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吸濕2023懶人包!專家建議咁做....

Article hero image
吸濕

小蘇打粉放鞋櫃裡,對我來說,最主要的功效還是除臭。 我的用法就是放在小瓶子裡,開口處用紙巾蓋好,並用橡皮筋綁緊。 其實當濕度達65%時,霉菌便已開始繁殖生存,因此等到霉菌長出來時或者聞到霉味,再來做防霉工作,已經有點太遲! 建議大家準備個濕度計,以隨時掌控居家的濕度。 石綿對人體造成的影響很深,特別是變成粉塵暴露在空氣中,不小心吸入「一定」會對身體造成危害,因為石綿結構非常細,纖維大小大概就人類頭髮的千分之一,很容易被吸入到肺部引起嚴重的致病風險。

吸濕

洗衣粉除了可以用作洗衣之外,它的防潮效果亦一樣好。 大家可以用洗衣粉DIY 簡單的除濕盒,先用小盒裝有少量洗衣粉,再用保鮮膜封好,在蓋面開幾個小孔,將製作好的洗衣粉除濕盒放於地面較潮濕的角落,就可以有自動吸濕的效果。 比濕度(Specific humidity)是水蒸氣的質量,相對整體空氣(包括乾空氣以及水蒸氣)的比例,此數值和humidity ratio緊密相關,數值會比較低。

吸濕: 硅藻土比例愈高 吸水愈有效

而芸芸吸濕產品中,炭類產品的吸濕效能較低,「竹炭用來吸味更有效」。 在80天的測試中,氯化鈣樣本及硅膠防潮珠樣本首7天的吸濕速度最高,其後逐漸慢下來並穩定吸濕,當吸濕劑接近飽和點,樣本幾乎停止吸濕。 三款竹炭/活性炭樣本的整體吸濕量都極少,平均吸濕速度近乎零,吸濕效能極為遜色。 測試結果顯示,氯化鈣吸濕劑樣本的吸濕效能較硅膠及竹炭/活性炭為佳。 惟氯化鈣吸濕劑吸濕後會產生溶液並儲存於容器內,一不小心,內裡的溶液或會漏出來沾污儲存的物品。 而測試中,吸濕表現最差的為竹炭/活性炭樣本,三款樣本放置於恒溫恒濕環境下的80天只累積吸濕0.33至1.44毫升。

吸濕

整體而言,「白元強力吸濕器500ml」總評分最高,獲評5分;「Topvalu」、「3M」、「Goodmarks」等牌子亦獲得較高評分,即樣本在吸濕效能、包裝密封、防滲漏、防壓、防回滲、標籤資料方面,平均表現較好。 【貼士7】:硅膠及竹炭/活性炭等可再生重用的產品,應按說明書指示驅走水氣再用。 若使用焗爐或微波爐加熱烘乾此類吸濕劑,須留意使用的功率(power)或熱力及時間,以免熱力太大,損毀吸濕劑的結構。 【貼士2】:於濕度特別高的日子或環境,存放衣物、手袋的櫃子及鞋櫃,宜選用吸濕量較高且吸濕速度較快的吸濕劑,並頻繁更換以達到較佳的防潮效果;若濕度不高時,則建議選用吸濕速度平穩的產品,並時刻留意產品的吸濕情況。 消委會又說吸濕產品的防滲漏、防壓及防回滲程度越高越好,測試發現2款盒裝樣本於倒置24小時後有滲漏,1款大型掛裝樣本(實惠掛裝竹炭吸濕袋)放上10公斤物件1分鐘後有溶液漏出。

吸濕: 吸濕

【貼士6】:應盡量確保使用環境密封,例如保持櫃門或容器蓋子緊閉及沒有縫隙,減少開啟次數及時間,以減少濕氣入侵,才能發揮吸濕劑應有的效用。 【貼士4】:除非產品說明可再生或另有補充裝,否則用過的吸濕劑及塑膠器皿,要像普通廢物般棄掉。 吸濕 吸濕盒內的水或溶液應按說明指示處理,小心不要讓液體濺到皮膚及衣物。 近日香港濕度高,有不少人會透過抽濕機去濕,但開抽濕機會令皮膚乾燥,究竟有沒有其他方法可以去除濕氣呢?

