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後悔賣自住樓2023詳細資料!專家建議咁做....

Article hero image
後悔賣自住樓

樓主指朋友「租樓5年已經交咗150萬租金」,加上不時換車及去旅行,使費極大,去年終捱不住貴租,要由巿區搬入元朗村屋。 有網民感嘆指賣出自住樓,難免會有樓主朋友的下場,而且事後要「認輸」再入市,「心理關口唔係易(過)㗎」。 說得再精準一點,係人到中年如未開始為自己建立資產,問題將會延伸至50、60、令自己賺錢既速度永遠不上錢幣失去的借貸力。 近日不少人問點解外幣跌得咁「殘」,筆者愚見是美國QE3已停,即加印銀紙告一段落,早前由美國借走去投資海外的資金要回籠,買起美金。 另各國樂於見自己貨幣貶值,令年尾公司埋數可以靚仔一點。 惟花旗人善於操控大家對美元的預期,升跌韻律存於一通道之內。

  • 有網民認為不可行:「貴賣咪一樣貴買」、「賣左訓街?」、「一定唔得,如果冇外力幫助,關鍵在於你既搵錢能力要比買樓時多一倍以上」。
  • 例如沙田區有些上車屋苑,呎價貴過港島,直逼$1.7萬、$1.8萬,是否合理呢?
  • 雖然很多人批評現屆的梁振英政府,未能解決土地供應的問題;但我們必須承認,梁特在開發土地方面,是過去所有特首中最勤力,只是土地由開始物色到可以建樓,往往需要四到五年時間,也剛好是梁特任期完結之時,趕不及讓他得到掌聲。
  • 面對樓價不斷攀升,而身邊朋友差不多供完樓,但他們還未買樓,黎小姐和老公都非常後悔,更一度擔心再不能置業。
  • 以前發展商賣樓,一小時賣百幾個單位,現在一小時賣幾十個,買家可以冷靜點,過程可以深思熟慮。

由於是連天台特色戶,即使開價偏高,仍有不少買家睇樓還價,最高還到$438萬,距離心目中底價少$12萬,看見樓市仍然火熱,心想…遲啲賣價錢仲靚,於是就好有型咁拒絕收票! 另一個單位劇情亦差不多…後來樓市逆轉,想賣已經賣唔到! 2015年第四季,氣氛急轉彎,全城唱淡,甚麼剛性需求、供不應求霎時之間全部唔見晒!

後悔賣自住樓: 後悔賣樓的煩惱人 #746

用剩200萬,可將當中150萬作債基方案,收息12-15%,即每月產出$15000-$18750被動收入。 很多消費者在成交之後違約,常誤以為只要賠償斡旋金即可,不用負擔任何其他責任;但是,透過仲介成交,仍然必須支付服務報酬,這與違約金完全是兩件事。 消費者經由仲介居間而成交,仲介即有主張服務費的權利。

後悔賣自住樓

由於樓主諗唔通一層樓揸手如何能夠錢搵錢,遂發帖向網民請教。 後悔賣自住樓 首先內地人的需求積壓多年,一旦全面免檢疫通關,對香港物業的需求定必增加,價格自然回升。 另一邊廂,參考中原城市領先指數,自從2008年後,包括2015年「股市大市代」、2018年「中美貿易戰」及2019年「社會運動」,每一波跌浪大約最長能維持8至9個月。 如果以此週期推算,這波「加息移民潮」,由今年5月初高位182.74開始回調,這個調整週期,估計將於2023年1月結束,並有望於農曆年後再次反彈。

後悔賣自住樓: 這類違規使用農地成重點稽查對象 專家:改課地價稅後有一招可解

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 後悔賣自住樓2023 香港討論區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 。 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 樓實在可以唔買,如果你手上已有更能為你提供正現金流的資產,如生意、硬商品或直債。

