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遣散費平均工資計算5大優勢2023!內含遣散費平均工資計算絕密資料.

Article hero image
遣散費平均工資計算

而在1990年6月8日前12個月平均月薪超過$15,000的非體力勞動僱員,其服務年資可追溯至1980年。 不過得留意,由於《僱傭條例》訂明,如終止僱傭合約的有關日期是在2003年10月1日或以後,僱員可得的遣散費/長期服務金的最高款額為$390,000。 遣散費的款額設有上限,如終止僱傭合約的有關日期在2003年10月1日或以後,遣散費的最高金額是 $390,000。 注意:強積金計劃的累算權益、一筆過按服務年資支付的酬金,或一筆過的職業退休金,可用作抵銷遣散費,但只限歸因於僱主供款部份。 僱員若被公司以裁員/停工理由而解僱的就可獲此筆賠償金。 僱員必須已經按連續性合約受僱不少於 24 個月,並因公司裁員被解僱、或合約期滿後不獲續約、或遭停工。

遣散費平均工資計算

如僱員希望追討遣散費,必須於被解僱 / 停工後 3 個月內,以書面形式向僱主發出「申索遣散費的通知」,而僱主須在收到通知後 2 個月內支付遣散費。 無論是哪種遣散費計算公式,遣散費計及的月薪均以22,500元的三分之二(即15,000元)為上限。 換言之,無論是月入40萬的高層或是月入4萬的中層員工,只要工作年資相同,遣散費也會相同。 若僱員受僱滿5年,僱員不可同時申索遣散費或長期服務金的補償,只能兩者選其一;但若受僱滿5年因裁員被解僱,僱主只需支付遣散費。 2022年6月,立法會通過《2022年僱傭及退休計劃法例(抵銷安排)(修訂)條例草案》,即取消強積金對沖安排。 不過,根據政府現方案,取消對沖真正落實生效,要到2025年,政府亦會向僱主提供一共為期25年的補貼。

遣散費平均工資計算: 工資

根據《僱傭條例》,現時遣散費/長期服務金的最高款額為390,000元。 遣散費平均工資計算 在取消強積金「對沖」後,遣散費/長期服務金的上限將維持不變。 * 若僱主在合約終止日或合約期限屆滿日之前不少於 7 天,以書面要求僱員續訂合約或以新合約重新聘用,而僱員不合理地拒絕該項要求,則僱員無權獲得遣散費。 而《僱傭條例》亦規定,僱主必須在收到僱員以書面發出申索遣散費的通知後的2個月內,向僱員支付遣散費。 遣散費平均工資計算2023 民國100年考取律師資格後,在臺灣、北京、上海、新加坡及香港從事法律實務工作,主要處理公司組織架構、勞僱關係及仲裁程序,執業以來經手超過百間上市、未上市公司之相關爭議。 訴訟方面擅長處理家事及繼承案件,自107年獨立創設喆律法律事務所迄今,已辦理超過500件上述類型案件,成功協助當事人爭取法律上應有的權益及保障。

  • 如僱員希望追討遣散費,必須於被解僱 / 停工後 3 個月內,以書面形式向僱主發出「申索遣散費的通知」,而僱主須在收到通知後 2 個月內支付遣散費。
  • 不過資遣費算法在2005年7月1日勞工退休金條例施行後,開始有了新、舊制的差異,算法也有所不同。
  • 此計算機程式所提供的資料,不應被應用在任何法律程序上,或被視為申索的證據。
  • 根據香港    只要僱員按連續性合約受僱不少於 24 個月,並因裁員而遭解僱,或在固定期限的合約期滿後,因裁員而不獲續約,又或是遭停工,就可以享有遣散費。
  • 而在1990年6月8日前12個月平均月薪超過$15,000的非體力勞動僱員,其服務年資可追溯至1980年。