  • 由於報紙上的油墨有吸水的效果,用它來抺傢私,或放在櫃中,就有更天然吸濕的效果。
  • 大家可以用蘇打粉用牙刷沾水清潔浴室及雪櫃的膠邊出現的霉菌,清潔之後,再用酒精抹乾淨就可以有助減少霉菌蔓延的機會。
  • 另有「日本城」炭除濕袋(大容量)掛裝聲稱吸濕容量可達1,000毫升,惟其80天的累積吸濕量卻只得約150毫升,僅達聲稱的1成半,反映吸濕速度很慢。
  • 盒裝吸濕劑通常透過良好的透氣膜應讓空氣進入但又不會讓水氣滲出,保持環境乾燥。
  • 但是當樣本在完成吸濕效能測試並放進30°C的溫恆箱24小時後,有部本樣本其內裡的水氣會透過氣膜回滲至空氣。
  • 值得留意的是,吸濕劑吸收空氣中水分後,會「潮解」成具刺激性的溶液,產品防滲漏、防壓及防回滲程度越高越好。

【7】活用梳打粉:梳打粉可以包進不織布,或放入玻璃容器,製作成簡單吸濕劑,定期攪動使用。 【2】開風扇:風扇能使空氣循環,防止濕氣在一個位置積聚。 至於近年大熱的硅藻土,聲稱可吸濕、抑制霉菌滋生,有何原理? 容家富指,硅藻土源自一種名為硅藻的微藻類外殼;製作硅藻土,要待硅藻死後細胞質及生物材料降解,取去剩下無機硅藻殼磨成粉,再加入陶瓷粉,方可令硅藻土成形。 吸濕 香港大學內科學系名譽臨牀助理教授、皮膚及性病科專科醫生陳俊彥指,室內濕度太高,或令霉菌、金黃葡萄球菌滋生,若皮膚受真菌或細菌感染,會導致皮膚癬,如足癬(俗稱香港腳)、股癬等。

吸濕: 消委會吸濕劑評分【10】小久保 吸濕寶盒

3款小型吸濕包樣本首7天每日的平均吸濕量為3.7至6.5毫升,但至第21天後的吸濕速度已迅速放緩,每日的平均吸濕量更少於0.5毫升。 樣本中,以「Goodmarks」吸濕較快較多,前期的吸濕表現可媲美部分的盒裝樣本。 結果發現,10款盒裝樣本累積吸濕量相差約87%,由227.4毫升至424.9毫升。

吸濕

台灣中原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副教授招名威曾在Facebook指出,早被列為一級致癌物的「石綿」,2005歐盟全面禁用相關製品,日本2006跟進、台灣2018年開始禁用。 一部分的人則持反對意見,認為既不好用也難清理,而且有的還容易發霉又不環保,使用壽命遠比普通布地墊短很多。 有的網民指出,家裏有養毛小孩的人,也不適合使用珪藻土地墊,因為一旦貓狗尿下去非常難清洗,「牠們尿下去根本就不想用了」。 珪藻土又稱作矽藻土,是浮游生物矽藻死後沈積海底,進而堆積形成沉積岩。

吸濕: 家用吸濕劑總評分——竹炭/活性炭類

坊間五花八門的吸濕產品,有傳統有新款,誰的吸水力最強? 氯化鈣屬化學物質,會吸收水分,慢慢變成液體,不過它是一次性材料,不能重用。 而防潮矽膠珠的主要成分為二氧化矽(silicon 吸濕2023 dioxide),遇水時會吸水,以熱力蒸發當中水分便可重用。 有些防潮珠吸水後會變色,是因為生產商加入銅,令顆粒吸水後呈現粉紅色,方便用家分辨吸濕狀態。

