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諮詢人被追數9大優勢2023!(持續更新).

Article hero image
諮詢人被追數

不過,若財務公司聯絡諮詢人是為了追收借款人債務,或作出不斷滋擾或恐嚇的行為,便違反香港收集個人資料條例,受影響人士可向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作出投訴。 現行社會上有一些服務不同對象及問題性質的臨時宿舍,一般都需要社工或社會福利機構轉介。 明愛向晴軒是比較特別的一間,因為向晴軒同時亦提供債務輔導服務,或多或少會對求助人的債務處境有一些幫助,當然,如涉及到非法借貸或大耳窿問題,一般的債務輔導是無能為力的。

數月前,一名僱主黃先生(化名)就因為其傭工拖還欠款,連日遭財務公司職員電話轟炸,對方要求僱主代傭工還款,稍後有人多次到黃的寓所地下按鐘,要求上門尋人,幸被住宅保安阻止。 假如你真的沒有能力還債,討價還價亦失敗,再受不了非法追債的壓力,走投無路,最後只能選擇避債,那麼,請務必通知會牽連的人,比如你的諮詢人、家人、朋友等,讓他們有心理準備,也提醒他們尋求戒賭機構的協助。 現在一般的保安管理公司的服務已很專業,尤其是一些大型的保安公司或為大型屋苑提供保安的公司,但就算是小型的保安公司,亦已有專業的指引去防止住客受到滋擾。 諮詢人被追數 本人在工作上曾接觸過大型屋苑的保安人員已至極小型(獨立大廈,一梯兩伙,只有4個顧員)的保安公司,他們不約而同地都告訴過我在工作上如何應付收債滋擾的事件,都是很專業及成功的例子,亦是他們經常面對的工作。 另一類不受監管的借貸和收債行為就是在澳門賭場所發生的疊碼借貸行為,雖屬於大耳窿式借貸,亦常引至不法的收債,甚至非法禁錮,但因借貸行為基本發生在澳門,在香港法律下就更難介入。 另一方面,欠債人(或尤其是其家人) ,對這些非法收債活動沒有多少經驗和了解,會感到無限的壓力,甚至感到絕望而以死逃避問題,這是我們經常在報章看到的事情。

諮詢人被追數: 議員促修例加強保障

有還款的誠意,又有具體還款計劃,亦可以在懇求上提出先前借貸人已在此單借貸上得了不少利益,往往這些都是成功討價還價的因素。 另外一提的是,假如你是打算討價還價及還款,請盡量不要讓收債人在電話上找不到你,因為他們若與當事人失去聯絡,他們的行動就會升級,又或者開始轉移目標去滋擾你的家人、朋友或諮詢人等,亦因牽涉到他們更多的追數工作投入,在討價還價時就會更加困難。 「財務公司點可以要求諮詢人代為還錢!」立法會保安事務委員會主席葉國謙認為,諮詢人無辜被滋擾,問題嚴重,促政府修例加強監管及保障諮詢人。 另外,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發言人認為,財務公司對債務諮詢人資料使用,不應超出諮詢人的合理預期,而由二○一一年至今年七月,公署收到因追收債項而侵犯個人私隱的投訴,有一百三十七宗。

立法會議員謝偉俊就此向政府質詢,財經事務及庫務局書面回覆指,個人資料私隱員公署未接到該名事主查詢及投訴 ,惟今年7月至9月間收到3宗類同的查詢,並於上月收到1宗投訴,正在跟進。 按《放債營運守則》,諮詢人不用替貸款人還款,僅向貸款公司提供貸款人資料。 律師黃國桐說:「諮詢人唔知情,無簽名,法律上責任係零,係財仔(財務公司)搞多個名堂,目的係索取更多債仔親友資料,方便日後追數。」財務界人士透露,借貸人「走數」,財務公司便聯絡諮詢人查詢借貸人去向,由他們向借貸人施加壓力,令借貸人還款。 一般人早前聽到這種職業, 馬上即時會聯想到九十年代港產片入面, 左青龍右白虎紋身,好勇鬥狠的大隻佬。 法律慢慢開始收緊, 一般持牌公司,三個月内找不到客戶,便會提交出收數, 收數會有兩個月時間, 一般5個月都未能追討的話就會清點當bad debt 。