後悔賣自住樓

鳳璽雲著新房精裝限價2.9萬元/㎡,曾經4次開盤,每次綜合中簽率均低於10%。 今年6月該樓盤成交了一套二手房,面積129㎡,最終成交單價僅28563元,總價370萬元。 況且樓齡太高按揭亦會較緊,將來新一代更難接貨,投資者又買唔到,客源會大幅收窄,除非好有信心會收購,否則以現時制度,出貨較難。 裝修連全屋傢俬(除了電視櫃),花費大約$58萬。 裝修後,黎小姐對裝修師傅手工、泥水油漆全部都滿意。 裝修後單位煥然一新,黎小姐為屋企淘寳全屋燈及家品,例如智能垃圾桶、廁廚既置物架、智能廁鏡、椅子及掛手袋架,打造智能家居。

後悔賣自住樓: 這產品不畏打房持續擴張 專家:「朝大坪數靠攏」

再加上,新界東已經發展多年,很多早年搬進去的家庭,下一代都已經成長,所謂分支家庭,開始賺到錢,生活富裕起來,購買力膨漲,住貴啲唔緊要,最緊要近屋企,不少朋友都是因為這個原因,過去幾年在新界東買樓自住。 近日雖然市場劈價連天,但樓價指數不跌反升,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在內,過去都沒有留意有資格賣樓的人其實不多,就算暫時沒有國內需求,二手樓供應量亦未能滿足到本土需求,樓價又怎會大跌。 不過,這並不代表樓市不會下跌,倘若經濟轉壞,令到只得一個單位的業主也要賣樓,樓價就有機會下跌,最後都是那一句,迫不得已要賣樓就冇辦法,如果因為睇淡樓市而賣樓就要三思而後行。

後悔賣自住樓

以中古屋買賣來說,買方會支付斡旋金或議價金給仲介,由仲介向賣方提出議價的斡旋,當賣方同意出售以後,買賣即為成交,此時任一方違約,就必須負擔違約責任。 LINE@「白法務的不動產法務園地」版主白宗益舉例,如買方違約不買,則已經支付的斡旋金由賣方沒收;賣方違約不賣,則必須加倍返還斡旋金給買方。 最近有網民在討論區發帖,指自己當初看淡樓價,決定賣樓,不料五年後該物業樓價升了3倍,令他懊悔不已。 去年7月相當高調開幕,位於台中福科路、環中路二段的總店「阿娘喂!廖老大茶坊連鎖」驚傳歇業,實際走訪,現場已拉上封鎖線,也在臉書社團「台中租屋、出租專屬社團」開出月租金15萬元招租。 2022年初,剛過完年,小柳簽約買下了這套房子,面積85㎡,房屋總價320萬元,稅費28萬元,總共投入348萬元。 後悔賣自住樓 “我們是貸款110萬,利率5.7%,當時算低了,之前二套要6%。

後悔賣自住樓: 方案一|移民5年後才賣樓

而該單位被發現在台灣實價登錄上曝光,4房2廳3廁連1車位的華廈,總共74.3坪(約2,644平方呎)以1,780萬台幣(約442.7萬港元)沽出,不含車位每坪僅24.6萬台幣(約6.1萬港元)。 股市漁夫是一套高績效的選股系統,系統運用技術分析配合統計學製作出不同指標顯示短、中、長線的港股表現;較一般指數更能反映真實市況,對分析後市走勢有絕對的優勢。 股市漁夫選股系統透過精密的方程式去找出股票強弱勢頭,全天侯自動分析個股走勢、突破股、大市評論及視頻等功能。 莊博士獨家的運算方程用 「破勢」、「止賺」把機會向用戶展示。

動物與獸醫事務組高級署長表示,輔導方案聚焦行為改造,讓孩子瞭解動物福利、如何照顧動物及在社區中與動物共處。 綜合聯合早報等報導,這起事件發生在去年12月14日,依據監視器畫面,一名少年與一隻黑貓走出電梯,接著少年把貓抱到欄杆旁,接著把貓拋下樓,數秒後影片傳出一聲巨響,相信是貓咪著地的聲音。 網友表示,這隻黑貓是社區的貓咪,名為「panther」,年齡至少15歲,被發現時已經過世。