吸濕

加上它無法被身體吸收或代謝,只要跑到肺裡就會永久沈積在肺部造成局部發炎,甚至出現細胞癌化。 WHO曾指出,長期暴露在有石棉粉塵的環境中,會有肺纖維化(石綿肺)以及石棉沉著症,其他的像是間皮瘤、肺癌、喉癌、卵巢癌也都是大量接觸石棉後會產生的問題。 【貼士3】:盒裝吸濕劑體積較大,宜擺放在衣櫃、衣箱、鞋櫃等較大的空間;袋裝吸濕劑普遍體積較小,可放在細小抽屜或小型儲物箱中;而大型掛裝吸濕袋則適合掛在衣櫃或衣物間。

吸濕: 家用吸濕劑使用及選擇貼士

其中1款(吸濕大笨象吸濕器 750mL)聲稱吸濕容量較大的樣本(750毫升),其累積吸濕量少於230毫升,與另1款沒有標示聲稱吸濕量的樣本(佳之選竹炭抽濕器)相約,為盒裝樣本中吸濕量最低。 在工業乾燥(例如紙的烘乾)時,製造商會設法在較低的相對濕度(加快乾燥速度)以及較少的能量使用(若相對濕度較高,能量使用會比較少)之間平衡。 許多應用中會避免水氣的凝結,這會損壞產品,或是造成锈蝕。

我的用法很簡單,就是將報紙捲好後,用膠帶黏好,然後塞進衣櫃或鞋櫃角落。 硅膠吸濕劑適合對濕氣敏感的物品如照相機、收藏品,如郵票、珍貴紙幣等。 最好用密封箱存放,內裏放入會轉換顏色的硅膠粒。 市面一般的氯化鈣吸濕劑分為盒裝吸濕劑、條裝或袋裝吸濕劑。 適合擺放在寬大的封閉空間,如衣櫃、鞋櫃或衣箱等。 條裝/袋裝吸濕劑體積較小,吸濕速度較快,可放在細小的衣櫃、不常開的儲物櫃或櫥櫃中吸濕。

吸濕: 潮濕|專家教7個實用除濕技巧 鞋櫃放一物除臭吸濕、報紙有奇效!

良好的透氣膜應可讓空氣進入但又不會讓水氣滲出,以保持吸濕產品周邊的環境乾爽。 但是當樣本在完成吸濕效能測試並放進30°C的溫恆箱24小時後,有部本樣本其內裡的水氣會透過氣膜回滲至空氣。 水氣滲透出空氣的程度愈高,令物品再度受潮的機會就愈高。 3款小型吸濕包樣本的回滲程度較高,估計是由於進行吸濕測試後,樣本的累積吸濕量已超過其設計的負荷量所致。 家用吸濕劑的常用成分,外觀為白色多孔粒狀或蜂窩狀固體,暴露在空氣時極易吸水。

使用這些物質的產業會管控這些物質製造及儲存時的相對濕度,避免相對濕度太高。 若是使用到易燃物質,也會控制相對濕度,維持在較高的數值,避免因為空氣乾燥產生靜電,造成火災。 抽濕盒的包裝上一般都寫上抽濕量,由 ml都有,絕對會左右我們的購買動機。

吸濕: 防潮

•本店貨品由HKTVmall派送, 詳情可參閱送貨服務。 •實際送貨時間將會根據閣下訂單內所挑選的貨品以及相關商戶的出貨時間計算。 •本商店出貨時間:星期一至日(包括公眾假期) 上午9時及下午3時。 •如有任何爭議,HKTVmall保留最終決定權。 •如收到貨品後發現有損壞或缺陷﹐請在七日內聯絡HKTVmall客戶服務部。 氯化鈣(calcium chloride):屬無機化合物,吸水性強,暴露於空氣中極易潮解。

