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明華大廈重建平面圖10大優勢2023!(小編推薦).

Article hero image
明華大廈重建平面圖

明華大廈鄰近港鐵站,坐享地理優勢,加上房協已近10年沒在港島區推出資助出售房屋,預期會非常搶手。 下列公共屋邨標準型大廈樓宇樣本平面圖只供參考,並不代表所有公屋樓宇類型。 明華大廈展開第二期重建工作,房協今日起推出「細說明華」專題網頁,重現邨內的人文故事及集體回憶,房協會揀選邨內的通花牆及懷舊信箱等珍貴物件予以保留,稍後亦將於重建後的新屋邨內設立展覽空間。 80多歲的郭婆婆,育有八名子女,自1965年遷入明華大廈,一恍已大半世紀,由昔日的一家十一口,轉眼已四代同堂。

第二期重建安置工作已展開,預計清拆工程將於今年開始,整個明華大廈重建工程預料將於2035年完成,屆時可提供超過3900個單位,包括2,500多個出租單位、750個資助出售房屋單位和約600個「長者安居樂」單位。 由香港房屋協會發展的明華大廈,於1962年至1978年落成,整個屋邨共有13座(A-M座)。 2011年,房協公佈明華大廈重建計劃,整個重建項目將提供3,919個單位,其中2,561個為出租單位、608個為「長者安居樂住屋」單位、750個資助出售房屋單位,預計人口達1.1萬人。 重建計劃分三期進行,房協預留了出租單位供邨民原區安置,預計整個重建計劃於2032/33年竣工。 房協2011年公布筲箕灣明華大廈重建計劃,經微調後計劃興建4,017個單位,由2012年至2036年分3期進行,以原區安置原則分期拆卸及安置居民,第一期興建966個出租單位已經於2014年施工。 而按房協現時的統計,安置包括回遷戶在內的現有居民所需的單位共2,273個,房協可透過修訂規劃,於第二期興建 2,563個出租單位,滿足所有明華大廈的住戶的安置需要。

明華大廈重建平面圖: 香港房屋委員會及房屋署

首批「暫租住屋」單位超過100個,隨著陸續有家庭遷出,將會騰空更多單位用作「暫租住屋」。 規劃署按照有關方案指出,為了確保計畫效率,盡快進度,故此需要盡快作出決定,於3份發展方案中,排除當中維持保存一幢原有大廈原狀的建議,因為不符合各方面規劃原則及要求,由於保留使用多年而變得殘破之大廈,亦即仿效石硤尾美荷樓等方法亦不可行。 房協於今日(11日)宣布,共收到895宗申請,當中包括2人家庭共接獲327宗申請;3人家庭共有332宗申請;4人家庭共有236宗申請,即超額申請約3.4倍。

  • 房協2011年公布筲箕灣明華大廈重建計劃,經微調後計劃興建4,017個單位,由2012年至2036年分3期進行,以原區安置原則分期拆卸及安置居民,第一期興建966個出租單位已經於2014年施工。
  • 隨後,房協分別在2010年及2011年完成明華大廈及觀龍樓第二期的復修工程。
  • 房協於2018年推出租金援助計劃,只要有經濟困難的租戶通過資格審查、符合資格者就能享有租金減半優惠。
  • 我們的重建或復修目標是提供更合時宜的設備及配套,讓住戶享受舒適方便的居住環境,並盡用屋邨地皮的發展潛力。
  • 該項目需要進一步規劃,包括輕微放寬高度限制並重新調整樓面面積,以配合政府有關的政策,必須預留相當於住宅總樓面面積約百分之五以作福利設施。
  • 計劃重新興建明華大廈為一個綜合發展項目,擬建7幢公共房屋及2幢長者屋,樓高32層,分別提供3,170個及857個單位,總樓面約207萬平方呎;另外有逾26萬平方呎的休憩空間。