後悔賣自住樓: 讀者迴響

趙國雄說,過往本地樓市不乏投機、投資,惟現時交易成本重,投機已絕無僅有,投資只有小量,基本上買家超過80%是自住,認為「買得起就買」,最重要是選擇合適的項目。 他形容無論個人及集團最賺大錢的項目,都是在逆周期之時買入,「市旺時反而執得少」。 可惜事與願違,樓價繼續愈升越愈,但他仍堅持自己的看法,寫出更多看淡樓市的文章。 他租了幾年樓之後,手上現金差不多花光,業主也持續加租,於是只能搬回山腳的兩房單位,但每月仍花上超過一半的薪金。 這是一個悲慘的故事︰某君是一位略有名氣的本地財演,在金融界打滾多年,除了正職的穩定收入,還有報紙雜誌等多個專欄,累積不少師奶亞叔粉絲,每月整體收入加起來有三四萬元,與老婆住在港島區一個兩房單位,每日都有得飲咖啡,算是典型的中產階級。 很多購屋族在透過仲介或建商買賣中古屋、預售屋時,常常沒有考慮清楚而衝動購屋,以致於在成交以後隨即反悔而不願繼續履約。

美國將會一年加息三次,三年加息九次,基本上已經是肯定的事,只會有多冇少。 有些「專家」認為香港銀行體系資金水浸,就算美國不斷加息,香港也不會跟隨;對於這個論點,我建議各位千萬不要相信! 美國加息一兩次,香港或許不會跟隨,但怎可能加息九次也不跟?

後悔賣自住樓: 父母早年賣自住樓博樓價跌 網民嘆捱貴租畀家用冇錢剩:債留子孫

倫敦與紐約等大都會的經驗是:原有的業主一旦賣了樓之後,不少都再也沒有機會買回。 國際大都會的一個特色是,當地的業主也不斷走向國際化,而非本地化。 所以我奉勸有自置物業的香港人,無論市場出現了甚麼情況,都不要輕言把自住的那個單位也賣掉。 後悔賣自住樓 在香港,最難解決的問題是住屋問題,住的問題解決後,其他生活上的問題都不難解決。

堅持買房就是要挑新建案的民眾則認爲,老屋背後其實暗藏許多危機,包括管線老舊、結構安全、隔音不佳,以及得考慮未來年長得上下辛苦爬樓梯等問題。 首先,對於市區來說,其實差不多遠;其次,新界西交通配套日益完善,西鐵、東涌線之外,還有很多西部通道巴士快線,西部通道亦較少塞車,往返市區並不是想像中那麼艱巨。 7月桃園市買賣移轉3,857棟,寫下今年單月新高,並以月增14.6%勇冠六都!

後悔賣自住樓: 朋友5年前賣樓賺300萬 月花2.5萬租樓呻落錯車 終由市區搬元朗

李卓軒在今個月初曾在社交平台發文直言,林靖恩轉手賣掉李坤城的房產,改住高級酒店。 李卓軒嘲諷繼母:「林小姐聽說現在沒有收入,房子賣了每天住林酒店,啊要住開心一點喔!看能住幾天蛤。這個理財觀,我會笑死」,然後他再踩多腳稱:「分享正確的理財觀念,現金流、現金流、現金流、現金流才是真正的財富自由」。 後悔賣自住樓 有些人可能說︰「買自住樓,就算買貴咗,都唔使怕啦!」這絕對是騙人的想法。 我可以保證,就算你買來自住,但買入後看見樓價不停下跌,大部分人都應該會感到傷心,甚至日日狂打自己心口,而不是「完全冇所謂」。 這是買樓自住的一個重要考慮,究竟是每月供樓的負擔較重,還是繼續交租較為划算。

