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伯裘中學10大分析2023!(小編貼心推薦).

Article hero image

香港道教聯合會鄧顯紀念中學係一間位於新界上水嘅男女英文中學,以英文為主要教學語言。 伯裘中學2023 學校喺成立初期係第五組別,後來經師生努力,喺2007年、2008年同2015年嘅會考同文憑試分別誕生咗三位狀元。 子女升中家長緊係想揀間好嘅中學,記住要留意香港嘅 Band One 中學大部份都係直資學校或資助學校(又稱津貼學校),因為全香港只有大約 7% 係官立學校。 好多家長除咗睇間中學係咪 Band 1,都會睇埋佢係咪名校,同埋全港中學排名。 其實每年全港中學banding都好接近,大致上都係維持一個特定嘅排名範圍,但每年文憑試成績始終有出入,所以今次AfterSchool 就為大家整理咗 2022 年最新嘅全港中學排名,畀各位家長可以參考吓。 萬鈞匯知中學一直為將入學的中一新生提供適應課程,張志文校長表示,每年暑假舉辦的「這個暑假不太閒」活動,讓新生體驗攀石、彈網,並參與互相認識課、品德教育課、戲劇課、生涯規劃課、中英數鞏固課等,投入校園生活。

伯裘中學

此外,學校中一至中六級全面推行「e-Learning」,以iPad配合數碼互動式筆記及電子書使用,學生透過電子器材,與老師進行互動學習,加強學習效能。 全校鋪設光纖網絡及無線網絡,每課室裝置AppleTV及IT教學設備,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強化學生編寫程式及其基本能力,教授初中學生運用Micro:Bit、Arduino、無人機等編寫程式及VR/AR/AI的操作等。 學校設有校園電台及影視廣播中心,並推行e-library網上中英文閱讀計劃。 此外,學校增設成真館(DreamLaboratory),方便老師推行STEM教育,將同學的夢想,由不可能變成可能,將創意變為事實。

伯裘中學: 學校類別

透過是次比賽,學生能結合推動科學、科技、工程和數學,讓學生就著日常生活問題,「動手」設計和擬定具體及有創意的實踐方案。 透過活動認識現今世界在經濟、科學及科技發展上的需要,尤其在國家的主要發展的鐵路發展策略(例如:「一帶一路」)。 香港電子學習教育協會(ifuture Education Association)的目標為推動本地學校的數理科技教育,並致力建立教師社群和分享電子教學資源,藉以提升學與教的質素。 本計劃正進行第四學年的網絡支援活動,本學年共 10 間小學參與,其中 3 間進行大師級課程,3 間進行進階課程, 4 間新加入的學校參與初階課程。

1969年譚萬鈞教授開始接手錦田伯裘英文書院(正校),在1974年成立伯裘英文書院 (香港)並先後發展寶城樓分校(1974,分校)、康樂路分校( 1975,三校)、以及大埔分校 (1981,現已改名為匯知中學)。 在其後的廿年間,元朗伯裘英文書院的正校及分校,都經歷了離離合合的命運。 大道村柏雨中學及伯裘中學,均由譚萬鈞教授成立,譚萬鈞早年修讀皇仁書院,1967年畢業於香港大學經濟及政治學課程,有人說過譚萬鈞修讀大學時已經在錦田伯裘英文書院執教。 譚校長,那時候我光聽名字就覺得氣勢萬鈞,因為接觸的機會不多,並沒有很深印象,感覺我們分校就是躲進小樓成一統。 後來我多負責了一些行政工作,每個月都會跟校長副校長與其他分校主任開會,那麼多巨頭坐一起,氣氛還挺嚴肅的,可是就算小薯頭,也有發言機會。 我第一次長篇大論發言好像是在分校推動輔導工作之後不久,在會上報告推行情況。

伯裘中學: 元朗區中學排名

出身於伯裘女子中學的李小慧,見證母校從美孚遷至調景嶺,演變成現時的匯知中學。 小慧在校園走過7年青蔥歲月,再度回母校執教鞭,她形容母校「地方雖小,但人情味﹑凝聚力很重」。 )為一所香港西貢區的直資中學,位於將軍澳調景嶺,前身為創立於1981年的伯裘女子中學,於2003年更名及遷入現址。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Uwants.com討論區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伯裘中學

另外,2009年6月,該校三名就讀中二級的男生在公園吸毒導致昏迷,事件發生後,時任校長譚萬鈞召開記者會承認校內學生有吸毒習慣。 此外,同年同月,又有兩名中五年級的學生家長涉嫌利誘及強迫同學出售銀行戶口和提款卡以供其清洗黑錢。 雖然過往學生的品行存在問題,但近年無論在收生質素,學生表現上已大大改善;伯裘書院於2015年曾推行「公開教室」計劃,讓校外人士在觀課後給予意見。 該計劃的概念是原自日本教育家佐藤學提倡的「學習共同體」理論,即建議教師每年最少一日開放課堂讓外界觀課,課後接受意見與批評,老師教學質素亦日見成熟。 伯裘中學2023 本計劃希望透過是次分享會,分享計劃推行經驗和實施成效。

