人擔憂。 施永青當時出席一個論壇時曾表示,隨着香港及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影響香港市民就業情况及加薪幅度,預料今年樓價有機會下跌,甚至會跌一成。

施永青樓市: 樓市走勢:樓價十日跌價一成!

他認為中國經濟的問題在於從鄧小平的「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發展成「共同富裕」途中,有沒有忽略「多勞多得」。 有本地傳媒引述,施永青會上透露本港上半年樓市,以及集團收入都有改善,隨著社會復常,樓市較投相對於疫情時多了兩至三成,因此集團上半年錄得盈利。 但他提醒,樓市的反彈力度在4月起已放緩,5、6月更有輕微調整,因此他對下半年前景傾向審慎。 他又指,集團去年佣金收入達160億元,香港區佔38.5億元。 他認為,疫情緩和後,樓市交投回升,期望今年營業額將回升至56億港元,即按年大增45%。 他預期,今年下半年樓市仍然以一手主導,重申中原地產無意裁員或刻意減少分行數目,但會在分行租約到期處理續租時,要求業主減租,若未能成功會考慮放棄承租。

施永青樓市

因為以前買股票蝕錢,買債券利息又低,唯一是以前買入的物業回報不俗,所以他們沒有理由出售物業。 有樓一族驚賣咗「買唔番」因為這班現時仍有能力買樓的人士,他們擁有的物業不止一層。 被問到這麼多利淡消息,亦未令香港樓市下跌,到底有何因素方會推倒香港樓市? 施永青則回應社會上存在不同的變數,可是政治是一個關鍵的因素。

施永青樓市: 樓市走勢未出現恐慌性拋售 買樓拖得就拖

他指出,九七回歸時,中國政府作了一定的妥協及讓步,才有一國兩制及《基本法》,前提是能夠順利過渡,主權回歸。 施永青相信,除非打算到外國過退休生活,否則不看好港人移民後的發展。 他見過不少「後生仔」去到外國後,發展事業不容易,有原本在香港做銀行家,到外國只能開洗衣店、麵包店,想做回老本行,前景又會受到制約,因此部分人最終決定回流香港。

施永青樓市

上回講到香港樓價與港人普遍可負擔的範圍已脫節,施永青認為此現象不理想,亦指會令本地年青一代對前景出現憤怒情緒,應要調節樓價,讓多些市民可「買得起」,但又指現時非壓抑樓價時,詳細原因請觀看影片。 他續指,愈是處於危殆的環境,愈要當機立斷,要勇於壯士斷臂,才能及時割掉損失。 在形勢不利的時候,行動一定要快,最忌就是幻想延等一下可能會有奇跡出現。

施永青樓市: 中國新聞更多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脱离左派活动并辞去教师工作,转投香港一著名地产发展公司任职楼宇租赁及销售工作。 施永青樓市2023 不過照睇林鄭施政仍會繼續,10月會發表第三份施政報告,並已經公眾諮詢緊,如果你對樓價和經濟發展有意見,都不妨看看,但願風波可以早日平息。 施永青樓市 施永青今日(3日)再以「發展商要準備蝕本賣樓」為題撰文,建議發展商如減價促銷,宜一次過把價錢降到一個具吸引力的水平,否則分開多段、每次減少少,每次只是接近市價,而非低於市價,是沒有吸引力的。 施永青認為,很多人說移民其實只是想買個「安全網」,絕大部分人最終都會留在香港生活。

施永青樓市

【BT專訪】2020年疫情爆發令香港經濟急轉直下、失業率拾級而上,衝擊比2003年「沙士」更甚。 本以為香港樓市高處不勝寒,樓價跌三成已算萬幸,卻想不到香港樓市只是稍微回調,近月又止跌回升,更有挑戰歷史新高之勢。 施永青樓市2023 中原地產創辦人施永青接受《香港財經時報》專訪,拆解令港樓不跌反升的3大因素,更坦言只有一個原因才會令港樓受到負面影響。