吸濕

因此,對於一些對濕氣敏感的物品例如相機、鏡頭或收藏品(如郵票、相片、珍貴紙幣等)宜選用硅膠粒吸濕劑並用密封箱存放。 【貼士5】:盒裝吸濕劑宜擺放在平穩的位置,不要置於衣物或不平的物件上,以免傾側或倒轉而引致溶液滲漏;當上層已沒有剩餘白色的氯化鈣而下層積水相當滿時,顯示吸濕劑的效能接近飽和,便應更換。 家用活性炭或普通炭包都是另一個家居防潮的推介法寶,大家可以將它放入鞋櫃或衣櫃之中,調節濕度,減少潮濕發霉的機會,而且有助去除異味,比較用傳統的臭丸更理想。

吸濕: 吸濕劑有唔同崗位!幾時用邊款全面解構

測試顯示,「克潮靈」及「小久保」吸濕盒有滲漏情況。 消委會指出,吸濕劑使用後,會有水分或溶液存於容器或袋內,故產品的防滲漏、防壓及防回滲程度越高越好。 當吸濕包達到更換指示時,便應隨即更換,以防回滲水氣導致物品返回潮濕狀態。 春天潮濕,不少人會選用吸濕劑,以防家中物品發霉。 消委會測試20款家用吸濕劑,發現其吸濕量和吸濕速度極懸殊。

  • 「本身乾燥的物質都會有吸濕功能,像報紙,把它放於潮濕的地方,也會變軟變霉。因為我們身邊的環境,會自然調節至平衡狀態,乾燥的竹炭及樟木的吸濕原理也一樣。」大概這兩種天然物料於除臭及防蟲方面的功能更值得注意。
  • 【貼士3】:盒裝吸濕劑體積較大,宜擺放在衣櫃、衣箱、鞋櫃等較大的空間;袋裝吸濕劑普遍體積較小,可放在細小抽屜或小型儲物箱中;而大型掛裝吸濕袋則適合掛在衣櫃或衣物間。
  • 又稱防潮珠,是玻璃狀的透明或半透明物質,有較大的表面面積和孔隙,可吸附水氣及再生重用,耐熱及不溶於水。
  • 當吸濕包達到更換指示時,便應隨即更換,以防回滲水氣導致物品返回潮濕狀態。
  • 慎防盒裝透氣膜素質參差

3款可重用的竹炭或活性炭樣本的每日平均吸濕量近乎零,包括「日本城竹炭除味吸濕包」、「小久保天然竹炭包(長裝)」及「Daiso炭脫臭除濕劑」。 而「白元強力吸濕器500ml」總評獲5分最高分、「Topvalu」、「3M」、「Goodmarks」等牌子亦獲得較高評分。 消費者委員會(消委會)早前測試市面上20款家用吸濕劑,包括盒裝和袋裝產品,產地分別來自中國、日本和泰國。 消委會根據吸濕量、吸濕速度和回滲度等指標得出總評分,結果吸濕量最高和最低可相差超過8成半。

吸濕: 家用吸濕劑總評分——硅膠防潮珠類

消委會過去測試發現,部分樣本的透氣膜的抗撕破強度不足,使用時受擠壓或拉扯,容易受損,令膠盒內的液體流出,弄髒甚或損害物件。 氯化鈣(Calcium Chloride) 為白色多孔粒狀或蜂窩狀固體,屬常用乾燥劑,暴露在空氣中極易吸水,溶液呈微酸性及具刺激性,人體皮膚接觸後可能引致敏感。 氯化鈣吸濕劑用後要處理水分,不能再生,並需更換新化合物。

但大家有沒遇過,盒子在潮濕環境放了一段時間,也不見儲了多少水。 如果不去考慮「奸商」這原因,有些品牌會為抽濕盒炮製多功能,添加物也有可能影響吸水功能。 【6】放置報紙/硅藻土:報紙可以墊在鞋櫃,或洗手盆下吸濕,並定期更換。 硅藻土產品可以根據功能用途,放置在濕氣高的地方,如調味料附近及米缸。 吸濕2023 惟吸濕能力不及其他吸濕劑,主要用作吸味,而炭的表面面積愈大(例如體積細小的顆粒),可吸附異味的能力愈大。

吸濕: 使用注意!