資遣費英文為Severance Pay,是被資遣時的一筆救助金,但是不是所有失去工作的情況皆能拿資遣費。 律師這篇將與你分享資遣費算法與資遣費計算的內容,如果對「資遣費怎麼算」還有疑惑,可以參考文末的免費法律諮詢服務。 此外,如僱員的僱傭合約是以代通知金的方式終止,僱員可選擇以緊接有關代通知金計至該日為止的日期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計算。 強積金對沖機制容讓僱主以其就僱員的強積金供款(僱主部份)的額度及其累算權益,抵消其應對僱員支付的遣散費或長期服務金。 政治團體如街工,工黨,民協,工聯會等均爭取消強積金對沖機制,保障僱員權益,惟於2016年的香港工商界退休保障諮詢論壇受到多名工商界代表發言反對。 如果僱員是因裁員而遭解僱,就可獲得遣散費,但不可同時獲得長期服務金。

遣散費平均工資計算: 勞工法例線上諮詢

另外,資遣費發放依勞動基準法第78條規定雇主應該在終止勞動契約30日內發給勞工資遣費」,如果沒有依法定計算標準或期限發給,將處新臺幣30萬元以上150萬元以下罰鍰。 遣散費平均工資計算2023 所有(1)體力勞動僱員及 (2) 在 1990 年 6 月 8 日前 12 個月平均月薪不超過 HK$ 15,000 的非體力勞動僱員,可根據表一計算其可完全追溯的服務年資。 僱員按連續性合約受僱滿 5 年後,便會擁有長期服務金的資格。 僱員達到某些條件而離職時,即可獲得長期服務金,而這些條件比起遣散費更多、更容易達到。

遣散費平均工資計算

僱主最遲須於法定假日後的第一個發薪日支付假日薪酬給僱員。 僱員如要追討遣散費,須在解僱或被停工後3個月內,以書面形式向僱主發出申索遣散費的通知,而僱主必須在收到僱員以書面發出申索遣散費通知後的2個月內,支付遣散費。 如僱主未有發放,僱員可以書面通知書形式向僱主申索遺散費,僱主須於被通知後兩個月內向僱員支付遣散費。

遣散費平均工資計算: 長期服務金及遣散費是什麼?誰可獲得?

*《2021年僱傭(修訂)條例》於2022年1月1日生效。 遣散費平均工資計算2023 遇到非法資遣時,記得千萬不能簽離職單,可以取得雇主終止勞動契約的事實及理由及相關對自己有利的證據,對雇主提告,爭取權利。 勞基法第17條規定:「雇主開除員工的時候原則上都要付資遣費,例外像是重大違約的情形才可以不付資遣費。」勞工只要是非自願離職皆可以領資遣費,然而自願離職資遣費不可領。 「勞動基準法第2條第4款」指出:平均工資就是計算事由發生的當天前6個月內所得工資總額除以該期間的總日數所得金額。 遣散費平均工資計算 只要勞工在2005年7月1日後「改選新制」、「初次就業」、「離職再受僱」或是「受僱於2005年7月1日以後才指定適用勞基法的單位」,都適用新制資遣費。

  • 有關計算方法,可參閲「 僱傭條例簡明指南附錄一」(PDF) 。
  • 政治團體如街工,工黨,民協,工聯會等均爭取消強積金對沖機制,保障僱員權益,惟於2016年的香港工商界退休保障諮詢論壇受到多名工商界代表發言反對。
  • 根據《僱傭條例》(第57章),凡僱員根據連續性合約受僱不少於24個月,而遭僱主裁員[1][2][3]或停工[4][5],僱主即須儘快向僱員支付遣散費。
  • 僱員如要追討遣散費,須在解僱或被停工後3個月內,以書面形式向僱主發出申索遣散費的通知,而僱主必須在收到僱員以書面發出申索遣散費通知後的2個月內,支付遣散費。
  • 只要勞工在2005年7月1日後「改選新制」、「初次就業」、「離職再受僱」或是「受僱於2005年7月1日以後才指定適用勞基法的單位」,都適用新制資遣費。
  • 僱員必須已經按連續性合約受僱不少於 24 個月,並因公司裁員被解僱、或合約期滿後不獲續約、或遭停工。
  • 如僱員受僱不足12個月,則以該段較短期間計算(註二)。