屹立逾半世紀、依山而建的筲箕灣明華大廈,迎來第二期拆卸重建在即,但歲月洗禮不滅街坊於邨內的滿載回憶,手執舊照的兩母女拾級而上,重返舊居外懷緬,左鄰右里擠滿屋外的中央走廊,夾道祝賀誕子之喜、與另一半於屋邨內的驚喜邂逅,一家十一口,銳變至四代同堂,各懷美好時光。 房協即日起推出專題網頁,重現邨內的人文故事及集體回憶,亦擬於重建後設立展覽空間,展示社區情懷。 房協於2018年推出租金援助計劃,只要有經濟困難的租戶通過資格審查、符合資格者就能享有租金減半優惠。 明華大廈重建平面圖2023 他於上星期發起街坊聯署,要求房協減租,期望市民能藉聯署表達意見,但他估計,房協成功減租機會不大,惟期望房協能延長租金減免計劃多幾年,減輕長者負擔。 為了讓住戶作搬遷準備,房協會提早在新租約生效日期前14天派發單位鎖匙予住戶;而由新單位起租日起計,房協亦會豁免住戶原居單位1個月的租金。

明華大廈重建平面圖: 現時樓宇

公屋聯會總幹事招國偉指,重建時間縮短,對重建戶及附近居民是「佳音」,可加快上樓及減短噪音滋擾期。 他贊成新增資助出售房屋,協助市民「上車」,相信房協會貫徹過去讓重置戶優先選購的做法。 房協將於今年10月下旬進行電腦抽籤,以決定申請人的優先次序,再根據合資格申請人的優先次序號碼及家庭人數,發信邀請申請人進行審核及單位編配程序。 若申請人接受獲編配的單位,須辦理簽署暫准居住證手續,首批成功申請家庭預計可於今年第四季入伙。

明華大廈重建平面圖

至於同區私樓市價,阿公岩道新盤「香島」去年10月開售時,實用面積平均呎價2.1萬元,明華大廈資助出售呎價或會刷新資助出售房屋紀錄。 重建後的觀塘花園大廈二期將提供超過5,800個資助房屋單位,較原先增加約一倍,包括出租、資助出售及「長者安居樂」單位,以配合市民的需要。 2021年重建後落成的第1及2座為Y字型平面規劃設計,30-31層高,並在6或7樓設置空中花園,全部樓層均設升降機服務,部分升降機更可到達天台,所有住宅單位均設有廚房及浴室。 明華大廈重建平面圖2023 2022年4月底,明華大廈第二期展開重建工作,房協推出「歷史文化傳承計劃」,包括設立「細說明華」專題網頁,記錄邨內居民的故事及集體回憶。 房協亦會挑選屋邨內的通花牆及懷舊信箱等珍貴物件作保留,重建後的新屋邨內將設立展覽空間[6]。 受第二期重建影響,連接宏華街的明華大廈升降機塔需要拆卸,房協開辦住客專車往來明華大廈及筲箕灣望隆街,由冠忠巴士營運。

明華大廈重建平面圖: 香港文匯網

於2010年,在B至G座樓宇大幅度地改裝原有設施,加建升降機塔及加鋪地磚,加設門牌及指示牌,加裝升降機及大廈閘門。 房協於2011年展開明華大廈重建計劃,工程分3期進行,以「原邨安置」原則,安置受影響居民。 該計劃需進一步微調,以預留相當於住宅總樓面面積約百分之五的空間用作福利設施。 而作為配合重建計劃的定安街安置屋邨已於2021年動工,預計2025/26年落成,屆時可提供約370個出租單位。 房協回覆查詢時表示,明華大廈新舊單位的租金增幅約一倍,跟房協轄下其他出租屋邨的重建項目(如觀龍樓)相若。 房協補充,重建後新單位的租金釐定會考慮建築成本、日常屋邨管理開支,及住戶的負擔能力等因素。

房協表示,目前明華大廈「暫租住屋」項目總共接獲895宗申請,人數比可供入住單位數更多,將於10月21日進行電腦抽籤,以決定申請人的優先次序號碼,再按合資格申請人的優先次序號碼及家庭人數,發信邀請申請人進行審核及單位編配程序。 明華大廈重建平面圖 如申請人接受獲編配的單位,之後需要辦理簽署暫準居住證手續,成功申請家庭預計最快可於今年底起入伙。 房協強調,申請人只有一次獲配單位的機會,如放棄該次機會或獲邀而缺席編配單位程序,其申請將會被取消。 為推動漁光村的重建工作,房協已動工興建位於石排灣道附近的安置屋邨,預計於2024年落成後可提供600個出租單位。 除了進行重建,房協亦會於部分結構良好的高齡屋邨進行復修,減少對居民的影響。 荃灣滿樂大廈於2006年完成全面復修工程,包括加建升降機、提升保安系統及消防系統、以及改善外牆及大堂外觀。