施永青樓市: 中原施永青:目前移民情況對樓市影響有限 料今年樓價升15%

其實,香港上海滙豐銀行已經削減一手買盤、二手買盤及轉按回贈,樓價在1,000萬元以下物業的現金回贈削減至1%。 滙豐亦上調新造與香港銀行同業拆息(H)掛鈎的H按的封頂利率,由最優惠利率(P)減2.75厘,調整至P減2.65厘,有分析指其他銀行會跟隨。 今年私人住宅落成步伐非常緩慢,首季僅得971伙私人住宅落成;相反第二季有多個項目落成,共提供了4,763伙,分別有恒地田灣南津、迎岸、永泰地產屯門The Carmel、長實北角維港頌,以及最大規模的新地南昌站匯璽III等。 施永青樓市2023 話說回來,行內傳說有次施永青一邊行山一邊接受訪問,當時施老闆不慎踩屎,踩屎後施老闆處變不驚,還說踩屎好云云,所以相信對於「共同富裕」,施永青係唔會驚㗎。

但如果香港人愈來愈認識到自己的處境,知道怎樣做才對自己有利,在行為上明智一點,不去鼓吹及支持一些長遠傷害香港的行為,香港的經濟可以逐步好轉,但亦不能回復到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前的水平。 1978年,憑藉兩年在地產公司的任職經驗,他與其新法書院同學王文彥共同創立中原地產[11]。 施永青表示,他在中原地产实施「333制」,即职工、股东、公司发展各分利润三成,称要让劳动者同样分享成果;又认为,如果自己方法有效增进生产力,其他公司也会效法,他称之为借用了「达尔文主义」的方法[12]。

施永青樓市: 政治觀點

他續指,做生意是有賺有蝕,不可能每單生意都賺,亦不可能每種市況都賺。 地產市場是一種周期性十分明顯的市場,有興旺的時候、也有低迷的時候。 近月新冠肺炎疫情終於緩和下來,外出睇樓及「落訂」的客人逐步增多,施永青相信可以「收復失地」。 他解釋,在經濟環境的逼使下,他那一代人對工作從來不敢掉以輕心,很容易把自己的心專注在一份非本來屬意的工作上,最後做出成績。 有報道指9月開始恒生銀行(00011)調整按揭優惠,將會削減按揭現金回贈,由1%減至0%。

施永青表示,他在中原地产实施“333制”,即职工、股东、公司发展各分利润三成,称要让劳动者同样分享成果;又认为,如果自己方法有效增进生产力,其他公司也会效法,他称之为借用了“达尔文主义”的方法[12]。 施永青指,平買回來的土地,發展商會覺得樓宇建成後賣平一些也沒有所謂,只是賺少一點罷了;但貴買回來的地,建成樓宇後就一定不可以平賣,因為這樣會蝕本。 他認為後者是一種更嚴重的失策,對發展商造成的損失往往比前者更大。 他提及,97年亞洲金融風暴爆發之後,樓市跌勢已成,曾有發展商邀他相討對策,他給予的意見是「賣得快好世界」。 而香港的樓價已在高位徘徊了三年,期間地價不但隨樓價上升,且升得比樓價更快,故下一階段發展商推出的新盤,很多都是建築在高價買回來的土地上,成本一定不輕。 施永青承認感到擔心,認為反對派愈成功,對香港的破壞就愈大。

施永青樓市: 樓市自去年低位反彈3%至5%

「大部分人無得走,人哋唔收,邊可以收留咁多人?」施永青深信,如真的為港人着想,就不是教港人去移民,而是在香港現有環境下,如何作出正確取捨,才最為有利。 「股市跌咗兩成幾,外國跌三成幾四成,香港樓價跌幾多﹖跌咗兩三個百分點之嘛!」施永青說,這證明了樓市的「抗跌能力」比股市強得多,他更笑稱,疫情一減輕,「樓市復甦得快過酒樓好多」。 他分享指,其中一名大學畢業3年的應徵者,沒有一份工作可以持續做滿半年,問及原因,該應徵者指因看不到工作的前景,所以不想再浪費時間。

