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好景戲院9大優勢2023!(小編貼心推薦).

Article hero image

《良辰好景知幾何》由鍾澍佳執導,竇驍、陳都靈領銜主演,胡軍、王勁松特別出演,袁昊、趙櫻子、賴藝、董璇主演的年代情感劇。 根據靈希的小說改編,講述了性情桀驁不馴的將門之子蕭北辰,和落魄千金林杭景歷經幾重誤會波折,因愛蛻變成長,在烽火年代踏浪而行的故事。 重看《七十二家房客》的感覺也很有趣,肯定小時候看過的,但已全無印象。 現在重看,發覺全片都是廠景拍攝,岳華、何守信、沈殿霞等那時還很年青。 杜平、鄭少秋扮演消防隊長,出了一場,讀了四句對白,成為經典,就是「有水有水,無水無水,有水過水,無水散水」。

  • 由2021年中起改由嘉禾院線營運,現為嘉禾銀河廣場。
  • 本院特別打造「童趣天地」供觀眾玩樂,務求令觀眾可享更多元化嘅服務。
  • 百老匯The ONE(尖沙咀The ONE)2010年9月16日開業,2023年2月26日結業,現址將由MCL接手,將於2023年7月營業。
  • 初中某年他數該年收集起來的戲票票尾,結果竟有200張。
  • L Cinema:筲箕灣望隆街銀河廣場2樓,2020年8月28日結業。

戰後初年, 放映藝術味較濃的電影院有位於尖沙嘴的「景星戲院」, 「景星」並非設備優良的戲院, 於1950年代中旬是間左派戲院. 好景戲院 1955年1月1日, 「景星戲院」改由「茂成娛樂公司」接管. 新公司管理後上映的第一套電影是《碧水美人魚》Million Dollar Mermaid. 它們在1959年9月中旬拆夥.「景星戲院」拆卸後改建為「新聲戲院」, 「新聲戲院」拆卸後改建為「新聲大廈」, 即今日尖沙咀HMV所在位置.

好景戲院: 百老匯 荃灣

當年的「雙南線」,是指港島「南洋戲院」和九龍「南華戲院」,都是昔日著名的左派戲院。 中央戲院(Central 好景戲院 好景戲院 Theatre),港島,皇后大道中,1930年6月14日開幕,現為中央大廈。 銀星戲院 好景戲院2023 位於大埔廣場,共設兩家迷你戲院:一院有482個座位,二院有646個座位。

好景戲院

當年這幾句對白講到街知巷聞,「水」字意思雙關,既指救火的水,也指金錢,意思就是「有錢就有水救火,無錢就沒有水救火;如果有錢就立即付錢,沒有錢的話,我們便只好『散水』(即各自離去)了。」反映了當年貪污的情況實在猖獗。 在戲裏,各人的職業也是那個時代的印記,何守信是賣飛機欖的,岳華替人補鞋,沈殿霞替人燙衣服,梁天是個不斷嘔血的稿匠,賣文為生,他的妻子大學畢業卻要當舞女,還有中醫、裁縫、人力車……許多職業現在不普遍了。 那個時代的人雖然貧窮,但左鄰右里守望相助,岳華在戲裏有句口頭禪:「見地唔平拿光鏟」,意思就是路見不平要拔刀相助,他說起來令人覺得那是天經地義的,現在的香港電影,似乎少了這種倫理精神的傳達了。 戲院受串流影片平台崛起挑戰,家明則認為在戲院觀影的體驗獨特,仍有吸引力。 他指出,戲院的大銀幕有較強的視聽效果,例如IMAX戲院的落地大銀幕令觀眾有置身電影裡面的體驗,環迴立體聲令觀眾投入《雷霆救兵》中子彈橫飛的情境。 此外,戲院環境漆黑,觀眾對性、暴力等禁忌的求知慾,可透過漆黑中的大螢幕所呈現的「偷窺視角」中得到滿足。

好景戲院: 灣仔區

1982年美國科幻電影《ET外星人》上映,Andy憶述那時剛剛流行歐美電影,吸引不少街坊入場觀看,使戲院「爆場」,他更入場看了三遍。 當時還是人手劃票的年代,市民在售票處的戲院座位表上選擇座位後,職員便用紅筆在圖上所選擇的座位打叉,然後就在印著 「粉嶺戲院」的戲票上寫下座號。 荃灣(鹹田街)(Tsuen Wan )小巴總站,位於新界荃灣區荃灣市中心鹹田街石碧徙置村與寶石大廈對開,設有四組專綫小巴總站。 九龍區第一間戲院要到1919年才落成,位於油麻地廟街,名為「廣智戲院」。 好景戲院 1920年代落成的有石塘咀的「新新戲院」,水街的「西園」,德輔道中的「新世界戲院」,波斯富街的「利舞臺」、皇后大道東的「香港大舞臺」等。 南華戲院(砵蘭街180號/豉油街交界),1966年1月9日開幕,現址為東京銀座商場。

