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薄扶林家樂徑2023詳細介紹!內含薄扶林家樂徑絕密資料.

Article hero image
薄扶林家樂徑

於爐峰峽出發,沿纜車總站旁的山路走,不久便會清楚見到整個維港的景致,遙望對岸九龍半島和腳下中、上環一帶的高樓大廈,感嘆香港沒有停止的高空發展。 天氣晴朗的時候,人站在橋上有「大地在腳下」的感受;春天的時候,還可以看到霧鎖香江的迷濛。 這條林道主要是薄扶林家樂徑的下山部分,路程短且易行,沿途又可飽覽維多利亞港兩岸風景及薄扶林水塘一帶的美景,感受大樹參天、陽光疏疏落落透映的景致,非常適合一家大小。 香港巴士大典現正進行實驗性測試,部分頁面顯示效果有所不同,敬請留意。

薄扶林家樂徑

抵達太平山頂後,歷史遺跡和現代建築相映成趣,在盧吉道還能欣賞繁華的都市風光。 如果當時正值黃昏,不妨在動人心魄的落日餘暉中結束這一天的行程 —— 沿著盧吉道盡頭向著西高山拾級而上,美景盡收眼底! 短短的三小時,你就從薄扶林到達太平山頂,盡情感受了豐富精采的香港島生活。 薄扶林水塘道下車,上斜經過薄扶林公眾騎術學校,左面白色屋子為薄扶林管理站。

薄扶林家樂徑: 香港宏基國際賓館

薄扶林水塘位於香港島西南面的薄扶林谷,建於1960年,是香港第一個興建的水塘。 水塘內有多項建築物包括薄扶林水塘量水站、前看守員房舍及四座石橋已被列入為法定古蹟。 從薄扶林道走5分鐘使可到達薄扶林家樂徑,起點已經可以欣賞到薄扶林水塘的美景,而水塘的前看守員房舍、量水站和四座以花崗岩建造石橋都是香港的法定古蹟,途中亦可看到不少戰時遺跡,可以邊行山邊認識香港歷史。

薄扶林家樂徑

因 此 , 薄 扶 林 郊 野 公 園 可 說 是 區 內 許 多 市 民 心 目 中 的 後 花 園 。 薄扶林家樂徑是香港島唯一的家樂徑,部分路徑環繞薄扶林水塘,部份則深入薄扶林郊野公園。 此家樂徑大部份皆為平坦易走的小徑,兩旁林蔭茂密,四時花香撲人,途中更經過數條潺潺小澗,行在路上舒懷寫意。 家樂徑為環迴路線,起點位於郊野公園管理站,選擇先稍為拾級上山、順時針方向往密林山道走的遊人,應先在入口的大閘往左轉,上山後會見到濾水泵房,然後轉右接上港島徑第一段。 一路上遊人面向爐峰,遠方翠綠的山坡和澄明的藍天,為山頂廣場打做了最美的攝影背景。 遊人也可先繞薄扶林水塘、逆時針方向走,然而最終都會走進郊野公園的深處,感受大樹參天,陽光疏疏落落透映的美景。

薄扶林家樂徑: 香港園景軒

位於龍虎山上的松林炮台始建於1903年,原為港島區最高的海防炮台。 1920年,英軍將它改建為防空炮台,成為繼西灣炮台後另一個防空炮台。 沿路不妨留意高大的印度橡樹生長了獨特的氣根,還有依附在石塊上的地衣,難得在市區可以看見這種代表了空氣質素的生物指標。 到達與夏力道的交匯點,沿分岔路可分別通往山頂公園和北面的龍虎山;港島徑則接走繞西高山山麓的柏油路。 數分鐘後到達一片草地,為薄扶林一號食水配水庫,很快接上港島徑。 沿H010順走港島徑1段難度不高,過數條小橋及溪流,流水聲夾雜蝴蝶飛舞,環境清幽。

  • 研 習 徑 由 山 頂 廣 場 旁 的 盧 吉 道 伸 展 , 沿 途 可 俯 瞰 港 島 市 中 心 及 維 多 利 亞 港 兩 岸 的 極 佳 景 致 。
  • 回平路,細心留意石橋,橋底呈半圓形,早前4條石橋列為香港法定古蹟,2020年第5條石橋獲古物古蹟辦事處評為法定古蹟。
  • 在此右轉行走夏力道(左方可走回山頂廣場),便會到達下一個休憩點。
  • 薄扶林水塘建於1863 年,是香港第一座水庫,蓄水量約23 萬立方公尺。
  • 1883年香港第一個水塘——薄扶林水塘落成,為香港提供自來水,泉水來自太平山,由管道引至水塘。