很多人不明白,第一個單位只不過是踏腳石,按正常發展,隔了一段時間,他可以細屋搬大屋。 如果沒有第一個單位,一般人很難在第一次置業便買一個700方呎以上單位。 現實是最近十年,我身邊有不少朋友賣了自住物業之後再也無法重新置業。 他們先是發覺,賣樓收回的資金只容他買回一個質素更差的單位,繼而連一個更差的單位也買不起了,只能一世交租。 後悔賣自住樓 因此,我認為在香港這種「上車」難的地區,一旦有機會上了車,就不應輕率落車,以免以後再也沒有機會上車。

後悔賣自住樓: 方案三|以樓換樓

此外,阿豬亦預留尾部風險(Tail Risk)的機率,即是一些很少機會發生,但會招致巨大損失的罕有風險,例如突然修改法例,或者主要推高香港樓價的國內投資者不再投資,香港樓市便會有機會出現顯著的跌幅。 於是某君身體力行,將自住單位以六百萬價格賣出,較買入價大賺七成。 後悔賣自住樓 他將賣樓的錢減去按揭貸款,一筆過拿到四百萬的現金,買了一架名貴跑車,再以每月四萬元的租金,在半山租了一個三房無敵海景單位,買了很多名貴傢俬,每天都吃和牛,喝貴價紅酒,過着非常Happy的生活。 要知2009年至今香港樓市已升一倍,真係唔知要點搞跌個樓市先滿足到各位心中既「低價」。 讀者在兩年之後借貸力會各下走,實現時先入手較細碼樓房一間,行以租養租。 五成上會用不盡槓桿、而當中產出之租約亦不合讀者所以、因太低收入人仕才需要每行一步每混一租約去完成一生三宅之夢,相反讀者人工未低見此地,故五成上會不是選擇。

後悔賣自住樓

年輕朋友話明白,不過他真的認為樓市前景不佳,同輩亦有很多已將自住單位賣走。 現在租樓住,不但賣樓賺了錢,而且租金下跌,生活素質反而提高了不少。 所以,他亦打算賣走自住單位,以後有機會可以再買回來。 受加息及移民潮影響,近期香港二手樓市屢錄減價,甚至不斷有蝕讓成交,加上美國經濟出現衰退跡象,市場對樓市前景的信心越來越差,甚至有讀者來信打算先「讓利」出售手上物業,待樓價下跌更多後再購入物業。 筆者認為,若非出現資金壓力,或已手持3層物業以上,這種做法絕不建議,因為「落錯車」的風險更大。

後悔賣自住樓: 買賣屋反悔 仍要付仲介費

東森房屋中和四號公園店於8月1日正式開幕,開幕當天由東森集團總裁王令麟領軍,蔡高明董事長、胡淑惠營運長、許富程副總經理及許多貴賓共同出席開幕儀式。 南高屏縣市積極推動TPASS通勤月票,月付999元可串聯南台灣3縣市生活圈交通服務,減輕跨縣市通勤族負擔。 專家表示,屏東房價還有2字頭,又有高鐵南延等建設題材,吸引越來越多首購族跨區購屋。

後悔賣自住樓

最後可根據計算得出的預計回報,再決定是否值得投資。 媒體有報道他賣樓賺錢的新聞,讓他覺得自己是一個樓神,在報章上寫多了看淡樓市的文章,成為半個樓市專家。 他堅持樓市很快就會暴跌,到時等樓價回落後重新上車,就可以買下這個半山單位。 雖然某君每天都教人炒股票,但私下投資成績卻不堪入目,基本上輸多贏少,銀行戶口空空如也,每月卡數總是不能還清……但他卻從沒有懷疑本身的能力,覺得自己的分析是全宇宙最好,只是市場走勢錯誤,不跟着正確的方向來運作。 後悔賣自住樓 莊志雄博士為股市漁夫創辦人及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客席講師,並在Now 財經台合作主持《名家給力場》。