好景戲院

明園大戲院(Ming Yuen Cinema)/明珠大戲院(Ming Chu Cinema)(鴨脷洲鴨脷洲大街與平瀾街交界)1953年4月25日以『明園大戲院』營業放映粵語喜劇《三喜臨門》,陳庭章獨資經營。 除放映主流電影,百老匯院線亦會提供各種藝術電影及國際表演節目。 立即瀏覽本院線官網,緊貼各大猛片情報、參與電影討論或直接購買戲票。 好景戲院2023 上水名都(英文:Sheung 好景戲院 Shui Town Centre)是香港一個私人住宅屋苑,位於新界上水智昌路9號,發展商為華懋,在1992年8月入伙(31年樓齡)。

好景戲院: 九龍…

倫敦戲院(London Theatre)(柯士甸道/彌敦道), 1962年2月5日開幕。 記得當時做粵語片的電影院或二三輪院線,戲院內會有些中年女姓賣口香糖,在電影放影中低聲叫賣,其實這些是另類性服務者。 當中VIP 影廳更提供按摩椅座位,為全港首家戲院獨家提供具按摩功能的豪華真皮座椅,讓觀眾可一邊按摩一邊睇戲,放鬆身心盡情投入電影世界。 以科幻電影為設計主題,金屬元素及銀灰色調,令你彷如置身科幻世界。 戲院共設四間影廳,座位寬敞舒適,採用專門訂製的豪華真皮梳化,特別注重舒適的空間感。

京華戲院就在現在東京街和元州街交界, 公廁旁的海旭閣. 即是上個月21日深水步有巴士和小巴在十字路口相撞, 有人由車上撻落明渠旁.. 華都和華威我覺得係好似現在百老滙咁, 同一個地方有幾個院線, 不過佢用兩個唔同戲院名..

好景戲院: 嘉禾 銀河廣場

康哥當時居住荃灣,故最常去荃灣的好景及蘭宮戲院看戲。 Andy在粉嶺長大,昔日最常光顧位於聯和墟的舊粉嶺戲院。 該戲院於1959年開業,是當時粉嶺唯一的戲院,在2010年結業前更是全港碩果僅存的鄉村戲院。

  • 稍後,還有一間「香港影畫戲院」( 即「皇后戲院」前身)。
  • UA沙田 位於新城市廣場,為第一間UA開設的戲院,共有6間影廳,1997年戲院翻新,擴充地庫至10間影廳。
  • 另外,更特別為小朋友而設有兒童座椅、家庭座椅及半臥式的座位,讓小朋友能更舒服地享受電影的歡樂時光。
  • 明珠戲院(Pearl Theatre)(百德新街)1971年12月15日開幕,原堂座位改建為餐廳,原超等位改建為MCL JP銅鑼灣,2018年易手為Cinema City JP戲院。
  • 1982年美國科幻電影《ET外星人》上映,Andy憶述那時剛剛流行歐美電影,吸引不少街坊入場觀看,使戲院「爆場」,他更入場看了三遍。

隨着戲院迷你化,加上電腦噴畫技術日益先進,廣告畫行業日漸式微。 根據政府新聞網,全港戲院至2000年棄用手繪廣告畫,手繪廣告畫的年代正式結束。 好景戲院 1978年暑假,念初中的康哥在葵涌金都戲院擔任帶位員,翌年暑假又在荃灣龍華戲院任職。

好景戲院: 影藝戲院 九龍城

周潤發大笑數聲,然後張大嘴巴,咬掉「殺手雄」的耳朵。 此時全場觀眾拍手叫絕,戲迷Andy憶述這段八十年代在戲院看電影的深刻經歷,回味不已。 以前觀眾看電影反應熱烈,看到精彩處會拍手,看到「爛片」則會發出噓聲,甚至會「𠝹櫈」(用𠝹刀𠝹花座椅)泄憤。 本文介紹的是位於鹹田街、新界專綫小巴87線於1986年前稱為「荃灣(眾安街)」的專綫小巴總站:關於位於沙咀道的「鹹田街」巴士站,詳見「鹹田街 (沙咀道)」。