諮詢人被追數: 非法收債公司或團體的一般結構及工作方法

居所的保安管理是24小時的服務,與警方的 demand driven(按要求提供)是不同的,你要動員保安公司的服務非常容易,他們除了有不錯的專業能力外,他們求助警力的效率亦是很高的,這畢竟是他們的專業。 以上第一類是受法律保障的,第三類是法律所禁止的,是可以動員警力尋求保護的,但最大的問題是發生在第二類別,因為第二類的滋擾行為是一個灰色地帶,很難確切定義為合法行為(一類) 或非法行為(三類) 。 所以在動員警力上往往十分困難,亦即在警方心目中要平衡發債人的收債權利與債務人不受過份滋擾及危害。 (1) 是一些比較正規或合法的收債公司(背後的委托人是合法的發債人如銀行或財務公司) 而其前線收債人員的收債手法出現非法的情況。 諮詢人被追數 (2) 發債人本來就是合法但不太正規的放債公司而主要以類似黑社會或大耳窿的手法來追債。

諮詢人被追數

近年財務公司生意興隆,客似雲來,難免出現「走數」的情況,因此衍生出種種收數亂象,不僅令人不勝其煩,而且往往禍及無辜。 財務公司良莠不齊,收數無王管,一方面暴露當局監管不足,另一方面亦顯示法例存在漏洞。 香港持牌放債人公會(LMLA)於1999年成立,是屬於自發性組織,沒有法定地位。

諮詢人被追數: 附錄(一) 投訴正規放債公司的非法追數滋擾

但每半/一年都會重新再檢視欠債人的案件, 看看有沒有最新資料, 但就沒有真係完全close曬之說。 應付收數公司​對大衆來說,在腦海裏收數公司的形象就是掛豬頭和在走廊墻上潑紅油。 雖然合法的收數公司已經不會再使用這些電影情節的財仔收數做法,但是他們其中的一些行為依然會令人感到困擾。 如果你有無法繳付賬單或者欠債不還,那麽任何人都可能就是收數公司的對象,因為無論是銀行,信用卡公司或財務機構,都有權根據你所簽署的貸款文件來透過合法途徑追討款項。 按法例,如財務公司需要聯絡諮詢人,以確定借款人或擔保人行蹤,應委派本身員工,在不造成滋擾的情況下與諮詢人聯絡。 同時財務公司不應將諮詢人或第三者(借款人或擔保人除外)的資料交給收數公司,而且收數公司不應向借款人及其擔保人以外的其他人士追討欠債,包括有關人士的諮詢人、家人或朋友。

最後,我還是建議大家管好自己的財富,將來退休、有病時要花很多錢,基本上借錢時應花在可以增值的東西如房地產,借了錢於賭博上是最差的行為,輸了以後還要還債,更禍及家人。

諮詢人被追數: 非法追數滋擾的處理

(3) 發債人本來就是非法發債(即俗稱大耳窿活動) 亦存在黑社會成員的活動。 「財務公司點可以要求諮詢人代為還錢!」立法會保安事務委員會主席葉國謙認為,諮詢人無辜被滋擾,問題十分嚴重,促政府修例加強監管及保障諮詢人。 其實道理很簡單,非法的收債手段不外乎威嚇或真正使用武力及破壞行為,而在社會上合法的武力保護來源就只能來自警方,所以能夠動員警力是首要的考慮。 另一位朋友的家人欠下近千萬港元的債,奇怪的是家人沒有收到這類滋擾的電話或短訊,相當平靜,原因相信是數目太大,追數公司知道收回的機會不大,很多人一生也未必會賺上1千萬元或沒有1千萬元閒錢,他們也不花時間去追。

諮詢人被追數

律師黃國桐表示:「諮詢人唔知情,無簽名,法律上責任係零,係財仔(財務公司)搞多個名堂,目的係索取更多債仔親友資料,以便日後追數。」財務界人士透露,借貸人「走數」,財務公司便聯絡諮詢人查詢借貸人去向,由他們向借貸人施加壓力,令借貸人還款。 現時港府對銀行及財務公司採取兩套不同的監管制度,前者由金管局根據《銀行營運守則》監管,嚴厲規定不得採取騷擾性或不正當的收數手段;後者則不受金管局規管,只須遵守較寬鬆的《放債人條例》。 部分財務公司就是利用這種灰色地帶,不擇手段,諮詢人即使受到滋擾及恐嚇,也難舉證追究責任,可以說是投訴無門。 作為欠債人的諮詢人或家人朋友,如知道欠債人已潜逃避債,一方面請積極尋求戒賭輔導中心的協助和盡量利用及動員本文前面提到的社會資源的保護。 諮詢人被追數 另一方面,主動向警方申報失綜人口,把報案記錄的副本貼在門外或有收債人出現時給他一張,清楚表明當事人不知去向,及清楚自己是沒有責任為當事人還款的,這樣,過一段時間,滋擾者便會知難而退。 再者,主動通知居住單位附近的鄰居將會發生的可能滋擾及原因,會讓自己在事情真的發生時減低心理壓力,更冷靜處理及得到鄰居的手望相助。