另外,取消對沖安排不具追溯力,生效前的遣散費或長期服務金仍可被對沖。 年假薪酬的每日款額相等於僱員在以下「指明日期」前 12 個月內所賺取的每日平均工資。 如僱員的受僱期不足 12 個月,則以該段較短期間計算。 假日薪酬的每日款額相等於僱員在以下「指明日期」前 12 個月內所賺取的每日平均工資。 如僱員在緊接法定假日之前已按連續性合約受僱滿 3 個月,便可享有假日薪酬。

遣散費平均工資計算: 遣散費計算

如果僱員工作不足一年,會按比例計算,而日薪或件薪僱員,亦可以選擇以合約終止日期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來計算。 因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武漢肺炎疫情持續,多個行業受到衝擊,近日出現不同企業的裁員消息,當中包括香港航空、實惠、莎莎、皇悅酒店集團等等,不少打工仔被打爛飯碗。 遣散費平均工資計算 除了忙著找新工作,被解僱的打工仔亦要小心計算遣散費或長期服務金的款額,保障個人權益。 根據《僱傭條例》(第57章),凡僱員根據連續性合約受僱不少於24個月,而遭僱主裁員[1][2][3]或停工[4][5],僱主即須儘快向僱員支付遣散費。 本文與大家分享獲得公司裁員「遣散費」或「長期服務金」條件和計算,就算不幸被裁,都要計清楚你應得權益。

而由於僱員不能同時申索遣散費與長期服務金,以及其計算方費完全一致,香港一般會把長期服務金與遣散費混為一談。 遣散費(Severance Payment)是指公司因裁員等原因將員工解僱時,依法支付的補償金。 根據勞工處網頁,僱員按連續性合約受僱不少於24個月,並因裁員被解僱、合約期滿後不獲續約、或遭停工時,僱主必須付遣散費。 遣散費是指公司因裁員或停工等理由將員工解僱時,依據法例支付給員工的補償金。 根據香港    只要僱員按連續性合約受僱不少於 24 個月,並因裁員而遭解僱,或在固定期限的合約期滿後,因裁員而不獲續約,又或是遭停工,就可以享有遣散費。 有關計算方法,可參閲「 僱傭條例簡明指南附錄一」(PDF) 。

遣散費平均工資計算: 長期服務金 / 遣散費計算機

HK$20,000,即使其服務年資為 30 年,其「可完全追溯的服務年資」是「全部」(即 30 年)。 在 1990 年 6 月 8 日前 12 個月平均月薪超過 HK$15,000 的非體力勞動僱員,其服務年資可追溯至 1980 年。 強積金對沖機制,指的就是當僱主需要支付僱員的遣散費、或長期服務金時,可以使用強積金戶口的僱主供款累計權益來抵銷。 但根據勞基法第14條所述,如果有遇到雇主不合理對待,如不給薪或是實行暴力及重大侮辱等內容,勞工在提出相關證明後,可以沒有預告期離職,以及合法要求資遣費。 如沒有指定,年終酬金則為包括(問1)所述項目的一個月平均工資。 如果僱員按僱傭合約可享有的年假超過法例要求的標準,超出法例規定的年假部份,應視乎僱傭合約的安排及僱傭雙方的協議。

遣散費平均工資計算

勞基法第28條定有「積欠工資墊償基金」制度,當遇到公司倒閉、宣告破產而有積欠工資、退休金或資遣費情況時,可以先向勞保局申請由該基金先行墊付,再請勞保局向雇主追償。 遣散費平均工資計算2023 僱員損壞或遺失僱主的貨品或設備,每次只可按值扣除,以不超過港幣$300為限,此外,在這情況下扣除的工資總額,亦不得超過僱員在該工資期工資的四分一。 假設僱主A為僱員C 供的強積金值約70,000元,及後必須支付遣散費60,000元。 僱主A在支付遣散費後,可申請從僱員C的強積金戶口僱主供款中扣除60,000元,變相用強積金支付遣散費。

