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大窩口油站12大好處2023!(震驚真相).

Article hero image
大窩口油站

在粉嶺公路擴闊工程下,當局拆卸橋頭行車天橋,並於九龍坑建造一條新行車行人天橋跨越粉嶺公路及東鐵,在東鐵東面地區提供標準行車及行人連接通道,有效解決上述交通問題。 連接大堂同月台升降機曾於2017年1月13日起,暫停使用,以更換為較新型號,並於2018年1月重投服務[1]。 大窩口站喺1982年5月10號隨住荃灣綫首段工程通車而啟用。

2000年6月,地鐵公司宣布在當時3條營運中路線的地底車站加裝月台幕門。 大窩口油站2023 截至2012年,此路線仍有一輛富豪奧林比安非空調巴士(S3V17/GK9141),該車只於平日繁忙時間行走。 2012年2月6日,此路線改為全空調服務,僅餘的一輛非空調用車(S3V17)被原215X線的一輛富豪奧林比安12米雙層空調巴士(3AV117/GR2326)取代。 大窩口站於1982年5月10日隨着荃灣綫首段工程通車而啟用,而車站由日本青木建設及飛島建設聯營公司負責興建。 車站原本在荃灣綫計劃初期,大窩口站主要服務三棟屋村至大窩口邨一帶居民,後因於1979年動工之荃灣綫定綫影響三棟屋村大部分地基,政府將舊有的三棟屋搬遷,並成為現時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的三棟屋博物館。 有別於一般前地鐵的地底車站,初期大窩口站月台頂部的乘車資訊是以綠底白字顯示,與此站色系一致,跟其他地底車站的白底黑字不同,直至1990年代前地鐵為所有地底車站月台更換為帶有路綫色條的白底黑字吊板為止。

大窩口油站: 車站位置

今日為大家介紹2座中層B室,實用面積529方呎,2房間隔,附有新淨裝修,設有落地玻璃趟門連露台,享翠綠山景,最新叫價820萬元,實用呎價約15,501元。 大窩口油站 2022年12月8日起,九巴把此站設為「大窩口轉車站」[3];其後於2023年2月上旬一度將站名更名為「大窩口轉車站」(Tai Wo Hau BBI),兩個月後再把中英文名改至現稱,而龍運巴士一直並無跟隨。 上述列表內容為截至2023年4月的掛牌車資料,轉載自hk2007.buscess網站。

大窩口油站

同年9月,屯門車廠(元朗分廠)(U)加入此路線派車。 同年12月,為配合X42C線提升至星期一至五全日服務,加入兩輛Enviro500 12米(ATE)行走,惟翌月已被Enviro500 MMC 12米(ATENU)取代。 1992年至1994年間以利蘭奧林比安11米(S3BL)行走。 1993年開始以丹尼士巨龍12米(3N)為主力。 1996年加入空調巴士行走時,用車為一輛丹尼士巨龍11米(AD)。

大窩口油站: 路線改動沿革

根據十八區區議會區域劃分,大窩口站行政上屬於荃灣區[7],德士古道至昌榮路一段的青山公路-葵涌段是荃灣區及葵青區的分界綫,車站建於青山公路以北,故屬於荃灣區。 過去連接大窩西支路的橋頭行車天橋跨越粉嶺公路,但並無繼續跨越 東鐵。 東鐵東面居民如要駕車往粉嶺公路,需使用位於東鐵軌道下的一條行車高度有限制的隧道,由於車身較高的車輛不能通過該隧道,對居民構成不便。 1985年,政府興建新界環迴公路,將圍頭村以北的大埔公路 - 大窩口油站 大窩段改建成一條三線快速公路(現粉嶺公路),同時興建大窩西支路與「大窩東支路」連接沿路鄉村。 此站設於港鐵大窩口站B出口與大窩口邨之間的青山公路,德士古道天橋在其西面,毗鄰葵賢苑、大窩口體育館、悅來酒店、新界南總區警察總部。

大窩口油站

有關內容只供參考,並會因應車務調動而更新(查看更新表)。 如要查詢路線的掛牌車輛調動,請參考hk2007.buscess網站中的詳細資料。 現時此路線共獲派19輛Enviro500 大窩口油站2023 MMC 11.3米(E6M)雙層巴士作掛牌車,用車會調走69M、77K、269A、269P及276P線。 大窩口油站 早在1967年的《香港集體運輸研究》及1970年的《集體運輸計劃總報告書》,已有一車站名為「大窩口」。 月台的牆身及柱身採用深綠色及淺綠色紙皮石,大堂兩旁的牆身則採用深綠色焗漆板。

