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荔枝窩行山2023懶人包!(持續更新).

Article hero image
荔枝窩行山

或可於大空地的小瀛學校的右方,沿小徑走出海邊,遠眺吉澳海一帶後折返﹝前走往鎖羅盆﹞。 離開鳳坑,沿山徑上樓級,登上一個小山崗,之後再落山,沿海而走,行到雞谷樹下村,沿村路出去,接上馬路,那裏又有一間士多。 鹿頸有兩間茶座,如果不用「醫肚」,就可以排隊搭56K小巴出粉嶺港鐵站。 沿公廁旁的山路上斜,經過荔枝窩村的外圍,上到那棵「通心」的百年秋楓樹,但大家不要攀爬進去,只可遠觀。 沿住鋪好木板的山徑,行到在二戰時差點被日軍砍掉的五指樟,之後落樓級,在路口轉右,往分水凹方向行。 在三椏涌這兩間士多午膳後,繼續往荔枝窩方向行,沿路指示清楚,路面皆是石屎村路,先上一個大約40米高的山坳,之後徐徐向下,伴河邊路而走。

  • 荔枝窩是本地鄉郊活化的成功例子,村民與義工的復修工作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可,並於由修復村屋改建成的荔枝窩文化館展出成果。
  • 那裡士多還可代客召船往西貢黃石或者馬料水碼頭;或步行5.5公里(約2小時)往烏蛟騰,坐小巴或的士返市區。
  • 在這些岩石中,曾找到一些植物和樹幹的化石,證明這些是早白堊紀的岩石,即距今一百多萬年前形成。
  • 從大學站步行去馬料水碼頭乘船,還可以沿古道徒步前往。
  • 沿着碼頭旁的海岸線走,只消五分鐘,你便會開始看見大型的褶皺橫穿多層岩石,令其扭曲變型。

荔枝窩村有數間小店出售飲料、小吃和粉麵、粥及炒飯等。 小店只在週末和公眾假期營業,登上渡輪前,建議你準備充足的飲用水和食物。 就在黃昏中「無聊」的回到「地頭」打卡,然後才坐巴士離開,原來巴士竟然脫班了,兩班之間隔了55分鐘。。。

荔枝窩行山: 荔枝窩海灘

沿海邊山路行,有些位置會有粗繩,讓行山人士扶手;路上會見到地質公園的遊覽的守則及長凳,放眼望出去的是三椏灣的海景。 臨近三椏村,路面變得美輪美奐,相信是近期維修過,之後接上石屎村路,行到一個十字路口,直行續往荔枝窩,左轉則可到今程第一間士多福利茶室。 三椏村距離荔枝窩村約四十分鐘步程,如果從烏蛟騰步行至荔枝窩邊便會經過此景點。 三椏灣的奇特地質也吸引不少人前往,例如海邊的暗紅色岩石、紅樹林間木棧道。 如要徒步前往荔枝窩,可由烏蛟騰走經三椏村到達;或取道烏蛟騰郊遊徑再經分水凹下降;也可選擇以鹿頸作起點,走經谷埔及分水凹前往。 此外,村落附近亦建有碼頭,假日亦有渡輪服務接載遊人往返荔枝窩及馬料水。

轉入荔枝窩的泥灘後,可眺望對面的老虎石頂,大片茂密的紅樹林於灘邊生長。 登上左方的景觀台,背山靠海的荔枝窩村及紅樹林全景盡入眼簾。 返回主徑,經過左方往蛤塘的路口後向右走往荔枝窩村。 荔枝窩位於新界東北,面向印洲塘海岸公園和吉澳海,是一條歷史悠久的客家圍村。 除可觀賞著名的百花魚藤及空心樹外,更可瞭解鄉村的歷史及建築。 在宋伯士多的路口轉左,沿海邊的村徑行去鳳坑村,欣賞沙頭角海的景色,遠眺對面的深圳。

荔枝窩行山: 荔枝窩一日遊|船期+交通

荔枝窩背山面水,由於昔日海盜猖獗,故村民於村前興建十多門大炮以作防禦,如今廣場前仍立著兩尊大炮。 荔枝窩的客家村落保存完好,當中九橫三直的排列、屋內左廁右廚的設計及其風水佈局等,都深受文化影響。 此外,荔枝窩亦提供了重要的生境,共錄得八個品種的真紅樹及全港覆蓋最廣的日本大葉藻床;而銀葉樹林、白花魚藤及空心樹都是極富特色的物種。 故此,荔枝窩是一個具傳統、文化、歷史及生態研究價值的地點。 沿著村裡的小溪一直走,就能到達淡水濕地區,這裡是香港面積最大、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原生態地區之一。

荔枝窩行山

這條行山路線全長15公里,對新手而言屬於長線,但也是新手可以嘗試的長途路線。 一來全程上山不多,只有荔枝窩往谷埔一段較辛苦,二來沿路多補給點,萬一不夠水都有地方買,三來體能不足的話可以在荔枝窩搭船走。 上下兩路皆可達三椏村,上路要上落山,較辛苦,而下路就緩緩向下為主,較輕鬆,所以今次路線就行右邊取下路。 這段路樹蔭多,十分舒服,經過上苗田及下苗田兩條荒廢村落。 路上需要橫過石澗,但澗道不闊,又多踏腳石,只要小心翼翼就過得到,難度不高。

荔枝窩行山: 大埔烏蛟騰|紅樹林打卡

搭小巴的話可以在祠心路路口落車,行到烏蛟騰路盡頭,而巴士的總站就在烏蛟騰路的盡頭。 下車後,可以在印洲塘郊遊徑的涼亭整理行裝,例如搽防曬及開行山杖。 之後,就沿涼亭後的山路落斜,過橋後在分岔路轉左,往三椏村方向進發。 荔枝窩特別地區內有客家人文化遺產:荔枝窩客家村民種植之風水林,主要樹種有榕樹品種[9][10][11]。 遊客可乘搭港鐵東鐵綫到大學站,從B 出口步行15 分鐘至馬料水三號梯台乘搭街渡渡輪服務前往荔枝窩,航程約為1小時30分。 客家村的正門被風水牆包圍,昔日的村民根據風水格局和大自然共存的理念,在村的兩側種植了茂密的風水林,希望帶來好運與財富。

鶴山寺(觀音廟)、協天宮(關帝廟)和1920年代成立的小瀛學校建於廣場前方,廣場左側是小瀛故事館,對面則有涼亭和古砲。 水上巴士在中午12時45分離開鴨洲,下午1時正抵達荔枝窩。 水上巴士之後會在下午3時由吉澳開出,3時20分抵荔枝窩,10分鐘上落客後於3時30分離開。

荔枝窩行山: 大埔烏蛟騰|留意回程周日下午3:30有船

直去 荔枝窩 ,幸好有帶行山必備小食 — 荔枝窩行山2023 燒賣。 會見到一些木柱或石柱建築,好靚好得意好特別,一般行山徑好少見到。 沿途會見到唔少紅葉,大埔烏蛟騰的紅葉今年已經開始變紅,快啲同小朋友去影相啦!

  • 復耕後的農地現在可種出有機稻米、薑黃、冬瓜和洛神花等農作物。
  • 在三椏涌這兩間士多午膳後,繼續往荔枝窩方向行,沿路指示清楚,路面皆是石屎村路,先上一個大約40米高的山坳,之後徐徐向下,伴河邊路而走。
  • 據1955年的紀錄,該村共有村民445名[1],全盛時期人口更達千人。
  • 這段路全程落斜或落樓級,都相當考腳力,直至落到谷埔老圍公廁。
  • 由2023年3月28日- 4月25日逢星期二開團,每次名額只限12人。

荔枝窩村成為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的一部分後,猶如重獲新生,現在更是遠足和生態遊的熱門勝地。 農夫們紛紛回來復耕畜牧,有些老房子則被改造成商店和訪客中心。 在週末或公眾假期,鄉村小店和數個臨時小攤子更會提供各種客家菜,例如鹹雞、紅燒豬肉、蘿蔔絲煎蛋、餃子和雞粥等。 自17世紀便已有人定居;附近村落為小灘、蛤塘村(沙頭角范氏客家村落)、梅子林(曾氏村落)。 因應水上巴士的服務,行山人士很難同一日去盡荔枝窩、吉澳及鴨洲3個地方。 船公司建議3條遊覽路線,首先是10時半於荔枝窩下船,有約5小時遊覽附近的村落,例如三椏村、梅子林及蛤塘,到下午3時20分上船回程。

荔枝窩行山: 荔枝窩有農墟 每月第一個禮拜六有市集

不少路段在去年聖誕AYP考核時走過,可惜相機幾近沒電,加上到荔枝莊時開始入黑,現再重遊,把深涌的草原和荔枝莊的地質公園風光盡情的「攝、攝、攝」。 荔枝窩行山 沿荔枝窩自然步道前行,途中看到擁有粗大根部的銀葉樹的古老樹林,欣賞百花魚藤的游龍飛舞,如回歸原野。 荔枝窩行山2023 過橋後來到協天宮前的大空地,可經正門進入村內參觀或在附近作補給,但多數只在假日營業。

突然山路走出叢林,景色豁然開朗,目前的是荔枝窩灣。 荔枝窩村的原居民在 2013 年與港大嘉道理研究所、香港鄉郊基金、綠田園基金及長春社,開展「永續荔枝窩」計劃。 荔枝窩行山2023 於70年代的移民潮中,荔枝窩村不少人都離開了往英國去,留下不少破房子、廢農田。 「永續荔枝窩」計劃目的要讓古村重新興旺,宜居宜耕,令小社區重生。

荔枝窩行山: 路線3. 村落深度遊

在吉澳停留10分鐘上落客後,水上巴士就會出發去鴨洲,11時25分到達鴨洲。 水上巴士會在鴨洲停留80分鐘,讓乘客有足夠時間環島行一周。 荔枝窩行山 荔枝窩是112 種淡水生物的家園,亦是許多鳥類、蝴蝶、蜻蜓和爬行動物的重要生態棲息地,包括瀕臨絕種的黃胸鵐和稀有​​的燕鳳蝶。 客家村的正門被風水牆包圍,昔日的村民根據風水格局和大自然共存的理念,在村的兩側種植了茂密的風水林,希望為村民帶來好運與財富。 半月形風水林是過百種植物的家,村內有不少百年古樹,包括樹身有逾十個空心洞、被譽為「空心樹王」的秋楓樹,「五指樟」,以及「絞殺榕」。 深涌同有一村,但屋子分佈較廣,村前有幾大片草地及水塘,原為濕地,更見香港鬥魚出沒。

荔枝窩行山

他希望能重現祖先家園,於是找來各路英雄,包括前天文台長林超英,一齊研究復耕大計。 沙頭角慶春約有七條村,包括荔枝窩、梅子林、三椏、鎖羅盆、蛤塘、小灘及牛屎湖。 David 荔枝窩行山2023 說荔枝窩全村只有兩大姓,黃氏及曾氏,而曾氏就佔大多數。

荔枝窩行山: 大埔烏蛟騰|三亞村士多

另一條是行吉澳,早上11時落船,到下午3時前上船回程,有約4小時可以在島上觀光。 由香港鄉郊基金舉辦的「村落深度遊 – 荔枝窩快艇往返三椏村導賞團」開始接受報名! 荔枝窩行山2023 由2023年3月28日- 4月25日逢星期二開團,每次名額只限12人。 由荔枝窩出發,坐船到三椏村碼頭,航行時間約15分鐘,然後由導賞員帶大家走訪三椏村約1小時,包括海上遠眺印洲塘景色、認識村內三個圍嘅歷史、欣賞粉紅色沉積岩海岸同紅樹林。

在谷埔繼續左轉,過村後右轉踏沙頭角海岸邊路便可直達鳳坑。 荔枝窩行山2023 從港鐵大學站B出口搭乘272K號巴士,於首站馬料水公眾碼頭下車,步行約100公尺至馬料水三號梯台,搭乘渡輪前往荔枝窩。 荔枝窩街渡只限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營運,航程約1.5小時。 荔枝窩行山 荔枝窩行山 蛇石坳猶如「五爪金龍」,可通深涌、白沙澳、雞麻峒、荔枝莊及石屋山,因附近石頭刻有蛇紋而得名,可是坳仔未能看到那塊石頭。 荔枝莊岸邊有由凝灰岩及火山沉積岩而成的天然步道,而且紋理、建構獨特,故被劃作香港地質公園之一。 另外,荔枝莊有傳是日治時期的亂葬崗,故成「猛鬼地點」之一,「猛鬼」與否坳仔無從判斷,但鄉村範圍樹木較多,屋子較舊,村民稀少,加上時近黃昏,略有陰森之感。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