伯裘中學: 透過機械人活動促進高小STEM教育

伯裘英文中學自1969年譚萬鈞擔任校長,學校管理權開始變化,學校於2009年12月更被譚萬鈞創辦之萬鈞教育機構有限公司接手管理,今天伯裘書院可能跟錦田鄧氏已經扯不上什麼關係。 回顧元朗教育史上,跟錦田鄧伯裘有關的學校,除了伯裘書院﹐還有由鄧伯裘創辦的錦田蒙養小學(1926年創辦)和水門頭少岐義學(1926年創辦),可見昔日鄉紳辦學教育村中子弟,一百幾十年後亦可以流名於世。 學校於1968年一度擴建,藉著校監鄧乾新的關係,伯裘書院學生舉行演講比賽,曾經在鄧乾新名下的大馬路同樂戲院舉行。 據校友 Waiyan CHAN 憶述,錦田伯裘英文中學約在1966-1968年間曾經開辦中文班,那個時候元朗信義中學和洪水橋柏雨大學亦有設立中文班,吸引英文程度較度的學生,不過錦田伯裘中學中文班辦至三年級便停止了,學生亦因此解散。 本計劃期望透過持續的經驗及資源分享,提倡並建立創新精神及共享文化,建構一個持續發展的網絡,協助網絡成員建立校本的「創客空間」,共同研發更多不同的創客教育項目並與學界分享。 同時,計劃的部分活動由青少年與家長共同籌劃,藉此增加兩代溝通的機會,打破隔膜,促進互相之間的瞭解及體諒。

推動「STEM教師學習圈」 教師,促進教師間的專業交流,以及裝備教師迎接「科學、科技及數學」教育的新趨勢。 中學IT創新實驗室及奇趣IT識多啲計劃資助學校安排課外活動,培育創科生力軍。 中學IT創新實驗室計劃自二○二○年十二月接受申請以來,已接獲超過260所中學提交申請,當中已有177個活動申請獲批資助,涉及金額超過6,800萬元。 奇趣IT識多啲計劃自今年九月推出至今已有40所小學提交資助申請,當中已有15個活動申請獲批資助,涉及金額超過339萬元。 本計劃希望透過是次分享會,總結及向各參與教師分享前線經驗。

伯裘中學: 活動花絮

「評估」為學校發展中重要的一環,統籌學校憑藉多年建立評估素養的經驗,期望通過學校之間的共同研究及分享,與不同學校建立有效的「評估素質」發展方向,提升學與教的效能。 本校會先從教師交流着手,讓合作學校的團隊了解「評估素養」的理念,促進教師在日常教學應用評估的能力。 在課堂層面,計劃人員會向參與學校推廣「促進學習的評估」及「作為學習的評估」,提升教學的整體效能。 除此之外,統籌學校亦會協助參與學校運用各項評估資料回饋學與教,優化校本課程,促進學生學習的成效。 本計劃目標是透過在 STEM 教育的科學探究,促進及支援教師專業發展,教師透過跨校的交流,建立一個交流平台,銜接不同學習階段的 STEM 教育,促進彼此的專業成長。

學習和教學策略:1:推動STEM學習,強調科學、科技、工程、數學教育,中一學生各配備Microbit及相關感應器,進行編程學習,另設課後科創時段2:以實驗式推展STEM教育,加強學生創意發明能力。 獲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撥款六百萬,為全港八間中學其中之一,作未來八年資訊科技培訓及發展。 伯裘中學 5:推行語文及多元學習計劃,重視閱讀及寫作,高中中英文分組寫作;6:舉辦深度學習週,跨越各大學習領域,於不同地點進行探究式學習;7:全年舉辦至少8個交流團,足跡遍及中、日、韓、英、美、澳、紐等地。 8:舉辦CLAP-Tech賽馬會鼓掌-創新教育課程,獲撥款200萬,全港5間先導學校之一,與香港浸會大學協作共同設計創新科技課程。 9:舉辧AIfortheFuture中大賽馬會智為未來計劃,獲撥款150萬,全港六間先導學校之一,與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及教育學院資深教授共同設計為期3年之初中人工智能課程。 推動STEM學習,強調科學、科技、工程、數學教育,中一學生各配備Microbit及相關感應器,進行編程學習,另設課後科創時段 2.