十九世紀中葉開始,人口不斷增加,為食水供應帶來沉重壓力。 故當時港督羅便臣爵士接納建議,並在薄扶林谷建造水塘收集雨水。 初時因建水塘的預算有限,1863年落成時的儲水量只有200萬加侖。 直至1866年1871年間,水塘因解決儲水量問題而擴建,最終增至6800萬加侖。

薄扶林家樂徑: 香港悦品度假酒店(屯門)

港 島 徑 第 一 段 由 山 頂 纜 車 總 站 經 盧 吉 道 及 夏 力 道 西 段 至 薄 扶 林 水 塘 道 , 全 長 七 公 里 , 需 時 約 兩 小 時 。 由 於 盧 吉 道 道 路 平 緩 而 寬 闊 , 最 適 合 一 家 大 細 同 遊 , 所 以 是 假 日 前 往 山 頂 觀 光 的 遊 人 的 熱 門 漫 遊 路 線 。 薄 扶 林 郊 野 公 園 在 一 九 七 九 年 成 立 , 面 積 達 二 百 七 十 公 頃 , 由 環 繞 薄 扶 林 水 塘 的 土 地 組 成 。 該 水 塘 於 一 八 六 三 年 建 成 , 為 港 島 首 個 落 成 的 水 塘 。 走 到 盧 吉 道 中 段 , 大 廈 林 立 的 港 島 心 臟 地 帶 就 在 腳 下 , 亦 可 眺 望 維 港 兩 岸 的 海 港 風 光 。

未來將會陸續推出餘下未完成之流動版CSS及網頁翻新之更新。 1970年代香港政府頒佈一項名為「薄扶林延期履行權」的行政措施,以區內交通基建設施未完善為理由,限制區內的發展,使薄扶林中低密度發展的格局維持至今。 狹義的薄扶林僅指薄扶林村附近一帶,後來因為薄扶林道沿線地區發展,令人誤以為整條薄扶林道的沿線都是薄扶林範圍。 區 內 亦 有 不 少 哺 乳 類 動 物 , 如 在 樹 叢 中 追 逐 嬉 戲 的 赤 腹 松 鼠 , 及 箭 豬 、 鼬 獾 、 針 毛 鼠 、 果 子 狸 、 小 靈 貓 、 豹 貓 、 赤 麂 等 。 1860年代以前,香港的食水主要依靠水井及溪流等原始水源。

薄扶林家樂徑: 香港君立酒店

在山坳上的小公園小休後,沿石級下行,遙遙可見瑪麗醫院、沙灣。 不久轉走左面的通往薄扶林的小徑,向南行到位於水塘西北山腰的配水庫附近。 這裡有多條分岔路,旁邊的樓梯通往水塘主壩,或沿薄扶林家樂徑到薄扶林水塘進發,見到水塘道馬路便是終點。 鶴藪水塘位於八仙嶺郊野公園,被鶴藪水塘家樂徑圍繞,起點左邊是緩緩的上坡路,右邊則是遠足界有名的「六十八級」樓梯,登頂後即可俯瞰八仙嶺郊野公園群峰下的水塘景致。 馬屎洲與鹽田仔只有一水之隔,當潮退時海水低於1.5米,便可從鹽田仔步行至馬屎洲自然教育徑入口。 島上有紅色沉積岩與灰綠色凝灰岩相間的地理奇觀、超過2.8億年歷史的奇石等,非常壯觀。

在香港,很多時候只要短短的步行,就能從人口稠密的鬧市直抵山頂。 薄扶林家樂徑2023 這段始於薄扶林的低難度步道,展現了香港獨特的地理優勢,這裡的郊野離鬧市,僅「一步之遙」。 步道把繁忙的市區和香港島南部那片讓人心動的豪宅區連接在一起。

薄扶林家樂徑: 路線資料

薄 扶 林 郊 野 公 園 設 施 齊 全 , 設 有 涼 亭 、 廁 所 、 薄扶林家樂徑2023 觀 景 台 、 健 身 設 施 、 郊 遊 場 地 及 地 圖 告 示 牌 等 。 薄 扶 林 水 塘 西 北 面 設 有 薄 扶 林 家 樂 徑 , 此 徑 位 於 具 有 特 殊 科 學 價 值 的 薄 扶 林 水 塘 區 , 區 內 植 物 及 雀 鳥 品 種 繁 多 。 在 夕 陽 下 遠 眺 南 丫 島 一 帶 景 色 , 甚 為 壯 觀 。 港 島 徑 全 長 五 十 公 里 , 共 分 為 八 段 。 此 徑 第 一 、 二 段 便 是  坐 落 於 薄 扶 林 郊 野 公 園 範 圍 內 。