後悔賣自住樓: 討論區

波老道乃優質項目,未能成交不影響賣樓進度,現已開始再招標。 讀者在作出決定前理應審慎,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 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 新傳媒立場無關。 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因為不能準確預測樓市到底會升或跌,所以透過分析不同樓市的結果,以及發生的機會率,便能大概計算樓市預期收益。

有網民在討論區上分享,指父母多年前賣出自住樓,想等樓價跌再買入賺取差價,結果樓價一去無回頭,現時只能捱貴租。 樓主大呻父母的錯誤決定影響後代,自己要幫屋企交租及交家用已經無錢剩,「唔好話組織家庭,溝女都無錢啦」,最後即使有下一代亦都有同樣問題,「呢啲咪真正嘅父債子還,債留子孫囉」。 他稱,集團的看法是美國長息開始跌,利率已近見頂。 對自住客而言,息率雖然升了不少,但香港的按揭利率相對仍不算太高。

七成同九成相比差別在要否支付按揭保險費、及九成上會要求文件較足。 所以買樓001在開首便提出買樓要做足準備,文件及可買之樓房是可一早計好哂,咪比自己亂去發夢買大宅、或夾硬上錯玖瓏山。 講返讀者,較有建議九成上會之傾向,按揭保費是加借多十萬,即每月供多幾百,惟假設買350萬樓,保有2成首期(即70萬係手)有更好運用方法。 不過,雖然房仲業者與屋主簽立銷售委託書時,內容常有賣方如拒絕房仲介紹符合條件的買方,仍應支付服務費此類規定,但台灣高等法院日前曾判決認為此為「霸王條款」無效,賣方不必支付服務費給仲介,罕見判決引起業界一片嘩然,被認為有失房地產交易之公平性。 住商機構法務協理吳光華認為,買賣房屋簽約後反悔,賠償違約金的問題沒有疑義,只要按照合約走,一般都沒有太大問題,但若屋主已收訂金,卻在簽約後反悔,依約訂金要加倍返還。 之後房價一直走下坡路,最近小柳發現,小區同戶型掛牌最低的房源僅245萬元,其餘不少房源掛牌價也都在250萬~280萬之間。

一天,代理報盤…旺角,20多年樓,250多呎,原則兩房,仲要靚裝修,傾盡250萬! 當時區內30多年單幢樓,呎價約1萬,這個盤樓齡更新、位置更好、Lump Sum更細,淨係裝修都慳20萬,明顯低水,幾枱客爭,於是立即通知同學,當晚11點簽了。 每逢我發表對樓市前景樂觀的言論,總會受到某些黃絲的質疑。

資深物業投資者財叔早前接受《iMoney》專訪,他雖然預期樓市會繼續向下,但告誡上車客不要無了期地等跌市,若負擔得起樓按供款,任何時候也值得上車。 後悔賣自住樓2023 「你覺得樓價會跌兩成,就係盤都還兩成吧!」千萬不要以為劈價兩成是「不可能任務」,一來有些業主可能生意出現周轉困難,需要賣樓救生意,二來也有一類投資者現在會減價賣樓。 長實集團(01113)執行董事趙國雄表示,香港經濟處於逆周期,樓價「不離譜」,樓市短期縱有波幅,若有能力上車、用作自住,現在是合適時候買樓。 該樓主稱,自己在2016年時以為樓價會大跌,決定沽出當時的自住單位,改為租樓。 他又指,當初賣樓賺了200萬元,但當初賣出的單位樓價於五年內已升值3成,令他感到十分後悔。

他指出,過往樓市熾熱,大家一齊搶,未必做到最好決定。 以前發展商賣樓,一小時賣百幾個單位,現在一小時賣幾十個,買家可以冷靜點,過程可以深思熟慮。 後悔賣自住樓 作為地產商,亦希望市場健康、穩重,太熾熱反增加補充土地儲備成本。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