明華大廈重建平面圖: 【瘋狂加租】房協明華大廈重建新租升逾兩倍 長者哭訴:負擔唔到

第一期的設計將根據居民的需求結合新的功能,例如空中花園和景觀步行道,而屋苑昔日的面貌也將通過新的紀念花園而得以保存。 因新建大廈租金較舊廈大幅上升,住戶於首年將享有4成的租金減免,而減免幅度將按年遞減1成, 於第5年才需繳付十足租金水平。 截至2021年5月,本期大廈的三房單位為全港租金最高的甲類公共屋邨單位,每月租金高達港幣6,814元。 1976年香港房屋協會把舊A座拆卸,並於1978年完成新A座的重建計劃。 新藍圖之下,房屋比例亦有所調整,出租單位數目由原來3,160個減至2,563個,長者安居樂/長者單位亦會由857個單位減至607個;而為配合市民置業需求,第三期將加設750個資助出售房屋單位,料於2031年落成,是罕有的港島區資助出售房屋項目。

明華大廈重建平面圖

明華大廈第一期重建項目,分別設有2座30-31層高Y字型住宅大樓,標準樓層為每層18個出租住宅單位,空中花園分別設於第1座6樓及第2座7樓,單位間格分為1/2人,2/3人,3/4人及4/5人單位。 明華大廈重建平面圖2023 明華大廈重建平面圖2023 明華大廈自落實重建後,多次修訂,房協於2014年研究興建乙類屋邨,其後透露考慮提供資助出售房屋。 房協向東區區議會最新提交的文件顯示,為配合市場環境變化,建議就縮短重建時間,並新增資助出售房屋單位,擴大零售樓面面積等。 房協最新修訂,將擴大第二期重建範圍,由3座增至5座,可一併安置所有原邨居民,令整個計劃提前5年於2031年完成。

明華大廈重建平面圖: 項目一覽

房協亦會提供「租金援助計劃」,有需要的居民將可申請一半租金減免,計劃為期兩年,而計劃不設上限,符合資格的租援戶可於兩年後再次申請。 明華大廈重建平面圖 重建計畫預備3份發展方案,以保留該舊屋苑建築及文物價值等,構思中包括保存個別座數其中一幢建築原狀,或者以舊建築材料復古複製一幢新建築,方案亦提出於原址建立中央紀念公園等。 明華大廈原本分三期進行,新修訂是將第二期原本拆卸的H、I、J共三座,改為拆卸F、G、H、I、J共五座,擴大地盤面積後,可興建三座新公屋,提供2563個單位,雖較原計劃3160伙減少兩成,但足夠原區安置明華大廈所有住戶。 按房協現時統計,原區安置涉及需要2273個單位,意味有290個單位可供編配輪候公屋人士等用途。

明華大廈重建平面圖

筲箕灣明華大廈正進行重建工程,屬於第三期重建計劃的A至E座預計將於2028年開始重建,香港房屋協會將其中空置單位翻新用作過渡性房屋,提供合共約200個「暫租住屋」單位,於上月23日開放給輪候公屋3年或以上的2至4人家庭申請,並於本月6日截止。 房屋協會筲箕灣明華大廈第一期重建工程完成,提供966個出租單位,用作安置受第2期重建計劃影響的居民。 2010年,香港房屋協會為明華大廈其中7幢樓宇及戶外設施進行大規模的復修及翻新,並且建議以混合發展方式重新興建明華大廈,滲入長者屋的元素[2]。 重建計劃預備3份發展方案,以保留該舊屋苑建築及文物價值等,構思中包括保存個別座數其中一幢建築原狀,或者以舊建築材料復古複製一幢新建築,方案亦提出於原址建立中央紀念公園等。

明華大廈重建平面圖: 出租單位面積及編配標凖

我們的重建或復修目標是提供更合時宜的設備及配套,讓住戶享受舒適方便的居住環境,並盡用屋邨地皮的發展潛力。 房協大部分現存的出租屋邨都在60至70年代興建,經過歲月洗禮,大多已日漸老化,因而有復修的需要。 被譽為房協重點重建項目的明華大廈,佔地逾34萬平方呎,共13幢大廈,從1962年至1978年分批落成,屋苑以房協創辦人之一何明華會督( Bishop Ronald Owen Hall)的中文譯名命名,是房協轄下最大型的屋苑之一。 2018年5月23日,《蘋果日報》揭發重建地盤有分判商懷疑使用7.5噸未完成檢測的鋼筋,唯發現該批鋼筋強度不合格。