雀鳥:薄扶林家樂徑沿途雖然沒有提供有關雀鳥資料牌,但只要豎起耳朵不難發現身處觀鳥天堂。 在水塘附近經常可發現普通翠鳥、白胸翡翠和白鶺鴒等雀鳥的蹤影,而步入林徑中,大家更能了解港島這片原生林對雀鳥是何等重要。 四周都是相思、大山雀和噪鶥的叫聲,林中更會間斷傳出鵲鴝和畫眉百變多端的鳥唱聲,運氣好時更有機會遇到灰樹鵲。 太平山舊稱為「香爐峰」,英文為「維多利亞峰」,及後改名為「太平山」。 由於是港島區最高的山峰(552米),因此普遍人稱為「山頂」。

薄扶林家樂徑: 香港北角M1酒店

接上石屎路沿路落斜,到達分叉路為港島徑1與2段的交匯位。 依薄扶林家樂徑向下行(若看到H015即離開了薄扶林家樂徑,為港島徑2段),石屎路林蔭處處,可以放慢腳步細味,又可以加快步伐縮短時間。 薄扶林道(薄讀博;英文名:Pok Fu Lam Road 或者 Pokfulam Road 都有人寫;舊有Pok-fú-lam 薄扶林家樂徑 Road)係響香港島半山區一條道路,全長3.6公里。 查實未開埠經已有條路,可能就傳說嘅裙帶路,後尾香港政府鋪好佢,一直用到家下。 依薄扶林家樂徑向下行(若到H015即離開了薄扶林家樂徑),石屎路林蔭處處,可放慢腳步細味。

在此右轉行走夏力道(左方可走回山頂廣場),便會到達下一個休憩點。 薄扶林家樂徑 隨後接港島徑指示牌所示的方向踏石級下降,走過西高山西坡,再下降至配水庫,再左走與薄扶林家樂徑重疊的山徑。 沿徑而走,最後走至薄扶林水塘道的水泥車道,完成港島徑第一段的行程。 薄扶林家樂徑2023 回平路,細心留意石橋,橋底呈半圓形,早前4條石橋列為香港法定古蹟,2020年第5條石橋獲古物古蹟辦事處評為法定古蹟。 有見香港水源短缺,當局花了3年,於1863年建成眼前的薄扶林水塘,為香港第一個水塘。

薄扶林家樂徑: 香港大都酒店

由於費用不足,規模比計劃初時少,後來在1871年起擴建,1977年運作,再伸延育出至大潭水塘計劃是後話。 1883年香港第一個水塘——薄扶林水塘落成,為香港提供自來水,泉水來自太平山,由管道引至水塘。 1885年香港牛奶公司於薄扶林村附近(置富花園現址),興建牧場,稱為薄扶林牧場,是香港的第一個牧場。 位於薄扶林的薄扶林村,歷史可追溯至清朝康熙年間三藩之亂時,約有二千餘人從其他地區避難到此,成為香港島較早的原居民。 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編纂的《新安縣志》,曾經提及薄扶林村是港島上的三條村落之一(另兩條為赤柱村及香港圍)。

前看守員房舍的管理站逾百年歷史,於1860至1863年建成,為新古典主義風格。 前看守員房舍連同量水站和5條以花崗岩建造的石橋同屬法定古蹟,然而石橋不容易觀賞,有興趣可留意歷史建築及生態導賞。 薄扶林水塘道下車,上斜經薄扶林公眾騎術學校,左面白色屋子為首個景點薄扶林管理站。 薄扶林家樂徑具有郊遊徑、定向徑及家樂徑三料的郊遊徑,是假日好去處,特別有歷史與科學價值的薄扶林水塘區「香江第一古塘」,並有豐富的植物和雀鳥。 在夕陽下遠眺南丫島一帶景色,甚為壯觀,全程約3.5公里,約需時1小時15分。 1860年左右薄扶林是英國商人的夏季避暑區,山腰、山頂別墅林立,山頂有守望者房屋數間,戶外有旗桿,凡有輪船到港,守望者升旗為號。

薄扶林家樂徑: 香港樂棧舒適館

如欲了解詳細的水塘水務文物及歷史建築物的位置及資訊,可參考水務文物及歷史建築物列表 (整理中,稍後提拱)。 在Viutv節目識碳一定係咁歎第8集,Mirror隊長楊樂文(Lokman)及隊友陳瑞輝(Frankie)到薄扶林水塘拍攝,二人在節目中比賽,從中了解香港環保和環境知識。