好景戲院

香港最早出現的戲院,是1867年的「同慶戲園」,它是香港開埠的第一間戲院,不過當時的「同慶戲園」並不算是正式的電影院。 好景戲院2023 麗聲戲院(Royal Theatre)(彌敦道/弼街)1960年1月26日開幕,1990年5月20日結業。 L Cinema:筲箕灣望隆街銀河廣場2樓,2020年8月28日結業。 由2021年中起改由嘉禾院線營運,現為嘉禾銀河廣場。

好景戲院: 百老匯院線

當然,這樣憑空推斷,所謂「有欠公允」,何況報上刊出的是「XX戲院」,而非「XXX戲院」,似乎已把大光明排除於外。 好景戲院 荃灣聖心堂,於1934年落成, 位置在今綠楊新村, 三棟屋側. 1962年拆卸, 教堂於1969年搬到德華街, 即現今的葛達二聖堂(荃灣天主教小學). 我65年在靑山道䈓亮洪夫人健康院出世,即今日的浸信會所在地,住寶石大廈,在聖十架小學讀書,聖芳濟中學。 荃灣係我成長的地方,很多回憶,可惜近年變得太多了,這個post帶我回到童年記憶,很有意思。 百老匯The ONE(尖沙咀The ONE)2010年9月16日開業,2023年2月26日結業,現址將由MCL接手,將於2023年7月營業。

好景戲院

華都戲院, 舊時未拆仲係大戲院時約在現在荃灣華都中心,荃昌中心地址,後來拆卸後搬遷到荃灣富麗商場重開迷你戲院, 在富麗商場重開時在同一位址加開多一間華威戲院, 兩間戲院係埋同一個地方售票. 惟這種方式其實是壟斷,對行業帶來負面影響,減少觀眾的選擇。 譚以諾舉例指,《寒戰2》上映時,因安樂是《寒戰2》的投資方,其經營的百老滙院線一律安排多個場次放映《寒戰2》,只有少數場次放映其他電影。 因香港是以分潤的形式安排電影上畫,其他院線如欲上映《寒戰2》,就只能賺取三分一的票房收益。

好景戲院: 戲院誌 Talk Cinema

馬鞍山戲院 位於新港城中心,是馬鞍山唯一一間戲院,1995年營業,於2019年4月29日結業,現址由英皇院線接手,裝修後為英皇戲院(馬鞍山新港城中心),於2019年7月24日營業。 UA朗豪坊(亞皆老街朗豪坊)2004年11月5日開幕,2014年7月1日約滿結業,同月23日改為天馬娛樂旗下戲院Cinema City朗豪坊。 明珠戲院(Pearl Theatre)(百德新街)1971年12月15日開幕,原堂座位改建為餐廳,原超等位改建為MCL JP銅鑼灣,2018年易手為Cinema City 好景戲院 JP戲院。 翡翠戲院(Jade Theatre)(百德新街)1969年12月24日開幕,原堂座位改建為餐廳,原超等位改建為MCL JP銅鑼灣,2018年易手為 Cinema City JP戲院。

Bc VIP會員及MOViE MOViE會員積分買一送一優惠、美國運通信用卡8折優惠、美國運通信用卡之星期五買一送一優惠、贈券、貴賓券、百老匯院線換票証、美國運通電影禮券不適用於:4DX電影。 當年 ( 都廿幾, 三十年前 XDDD ) 荃灣, 有幾間戲院, 有最多人去的好景戲院, 大光明戲院, 龍華戲院, 華都戲院等等. 現在華都, 好景, 大光明戲院都拆了, 只剩下龍華戲院仍在, 但已沒有營運多年.原址亦轉手很多次, 但龍華戲院在牆上的招牌, 沒有被拆去, 仍保持原狀. 其後陸續開業的有旺角新填地街的「旺角戲院」、紅磡的「美方戲院」、油麻地公眾四方街的「第一戲院」、深水埗荔枝角道的「明聲戲院」,以及油麻地窩打老道的「油麻地戲院」。 1903年,簡陋的「奄派亞影畫戲院」開設於德輔道中與租卑利街之間,後來改建為「和平戲院」,1921年拆卸。 港島的第一間戲院落成於1867年,位於上環街市街(1909年改名為普慶坊) 與墳墓街(1869年改名為普仁街)之間的「同慶戲園」。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