想盡快吸濕的話,應選擇初期吸濕速度較快的產品,並將物品放置於密封不透氣的儲物箱、容器內,例如存放轉季時的厚棉被及厚衣服等。 乾燥的柑橘皮,可以用來吸濕,還可以當衣物香氛袋,讓櫃子裡不會有霉味。 吸濕 如果放在濕氣重的地方,大約十天就會橘皮就會開始變軟甚至發霉,所以更換上要很勤快。 報紙會吸濕氣,是不用花錢又容易取得的防潮小物。

硅膠(Silica Gel)又稱防潮珠 它是玻璃狀的透明或半透明物質,耐熱及不溶於水,有較大表面面積和多孔隙,有吸附能力,但吸濕能力一般較弱,部分樣本說明可加熱再生。 氯化鈣吸濕產品普遍都是用完即棄,其包裝和容器均會增加家居廢物量,其中盒裝產品的容器大多是塑膠製成,會增加塑膠廢物量。 在選購盒裝吸濕劑時,消費者不妨可考慮一些可配上補充裝使用的產品,當盒內的吸濕劑用完後,按指示處理溶液或整包棄掉,在原有的膠盒加入補充裝便可再用,以減少家居廢物。 氯化鈣吸濕劑吸濕後會產生溶液並儲存於容器內,若溶液意外漏出並接觸到電子器材的電路,則可能令器材失靈。

本港天氣潮濕,踏入回南天,不少人會將吸濕劑放入衣櫃,以防衣物發霉。 消費者委員會測試20款家用吸濕劑,發現樣本表現參差,更有3款可重用的竹炭或活性炭樣本的每日平均吸濕量近乎零,包括「日本城竹炭除味吸濕包」、「小久保天然竹炭包(長裝)」及「Daiso炭脫臭除濕劑」。 另一方面,「白元強力吸濕器500ml」總評分最高,獲評5分;「Topvalu」、「3M」、「Goodmarks」等牌子亦獲得較高評分,即樣本在吸濕效能、包裝密封、防滲漏、防壓、防回滲、標籤資料方面,平均表現較好。 吸濕 消委會亦提醒,吸濕劑吸附空氣的水分後,會「潮解」成具刺激性的溶液,接觸皮膚後或導致敏感反應,消費者不要忽略吸濕劑的防滲漏及防壓能力。

就吸濕效能,將樣本置於25°C、相對濕度80%的恆温恆濕箱內,定時量度各樣本增加的重量(即吸濕量)。 5種物料之中,氯化鈣及矽膠屬化學物,而另外3種則為天然素材。 吸濕 吸濕 據邱博士指,氯化鈣應屬最強,因為這物質極易受潮液化,在密閉的空間內,空氣中的水份會在氯化鈣受巨潮過程中被吸收。 【4】注意吸濕劑位置:可在容易積濕氣的衣櫃、洗手盆下等地方放置,因濕氣會向下沉,應盡量放近地面。 注意不要將物品放得太密集,有空隙才可以有效除濕。

吸濕: 濕度

當吸附了空氣中的水分後,會漸漸出現「潮解」現象,最後變成溶液。 「潮解」後的溶液具刺激性,經人體皮膚接觸後可能會產生敏感的反應,故用完後要小心處理。 消委會測試了市面上20款家用吸濕劑,發現不同種類的吸濕劑的吸濕量和吸濕速度極懸殊,部分樣本更出現滲漏情況,皮膚接觸後可能會產生敏感的反應。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