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大灣區生活2023必看介紹!(持續更新).

Article hero image

AIA不會對任何有關此文章所刊載的內容或服務及/或產品負上任何責任。 如有任何侵權行為及/或法律問題,AIA絕對保留追究責任和賠償的權利。 香港貿發局曾訪問多間本地初創企業,發現雖然有多近40%的受訪者認同大灣區的營商成本較低,但也有43%的受訪者擔心因兩地制度銜接支援不足而阻礙他們的擴展計劃6。 大灣區生活2023 大灣區生活 以資訊科技為例,由於香港和內地對於資訊安全的監管法制不一樣,企業或需先耗用額外資源來開發一套與內地兼容的系統,而這對資源有限的初創而言無疑是一大障礙。

另一出席的港區全國政協委員、立法會議員蘇長荣稱,每年港區政協委員出席的會議主題各有不同,情況並不罕見,每次出席的中央官員與主題會相對應。 他認為會議主題可見大灣區發展十分重要,形容是國家戰略,促香港加快發展及建設。 蘇又指,本次會議針對港區政協委員,澳門政協委員在另外時段有其他針對性的會議,但未知主題為何。 大灣區生活2023 大灣區生活 有份出席會議的港區全國政協委員、立法會議員吳傑莊稱,本次主題是加強粵港澳深度合作,建設大灣區優質生活圈,會議上有9位港區全國政協委員發言,多名官員回答後,由梁振英總結發言。 港區政協委員界別協商會今日(10日)召開,會上9名港區政協委員發言,圍繞「深化粵港合作,建設大灣區優質生活圈」主題建言獻策。 全國政協常委、香港中聯辦副主任陳冬主持會議,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作總結發言,國家發改委、人社部、國務院港澳辦有關負責人分別做了回應。

大灣區生活: 港人以創業為主

发挥作为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引领作用,加快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努力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意之都。 珠澳第四供水通道2019年10月17日,珠澳第四供水通道開通,每年供水能力增至2億立方米。 該項目依据《粵澳合作框架協議》,工程於2016年4月25日動工。 粵港競合促使珠三角成為改革開放的先驅(1978年)1978年12月18日,北京舉行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為中國大陸對外改革開放的起點。

大灣區生活

不過,有10至15%受訪者表示,未來將減少在港購買奢侈品、化妝品和保健品,將轉向海南或澳門購買,又或透過「代購」買化妝品和保健品等。 本材料由Sing Tao Newspapers San Francisco Ltd.代表星島新聞集團有限公司發佈,更多相關信息可從華盛頓特區司法部獲得。 深圳南海意庫位於南山區蛇口太子路,其前身便是八十年代「三來一補」的三洋廠房區,整個片區有六棟四層的工業老廠房。 自招商蛇口在二OO八年着手改造以來,堅持低耗、節能理念,運用屋頂綠化、垂直綠化、景觀水池等新技術,讓老廠房成為生態文創空間,煥發新生。

大灣區生活: 香港在大灣區的機遇

在過去十年,香港的經濟增長放緩,而產業結構亦逐漸趨向單一化,令本港年輕人缺乏新的就業和創業機會。 而大灣區正可為香港開啟了更龐大的市場腹地,透過整合多個城市豐富的資源及創新動能,將有效為香港經濟尋得新增長點,加快產業多元化,拓寬新一代的出路。 香港不論是金融、航運還是貿易行業,皆擁有高度國際化、法治化的營商環境及遍佈全球的商業網絡,是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之一3。 加上香港在知識產權保護及相關專業服務方面的體系完善,有助為整體大灣區的創新知識產權保護制度提供有力支撐。 根據《2022年全球創新指數》,「深圳-香港-廣州」科技集群連續三年蟬聯全球第二位,領先韓國、美國等地區2,可見大灣區各城市在同心協力之下,其創科發展潛力不容小覷。

就此,特區政府正積極落實更多支持港人在大灣區工作及生活的措施,包括我在去年11月發表的2020年施政報告中提到的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但民間的共同參與是不可或缺的,培僑教育機構這次在深圳辦學就是極佳例子。 2018年10月,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她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中宣布成立「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督導委員會」,由她出任主席,成員包括所有司局長,統籌香港參與推進大灣區建設事宜。 督委會就擬訂策略性目標、政策措施、具體工作計劃等提供指導和意見。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聶德權在記者會上闡述三項重點——打造大灣區成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便利醫療、教育等優勢產業落戶大灣區;通過政策創新和突破,加強香港與大灣區內城市的人員、貨物、資金和信息流通。 香港特區政府推進大灣區建設的重點工作包括: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便利香港優勢產業落戶大灣區,以及通過政策創新突破和便利香港居民在大灣區學習、就業和生活的措施,在「一國兩制」原則下,促進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加強大灣區內城市互聯互通。