諮詢人被追數: 借錢諮詢人 需要還錢嗎? 有法律責任嗎?

於是部分借貸人未得到同意就將親友列為諮詢人,將住址、電話號碼以及任職公司等個人資料統統畀晒財務公司。 一旦債仔走佬咯喎,財務公司有理冇理先搵諮詢人,上門恐嚇又有,以電話騷擾又有,令人不勝其煩。 一直有人混淆諮詢人與擔保人角色,其實只有後者有法律責任為借款人還錢。 諮詢人的作用,是在借款人未有如期還款的情況下,令財務公司可聯絡諮詢人了解情況或查詢借款人行蹤,諮詢人在法律上或道義上均沒責任為借款人清還債務。 今年上半年,警方接獲五千一百多宗舉報,涉及因收債活動而被滋擾恐嚇,甚至縱火、禁錮等;當中亦有刑事毀壞,如潑漆及用膠水注入門鎖。

諮詢人被追數

但總體來說,他們都是利益掛帥的,沒有首腦的命令,他們不會做出很嚴重的行為,成功機會太低的收債,他們亦會慢慢小花功夫,數目太少的債務亦然。 但面對很易欺負的對象,他們亦會盡量找機會尋找不用交數給公司的額外利益。 一間直接受政府資助/撥款的賭博輔導中心,因要向政府直接負責,往往在工作上要嚴守一些工作守則。 但民辦的一些戒賭團體則在工作上比較自由,尤其是賭博過來人主辦的團體,都對應付大耳窿或非法收債有一定的實務經驗,是一般社工或輔導員所沒有的,我亦聽過有不少過案,這些團體的工作人員會陪伴及協助欠債人與大耳窿或財務公司“講數”(討價還價)。 面對非法收數滋擾是相當困難的事情,基本的原因是負責的收數公司或人員心目中的工作態度是不太受法律所管束的,但另一方面,作為當事人(欠債人或其家人) ,卻受制於合法的行為(假如當事人為黑社會人士,則作別論) 。 一般的情況是 你在明,他們在暗,瓷器踫缸瓦,你和你的家人總是會覺得你是瓷器,他們是缸瓦,爛命一條,是不可以硬碰的。

諮詢人被追數: 非法追數滋擾性質分類

當事人所受的惶恐和壓力之大,是置身事外者(如社工或輔導員) 所難以體會的。 數月前,一名僱主黃先生(化名)就因其傭工拖還欠款,連日遭財務公司職員電話轟炸,對方要求僱主代傭工還款,稍後有人多次到黃的寓所地下按鐘,要求上門尋人,幸被住宅保安阻止。 法理上,收數公司不得試圖向債務人或擔保人以外的任何人追收債務;同時也不能以侮辱,騷擾債務人,家屬或者其他人的手段來追討債務。 如面對合法之放債公司所委托之合法收債公司而你懷疑收債人員以非法手段收債或過份滋擾,以下是處理的方法。 另一方面,透過綜合家庭服務中心,求助者亦可要求協助臨時居住的安排,社工會助你聯絡各機構的臨時宿舍,暫住一段時間,以保障人身安全。 在2014年,持牌放債人有1309名,但至今年八月,持牌放債人已達2106名,四年間,持牌人增加約六成。

亦有人懷疑畀同事當諮詢人,惹來財務公司登門恐嚇,甚至喺屋企大門寫紅字追債。 最離譜嘅係,有僱主因為外傭做咗同鄉嘅諮詢人,而不斷受到電話滋擾,真係無妄之災。 注意:據政府資料,欲舉報財務公司的不當行為,可向香港警務處牌照課放債人牌照組及公司註冊處放債人註冊辦事處投訴。 香港現行有牌照及法例規管發債人(銀行和財務公司) ,然而並未有要求收債人公司或人員領有牌照或受相關法例監管。 警方發言人指,關注及跟進收債活動,由一○年截至本年七月,一名持牌放債人因涉嫌與一宗中介公司不良經營手法的刑事舉報有關,不獲牌照法庭辦批准續牌。