大窩口油站: 服務時間

1997年加入新出牌的富豪奧林比安12米(3AV)行走。 踏入廿一世紀加入低地台服務,用車以富豪超級奧林比安12米(3ASV)為主,後換入原屬九龍灣車廠(將軍澳分廠)(K)的丹尼士三叉戟12米(ATR),而隨後亦不停增加後者。 非空調巴士改派富豪奧林比安11米(S3V)行走。 大窩口油站2023 如進行特別車務調動,於油塘及鯉魚門上車的乘客將被載至觀塘(宜安街),轉乘公共小巴路線 荃灣—觀塘 往荃灣。

由於荃灣綫的走綫會影響三棟屋村的地基,在三棟屋搬遷的同時,荃灣站亦向東北遷移。 大窩口油站 地鐵興建時已預計使用量較其它車站低,因此設施的數量比大部分車站少。 荃灣站興建時,為遷就三棟屋村(現三棟屋博物館),位置向東北遷移。

大窩口油站: 使用狀況

此路線與X42C線合共獲派35輛Enviro500 大窩口油站2023 MMC(20輛12米ATENU、15輛12.8米3ATENU)雙層巴士作為掛牌車。

  • 站內亦設有各種自助服務,包括自動櫃員機、自動售賣機[2]以及香港郵政郵箱[3][4]。
  • 1967年,顧問公司Freeman, Fox, and Partners於研究報告中提及曾建議荃灣站及大窩口站設於沙咀道地底[6]。
  • 大窩口站(英語:Tai Wo Hau Station)是一個位於香港新界荃灣區大窩口國瑞路與青山公路-葵涌段之間的國瑞路公園地底,屬於港鐵荃灣綫的鐵路車站,亦是前地鐵系統中首個建設於新界區的地底車站,車站於1982年5月10日啟用。
  • 2012年2月6日,此路線改為全空調服務,僅餘的一輛非空調用車(S3V17)被原215X線的一輛富豪奧林比安12米雙層空調巴士(3AV117/GR2326)取代。
  • 而有大窩口邨的區議員早於2004年開始多次要求加建扶手電梯連接車站及行人天橋,但鑑於未能達成共識屢遇阻滯,而時任區議員黃炳權甚至批評政府及港鐵多次拖延[9]。
  • 以天水圍新市鎮東南部為主要服務對象的269M線,與69M及265M線共同提供全日往返天水圍及荃灣、葵涌的巴士路線服務。

1993年4月27日,一列荃灣綫載客列車由荃灣站駛往大窩口站途中,一個車廂的連接器鬆脫,導致最後3卡車廂與前面車廂分離,失去動力後停在隧道內。 但車長未察覺列車脫卡繼續行駛,駛至大窩口站時,經月台職員通知才揭發事故。 幸好當時沒有乘客站在車廂與車廂中間,故此沒有造成任何人命傷亡,而該次地鐵列車在行駛期間脫卡意外亦是全球首宗[14][15]。 連接大廳及月台電梯曾於2017年1月13日起暫停使用,以更換為較新型號,並於2018年1月重投服務[13]。 有別於一般前地鐵的地底車站,初期大窩口站月台頂部的乘車資訊是以綠底白字顯示,與此站色系一致,跟其他地底車站的白底黑字不同,直至1990年代前地鐵為所有地底車站月台更換為帶有路線色條的白底黑字吊板為止。

大窩口油站: 啟用

全站只有2條扶手電梯,同大水坑站一樣,係港鐵系統中最少扶手電梯嘅車站。 大窩口站係一個地底站,喺新界荃灣區青山公路以北嘅國瑞路公園地底,但係對面嘅大窩口邨就喺葵青區裏面,因此有唔少乘客誤以為大窩口站喺葵青區。 連接大堂及月台升降機曾於2017年1月13日起暫停使用,以更換為較新型號,並於2018年1月重投服務[13]。 由於荃灣綫興建時,為減低對鄰近三棟屋村地基的影響,導致荃灣站位置向東北遷移,引致乘客均流向該站乘車,因此大窩口站是港鐵較少人使用的車站之一[5]。 2020年8月,此路線獲批准使用12.8米巴士行走,並於翌年加入Enviro500 MMC 12.8米(3ATENU)行走。