房協並計劃,在明華大廈鄰近港鐵筲箕灣站的地段,興建三幢資助出售房屋,提供750個單位,既回應市民置業需求,並可增加置業階梯的流動性,讓公屋居民選購後騰出單位,編配給其他有需要人士。 該項目內有資助成分的「長者安居樂」,則由原來分兩期落成合共857個單位,減為607個,全數於第三期落成。 房協稱,整個重建項目預計於2031年完工,較原定2036年縮短五年,公屋則於2026年全部落成。

明華大廈重建平面圖: 重建前的樓宇

按照修訂藍圖,項目合共可提供3,920個單位,較修訂前減少97伙,出租房屋和長者屋比例均會減少,但將加建750個資助出售房屋,成為較罕有的港島區資助出售房屋。 房協表示,考慮到居民意見及當前經濟環境,為調遷至第1期(重建)新單位的住戶提供4 年過渡性租金減免安排,由新租約生效日起計,住戶於首年將享有4成的租金減免,而減免幅度將按年遞減1成,即第5年才需繳付十足租金水平。 明華大廈重建平面圖2023 建於由筲箕灣阿公岩道沿南北向的一個地塊上,由十三座住宅大厦有秩序排列組成。

房協於五月下旬向第一批受重建影響住戶派發新租金資料,據房協文件顯示,平均面積約21平方米的小型單位(1-2人),月租達$3,024;中型單位(3-4人)月租則達$4,693元。 當區區議員林其東指,現時舊式明華大廈1-2人小型單位月租平均為$1,800至$1,900,最細的一人單位月租約$1,000。 林指,若新租金加上差餉,估計月租最少索價近$3,500元,比現時租金亦高逾兩倍。 另外,舊A座原本為低薪公務員而建,不過由於採用共用廚房及浴室的設計,結果有大量住戶申請調遷。

明華大廈重建平面圖: 項目信息

該項目需要進一步規劃,包括輕微放寬高度限制並重新調整樓面面積,以配合政府有關的政策,必須預留相當於住宅總樓面面積約百分之五以作福利設施。 房協部分的出租屋邨,例如深水埗上李屋、紅磡紅磡村、荃灣四季大廈、黃大仙啟德邨、北角健康村及觀塘的觀塘花園大廈已經重建,提供更多設計完善及備用配套設施的單位,為居民和社區帶來裨益。 筲箕灣阿公岩道明華大廈建於60年代,現正進行重建工程,其中有部分空置單位被翻新作為「暫租住屋」用途,首批推出逾100個單位,隨着陸續有家庭遷出,將會騰空更多單位用作「暫租住屋」,預計可合共提供約200個單位,受惠人數可達400人。

隨後,房協分別在2010年及2011年完成明華大廈及觀龍樓第二期的復修工程。 明華大廈重建平面圖 重建的第一步是為受影響的居民物色調遷地點,以原區或附近社區最為理想,現正著手開展的重建項目分別是位於筲箕灣的明華大廈、香港仔的漁光村及觀塘的觀塘花園大廈第二期。 第一期重建計劃包括拆除位於屋苑南端的三座現有九層高住宅大厦,即K,L及M座,以及興建兩座住宅大厦,其中900個單位將位于一個地庫/半地庫式停車場上拆遷後的空地。

明華大廈重建平面圖: 重建

申請人只有一次獲配單位的機會,如放棄該次機會或獲邀而沒有出席編配單位程序,其申請會被取消。 他批評租金升幅誇張,他指明華大廈的居民佔七成是長者,租金升幅驚人令他們難以負擔。 明華大廈重建平面圖 「他們退休了10多年,近年都是靠儲蓄過活,只能應付生活需要,而長者生活津貼也只得3千多元,拿了僅僅夠交租。」房協在回覆查詢時稱,現時明華大廈的長者人口約2400人,佔全邨人口約四成半。 測量師學會房屋政策小組主席陳昌傑指,樓價高企,資助出售房屋成市民置業首選,近期新居屋申請超額近50倍,反映需求殷切。

明華大廈重建平面圖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