諮詢人被追數: 擔保人

她又指市場上借貸生意蓬勃,加上流行的網上借貸鼓吹消費,造成放債人牌照急增,政府應更直接監管,以防止衍生社會問題。 所以,當欠債人受到滋擾而尋求警力保護或協助時,警方或警察前線人員心中都是受以上的平衡權力分界線所影響而不太願意介入,尤其是這可能牽涉民事紏紛的範圍,就更在警權的限制上不宜介入。 諮詢人被追數 愈來愈多財務公司要求客戶填寫「諮詢人」資料,按照香港持牌放債人公會執行法則,此舉必須先得到諮詢人同意,但很多財務公司根本沒有按章辦事,很多市民在不知情下成為諮詢人,一旦借貸人走數,諮詢人便成為替罪羔羊,受到沒完沒了的滋擾,連家人及所任職的公司也被拖累。 有外傭為同鄉當諮詢人後,同鄉沒還錢,僱主不斷接獲電話滋擾;有人因親戚向財務公司借錢後不知所終,連累任職公司每天收到十多個追債電話,煩不勝煩。 其實,諮詢人一不知情,二沒簽名,根本毋須負任何法律責任,財務公司向諮詢人追數,既不合情亦不合法。

諮詢人被追數

財務公司追債好正常,問題係,根據現行《放債營運守則》,諮詢人只係向貸款公司提供貸款人資料,根本冇義務幫貸款人還款。 正如有法律界人士話齋,諮詢人唔知情,無簽名,法律上責任係零,係財仔搞多個名堂,目的係索取更多債仔親友資料,以便日後追數。 若大家向財務公司申請私人貸款,財務公司一般會對借款人的信貸報告、 工作進行審批,有機會因應情況要求借款人填寫諮詢人資料,涉及姓名、電話、職業及住址。 朋友不勝滋擾,冤有頭債有主,追數公司應追當事人而不是狂打電話或狂發短訊滋擾其家人。 我建議朋友找出欠債財務機構或銀行的名稱,跟著向監管當局報告它們聘用追數公司的違法行為,而銀行方面較易處理,因為金管局對銀行有嚴格的監管。

諮詢人被追數: 諮詢人變替罪羊 監管不足生亂象

求助於區議員、立法會議員辦事處或政黨,參考立法會的動議辯論記錄,有不少議員在實務上是經常接到收債滋擾相關求助個案的,他們也會積極協助。 找政黨或議員辦事處的好處是他們比較明白政府的運作,對所屬地區或政府更高層次的資源更清楚,尤其是與警方有一定的聯絡,在動員警力協助及其他政府及社會資源的效率都比一般市民為高。 試想一想,一個區議員或立法會議員和你一起去報案與一個一般市民自己報案受到的重視程度是不一樣的,與其他政府或社福機構接觸時的效率亦有非常明顯的分別,求助議員辦事處最大的好處可能是在動員警力協助上會更有效率及更受到關注。 諮詢人被追數2023 近年財務公司生意做到通街通巷,借錢易過借火,打個電話即時搞掂,結果自然出現唔少走數嘅個案。

諮詢人被追數

本港持牌銀行、有限制牌照銀行及接受存款公司受金管局監管,該局發言人表示,有關機構須遵守《銀行營運守則》,不得採取騷擾性或不正當的收數手段。 至於不提供存款服務的財務公司,據《放債人條例》,受警方所發的放債人牌照監管。 警方發言人指,關注及跟進收債活動,由一○年截至本年七月,一名持牌放債人因涉嫌與一宗中介公司不良經營手法的刊事舉報有關,最後不獲牌照。 按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資料,財務公司透過借款人收集諮詢人的個人資料時,並沒有法律責任通知諮詢人或先取得同意。

諮詢人被追數: 市民無辜成諮詢人被47間財仔追債 私隱署接3同類查詢1投訴

淨係今年上半年,警方就接到五千幾宗涉及財務公司滋擾恐嚇嘅舉報,平均每日超過七宗。 消委會今年頭七個月接獲涉及個人貸款嘅投訴,亦較舊年同期增加超過三成。 原來,唔少財務公司批核貸款嗰陣,要求借貸人提供諮詢人資料,但係就好少查證諮詢人係咪自願。