遣散費平均工資計算: 遣散費

遣散費/長期服務金的款額設有上限,如終止僱傭合約的有關日期在2003年10月1日或以後,遣散費/長期服務金的最高金額是 $390,000。 遣散費平均工資計算2023 則遣散費或長期服務金可與上述的款項抵銷,但須與遣散費或長期服務金的服務年資有關的款額為限。 注意:在進行上述的款項抵銷時,僱主必須遵守《僱傭條例》就支付遣散費或長期服務金的時限及規定。 所有體力勞動僱員及在1990年6月8日前12個月,平均月薪不超過$15,000的非體力勞動僱員,如終止僱傭合約的有關日期是在2004年10月1日或以後,可追溯全部的服務年資。 據《僱傭條例》「簡明指南」第十一章指,「月薪僱員」和「日薪及件薪僱員」的遣散費及長期服務金計算方法並不相同,下文將根據不同情況講解相關計算方式。

本計算機程式是基於《僱傭條例》下法定權益的相關條文、使用者輸入的資料,及一些假設狀況作運算,計算結果只供初步參考。 精確的法定僱傭權益計算,需要考慮僱傭合約內的條款以及個別個案的實際情況,而這些因素會因應個別個案而有所不同,故此可能未完全反映在此計算機程式的計算之內。 勞工處對於因這些資料內容或因使用這些資料所引致的任何損失,一概不負任何責任。 此計算機程式所提供的資料,不應被應用在任何法律程序上,或被視為申索的證據。 勞動基準法資遣費不是每個情況被資遣皆能領,文末我們將分享具體可領的情況。

遣散費平均工資計算: 【遣散費】疫情衝擊本港企業陸續裁員 遣散費及長期服務金如何計算?

根據勞動基準法第54條規定:「只有年滿65歲及有身心障礙而不適工作時,雇主才能強制退休」。 但要是你符合這2點,且被雇主要求強制退休時,這時就是依照退休辦理,而不是資遣。 不過資遣費算法在2005年7月1日勞工退休金條例施行後,開始有了新、舊制的差異,算法也有所不同。 同樣地,日薪或件薪出糧的僱員,他們的遣散費或長期服務金的款額上限亦是$22,500的三分之二,即$15,000。 若僱員有權獲得遣散費或長期服務金,如有參加公積金或強積金供款,則僱主有權在遣散費或長期服務金內扣除公積金或強積金中僱主供款的部份。

遣散費平均工資計算

如僱員按 連續性合約 受僱不少於5年,又不是因裁員而被解僱,可申索長期服務金。 詳見「 在終止僱傭合約的時候,僱員是否可獲發長期服務金?金額應如何計算?」。 注意,僱員在同一時間,只可享有遣散費或長期服務金其中一項。

遣散費平均工資計算: 遣散費/長期服務金的計算公式:

僱員如果超過一個月仍未獲發所有到期的工資,可當其僱傭合約已被僱主終止。 在這情況下,僱主須向該僱員支付解僱代通知金,以及其他法定及合約福利。 陳先生被解僱或辭職的日期是 2002 年 10 月 1 日,被解僱或之前的月薪是 HK$15,000,即使其服務年資為 43 年,其「可完全追溯的服務年資」為 41 年。 計算時,須採用僱員在《2007年僱傭(修訂)條例》訂明的「指明日期」前12個月(註一)內所賺取的每日(或每月)平均工資,作為有關法定權益的計算基礎。 如僱員受僱不足12個月,則以該段較短期間計算(註二)。 ** 若僱主在合約期滿之前不少於 7 天,以書面要求僱員續約或以新合約重新聘用,而僱員不合理地拒絕該項要求,則僱員無權獲得長期服務金。

遣散費平均工資計算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