施永青樓市

施永青因而回想自己的經歷,指自己做第一份工作時,主要工作只是負責送文件及影印,也看不到甚麼前景,過了試用期才開始負責每月打租單及追欠租,後來才在不知不覺中成為地產行業一員,更開展自己的事業。 他引了歐洲一些地區做例子,說向有錢人開刀,商人努力「大部分要歸公」,結果商人就會移民﹗換言之,同樣是「成果相同」的問題。 以反映整體香港樓價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為例,由2019年6月歷史新高190.48點,跌到2020年3月低見174.03點,僅跌8.6%,其後香港樓價便企穩並再反覆回升。

施永青樓市: 【救難英雄】(1)土耳其救災表現出色 救援隊獲行政長官嘉許 消防處處長楊恩健:向國家隊取經 未來將緊密合作

由于施永青的成绩一般,也没有钱升读大学,于是到昔日位于启德机场的远东航空学校进修。 [9]他毕业后曾在1968年至1976年期间于左派学校重生中学任教八年[10]。 施永青樓市 1976年认识时为托洛茨基主义者的梁国雄,并短暂加入革命马克思主义者同盟。

施永青樓市

對於早前把旗下業務交棒予兒子,施永青指,年輕一代對於新事物的適應能力強,敏感度較高,故希望年輕一代上場,並認為兒子目前選擇的業務方向正確。 施永青指,政府在處理人口問題上反應慢,直言「有人先會有人才」,人才由市場產生,較由名牌大學產生更好。 因为少年时的阴影,施永青对圣诞节反感,别人跟他讲圣诞快乐时,他的反应被指过分激烈[23]。 過往對特首的要求,很多都是來自於經濟或土地問題,然而對林鄭,似乎已不是經濟問題。 至於第三任特首CY,其任內爆發佔中事件,後來突然宣布不爭取連任,原因至今成謎,離任後沒有受萬人敬仰,也中了施永青「都沒有好下場」的說法。 他指出,香港向來都是中國及西方國家的橋樑,轉口中方的產品至西方國家,惟在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推動「去中國化」後,香港以往的角色已難再繼續。

施永青樓市: 最新內容

施永青曾入讀3所小學,在香島中學(小學部;1959年至1962年[7][8])就讀小四至小六,在新法書院就讀中一至中四,其時曾信奉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 1976年認識時為托洛茨基主義者的梁國雄,並短暫加入革命馬克思主義者同盟。 施永青樓市 文化大革命結束後,脫離左派活動並辭去教師工作,轉投香港一著名地產發展公司任職樓宇租賃及銷售工作。 1978年,凭借两年在地产公司的任职经验,他与其新法书院同学王文彦共同创立中原地产[11]。

  • 在一個健全社會,如果做生意要面臨這種恐懼,政府有責任要扭轉局面。
  • 而香港的樓價已在高位徘徊了三年,期間地價不但隨樓價上升,且升得比樓價更快,故下一階段發展商推出的新盤,很多都是建築在高價買回來的土地上,成本一定不輕。
  • 香港經濟跌入低谷,政府推出一連串措施救市,惟新冠肺炎疫情一月初「殺到」香港,為香港低迷的經濟再踩多一腳。
  • 他接受本網訪問時談到,香港在中美角力下失去橋樑的角色,加上中國轉向「內循環」的經濟模式,香港就業市場面臨萎縮,單靠香港難養活700萬人,年輕人無可避免地要向外尋找機遇。