由於車站人流較少,因此只設有2條電梯、2條樓梯和1台升降機連接大堂。 此站、杏花邨站及迪士尼站同是前地鐵電梯數量最少的車站。 而有大窩口邨的區議員早於2004年開始多次要求加建電扶梯連接車站及人行天橋,但鑑於未能達成共識屢遇阻滯,而時任區議員黃炳權甚至批評政府及港鐵多次拖延[9]。 然而經過多年爭取後,路政署於2017年12月向葵青區議會提交文件,建議於B出口旁的人行天橋加設雙向電扶梯[10]。 直到2020年7月10日,於上述位置加設電扶梯獲得立法會通過,而工程於同年第三季展開,最初預計於2022年第四季啟用[11],及後順延至2023年第二季落成[12]。

大窩口油站: 車站啟用

1967年,顧問公司Freeman, Fox, and Partners於研究報告中提及曾建議荃灣站及大窩口站設於沙咀道地底[6]。 但因後來荃灣機廠決定於青山公路-荃灣段以北興建而將走綫北移,兩站的位置因而改為現時位置。 車站設有1組島式月台,兩個月台均已裝設全高式月台門。 而車站只設有2條連接大廳及月台的電扶梯,是港鐵系統中設有最少電扶梯的車站之一。 1993年4月27日,一列荃灣綫載客列車由荃灣站駛往大窩口站途中,一個車卡的連接器鬆脫,導致最後3卡車卡與前面車卡分離,失去動力後停在隧道內。 幸好當時沒有乘客站在車卡與車卡中間,故此沒有造成任何人命傷亡,而該次地鐵列車在行駛期間脫卡意外亦是全球首宗[14][15]。

大窩口油站

車站設有1組島式月台,兩個月台均已裝設月台幕門。 而車站只設有2條連接大堂及月台的扶手電梯,是港鐵系統中設有最少扶手電梯的車站之一。 此路線與265M線共同連接天水圍北與荃灣、葵涌,過去兩線於嘉湖北及天慈邨一段走線幾近相同;於天耀邨亦有69M線提供服務,三線互相重疊,營運效率欠佳。 在元朗區區域性巴士路線重組中,265M線改為直出天慈路前往快速公路,使此路線在天水圍北吸引力繼續欠奉,客源集中在該路線撤出的天慈邨。

大窩口油站: 香港島

大窩口站於1982年5月10日隨著荃灣綫首段工程通車而啟用,而車站由日本青木建設及飛島建設聯營公司負責興建。 車站原本在荃灣綫計劃初期,大窩口站主要服務三棟屋村至大窩口邨一帶居民,後因於1979年動工之荃灣綫定線影響三棟屋村大部分地基,政府將舊有的三棟屋搬遷,並成為現時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的三棟屋博物館。 站內亦設有各種自助服務,包括自動櫃員機、自動售賣機[2]以及香港郵政郵箱[3][4]。 2020年6月中起,此路線獲放寬可使用11.3米巴士行走。 6月16日,此路線首次獲派Enviro500 MMC 11.3米(E6M4/WU3246、E6M5/WU3540、E6M16/WU3303及E6M20/WU4443)行走,並於三天後以此車型完全取代原有的10.6米巴士。

2001年加入Neoplan Centroliner 12米(AP)提供低地台服務。 以天水圍新市鎮東南部為主要服務對象的269M線,與69M及265M線共同提供全日往返天水圍及荃灣、葵涌的巴士路線服務。 以上資料僅屬常規服務細節,可能與實際運作有所出入,並以營辦商決定為準。 往荃灣乘客可於九龍灣站至觀塘花園大廈喜鵲樓免費乘搭本線到觀塘終點站,再轉車往荃灣。 往觀塘乘客可於葵涌廣場至大窩口油站及圓墩圍至福來邨永嘉樓免費乘搭本線到荃灣(賽馬會德華公園),再轉車往觀塘。 往荃灣乘客可於九龍灣站/淘大花園至觀塘花園大廈喜鵲樓免費乘搭本線到觀塘終點站,再轉車往荃灣。

大窩口油站: 服務時間及班次

喺荃灣綫計劃初期,大窩口站主要服務三棟屋村至大窩口邨一帶居民,後因荃灣綫定線影響三棟屋村大部份地基,政府將舊有三棟屋搬遷,並成為現時三棟屋博物館。 呢次搬遷令荃灣站位置向東北遷移,因此大窩口站預計使用量比一般港鐵站為少。 車站設有2個月台,以島式月台方式排列,各月台都有月台幕門。

其他文章推薦: