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東涌11號巴士8大優點2023!(小編推薦).

Article hero image
東涌11號巴士

本路線方便東涌居民及乘搭往來東涌的對外巴士線乘客、港鐵轉乘客前往大嶼山西區旅遊,每逢假日將有大量遊客前往,嶼巴經常派出母公司的車支援及開辦不定時開出的不停站輔助線11S,但平日客量則欠佳。 隨著東涌道改善工程完成,由2009年2月6日起,來回程改經伯公坳至散石灣一段新建的東涌道新段及散石灣至長沙一段的嶼南道,以取代3M線於該帶的巴士服務,由於由東涌前往長沙,比起3M線需多付車資,嶼巴特為本路線由東涌前往長沙的乘客,提供「八送一」優惠,是專營巴士線中唯一一條有這個安排的。 由2015年7月16日起,本路線部份班次繞經北大嶼山醫院。 1998年6月22日香港國際機場啟用,位於東薈城第一期基座的「東涌地下鐵路巴士總站」(Tung Chung MTR Bus Terminus)[2]亦正式開放[3]。 新站與市中心總站僅一牆之隔,兩站皆是東涌站附屬的公共交通設施。

東涌11號巴士

後來東涌新市鎮開始發展,為方便往來東涌新市鎮地盤上班的大澳居民,嶼巴於1996年5月31日起開辦也是往來東涌舊碼頭往來大澳的31線,只於上下午繁忙時間提供單向服務。 乘車兌換券分成人票及半價票(11歲或以下小童及65歲或以上長者)兩種,乘客集齊8張同一種類的乘車兌換券後,可於平日上午8時30分至下午6時30分(假日除外)於嶼巴位於東涌市中心巴士總站的站長室換取11線的乘車券一張。 乘客可憑乘車券於平日免費乘搭11線(往大澳方向),並於上車時,將乘車券投入錢箱代替車資。 此站位處露天,而毗鄰處於室內的東涌地下鐵路巴士總站於1998年6月22日啟用,為此站之擴建部分,路線主要前往機場及逸東邨,而此站則改為嶼巴各條大嶼山路線使用,兩站共用通往達東路的出入口。

東涌11號巴士: 巴士轉乘優惠

與其他大嶼山北部對外路線不同,E11線沿途站牌上的路線貼紙為綠底白字(與其他西隧路線無異),並獲納入西隧轉乘優惠計劃,而同樣途經西隧的城巴機場快線及E11S線則不包括在內。 以往東涌站巴士總站與旁邊的東涌市中心總站共用設於達東路的車輛出入口。 東涌市中心總站重建工程啟動後,原有出入口納入工地範圍而封閉,有關方面另行在美東街設置出入口。

東涌11號巴士

2015年6月28號,市公交集團正式將1號分拆成001號(興中廣場來回中山健康基地)同077號(興中廣場來回沙溪达德路);標誌著服務咗中山市民廿五年嘅1號巴士線正式消失[1]。 2016年11月18號,因應路面實際情況同客流,安排部分班次,以跳站形式嚟行,如果關閘周邊馬路塞車嚴重嗰時,由關閘總站開出之後改行其他唔塞馬路,跳到「市政狗房」站之後續返原線嚟行,維持返之後嘅班次穩定[4]。 2016年4月23號,去關閘方向,由「媽閣總站」開出之後,唔停「媽閣廟前地」站、「河邊新街/媽閣」站,改停「河邊新街/凱泉灣」站[3]。

東涌11號巴士: 長沙上村

2001年10月22日,土木工程署批出竹篙灣基礎發展五份合約中的第一份工程合約,由中國建築國際投得。 工程包括在竹篙灣興建公路,鋪設喉管、水渠,建設園景,以及興建一部分公眾水上康樂活動中心,連一個面積約12公頃的人工湖,以及相關的供水和灌溉系統,工程價值20億8000萬元,預計在2005年4月完工。 藍田(廣田邨)開經:碧雲道、(平田街、安田街、平田街、藍田(北)巴士總站、德田街、)連德道、將軍澳道、天橋、茶果嶺道、鯉魚門道、觀塘道、太子道東、太子道西、亞皆老街、櫻桃街、大角咀道、未命名路及海泓道。 本線另設特快特別路線16X線,起訖點與主線16相同,但改經觀塘繞道,不經觀塘至九龍灣,只於星期一至五上午繁忙時間往旺角(柏景灣)開出三班,下午繁忙時間往藍田(廣田邨)開出兩班。

  • 「赤鱲角」一名來源有二,一說是其島形如鱲魚,另一說是此島荒涼多石,光禿有如人體赤露上身,「打大赤肋」,故有「赤鱲」(赤肋)一名。
  • 遊人在這裏既可欣賞大自然優美的景色外,同時亦可享受活動中心提供的各項活動服務,是香港的休閒地點。
  • 港府隨即推出香港迪士尼樂園計劃,在計劃中提到將會於主題公園西北面興建一個大湖,面積約12公頃。
  • 而同樣因為路面工程關係要改路嘅2號單頭線重一度延伸到關閘,響1988到1989年期間同5號幾乎完全一樣。
  • 島上採石場所開採的花崗岩,曾外銷至廣州,亦有說東涌炮台的花崗岩也可能取材自赤鱲角。
  • 這樣的服務在早年空調巴士未曾引入時當然有吸引力,但當城巴於1993年9月1日取得12線的專營權後,由於以全空調服務,本路線的豪華服務便顯得相形見拙,到3號線由城巴接手後,情形也是一樣。
  • 本線另設特快特別路線16X線,起訖點與主線16相同,但改經觀塘繞道,不經觀塘至九龍灣,只於星期一至五上午繁忙時間往旺角(柏景灣)開出三班,下午繁忙時間往藍田(廣田邨)開出兩班。

2010年8月21號,交通事務局檢討實施咗三個月嘅新馬路公交專道之後,為咗避免所有巴士集中嗮響永亨銀行出面嘅巴士站上落搞到大塞車,同時藉住增加新馬路西邊嘅人流,改善做生意嘅環境,所以去司打口、媽閣方向嘅巴士都取消停靠永亨銀行出面嘅巴士站,改咗停靠「金碧文娛中心」站[2]。 赤鱲角原為境內第三大島嶼,曾作「赤鱲洲」、「赤瀝角」及「赤剌角島」。 「赤鱲角」一名來源有二,一說是其島形如鱲魚,另一說是此島荒涼多石,光禿有如人體赤露上身,「打大赤肋」,故有「赤鱲」(赤肋)一名。

東涌11號巴士: 路線改動沿革

服務提升後,客量不斷增加,新巴便換入Dennis Trident 10.3米矮身雙層低地台空調巴士(33XX),成為本路線的主力車隊。 踏入2016年,該款巴士踏入垂暮之年行將退役,新巴在同年訂購的Enviro400 Euro 東涌11號巴士 V 10.4米矮身雙層低地台空調巴士(38XX)於同年12月起逐漸成為本路線主力。 東涌11號巴士 2019年9月28號煙花匯演,政府批准巴士公司增設點對點特班車,呢條線加開特班車由「旅遊塔/行車隧道」站中途唔停站直達「關閘總站」,係兩場煙花後增開以疏導乘客。

巴士總站啟用初期,城巴及龍運均以「東涌地鐵站巴士總站」(Tung Chung MTR Station Bus Terminus)稱呼此站。 兩鐵合併後,城巴及龍運分別改稱此站為「東涌站」及「東涌鐵路站巴士總站」(Tung Chung Railway Station Bus Terminus);到了2017年8月下旬,龍運方去除站名中「鐵路」一詞,改至現稱「東涌站巴士總站」,與城巴命名大同小異。 持有「大嶼通」或「360海陸空全日通」的乘客不能憑證免費乘搭11S線,上車時須繳付全費及請留意應付車費。

東涌11號巴士: 長沙下村

自此,前往機場及逸東邨路線主要使用此站,而往返大嶼山各處的路線則在東涌市中心總站上落客,兩個總站共用連接達東路的出入口。 本路線曾是港島唯一兩邊總站均獨自使用的專營巴士路線,直至2022年8月14日本路線的中環(大會堂)總站遷往金鐘(添馬街)為止。 在運作上,中巴和新巴長年將本路線列作雙向路線,而實際上之運作模式較接近循環線;因編定行車時間緊湊,巴士抵達旭龢道總站後通常會同時上客和落客,停留片刻後便開車回程。 嶼巴於2015年訂購了一批共四部配順豐車身的猛獅LE 19.320,作為嶼巴嶼南線更換車隊之用。 東涌11號巴士2023 其後,這批巴士被香港機場管理局租借作運輸用途,於6月20日在機場禁區內開始行駛,所有車輛均漆上在停機坪上方便機長識別的黃色車頂,直至2015年10月結束。

有屯門居民於網上發起討論,表示以後去東涌猶如「落屋企樓下」般方便,更指為屯門人增多一個玩樂地方,「正呀,搭架巴士就可以行outlet」。 由本路線往東涌市中心方向於上車後一小時半內轉乘上述路線往新界方向,或由上述路線往東涌/機場方向轉乘本路線往大澳方向,第二程可獲 $1.00 的折扣優惠。 由本路線往東涌市中心方向於上車後一小時半內轉乘上述路線往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或由上述路線往東涌方向轉乘本路線往大澳方向,第二程可獲 $2.00 的折扣優惠。 本路線初時的東涌市中心巴士總站,受東薈城名店倉擴建工程影響,於2015年4月20日凌晨0130起封閉,隨即變身為東薈城擴建工程地盤,本路線總站遷往由原有東涌社區苗圃改建成的臨時巴士總站。 隨著東薈城名店倉擴建部份於2019年第一季落成,位於地下的永久巴士總站於同年4月27日起啟用,本路線總站當日起隨即遷往該處,該總站於2020年1月24日(農曆年三十)凌晨起,與現有的「東涌站巴士總站」合併並改用後者名稱。

東涌11號巴士: 屯赤隧道|最快10分鐘到東涌 屯門人讚方便:多咗個地方去玩!

2009年4月26號,實施第二階段巴士路線調整,交通事務局以10號做基礎,開咗一條10X,服務時間由禮拜一到禮拜六,朝早七點半到朝早八點半,由關閘總站開單頭到亞馬喇前地[1]。 這樣的服務在早年空調巴士未曾引入時當然有吸引力,但當城巴於1993年9月1日取得12線的專營權後,由於以全空調服務,本路線的豪華服務便顯得相形見拙,到3號線由城巴接手後,情形也是一樣。 自港鐵油塘站於2002年啟用後,油塘來往佐敦乘搭港鐵較快捷,此路線客源改以流水客為主,加上與多條班次頻密的路線重疊,以及有14X提供特快前往佐敦的服務,導致客量只屬一般。 【屯門赤鱲角隧道/東涌好去處/東涌/機場】屯赤隧道於今日(27日)早上8時正式通車,官方宣稱由屯門南只需10分鐘便可直達機場,吸引不少司機特意前往試路。

東涌11號巴士

經過八個多月全面運作,運輸署2020年1月24日刊憲把該總站納入東涌站巴士總站範圍,嶼巴亦即時跟隨[12]。 東涌11號巴士 一年後,位於落客站旁的非專營巴士部分定於2020年4月5日啟用[13][14],以容納從富東街遷至的NR05及NR06線;另外由冠忠巴士受託經營、往返東涌站至國泰航空貨運站的員工穿梭巴士之上落客點亦遷移至東涌站總站非專營巴士部分。 政府在2012年推出東涌市中心總站所在的地皮作商業發展用途,經公開競投批予東薈城發展商-太古、恒基、新地、新世界及恒隆合組之財團,成為東薈城名店倉擴建部分。 商場興建期間,東涌市中心總站需要停用,另覓地點重置;由於東涌站總站與東涌市中心總站原先共用設於達東路出入口,而該出入口通道將會納入地盤範圍,發展商需要替前者於美東街另建出入口,商場興建工程方可展開。 作為往來東涌及大嶼山西南部的主要路線,11線方便大嶼山西南部的居民及遊客來往東涌接駁港鐵及往返市區的巴士。

東涌11號巴士: 大澳交通 – 巴士

據考古資料顯示,新石器時代中期已有先民在該島活動,島上的虎地灣、深灣、過路灣、長沙移欄和大坪埔亦曾有人聚居。 島上採石場所開採的花崗岩,曾外銷至廣州,亦有說東涌炮台的花崗岩也可能取材自赤鱲角。 該天后廟建於道光三年(1823年),整座廟宇包括屋頂內層、立柱、門牆和地板等皆以花崗岩建造。 東涌11號巴士2023 龍運機場巴士的6條屯門來往機場路線,由明日(28日)開始將改行屯赤隧道,不少屯門居民指以後去東涌或是機場可避免屯公塞車的老問題,故非常期待。 有網民更於fb群組「真.屯門牛」稱除了可以任行東薈城Outlet,要去大嶼山的景點一樣方便,不少人更紛紛留言數盡去東涌的玩樂選擇。 東涌11號巴士 屯赤隧道於今日通車,政府預料來往屯門南至赤鱲角機場只需10分鐘,車程比原本大減3分2之餘加上更免收隧道費,不管駕駛人士、乘搭公共交通工具的市民一樣受惠。

東涌11號巴士

本路線作為大澳唯一一條來往東涌市中心的路線,東涌綫通車更為本線帶來更龐大的客源;而大澳亦為著名景點,故其客量甚高,不時於總站開出時已經滿載,假日時更經常需要向冠忠借調旅遊巴士加開班次疏導乘客,有旅客因本線經常性滿載而被迫改乘經東涌至屯門碼頭的航線。 最終嶼巴於2014年7月開辦11A線,疏導周末及假日嶼南道沿途無法登車的乘客;而星期一至五則開設沙咀懲教所起載往東涌的短途班次。 新大嶼山巴士11線是香港大嶼山一條來往東涌站和大澳的路線,起初是為配合青嶼幹線通車而投入服務,方便東涌居民及乘搭來往東涌的對外巴士線乘客前往大嶼山西區旅遊,客量隨著更多人到大澳參觀,而有顯著及大量的增幅。 自東涌新市鎮發展後,此路線取代1號線成為大澳以至大嶼山西南部接駁對外交通主要路線。 縱使大澳有小輪提供服務,但班次疏落兼載客量有限[註 2],因此有不少人士乘搭此路線,中途站乘客經常難以登車,嶼巴需要提供沙咀懲教所起載往東涌的班次(週末則以11A線名義服務)疏導嶼南道沿途候車乘客。 本路線開辦以來,一直以中環(天星碼頭)為總站,來回程路線一直沒有變更,即使天星碼頭於2006年11月12日起遷往中環七號及八號碼頭,仍然未曾作出總站遷移,只是原位於愛汀堡廣場的巴士總站改稱中環(大會堂),即使中區在38年來多次實施道路管理措施,亦沒有影響本路線的行車路線。

東涌11號巴士: 長沙引水道

1989年4月,由於關閘馬路質量唔好,要大規模整路,去關閘方向,要改行拱形馬路、黑沙環馬路、慕拉士、黑沙環第五街、黑沙環第六街、高利亞海軍上將大馬路、馬場東大馬路到關閘;去媽閣方向就改行巴波沙大馬路。 東涌11號巴士2023 而同樣因為路面工程關係要改路嘅2號單頭線重一度延伸到關閘,響1988到1989年期間同5號幾乎完全一樣。 直到1990年,關閘附近馬路工程全部搞掂,5號由關閘來回蓮峰廟嘅路程先改返,去關閘經巴波沙大馬路,去媽閣就經馬場大馬路、騎士馬路、看台街、關閘馬路。 東涌11號巴士 1980年8月,關閘馬路由雙向行車改做單行線去關閘,5號由關閘開出之後,要改經馬場東大馬路、黑沙環第六街。 1977年5月,福利本來希望派雙層巴士嚟行呢條線,重一度響6月9號向市政廳申請成立6號(同5號行法一樣,兩邊總站係海傍總站同蓮峰廟)嚟輔助5號,計劃響7月1號成立,但係市政廳提出如果5號用雙層巴士,噉過橋巴士就唔可以行新馬路,所以先算數唔搞。

東涌11號巴士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