薄扶林家樂徑

霧 春 時 份 , 步 進 迷 霧 中 , 又 是 另 一 番 景 致 。 夏 力 道 末 端 有 一 寬 廣 的 草 坡 , 此 處 視 野 遼 闊 , 可 遠 眺 南 丫 島 等 港 島 西 南 部 的 風 光 , 亦 是 觀 賞 夕 陽 西 沉 的 好 去 處 。 在 薄 扶 林 水 塘 北 面 山 麓 薄扶林家樂徑2023 的 路 段 , 部 分 與 家 樂 徑 重 疊 , 漫 步 於 植 林 區 中 , 相 當 寫 意 。 港 島 徑 薄扶林家樂徑 第 二 段 由 薄 扶 林 水 塘 道 南 行 至 貝 璐 道 , 全 長 四 點 五 公 里 , 需 時 約 一 個 半 小 時 。 拾 級 而 下 , 至 香 港 仔 貝 璐 道 便 是 第 二 段 的 終 站 。

薄扶林家樂徑: 香港巴士大典

河背水塘位於大欖郊野公園內,是一個灌溉用水塘,所以相對其他水塘比較小型,加上周邊翠綠的樹林,令人非常心曠神怡。 薄扶林家樂徑 除了入口處有一段小斜坡,其餘都是平坦的泥路,可以輕鬆走完。 新娘潭自然教育徑位於船灣淡水湖西北角,全程只有約0.7公里,沿途有不少靚景,包括壯麗的瀑布、溪流、新娘潭橋等等,可以一邊行山一邊影靚相。

爐 峰 自 然 步 道 由 爐 峰 峽 延 伸 至 盧 吉 道 , 走 到 高 西 郊 遊 區 處 有 兩 條 路 線 可 選 擇 。 西 高 山 段 沿 港 島 徑 第 一 段 繞 山 南 行 , 薄扶林家樂徑 山 路 盡 處 是 山 明 水 秀 的 薄 扶 林 水 塘 。 取 道 松 林 砲 台 段 , 沿 龍 虎 山 克 頓 道 而 下 , 途 經 具 百 年 歷 史 的 砲 台 建 築 群 , 最 後 可 扺 達 旭 龢 道 。 在 港 島 南 區 , 薄 扶 林 水 塘 與 翠 綠 林 蔭 , 相 映 成 湖 光 山 色 的 優 美 景 致 , 悠 然 漫 步 , 別 有 一 番 風 味 。 不 少 晨 運 人 士 , 每 天 大 清 早 均 到 公 園 呼 吸 新 鮮 空 氣 , 或 緩 步 慢 跑 , 或 舒 展 筋 骨 , 或 閒 談 , 各 適 其 適 。

薄扶林家樂徑: 香港廟街賓館 (家庭旅館)

沿途,你會經過香港第一個水庫薄扶林水塘,一路上,蝴蝶群在身邊起舞。 這道環繞著太平山山腰的步行徑依山而建,位置優越,可環視維多利亞港兩岸景色,而路上古舊的街燈與石椅都甚具特色。 這步行徑的植物生長得非常茂盛,沿途都見各種各樣的苔蘚類植物,而且設有相關的解說牌。 其中一棵巨大的印度橡樹(印度榕),粗壯的氣根如長鬚般下垂,值得駐足細賞。

薄扶林家樂徑

全 長 二 點 二 公 里 的 薄 扶 林 薄扶林家樂徑 樹 木 研 習 徑 , 是 香 港 首 條 介 紹 本 地 植 物 品 種 的 樹 木 研 習 徑 , 行 畢 程 需 時 約 四 十 五 分 鐘 。 研 習 徑 由 山 頂 廣 場 旁 的 盧 吉 道 伸 展 , 沿 途 可 俯 瞰 港 島 市 中 心 及 維 多 利 亞 港 兩 岸 的 極 佳 景 致 。 漫 遊 小 徑 欣 賞 大 自 然 的 同 時 , 亦 可 飽 覽 這 亞 洲 國 際 都 會 的 壯 麗 景 色 , 感 受 繁 華 都 市 與 自 然 萬 籟 近 在 咫 尺 的 獨 特 一 面 。

薄扶林家樂徑: 港島行山路線|薄扶林家樂徑平坦易行 2個鐘內行完啱一家大細

薄扶林附近有跑馬場(現址薄扶林騎徑學校),每逢孟春賽馬,仕女如雲。 而當時舊香港八景的「扶林曲徑」,便是指薄扶林道一帶的景色。 薄扶林水塘建於1863 年,是香港第一座水庫,蓄水量約23 萬立方公尺。 港島徑第一段初段的路線平緩易走,沿途空氣清新,綠蔭處處,更可盡覽維多利亞港的景色。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