伯裘中學: 學校整體課程規劃與STEM教育

而個別直資學校可能教學水平參差,家長亦宜先了解心儀的直資中學,選擇真正適合自己子女的學校。 整個計劃的「家、校、社」合作模式由學校出發,承託了社區及家庭不同層面的需要,更重要是成功帶動不少社區人士及家庭投入參與社區事務,互相承托,建立社區互助網絡;同時,接受幫助的個人與家庭從中亦能夠得以提升與轉化,以至回饋於社區參與其中。 整體而言,計劃成功強化了家庭的功能,增加了社區的凝聚力,為社區創造了一個源源不絕的動力循環。 與此同時,學校亦秉承培育學生個人品格及承擔社會之責任及使命,在計劃中特別配合學生及區內青少年的需要,培育他們參與不同型別的社區服務,包括上述的課餘託管、探訪、籌劃活動,以及表演專案等。 提起「學校」, 固然聯想到是提供教育的地方, 然而,學校作為社區的一份子, 可擔當的角色絕對不限於此。 基金資助的「晴天計劃」, 伯裘中學2023 便是由兩間毗鄰的中、小學校突破傳統, 以實踐「開放校園」的理念出發, 承托社區和家庭的需要, 藉此亦啟動了社區及家庭中潛藏的資源和動力,產生「家、校、社」的互動優勢,以及資源共享的合作模式。

  • 近年直資學校經常調整學費,家長要留意心儀直資學校學費的改變,決定是否能夠負擔。
  • 在是次計劃中,統籌學校為核心學校的參與教師提供培訓工作坊、課程會議和共同備課。
  • 該計劃的概念是原自日本教育家佐藤學提倡的「學習共同體」理論,即建議教師每年最少一日開放課堂讓外界觀課,課後接受意見與批評,老師教學質素亦日見成熟。
  • 重視閱讀及寫作,設有早讀、高中中英文分組寫作,外籍老師授課,大型英語音樂劇提升學生英文表達能力,各科滲入英語課時,營造英語環境。
  • 高中DSE除了核心科目外開設的科目包括中國文學、中國歷史、體育、視覺藝術、數學延伸部份(單元二)、物理、化學、生物、地理、歷史、經濟、企業會計及財務概論、資訊及通訊科技、音樂(中六)。

GoodSchool好學校網站,這是由教育傳媒營運的教育網站,我們期望成為教育界和家長之間的橋樑,讓學界可以在這裡發放訊息,把學校內的教學政策和好人好事發送出去,而家長也能夠第一時間獲悉學校的亮點美事,讓他們能夠為子女尋找最適合的學校和課程。 有需要的學生(包括來自綜援家庭的學生及領取在職家庭及學生資助事務處的學生資助處財政資助的學生)可申請學費減免。 - 學校學費減免計劃詳情包括家庭入息限額,請瀏覽網上版的超連結。 分學務發展部、學生發展部、學校發展部、資訊科技及創新發展部及質素保證部五部。 與聯校組成優質管理委員會視學觀課,確保辦學質素。

伯裘中學: 時間及地點

與世界各地教育機構建立夥伴關係,為同學爭取更多升學出路。 伯裘中學2023 亦與世界各地教育機構建立夥伴關係,為同學爭取更多升學出路。 活動當日為教育工作者而設的STEM教育會議及工作坊,一起探討如何提升及讓更多老師參與數理科技教育。

伯裘中學

這同樣也是成材了要實現「人人可教皆可成材」,身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們必須要有一顆父母心。 因為只有父母才會毫不計較地給與子女關愛,才會在任何情況下仍對孩子不離不棄。 伯裘中學 因為只有父母才會毫無保留地相信自己的子女將來定有出息,會對孩子寄予殷切的期望,並會全心全意地支持孩子去實現他們自己的理想。 本計劃提供每個水平的 2 套裝組機械人予每名同學,所有任教的教師都會接受培訓,課堂進行時有統籌學校及/或進階學校提供到校支援,讓經驗尚淺的教師也能應付自如。

伯裘中學: 建構及推展具效能的STEM教育學習社群-「學習、應用、得到回饋、提升STEM教育」

當時副校長轉達了校長的一句話,我至今仍然記得:「校長說這些年來最遺憾的,就是沒有好好跟兩個人聊聊,一個是陳Sir,一個是你。」陳Sir是我們分校的主任。 伯裘中學2023 我覺得副校長沒必要代人說客套話,可見譚校長不獨視學生如子女,他對同事也是很關懷的。 我們從來沒有校長或主任來觀課,也沒有查簿考勤,可同事有困難困擾,總會得到適時關注與幫助。

  • 「非參加派位直資中學」通常於每年九月到十二月接受下學年中一入學申請。
  • 包括遊戲設計、手機應用程式、機械人編程,提升學生的資訊科技能力。
  • 關於這頁:這裡是由「升學天地」網站製作,匯集及陳述關於萬鈞伯裘書院的資訊。
  • 另外我們亦為家長舉辦專題講座,促進家長與學生的親子關係和培育正向管教模式。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