大灣區生活: 創業/營商/就業

現時已完成七成,未來將加入書館、電影劇院、園林公園、新的中堂中學,以及中堂醫院擴建部分。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會議於2019年11月6日在北京召開,會上通過三大類共十六項惠港新措施,普遍惠民及便利香港專業界別到大灣區發展的政策措施,涵蓋教育、醫療、養老、住房、交通等各個領域。 大灣區生活2023 大灣區生活2023 相關措施將進一步便利港人在大灣區內地城市發展、就業和居住,以及加強大灣區內人流、物流、資金流等方面便捷流通。

大灣區生活

2019年香港發生社會運動後,內地人對港人觀感開始轉差;加上香港爆發第五波疫情,有港人偷渡到內地,亦有跨境司機不守規矩,導致病毒輸入內地,對港人觀感變得更加負面。 大灣區生活 至於年輕人,看好大灣區的發展前景,可以較低的成本,找尋自己的夢想,而且更容易在工作與生活之間取得平衡。 港人每有購物需要,往往會到處逛街,在實體店購買,內地人較少這樣做,即使是日常生活的雜貨及零碎物件,大多在電商平台,例如淘寶及拼多多等購買。 內地置業,可造按揭成數最多可做到樓價的七成(不多於30年),但息率會較香港的為高(內地按揭息率約為5至6厘,香港的介乎2.75至3.75厘);另各地按揭政策不一、門檻或較香港的為高。

大灣區生活: 規劃中工程

自香港回歸初期,落馬洲河套地區被納入香港範圍後,深圳政府邀請香港特區政府在該地一同發展「港深創新及科技園」。 2018年中展開工程,2021年前向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公司,提供首幅可供發展的土地。 2014年,「灣區經濟」首次被納入深圳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圳將依託毗鄰香港、背靠珠三角、地處亞太主航道優勢,重點打造前海灣、深圳灣、大鵬灣、大亞灣等灣區產業集群。 2012年5月4日,廣東省人民政府公佈全國首部海洋經濟地圖《廣東海洋經濟地圖》,系統性落實國務院的部署,首次明確提出廣東海洋經濟的發展將划定「六灣區一半島」,打破行政界線,以灣區為單位進行發展,輻射內陸經濟。 《粵澳合作框架協議》簽署(2011年)2011年3月6日,廣東省與澳門特別行政區兩地政府於在北京簽署《粵澳合作框架協議》,其目的在於持續推進兩地的合作交流,並全面推展兩地在經濟、社會、民生、文化 及基建等領域上合作。 《內地與港澳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簽署和《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提出(2003年)2003年6月29日,內地與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簽署《內地與港澳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

大灣區生活

除了一些港資醫療機構,港人在內地睇醫生時,亦應了解內地的公立醫院分級制。 醫院先分為一、二及三級,一級為社區(街道)醫院,二級為縣級(區級)醫院,三級為市級醫院。 因此港人如在大灣區看病時,除了港資醫院,亦可選擇級數較高的三級甲等醫院。 越秀區是廣州的老區,區內27%是長者,人口老化,政府興建了「長者食堂」,刻意打造這小區為10-15分鐘助餐配餐服務網絡,成為「15分鐘老人社區生活圈」,十分成功。

大灣區生活: 中國十大經濟競爭力城市排名 大灣區 城市佔四成

國務院辦公廳2018年印發《港澳台居民居住證申領發放辦法》,港澳台人員在內地居住半年以上,並符合有合法穩定就業、合法穩定住所、連續就讀條件之一者,可申請領取居住證,後可憑證享受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方面與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 大灣區生活 另一方面,約8.2萬人有想過將來到香港以外工作或做生意但沒有興趣到內地大灣區城市工作或做生意的15歲及以上人士。 他們抗拒到內地工作和發展事業的普遍原因包括文化差異、政治體制及法律制度差異。 筆者認為這方面,會隨著大灣區市民增加接觸而有所改觀,大家要既尊重差異,同時也要求同存異,這才能配合香港這個外向型經濟的特色,香港本身就是那道通往世界的一道橋。 大灣區生活 此外, 69萬人有想過去大灣區其他地區生活中約有38% 大灣區生活 (即26萬人) 有興趣將來到內地大灣區城市生活。

在深圳這片土地上,誕生了騰訊、華為、平安集團、萬科等多家世界500強企業,而2018年,深圳的GDP總值已躍居大灣區第一。 大灣區生活2023 如今,深圳迎來了「先行示範區」建設的巨大機遇,其綜合能力將進一步提升,吸引各地人才聚集。 儘管深圳與大灣區其他內地城市相比,房價屬於高水準,但其市場需求依舊較大,可見深圳未來的發展備受看好。 深圳市政府2019年8月21日宣布擴大敬老優惠待遇範圍,年滿60歲在深圳市居住並持有居住證的港澳人士均可享用。 深圳是繼東莞、惠州、珠海、佛山、江門後第六個給予香港長者免費乘車等優惠的大灣區内地城市。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