除此之外,在環球經濟增長放緩的大格局下,自住業主亦難以透過轉按獲取現金回贈,其實是變相上調按揭利息。 施永青表示曾在2014年爆發「佔領中環」這場社會運動時出售一批物業。 他坦言現在回顧當時賣出的價錢,相對於現時的樓價已經「蝕底咗」。 當佔領中環發起人戴耀庭在台上宣布正式啟動時,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報128.14點,但本週最新報187.97點。 他補充,根據立法會數據中提到,35歲以下的業主只有7%,大部分年青人都是沒有物業,因此即使年青人移民,對香港樓市不會影響。 施永青樓市 「因為本身他們都買唔起」,所以移民的人放盤的數量不算很多。

施永青樓市: 政治观点

雖然近日樓市出現上述蝕讓成交個案,但施永青指出現時劈價放盤的個案不多,尚未出現恐慌性拋售。 施永青樓市 不過,施永青認為,雖然有錢一族資金無出路,對物業投資仍有偏好,也基於懼怕「賣咗買唔番」的心態,亦無必要急於拋售。 但現時存在種種不利因素,至少會抹去部分升幅,故未來緩緩下跌的機會高。

施永青樓市

隨著2022年美聯儲宣布加息、本港拆息上升,以及本港股市下挫,CCL反覆回調,今年以來指數在160上下徘徊。 反映本港二手樓價走勢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 ,2003年8月受沙士爆發影響跌進谷底,創31.77歷史低位,及後隨著經濟復甦,之後的20年指數持續上升至2023年6月的167.29(6月19日至25日)。 至於其兒子、中原行政總裁施俊嶸表示,全球量寬下,貨幣貶值速度快,預期房地產市場會續受追捧,樓價會升但幅度不會太大,估今年全年樓價升約5%。 他又認為,年輕人移民「見下世面」是好事,但見完世面後,或會發現香港有很多可以珍惜的事物,相信不少人會回流香港。 他接受本網訪問時談到,現時全球形勢出現根本性轉變,中美角力更加速各國「去全球化」的趨勢,對香港這種外向型的經濟傷害最大。

施永青樓市: 移民外國發展有限非好事

他質疑,香港作為一個資本主義社會,如果連私有財產都保護不到,如何讓人安心在香港投資、消費。 在一個健全社會,如果做生意要面臨這種恐懼,政府有責任要扭轉局面。 施永青認為,如果公營土地增加,政府才可以興建多些公屋及居屋,讓低收入人士亦可租可買。 如發展商每年只出售一、兩萬個單位,就只會賣給最高收入的人;但如果每年多建兩萬個單位,就要「吼埋」年輕人,這樣年輕人才會有機會買樓,成為業主。

  • 他續指,做生意是有賺有蝕,不可能每單生意都賺,亦不可能每種市況都賺。
  • 內地提出「共同富裕」,成為中國一個引人關注的話題,有人擔心政策會奪走富人的財富,但亦有專家分析認為「共富」理念並不是要「劫富濟貧」,而是要讓「更多人享受經濟紅利」。
  • 有樓一族驚賣咗「買唔番」因為這班現時仍有能力買樓的人士,他們擁有的物業不止一層。
  • 因為有別於政治要看大多數人的意見,分析樓市走勢始終視乎少數仍有資格參與這場樓市遊戲的人士之心態。
  • 他又認為,年輕人移民「見下世面」是好事,但見完世面後,或會發現香港有很多可以珍惜的事物,相信不少人會回流香港。

但外地遊客來到香港,尤其是內地遊客,處處受到排斥,感到不開心,甚至安全受到威脅,香港零售業就會萎縮。 施永青樓市 因此,施永青認為經濟是否可以恢復,要視乎香港人本身的取態。 他接受本網訪問時談到,香港在中美角力下失去橋樑的角色,加上中國轉向「內循環」的經濟模式,香港就業市場面臨萎縮,單靠香港難養活700萬人,年輕人無可避免地要向外尋找機遇。 對於上車客而言,倘樓價下跌10%至15%是否為上車的好時機?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