諮詢人被追數

提供諮詢人資料,是不少財務公司批出貸款要求,但鮮有查證諮詢人是否自願,很多人不知情下成為諮詢人。 諮詢人被追數2023 直至借貸人「走數」,部分財務公司無視諮詢人毋須負上法律責任,以種種手段滋擾諮詢人及家屬,甚至其任職公司。 警方今年上半年接獲五千多宗舉報,換言之,每日有逾七宗涉及因收債活動而被滋擾恐嚇,無辜市民隨時身受其害。 提供諮詢人資料,是不少財務公司批出貸款要求,但鮮有查證諮詢人是否自願,很多人在不知情下成為諮詢人。

諮詢人被追數: 無簽名 法律責任係零

事實上,財務公司亂象叢生,追數手法無奇不有,諮詢人被滋擾只是冰山一角。 二○一○年至今,警方共接獲四萬多宗舉報,涉及因收債活動而被滋擾恐嚇,包括縱火、刑事毀壞、禁錮等等;而消委會今年一至七月亦接獲五十三宗涉及個人貸款的投訴,較去年同期激增逾三成。 財務公司普遍以免入息審查,免抵押,即日借到錢為招徠,部分不良業者與所謂中介公司狼狽為奸,向借貸人收取昂貴的手續費、介紹費、擔保費等等,巧立名目,刳脂剔膏,實際利率遠遠超出法例規定,不是高利貸,勝似高利貸。 非法收債往往牽涉過高的利息,在實務上,其實利息往往都可以討價還價地減免的,甚至還款的時間安排亦是很有彈性的,只要你以一個無助及懇求的態度,不厭其煩地討價還價,往往都能爭取得一定的減免及在還款期上的舒緩。 主要的方法是令對方充份感覺和相信你是沒有辦法,亦再沒有後備的資源(親戚朋友的借貸)。

  • 消委會今年頭七個月接獲涉及個人貸款嘅投訴,亦較舊年同期增加超過三成。
  • 有外傭為同鄉當諮詢人後,同鄉沒還錢,僱主不斷接獲電話滋擾;有人因親戚向財務公司借錢後不知所終,連累任職公司每天收到十多個追債電話,煩不勝煩。
  • 警方在今年上半年接獲五千多宗舉報,換言之,每日有逾七宗涉及因收債活動而被滋擾恐嚇,無辜市民隨時身受其害。
  • 應付收數公司​對大衆來說,在腦海裏收數公司的形象就是掛豬頭和在走廊墻上潑紅油。
  • 所以,當欠債人受到滋擾而尋求警力保護或協助時,警方或警察前線人員心中都是受以上的平衡權力分界線所影響而不太願意介入,尤其是這可能牽涉民事紏紛的範圍,就更在警權的限制上不宜介入。

另外,在今年一至七月,消委會接獲涉及個人貸款的投訴有五十三宗,較去年同期四十宗增加逾三成。 此外,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證監會)已向持牌法團(包括從事證券交易、期貨合約交易、提供證券保證金融資及資產管理等法團),發出有關追討債務手法的指引。 指引訂明,在追收債務的過程中,不應導致有關人士、其家人或其他人士受到公開的侮辱或騷擾,例如不應在其住所的牆壁張貼欠債通告,以及不應使用暴力或採取任何恐嚇或非法手段。

諮詢人被追數: 附錄(一) 投訴正規放債公司的非法追數滋擾

相反,追回萬多至10多萬元的債的機會相當大,追數公司便花盡氣力甚至是作違法的行為去追,因為他們可以分回部分的款項。 朋友的家人欠了萬多港元的債,被收數公司追數,又到當時人申報的地址「探訪」,之後貼字條,打數十個電話滋擾當事人的家人,家人已報警。 違法的地方是不停利用數十次電話及數十個短訊來向家人追數,語調接近恐嚇,如和你「玩到底」等。 家人沒有欠債,亦從來沒有給他們其通訊方法,電話號碼是私隱,不可以胡亂用作未經許可的用途。 諮詢人被追數 呢,有間公司一周內每日收到十幾個追數電話,原來有職員嘅親戚向財務公司借咗錢,而佢本人仲懵然不知,結果連累埋自己嘅公司受到池魚之殃。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